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夢》淺談希區柯克的懸念鋪展

《蝴蝶夢》很多人都看過,無論是看過達芙妮·杜穆裏哀的小說原著還是看過使希區柯克獲得194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這部電影,大家都對其中的情節唏噓不已。我既看過小說原著,又看過電影,因此也就有了非常大的比較。

《蝴蝶夢》淺談希區柯克的懸念鋪展

希區柯克對於小說的改編是很有一套的,他不改編名著,因爲一旦電影成功了大家會說是原作者寫得好,電影失敗了則歸罪於改編不好。也正是因爲如此,希區柯克的電影更多的是將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說瞬間變得偉大起來。

《蝴蝶夢》的英文原名“Rebecca”(呂貝卡)——我很欣賞國內譯者對小說名字的翻譯,小說開頭是“昨晚,我夢見自己又回到了曼陀林莊園……”,而接近結尾的段落則是“忽的,我從噩夢中驚醒,清醒的意識到我早已不再曼陀林莊園了……”,從入夢到夢醒,不正是一次完整的夢境麼?同時,又借用了《莊子·蝶夢》中莊周夢蝶的寓言與中國古典哲學齊物論相結合,在虛實之間剪不斷理還亂,於是點中了小說的主題,真是妙哉!。這部小說是英國女作家達芙妮·杜穆裏哀的成名作,發表於1938年,她深受19世紀以神祕恐怖爲主要特徵的哥特派小說的影響,同時亦曾研究並可以模仿勃朗特姐妹(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和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夏洛蒂著有《簡愛》艾米莉著有《呼嘯山莊》)的創作手法。

《蝴蝶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懸念效果的營造,而其中的懸念點就是從未在書中出現,卻時時處處字裏行間都音容宛在的呂貝卡,這種以“實有”襯托“虛無”的手法頗爲別緻。該書通過刻畫呂貝卡放浪形骸的腐化生活,以及她與德溫特的畸形婚姻,批判了英國上層社會的享樂至上、爾虞我詐、窮奢極侈、勢力僞善。

希區柯克很喜歡這部小說,但苦於囊中羞澀而沒有買下版權,在著名製片人塞爾茲尼克(他最著名的作品是1939年的《亂世佳人》)的資助下,他終於有機會將該書搬上銀幕。這是希區柯克到好萊塢後的第一部片子,也是所有片子中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片子的男女主角是勞倫斯·奧利弗和瓊·芳登,曾有傳言費雯麗非常想和自己的愛人一起出演該劇,但是被希區柯克拒絕。

  該片的“麥格芬”

《蝴蝶夢》的“麥格芬”就是那個從未謀面,早已死去的“呂貝卡”,可是爲什麼大家卻覺得她在電影中始終“陰魂不散”呢?這除了得益於原作者對於呂貝卡的多處側面描寫時時刻刻拿呂貝卡和小說中的“我”作比較,同時更得益於塑造了“女管家丹佛斯太太”這樣一個非常具有典型性格特徵的.角色,而丹佛斯太太似乎就是呂貝卡在陽間的代理人,那種似有似無若即若離的情感就來源於丹佛斯太太的完美塑造。

  影片懸念的鋪展

該片的懸念鋪展更多的來自於丹佛斯太太,丹佛斯太太總是拿瓊·方登扮演的女主角與死去的呂貝卡作比較,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這樣的臺詞“以前,德溫特夫人就是……”,隨後希區柯克會通過一個特寫鏡頭引導觀衆關注,在大腦中我們似乎就看到了呂貝卡就坐在那裏。於是呂貝卡就“活”了!到後來,當瓊·方登扮演的女主角在寫字檯前不小心打碎一個小雕塑的時候,我們看見了她的慌亂和無知,這時候觀衆已經在腦海裏構想着如果呂貝卡遇到這種事會如何做,於是觀衆也就參與到了電影的“第二次創作”中,這種引入觀衆更多參與感的方法,正是希區柯克對懸念鋪展的手法和技巧。只有增加了觀衆更多的參與感,纔會使得本來簡單乏味的情節,變得精彩萬分。

電影懸念在鋪展的時候,就如同剝洋蔥一樣的,一點點的接近實質。事實上,我們被按照這樣一個線索指引着:呂貝卡是誰?呂貝卡與德溫特的關係如何?女主角能否取代德溫特的位置?

終於實質暴露出來,實質就是呂貝卡並沒有“死”,她的肉身雖然死了,可是靈魂似乎依然在活躍,而呂貝卡真實的死亡原因,成爲了影片後部的一大懸念。她是如何死的?爲什麼而死?都成爲了觀衆心中的疑慮,當然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而揭曉的方式也頗有特色。

當德溫特在海邊小屋描述呂貝卡死去的那個情景時,希區柯克在此處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領——短鏡頭與長鏡頭交替。伴隨着德溫特類似旁白的描述,首先是沙發的特寫,隨後搖拍德溫特的面部表情,緊接着又是沙發的近景特寫,然後攝影機對準德溫特,隨着他的描述又將攝影機對準門和船錨。這一系列的鏡頭並沒有人來表演,只是像旁白一樣的敘述情節。但是在觀衆的眼中,似乎是“看”到了呂貝卡與德溫特爭執,並跌撞船錨而亡的整個過程。

  希區柯克的小說改編

這部作品的小說原版可以說是非常暢銷,因而塞爾茲尼克希望希區柯克能夠完全遵照小說來拍戲,但是希區柯克卻不然,他希望能夠把小說完全打碎,按照主觀方式來敘事。但是最後胳膊終於拗不過大腿,希區柯克也只得按照塞爾茲尼克的要求遵照原著來改編。因而希區柯克對小說的改編並不大,但很多細節的處理非常有特色,除了上面提到那個場景,還有幾處人物表情特寫,尤其是對丹佛斯太太光影的運用更是神來之筆!希區在改編這部小說的時候砍掉了很多冗餘的情節,比如曼陀林被火燒以後的情節就被全數砍掉,女主角初來曼陀林時的很多情節也被砍掉,還有開篇中那個很臭屁的女僱主與別人的對話等等,都被砍掉了。這些大刀闊斧的修改,很是值得使得影片不至於太過臃腫。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的改編除了希區柯克自己,更多的可能要得益於希區柯克的老婆艾瑪爾·希區柯克。

不過也要看到,希區柯克對於小說的改編還是有一定侷限性的,比如很多電影缺乏性格豐滿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好萊塢似的類型片特徵。不過與之不同的是,《蝴蝶夢》中的丹佛斯太太卻是一個塑造的很成功的人物,性格豐滿而具有足夠的特徵,那冷峻的面龐和不苟言笑的表情,一襲黑衣,走路好像“飄”過去一般。對前女主人極其忠實,盲目崇拜虛無和權貴,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她就是這部影片的“眼”!

《蝴蝶夢》作爲希區柯克在好萊塢的成名影片,爲他贏得了豐厚的收入和大量的人氣,這爲他後面的導演生涯奠定了非常大的基礎。而對塞爾茲尼克來說,這是他最後的名作,從此以後他製片的很多影片都沒有獲得太好的票房收入,希區柯克離開他以後更是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