2017端午節微信活動及文章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人們到了端午節都會第一時間想到糉子,龍舟。那麼對於淘寶商家們來說又是頭痛的時候了,要做什麼樣的活動才能更加吸引顧客呢?大家別急小編這就給大家分享兩個微信端午節活動。

2017端午節微信活動及文章

細心的人會發現端午節和父親節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本次分享的活動主要圍繞端午以及父親節進行。

  端午節微信活動分享一:

活動標題:請父親吃糉子

活動目的:端午節和父親節同時過表達了孝心也過了端午。品牌宣傳。

活動內容:微信上曬一張與父親的合影發到朋友圈然後截圖發送到XXX微信,將有機會領取和父親一起去汨羅看龍舟的機會以及糉子鹹鴨蛋。

活動時間:2017年5月28日-30日

預計參與人數:3000人以上

活動預算:3000元

  端午節微信活動分享二:

活動:糉香飄千里,情繫千萬家

活動時間:2017年5月28日-30日

凡於活動期間於微店店一次性購物滿200元,即可領取“福、祿”棕子一個(每天限200個);凡於活動期間於本微店店一次性購物滿 500元,即可“壽、禧”鹹蛋一盒(六個裝)(每天限100個);凡於活動期間於本微店店一次性購物滿1000元,即可“福、祿、壽、禧”包一個(糉子1個、鹹蛋一盒)(每天限30個);贈品數量有限,送完爲止。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人們到了端午節都會第一時間想到糉子,龍舟,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想到屈原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端午節微信文章分享就是關於屈原的,中國歷史不能忘卻。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傳統節日都已經越來越變味了,就微信推廣端午文章文案而言各種的惡搞,反而點擊更高,可是在這個傳統的節日小編不想給大家分享那些東西,那些只是一時笑笑就過了的東西

  端午節微信文章分享:

  屈原爲誰而死

這個節日若失去了屈原,失去了汨羅江,失去了忠良與國之命運國之民意,失去了由此派生的一曲傷詞,一首輓歌,以及一個個美麗而悽婉的傳說,那麼,這個端午節就難以成爲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更難已成大江南北如此統一的淳樸的民風民俗了。

看來,紀念屈原不過是一個緣由,真正的意義遠遠超過了紀念本身。

滔滔一江水,寂寂一個人;上下幾千年,歸一在人心。這份凝聚力這份向心力,這份愛國情這份忠義事,是任何一個朝代的統治者也絕不會忽視、也決不敢忽視的一股強大的民間力量。無論帝王將相是不是出於真心地爲了紀念,爲了天下蒼生,爲了黎民百姓,但,每一個朝代都不約而同地紀念了屈子,而且,還是有模有樣地過這個節日的了。

一些附庸風雅之士,決不會放過這個由頭,來一番太平盛世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表明百姓是多麼幸福愉悅啊。其目的,就是安慰一下那些苦苦爭名於朝的人們,更爲了安撫那些苦苦掙扎的人們,要好好活着,何必非要選擇一條不歸路呢?進而來烘托我主萬歲吾皇聖明。在古代統治者的筆下,即使是餓殍千里,怨聲載道,而真正聽取民意聽信忠良的逆耳忠言的又有幾人,更何況真正歌詠屈原的詩呢,那更是罕見了。而藉此吟詠盛世的'倒有;即使有,也會刻意避開屈子的死因,以及百姓的不幸帝王的昏庸,像李隆基所寫的: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李隆基

四時花競巧,九子糉爭新。——李隆基

吃吃喝喝玩玩樂樂,一片與民同樂霈恩均的情景,何樂而不爲?而見於被貶之人的詩作的倒也不少。像蘇子有《浣溪沙》詞雲: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更有詩悼念屈子的《屈原塔》,令人撼動天地,悲慟之至: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因爲,蘇軾的境遇何嘗沒有幾分屈原的味道呢,只是,他沒有選擇走屈原的道路罷了,誰說不是一種大殤呢?對於當時的楚國百姓來說,屈原是爲民請願真正爲民的愛國志士,他是百姓的希望楚國的中流砥柱。而對於楚懷王來說,他是又臭又硬的石頭,是他們那些統治集團集體奢侈無度的攔路虎,是奸佞享樂者的眼中釘肉中刺。所以,屈原的命運在這樣的尖銳矛盾中就註定了悲劇色彩

與的楚懷王統治集團一起腐爛來換取今生的享樂玷污千年的美名,這是屈原不能選擇的,即使是舉世混濁,而我也要獨清的節操,讓他以死明志以死明節,絕不會苟且人世而罵名千載。這與當時的世風是相悖的啊。若不是楚國滅亡,誰會相信屈子呢?由此可見,屈原之死,不單單是個人的鬱悶苦惱之殤,更是國之大殤。因爲,從此,楚國沒有了,楚國的百姓不再是楚國的臣民了。這讓百姓怎能不傷懷楚楚,怎能不將屈原放在心上,警示後人:國將歿,百姓何堪?

所以,抗戰時期,著名詩人郭沫若寫過話劇《屈原》,以明世人。如今,還記得屈原的《橘頌》: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緣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可任兮。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