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攻略詳解

想要學好考研英語怎麼能不知道這些閱讀攻略呢?下面就讓小編爲大家詳解一下吧。

閱讀攻略詳解

 考研閱讀的基本解題思路

  第一、掃描提幹,劃關鍵項。

  第二、通讀全文,抓住中心。

1. 通讀全文,抓兩個重點:

❶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題)

❷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讀,有重點的讀)

2. 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時間思考3個問題:

❶文章敘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❷文章中有無提到核心概念?

❸作者的大致態度是什麼?

 第三、仔細審題,返回原文。(仔細看題幹,把每道題和原文的某處建立聯繫,掛起鉤)

✪要樹立定位意識,每一題、每一選項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處定位。定位原則:

❶通常是由題幹出發,使用尋找關鍵詞定位原則。(關鍵詞:大寫字母、地名、時間、數字等)

❷自然段定位原則。出題的順序與行文的順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對應一題

第四、重疊選項,得出答案。(重疊原文=對照原文)

❶通過題幹返回原文:判斷四個選項,抓住選項中的關鍵詞,把選項定位到原文的某處比較,重疊選項,選出答案

❷作題練習要求:要有選一個答案的理由和其餘三個不選的理由二.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

 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

  一、 例證題:

❶例證題的標記。當題幹中出現example,case,illustrate,illustration,exemplify時

❷返回原文,找出該例證所在的位置,既給該例子定位

❸搜索該例證周圍的區域,90%向上,10%向下,找出該例證支持的觀點。例子周圍具有概括抽象性的表達通常就是它的論點

✪注意:舉例的目的是爲了支持論點或是爲了說明主題句。舉例後馬上問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問題?不能用例子中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

❹找出該論點,並與四個選項比較,得出選項中與該論點最一致的答案

❺例證題錯誤答案設計的干擾特徵經常是:

就事論事——即用例子中的某一內容拉出來讓你去選(╳)

✪要求:在閱讀中,遇到長的例子,立即給這個例子定位,即找出起始點,從哪開始到哪結束

二、指代題:

❶返回原文,找出出題的指代詞

❷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詞、名詞性短語或句子(先從最近點開始找,找不到再找次近的,一般答案不會離得太遠)

❸將找到的詞、詞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換該指代詞,看其意思是否通順

❹將找到的詞、詞組或句子與四個選項進行比較,找出最佳答案

三、詞彙題:“搜索代入”法

❶返回原文,找出該詞彙出現的地方

❷確定該詞彙的詞性

❸從上下文(詞彙的前後幾句)中找到與所給詞彙具有相同詞性的詞(如一下子找不到就再往上往下找),代入所給詞彙在文章中的位置(將之替換)看語義是否合適

❹找出選項中與代替詞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選相,即答案

✪注意:

a.如果該詞彙是簡單詞彙,則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確答案。

b.考研閱讀不是考察字認識不認識,而是考察是否能根據上下文作出正確的判斷。

c.詞彙題的正確答案經常蘊藏在原文該詞彙出現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單詞詞義直接往下推。

d.尋找時要注意同位語、特殊標點(比如分號,分號前後兩句話的邏輯關係不是形式上的並列就是語義上的並列,也就是兩句話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話的意思來推測,另一句話的意思從而推出所給詞彙含義)、定語從句、前後綴,特別要注意尋找時的同性原則。比如:讓猜一個名詞詞組(動詞詞組)的意思,我們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詞詞組(動詞詞組)。

➤隱蔽型詞彙題:題干與原文的某句完全重合,只有一兩個詞被替換掉。隱蔽型詞彙題的做法跟詞彙題的做法幾乎一樣,往上往下找。

 四、句子理解題

❶返回原文找到原句

❷對原句進行語法和詞義的精確分析(找主幹),應該重點抓原句的字面含義。若該句的字面含義不能確定,則依據上下文進行判斷。注意:局部含義是由整體決定的

❸一般來說,選項中的正確答案與原句意思完全相同,只不過用其他英語詞彙換種表達而已

❹句子理解題的錯誤選項干擾項特徵:推得過遠。做題時應把握住推的度

✪思路:對句子微觀分析? 不行就依據上下文? 選擇時不要推得過遠。

 五、推理題:“最近原則”

❶標誌:learn, infer, imply,inform

❷看是否可以通過題幹返回原文或依據選項返回原文。一般要圍繞文中的一兩個重點進行推理。推理題無論通過題幹能不能定位,我們都要把它固化到文章的一兩點上

❸依據原文的意思進行三錯一對的判斷。先不要進行推理,若有一個選項跟原文的意思一模一樣,則該選項必然是正確答案。推理題不是考察我們的想象力,它實際是考察我們原文中的某幾個點,如一個、兩個點所涉及的問題我們讀透了沒有。因此,不推的比推的好;推的近的比推的遠的要好

❹推理題的最近答案原則:不推的要比推的好,推的近的要比推的遠的好,直接推出的要比間接推的好(原文的某句話變個說法)

✪注:做題時不能想得太多,推得過遠。是否把原文讀懂纔是關鍵。

 六、主旨題:“串線摘帽”

即在自然段少的時候串串線,串線法解不出來時,大帽子、小帽子摘一下。

❶主旨題的標誌:mainly about, mainlydiscuss, the best title

❷串線法:抓首段和其餘各段的第一句話,把其意思連接成一個整體。要注意總結性的提示詞和轉折詞,特別要注意中心句。(主要針對自然段少的文章;針對自然段多的文章,主旨題最好聯繫中心句。找一個和中心句最貼近的)

❸小心首段陷阱

❹主旨題錯誤選項的干擾特徵經常是:

⑴局部信息,即選項的內容小於文章的內容;

⑵範圍過寬,即選項的內容大於文章的內容。

❺逆向思維法、快速作文法:在兩個選項看上去都十分正確無法選擇時,試着從選項出發,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以此選項來寫文章會有那些內容,然後把它與文章的內容比較,接近的即爲正確選項

  七、作者態度題:

❶標誌:attitude

❷應精確理解四個選項的含義

❸不要摻雜自己的觀點

❹可以尋找文中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詞。如:fortunately, excessively,too man

❺舉例的方式

❻抓論述的`主線。把第一段讀透,把其他各段的段首段尾句拉出來,看整個文章的謀篇結構

❼做作者態度題時特別注意:首先看清楚是誰對誰的態度

 八、判斷題:

❶看可否通過四個選項具體化到文中一點或者根據自然段原則定位

❷每個選項都應返回原文,不能憑主觀印象進行判斷

❸要重點抓是“三錯一對”還是“三對一錯”的關係(做題是要看清題目)

九、細節題:

看完題目回到原文,重疊原文,得出答案

 十、重點題型中的幾個問題:

❶詞彙題:字面意思不是答案,要根據上下文推測其深刻含義

❷句子理解題:一般不要求推理,只看句子本身

❸推理題: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原文的重現,不一定非要經過邏輯推理從原文中得出

十一、正確答案的特徵:

❶正確答案經常與中心思想有關

❷正確答案的位置,最常見的三個位置是:段首段尾處、轉折處、因果處

❸正確答案經常運用的原則是:同義替換、正話反說、反話正說

❹從語氣角度來看,正確答案中經常含有不肯定的語氣詞和委婉表達的用詞。如:can, may, might, possible,not necessarily, some

❺正確答案經常具有概括性、深刻性,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十二、錯誤答案的特徵:

第一大層次:

❶無中生有(未提及的概念);

❷正反混淆(選項的意思跟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

❸所答非所問(雖然選項的說法沒有問題,符合原文,但和題幹搭不上邊)

第二大層次:

❶過分絕對;

❷擴大範圍(注意隱蔽型的擴大範圍mostly);

❸因果倒置;

❹常識判斷:如果一個選項僅僅符合常識,不一定是正確答案,還要看文章中類似的意思有沒有出現;如果一個選項不符合常識,一定不是正確答案。

❺推得過遠;

❻偏離中心;

❼變換詞性。考研英語到底考什麼?

考研英語到底考什麼?

1.觀念轉變和方法轉變(close reading 細讀)

考研考察細讀、辨別能力

2.考研文章類型的分析(來源、內容、體裁)

❶來源:西方大學的一二年級課本、西方報刊雜誌

❷社會科學爲主,自然科學爲輔,新的趨勢是人文科學的文章

✪社會科學。包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傳播學、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學、人類學、文化學等。分析:政治學,因爲西方和東方的意識形態存在差異性,避開敏感話題,基本沒有出過;經濟學,每年至少一篇;教育學,隔年出一次;傳播學,隔年出一次。總結:泛讀的重點——經濟學、教育學、傳播學、心理學。

✪自然科學。純而有純的自然科學很少,命題集中在科學史方面。出題的原則:一般性原則,公正性原則。總結:泛讀自然科學的文章,少讀純自然科學的文章,多讀簡介科學史的文章。

✪人文科學。包括:文學、歷史、哲學。總結:人文科學出題有擡頭趨勢。

❸從體裁角度分爲: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應用文。應多讀:議論文、說明文

❹從語言上,以美國英語爲主。突顯美國英語與美國文化,應該多瞭解一些美國的基本概況,最好有一幅美國地圖

4.八點閱讀要求:

❶能夠抓住文章中的主旨大意

❷理解文章中的具體信息

❸理解概念性的含義(concept)

❹進行有關的判斷、推理和引申的能力(解體思路應儘量適應命題專家)

❺根據上下文推測生詞含義

❻理解文章的謀篇結構及段與段、句與句的邏輯關係

❼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態度

❽區分論點和論據

5.新大綱的特點

❶放慢作題速度(close reading仔細閱讀),閱讀速度要求我們讀得更細更慢了

❷詞的變化(passage變成了text),重視文章總體結構的把握,這要求從結構的角度來讀文章

❸命題範圍沒有任何變化

❹強調時效性。考研閱讀“趕時髦”,與當今形勢聯繫較緊,多看一些時文(經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