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聲期唱歌技巧

在變聲期怎麼進行歌唱訓練?一起來看看!

變聲期唱歌技巧

關鍵詞變聲期聲樂訓練

重慶藝校是一所中專學校,招收學生年齡一般在13至15歲之間,從年齡看,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大都是處於生理變聲期階段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如何幫助其安全度過變聲期,在保護其嗓音健康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聲樂訓練,是聲樂教師必須思考和麪對的。

一般來說,兒童期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其聲帶長度均爲6至8毫米,但隨着身體的發育,以及喉部器官的發育,成年男性的聲帶一般是18至24毫米,成年女性的聲帶一般是14至18毫米,由於聲帶長長、變寬、變厚,聲音音色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男性的變化會更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聲音嘶啞、多痰、聲帶水腫,甚至充血等現象,作爲聲樂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在順利度過變聲期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聲樂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基於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談幾點在變聲期科學地進行歌唱訓練的有效方法。

一、引導學生正視變聲期的生理現象

變聲期也是生理髮育的青春期,在這個時期男女生的身材、體態、相貌和聲音、性別特徵上都出現了差異,男性喉頭逐漸寬大,聲帶拉長,喉結突出,聲音也逐漸變得重濁、低沉起來。女性在這期間,喉頭的變化不那麼明顯,因而聲音變化不大。在變聲期,男孩子的嗓音通常要比變聲前低8度左右,女孩子則降低3度左右。學習歌唱的學生,這時會突然發現他們失去了童聲時的清脆、明亮、悅耳、易於歌唱的聲音。由於變聲過程中還常常伴隨聲帶水腫、充血等現象,導致學生對聲音的控制能力減弱,聲音經常出現沙啞的現象,音準的控制能力也由於聲帶的閉合問題而減弱,因而影響了其歌唱的自信心,在心理上出現不安、焦慮、自卑等情緒困擾,甚至有的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的歌唱能力,不再敢張嘴歌唱了。作爲聲樂教師,面對學生的這些情況,教學中,一方面要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正視變聲期出現的生理現象,瞭解青春期前後的嗓音變化和身體的一系列變化過程,學習青春期的生理衛生知識,保持心理和情緒的穩定,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讓學生在健康、愉快的心情下學習歌唱;另一方面從歌唱技術上解決學生的發聲問題,增加其演唱的自信心。

二、注重學生對音樂的聽覺訓練

歌唱訓練不僅要訓練學生的嗓音,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對音樂的聽覺意識。音樂的聲音是有一定音高頻率的聲音,歌唱訓練首先要訓練人體發出符合音高頻率標準的聲音,對於處於變聲期又剛開始進行聲樂學習的學生來說,一方面在思想上對聲音的音高頻率的變化沒有太明晰的辨識能力;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該如何操控歌唱器官發出有頻率標準的聲音。因此,在歌唱訓練中,教師必須把歌唱訓練和視唱練耳訓練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借用有固定音高標準的樂器,如鋼琴等,來提高學生聽覺對音高頻率的辨識能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辨識自己所發出的聲音是否符合音高的頻率標準,提高他們自我聽覺的辨識能力。建議訓練從中聲區開始,先進行單音的聽辨和演唱,然後進行音程和樂句的聽辨和演唱。歌唱是由聽覺支配完成的藝術,注重學生對音樂的聽覺訓練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運用聽覺來操控歌唱發聲器官,發出符合音樂標準的聲音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用聲習慣

變聲期的學生常常伴有聲帶水腫、充血、聲門閉合不全或聲音嘶啞等現象,這時進行聲樂訓練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用聲習慣,教師要多引導學生追求美而準的聲音,讓學生用正常的音量歌唱,音量過大(喊唱)或過小(即悄悄唱)都不是好的用聲習慣,應該加以避免;讓學生用適度的氣息量來歌唱,不要盲目追求氣息的過於飽滿。剛開始學習聲樂的學生,往往掌握不好用聲和用氣的比例關係,他們會以爲氣越多越好,氣吸得越深越好,他們不知道吸入過多的氣息會讓他們身體僵硬、發聲位置偏低,導致聲音過重、音高偏低的現象,加重變聲期學生喉部器官的負擔,使學生的聲音更容易嘶啞。

在變聲期的歌唱訓練中,建立良好的用聲概念非常重要。良好的聲音是指在一定量的`氣息支持下,用聲比例適中,通過諧和共鳴,順暢無阻礙發出來的聲音,這個聲音是有音準,有節奏感,語音清晰、準確的;這個聲音是從歌唱的高位置上發出來的。歌唱的高位置是指聲音從頭腔中發出,具有更多的頭腔共鳴,發聲時感覺聲音從後腦勺方向飛出。歌唱的高位置可以通過哼鳴訓練來獲得,也可以通過下行的音階或音程的練習來獲得。訓練時,可以先讓學生聽到所要唱的音的音高,並在頭腦中形成對這個音的音高概念,然後引導學生用頭腔哼準這個音,在哼準這個音的情況下用唱名或元音唱出這個音。初學階段,以單音訓練爲主,然後再進行不同的音程或簡短的旋律音階訓練。高位置的聲音圓潤、通透,有立體感、有穿透力,發聲時不需要太多的氣息力量,用氣和用聲的比例正好適度,聲音具有飄逸感,喉部器官也容易放鬆,沒有擠卡的感覺,聲音也不容易疲勞。多用高位置歌唱有利於幫助學生順利度過變聲期。

良好的用聲習慣也是唱好聲樂作品的前提。爲變聲期的學生選擇聲樂曲目時,教師要注意作品的音域不能太寬,以中聲區爲主,作品的旋律要優美、連貫、流暢,例如在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常用的曲目有《牧羊姑娘》《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漁光曲》《搖籃曲》等。通過演唱這類作品,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對聲樂作品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完整地表現作品的能力。

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唱歌必須以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1、做獲得氣息支點的練習,體會吸與聲的配合,利用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並調節自己的歌唱共鳴。

2、學會張開嘴巴唱歌,上下齒鬆開,有下巴鬆鬆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鬆鬆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

4、氣息通暢的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咬字、吐字準確、清晰

發音練習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爲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須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確地掌握語言的回聲,明確漢字語言的結構規律,將歌曲曲調與咬字吐字結合起來練習。練唱時,將每個字按照出聲引長歸韻的咬字方法,先念幾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演唱時發元音的着力點,應儘量接近聲區的集中點,使三個聲區的共鳴得到銜接和靈活調整。

歌唱藝術是聲音與文學相結合的藝術,我們唱好歌曲,不能只講聲音,不講感情,反之也不行,我們應對歌曲的思想內容、表現手法以及詞曲作者、歌曲的時代背景,有個全面的瞭解和分析,再進行適當的處理,把歌曲的藝術形象準確完整地再現出來,達到以情帶聲,聲音表情並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