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獨特的情感表達-孔雀舞

孔雀舞(傣語爲“嘎洛勇”),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流傳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其中以瑞麗的孔雀舞最具代表性。2006年,傣族孔雀舞經國務院批准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傣家獨特的情感表達-孔雀舞

  一個美麗的傳說

“清風吹拂,細雨輕飄,是孔雀飛來了;蘆笙聲聲,歌聲悠揚,是孔雀飛來了;蘆花綻放,木棉紅透,是孔雀飛來了……”伴隨着歡快優美的象腳鼓與鋩鑼聲,舞者身着傣族孔雀舞演出服出場,步伐輕快,輕梳羽毛,隨風起舞,給傣族村寨帶來祥和、帶來幸福。這就是傣家獨有的孔雀舞所表現和營造的舞蹈意象。

  ▲孔雀舞飄逸動靈動的背後,蘊含着傣家豐富的生命意義。

孔雀是傣族民衆心中的吉祥鳥。民間流傳着許多關於孔雀的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傣族把象徵愛情的孔雀叫太陽鳥,孔雀就是他們的標誌性圖案。傣族長詩《召樹屯與喃木諾娜》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貧窮的傣族小夥子爲了謀生,每天都到江邊的一棵空心樹下釣魚,並且每次都能釣到很多。可是有一天他從早釣到晚,連個魚影子也看不到。他感到萬分奇怪。正在這時,突然一陣輕風颳來,吹到他身後那棵空心樹內,發出“嗡嗡”的聲響。這時,江邊果樹上熟透了的果子,也隨風叮叮咚咚落入江中,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就在這一瞬間,小夥子看見江水中倒映出一對孔雀窈窕的倒影。小夥子驚喜地回頭觀看,只見一對綠孔雀展開美麗的翎羽,正隨着動聽的聲響翩翩起舞。小夥子丟下釣竿,驚喜地跑回村寨,活靈活現地給鄉親們講述所見到的一切。鄉親們聽後十分驚奇,都盼望也能親眼看到那動人的情景。後來,小夥子帶着衆多鄉親來到江邊,把那棵空心樹砍倒,做成長鼓,蒙上一層黃牛皮,用手一敲打,頓時發出“嘣-嘣叭-嘣”的悠揚聲響。然後,小夥子又找來銅盆、銅鍋蓋,讓其他青年隨着鼓點的節奏敲打。接着,小夥子在快樂的鼓樂聲中,摹仿孔雀的'一舉一動,跳起惟妙惟肖的孔雀舞。從此,這種在象腳鼓和鑼、鈸伴奏下的孔雀舞,就在傣族人民當中流傳開了。

  肢體語言是孔雀舞的精粹

在德宏,孔雀舞是傣族先民圖騰意義的渡橋,也是神人敘語的紐帶,在孔雀舞飄逸動態結構的背後,蘊含着傣家豐富的生命意義。從爲孔雀舞注入生機的一代民間藝人毛相,到女性孔雀舞的開創者刀美蘭,再到將孔雀靈氣表現得淋漓盡致的楊麗萍,還有一直以來熱愛着孔雀舞的民間藝人們,他們用舞蹈這一獨特的肢體語言,描繪了傣族對於生命的理解。

  ▲ 以跳孔雀舞聞名的舞蹈家楊麗萍表演經典作品《雀之靈》。

傣族孔雀舞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男性在表演。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的第一代“孔雀舞王”就是一位男子。當時的孔雀舞行頭沉重,木頭做成的“孔雀架子”,需要舞者像京劇演員一樣,扎着背在背上。後來中央歌舞團編排了女子版的孔雀羣舞,這項古老的孔雀羣舞纔有了轉變,女性飾演也符合了人們對這個舞蹈的普遍認知。

孔雀舞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規範化的地位圖和步法,每個動作有相應的鼓語伴奏。孔雀舞的內容,多爲表現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 、曬翅、展翹、抖翹、亮翅、點水、蹬枝、歇枝、開屏、飛翔等。 感情內在含蓄 ,舞蹈語彙豐富,舞姿富於雕塑性......孔雀舞,昭示着藝術起源於人類對大自然的模仿與崇拜,構建起一個芸芸衆生普通靈魂能夠進入的藝術、精神的空間,也構建了傣族民衆族羣識別的標誌和強化生命記憶的境象。所以說,孔雀舞是傣族歷史上最具有生命意義,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審美情趣的一種舞蹈,它所代表的是傣家人身上那種獨有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