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西醫綜合(生理學)》模擬試題

  一、名詞解釋

2017年考研《西醫綜合(生理學)》模擬試題

1.體溫 2.基礎代謝 3.溫熱性出汗 4.行爲性體溫調節 5.體溫調定點

6.蒸發散熱7.能量代謝 8.食物的熱價 9.食物的氧熱價 10.呼吸商

11.非蛋白呼吸商 12.基礎代謝率

  二、填空題

1.體溫通常是指_____.

2.相對恆定的體溫是進行_____代謝和維持_____的重要條件。

3.在體溫的常測部位中,以_____溫最高,_____溫最低。

4.常溫下,安靜機體的主要散熱方式是_____.當環境溫度等於或高於皮膚溫度時,機體的主要散熱方式是_____.

5.人體安靜狀態下的主要產熱器官是_____和_____.

6.人體的主要散熱器官是_____.

7.蒸發散熱可分爲_____和_____兩種。

8.出汗可分爲_____和_____兩種。

9.出汗是反射性活動,其基本中樞位於_____;體溫調節中樞位於_____.

10.小汗腺受_____神經支配,其節後纖維爲_____纖維。

11.不顯汗與汗腺分泌無關,它是通過_____來實現的。

12.致熱原能使下丘腦的“調定點”水平_____.

13.醛固酮能_____汗腺導管對NaCl的重吸收。

14.外周溫度感受器一部分在_____,另一部分在_____.

15.體溫調節的整合中樞位於_____.

16.當下丘腦熱敏神經元的興奮性下降時,體溫調定點_____.

17.女子體溫在排卵後期_____,這種變動可能與血中_____水平變化有關。

  三、判斷題

1.基礎代謝率是人體正常情況下的最低代謝率。( )

2.人在清醒、安靜狀態下的能量代謝稱爲基礎代謝。( )

3.正常人體的基礎代謝率處於經常的波動之中,這是因爲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在不斷髮生變化。( )

4.環境溫度很低時,人體不存在蒸發散熱。( )

5.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時,蒸發散熱就成了散熱的唯一方式。( )

6.人體在安靜狀態下,室溫20℃時的主要散熱方式有輻射。( )

7.當環境溫度變化時,體表溫度可隨之發生相應的波動。( )

8.小汗腺受交感神經支配,其節後纖維爲膽鹼能纖維,末梢釋放的遞質是乙酰膽鹼。( )

9.女子體溫在排卵前升高,在排卵後降低,故女子體溫隨月經週期而變化。( )

10.體溫的穩定全靠機體產生熱量來維持。( )

  四、各項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

1.正常人的直腸溫度、腋窩溫度和口腔溫度的高低應當是( )

A.口腔溫度>腋窩溫度>直腸溫度

B.直腸溫度>口腔溫度>腋窩溫度

C.直腸溫度>腋窩溫度>口腔溫度

D.腋窩溫度>口腔溫度>直腸溫度

2.人體體溫晝夜節律變化中,體溫最低的時間是( )

A.上午8~10時 B.下午3~4時

C.清晨2~6時 D.夜間10~12時

3.女性月經期中,體溫最低的時間是( )

A.行經期 B.排卵前 C.排卵後 D.排卵日

4.人體腋下溫度正常值是( )

A.36.0℃~37.4℃ B.36.7℃~37.7℃

C.36.9℃~37.9℃ D.37.5℃~37.6℃

5.影響能量代謝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環境溫度 B.進食

C.精神、情緒 D.肌肉活動

6.勞動或運動時,機體主要產熱器官是( )

A.肝臟 B.腦 C.心臟 D.肌肉

7.當環境溫度等於或超過體溫時,機體的`主要散熱方式是( )

A.輻射 B.傳導和對流

C.發汗蒸發 D.不顯性發汗

8.給高熱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 )

A.增加輻射散熱 B.增加傳導散熱

C.增加蒸發散熱 D.增加對流散熱

9.給高熱病人作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是( )

A.增加輻射散熱 B.增加傳導散熱

C.增加蒸發散熱 D.增加對流散熱

10.中樞溫度敏感神經元較多的部位在( )

A.視前區-下丘腦前部 B.下丘腦後部

C.大腦皮層運動區 D.腦幹網狀結構

11.決定體溫調定點的部位在( )

A.下丘腦 B.大腦皮層

C.下丘腦後部 D.視前區-下丘腦前部

12.人體感受外界環境溫度降低刺激的主要感受器是( )

A.中樞冷敏神經元 B.皮膚熱感受器

C.中樞熱敏神經元 D.皮膚冷感受器

13.當環境溫度高於30℃時,人體基礎代謝率的變化是( )

A.降低 B.升高

C.先升高後降低 D.不變

14.食物特殊動力效應最高的物質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質 D.混和食物

15.當下丘腦溫度升高時,熱敏神經元放電頻率的變化是( )

A.減少 B.不變 C.增加 D.先增加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