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提琴協奏曲

協奏曲是小提琴演奏藝術中最完善、最豐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作品體裁。下面來隨小編一起具體瞭解下什麼是小提琴協奏曲吧。

什麼是小提琴協奏曲

協奏曲(concerto)一詞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賽,協奏曲也就是兩種因素既競爭又協作的意思。協奏曲 (concerto)最早是作爲一種聲樂體裁出現的,十六世紀指意大利的一種有樂器伴奏的聲樂曲。十七世紀後半期起,指一件或幾件獨奏樂器與管絃樂隊競奏 的器樂套曲。巴洛克時期形成的由幾件獨奏樂器組成一組與樂隊競奏者稱爲大協奏曲。古典樂派時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鋼琴、大提琴等一件樂器與樂隊競奏的控協奏 曲稱“獨奏協奏曲”。拉赫瑪尼諾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以及浪漫樂派的許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獨奏協奏曲作品。 第一樂章,一般爲該協奏曲的本調性:比如G大調協奏曲,則第一樂章必建立在G大調上。第二樂章,爲比該協奏曲本調性高一個純四度的調性:比如G大調 協奏曲,第二樂章則建立在C大調之上。第三樂章,一般會迴歸原調性,但在其中間會進行一個小三度的轉調:海頓《Oboe Concerto in C Major》第三樂章,由C大調轉bE大調。古典樂派及浪漫樂派的部分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多采用雙重呈示部,先由管絃樂隊演奏第一個呈示部,之後獨奏樂器加 入演奏,隨後由獨奏樂器爲主演奏另一個內容不完全一樣的第二個呈示部。除此外,在第一樂章和第三樂章再現部結束、結尾開始前的主和絃第二轉位和絃後安插由 獨奏樂器演奏的華彩樂段,並用屬和絃上長時值的顫音過渡至管絃樂合奏的結尾。

協奏曲是小提琴演奏藝術中最完善、最豐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作品體裁。幾百年來.幾乎沒有一個偉大的作曲家不在小提琴協奏曲這個領域裏充分展現各自的才 能、氣質、技巧和作曲風格。那些精湛的不朽之作如一顆顆璀燦的明珠,始終耀眼地閃爍在琴壇之冠;一代又一代的演奏大師以輝煌的技藝,各領風騷地傲居於世界 的演奏舞臺;各種各樣的令人眼花繚亂、顧及不暇的精彩錄音爲後人不斷探求大師們高深的演奏技法提供了豐厚的音響資料。

協奏曲,顧名思義即是協同演奏的一種樂曲形式,源於16世紀,多爲教堂音樂

17世紀的託雷利開始將一件或幾件樂器和樂隊協同交融地演奏,之後,科雷利和亨得爾爲大協奏曲的形式拓寬了天地。但真正奠定獨奏小提琴和樂隊合作演出協奏 曲形式的人卻是維瓦爾迪.他所作的著名的協奏套曲《四季》,無論是作品的新穎構思以及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拓展,還是配器的豐富色彩,都是功在千秋,爲後人在 協奏曲的創作上提供了範本。

巴赫的“a小調”和“E大調”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傳承了維瓦爾迪的寫作技法,只是在作品中更加突出了小提琴主奏的地位。他的作品莊重而富有活力,似有永遠探求不盡的內涵。

樂壇早逝的神童作曲家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使人感到完全面目一新,人們喜愛他的音樂是因爲每當聽到他那清新亮麗的旋律,便會感到與幸福甜美融合在了一起。 無論是純樸典雅的《C大調第三協奏曲》還是明快並充滿活力的《D大調第四協奏曲》,亦或是熱情洋溢的《A大調第五協奏曲》,都已成爲音樂會演奏最多的部分 曲目。

18世紀的維奧蒂在協奏曲的創作上有了革新,他把前人以室內樂隊協奏的形式擴大爲完整的交響樂隊,在小提琴與樂隊協奏的寫作技法上更具有恢弘的交響性。在 他的29首小提琴協奏曲中,《a小調第二十二協奏曲》尤爲精緻,至今仍爲琴壇演奏的經典曲目和攀登演奏高峯中一道不可跨越的階梯。

由18世紀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時代,一批優秀的演奏家,如貝里奧、恩斯特、維厄當等,他們以自己精湛的演奏技藝以及對協奏曲這一形式的'鍾愛和探求精神,爲後人留下了一批光輝的作品,這些作品對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給予怎樣高的評價都不爲過。

人們更爲熟悉和喜愛的還有帕格尼尼、貝多芬、門德爾鬆、勃拉姆斯、維尼亞夫斯基、柴科夫斯基、布魯赫、聖.桑斯、拉羅和西貝柳斯等人的作品,這些被視爲珍 品的大型協奏曲無論在結構的完整、技巧的難度以及旋律的魅力和風格的獨特方面都堪稱絕無僅有,將這些偉大的作曲家的作品演奏好是每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畢生的 追求。

20世紀以來,一些富有個性和獨創精神的作曲家寫出了一些根植於民族音樂土壤的協奏曲。愛爾加、普羅科菲耶夫、巴托克、哈恰圖良、沃爾頓、康戈等,他們在自己的協奏曲作品中運用了富有特色的迷人旋律和別緻的音響色彩,給世人帶來了新的喜悅。

在豐富多彩的小提琴曲庫中,協奏曲始終佔有着演奏領域中的主導地位。藝術家們一生中都在不懈地努力演奏好這些能充分體現和檢驗自身演奏水平的光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