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資格證考試基礎護理理論複習筆記

護理學以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與護理相關的社會、人文科學理論爲基礎,形成其獨特的理論體系、應用技術和護理藝術,爲人們生老病死這一生命現象的全過程提供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服務。接下來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了護士資格證考試基礎護理理論複習筆記,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護士資格證考試基礎護理理論複習筆記

 皮內注射法

(1) 目的: ① 藥物過敏試驗。② 預防接種。③ 局部麻醉的先驅步驟。

(2) 部位: ① 用於過敏試驗時,在前臂掌側下段。② 用於預防接種時,在三角肌下緣。③ 用於局部麻醉的先驅步驟時,依手術部位而定。

(3) 操作步驟: ① 注射前應詳細詢問用藥史、過敏史、家族過敏史。② 覈對解釋,注射部位用70%乙醇棉籤消毒皮膚,待幹。③ 再次排盡注射器內空氣,左手繃緊前臂內側皮膚,右手持注射器,使針尖斜面向上,與皮膚呈5°角刺入皮內。待針頭斜面完全進入皮內後,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針栓,右手推注藥液0.1ml,注入的藥量要準確,使局部隆起成半球狀的皮丘,皮丘皮膚變白,並顯露毛孔。④ 20分鐘後觀察結果,注意病情觀察。⑤ 如需作對照試驗,須用另一注射器和針頭,在另一前臂相同部位,皮內注射等滲鹽水0.1ml,20分鐘後對照觀察反應。

(4) 注意事項: ① 如病人對需要注射的藥物有過敏史,則不能作皮試,應和醫師取得聯繫,更換其他藥物後再作試驗。② 過敏試驗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因脫碘不徹底而影響對局部反應的觀察,且易和碘過敏反應混淆。

 皮內注射法

(1) 目的: ① 藥物過敏試驗。② 預防接種。③ 局部麻醉的先驅步驟。

(2) 部位: ① 用於過敏試驗時,在前臂掌側下段。② 用於預防接種時,在三角肌下緣。③ 用於局部麻醉的.先驅步驟時,依手術部位而定。

(3) 操作步驟: ① 注射前應詳細詢問用藥史、過敏史、家族過敏史。② 覈對解釋,注射部位用70%乙醇棉籤消毒皮膚,待幹。③ 再次排盡注射器內空氣,左手繃緊前臂內側皮膚,右手持注射器,使針尖斜面向上,與皮膚呈5°角刺入皮內。待針頭斜面完全進入皮內後,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針栓,右手推注藥液0.1ml,注入的藥量要準確,使局部隆起成半球狀的皮丘,皮丘皮膚變白,並顯露毛孔。④ 20分鐘後觀察結果,注意病情觀察。⑤ 如需作對照試驗,須用另一注射器和針頭,在另一前臂相同部位,皮內注射等滲鹽水0.1ml,20分鐘後對照觀察反應。

(4) 注意事項: ① 如病人對需要注射的藥物有過敏史,則不能作皮試,應和醫師取得聯繫,更換其他藥物後再作試驗。② 過敏試驗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因脫碘不徹底而影響對局部反應的觀察,且易和碘過敏反應混淆。

 皮下注射法

(1) 目的: ① 需迅速達到藥效和不能或不宜經口服給藥時。② 局部供藥: 如局部麻醉用藥。③ 預防接種: 如各種菌苗、疫苗的預防接種。

(2) 部位: 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腹部、後背、大腿外側方。

(3) 操作步驟: ① 攜物牀前核對解釋,選擇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乙醇消毒皮膚,待幹。② 排盡空氣,左手繃緊局部皮膚。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針栓,針頭斜面向上,和皮膚呈30°~40°角(過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膚,角度可減小),迅速刺入針頭的1/2~2/3,鬆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即可推注藥液。③ 注射畢,用幹棉籤輕壓針刺處拔針。

(4) 注意事項: ① 持針時,右手示指固定針栓,但不可接觸針梗,以免污染。② 針頭刺入角度不宜超過45°,以免刺入肌層。③ 儘量避免應用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的藥物作皮下注射。④ 經常注射者,應更換部位。⑤ 注射少於1ml的藥液時,必須用1ml注射器抽吸藥液,以保證注入藥液的劑量準確。

 肌內注射法

(1) 目的: ① 當藥物需迅速發揮藥效或不能經口服用時可用肌內注射。② 用於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藥量較大的藥物。③ 用於不宜或不能作靜脈注射的藥物,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藥效者。

(2) 部位: 以臀大肌爲最常用,其次爲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上臂三角肌。① 臀大肌注射定位方法有兩種: 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向左側或右側畫一水平線,再從髂嵴最高點作一垂直平分線,將臀部分爲四個象限,其外上象限並避開內角即爲注射區。連線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聯線的外上1/3處爲注射部位。②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方法有兩種: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於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緣處,這樣髂嵴、示指、中指便構成一個三角形,注射部位在示指和中指構成的角內。以髂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以病人自己手指寬度爲標準)。③ 股外側肌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 大腿中段外側,位於膝上10cm,髖關節下10cm,約7.5cm寬。④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方法: 上臂外側,自肩峯下2~3指。此處肌肉少,只能作小劑量注射。

(3) 操作步驟: ① 攜物牀前核對解釋,選擇注射部位,側臥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彎曲。俯臥位,足尖相對,足跟分開。仰臥位,常用於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作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坐位,取自然坐位,爲便於操作,坐位要稍高、注射側腿不能懸空。② 用2%碘酊和70%乙醇消毒皮膚,待幹。③ 排氣,左手拇、示二指分開並繃緊皮膚,右手持針如握筆姿勢,以中指固定針栓,針頭和注射部位呈90°角。用手臂帶動腕部力量,將針頭快速刺入肌肉內2.5~3cm(針頭2/3,消瘦者及病兒酌減),鬆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右手固定針頭,左手緩慢注入藥液。注意觀察病人反應。

(4) 注意事項: ① 切勿將針梗全部刺入,以防針梗從銜接處折斷。② 如同時注射兩種藥液時,應注意配伍禁忌。③ 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因幼兒在未能獨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發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應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④ 需長期作肌內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應交替更換,以利藥物吸收,減少硬結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