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相關預防及護理知識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患兒一般在一週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可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爲對症治療。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手足口病護理知識,歡迎閱讀。

手足口病的相關預防及護理知識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患兒一般在一週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可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爲對症治療。

  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手足口病在我國廣泛流行,每年均有暴發,南方地區每年流行兩次,流行高峯分別爲5月和10月。感染人羣以5歲以下兒童較多,其中6月齡-2歲兒童的疾病負擔最重。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的男女比例爲1.6:1。

從手足口病監測顯示,每年3月底開始,手足口病開始高發,到四五月份達到高峯。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其中4~7月是全年第一波發病高峯期(主高峯期),9~11月是第二波發病高峯期(次高峯期)。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病毒的傳播,雖然有空氣傳播的可能,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即消化道傳播),通過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也可造成傳播。

  手足口病有哪些臨牀表現

潛伏期:多爲2~10天,平均3~5天。

手足口病是不是一定會在手、足、口、臀等部位發病?

這個不一定,有的患兒可能只有一兩個部位發病,也有的患兒全身都有症狀。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發病區域一般比較明顯。

手的發病區域集中於肘關節以下,一般多發於在手掌部位,手背也可發生,如蟲咬狀,多爲針尖樣的小泡,綠豆大小的皰疹,周圍分界較爲清晰,爲獨立水皰,水皰之間互不相連;足部集中於膝關節以下,特別多發於腳掌;臀部多發於肛門附近;嘴巴多發於咽峽部兩側或者軟齶部位,多爲化膿性皰疹。

  典型症狀:對稱皰疹

皰疹: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在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及臀部等處出現皰疹,其特點是從小米粒到綠豆大小不等,皰壁較厚,不易潰破,不發癢。80%的'手足口病皰疹可同時出現於手、足、口腔等處,但有時也會單獨發生在手心或口腔、臀部等部位。不過,若是單獨出現的皰疹,而且疹子越小、數量越少時,往往提示手足口病重症,當引起注意。

皰疹出現在手足的部位,往往是在手心、腳心,很少在手背、腳背;而且一般是對稱性出疹,即左右手、左右腳同時可見,很少只見於單側。

發熱:手足口病屬於腸道病毒的感染,因此,發病除可見皰疹外,還有發熱、精神狀態較差等症狀,部分患兒可見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表現。

  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1.注射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減少重症手足口病發生的手段。

特別強調:如果寶寶有過敏症狀發作,不建議此時注射手足口病疫苗。因爲,注射疫苗後一旦出現過敏症狀,就分不清是疫苗引起的過敏,還是原過敏症狀發生反覆。此外,過敏發作期間,寶寶的免疫系統功能比較亢進,容易對外來物質過敏,發生疫苗過敏的機率要大一些。

2.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 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3.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4.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羣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被褥。

5.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6.如果在孩子的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及臀部等處發現皰疹,馬上帶孩子到附近的正規醫院就診!

  手足口病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飲食要點:以牛奶、豆漿、米湯、蛋花湯等流質食物爲主,少食多餐,維持基本的營養需要。

禁食冰冷、辛辣、酸鹹等刺激性食物。

治療期間應注意不吃魚、蝦、蟹。

  手足口病相關用藥

常用抗病毒藥物:目前臨牀以對症支持治療爲主,臨牀使用的抗病毒藥物有:阿昔洛韋片、羅昔韋®更昔洛韋片 、利巴韋林、羅乃韋®鹽酸伐昔洛韋片和羅汀®泛昔洛韋片等。

輔助用藥:維濟®(注射用水溶性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