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藥師藥學專業知識一高頻考點總結

導讀:執業藥師考試已在眼前,同學們都複習的怎麼樣,爲了配合考生的複習,應屆畢業生小編將各專業的高頻考點進行梳理總結,希望對考生們有幫助。

執業藥師藥學專業知識一高頻考點總結

  一、藥物的名稱包括藥物的通用名,化學名和商品名。(★)

商品名又稱爲品牌名,一種藥品可以有多個商品名。

藥品通用名,也稱爲國際非專利藥品名稱(INN),藥品通用名也是藥典中使用的名稱。

  二、劑型與製劑(★★)

適合於疾病的診斷、治療或預防的需要而製備的不同給藥形式,稱爲劑型。(給藥形式)

將原料藥物按照某種劑型製成一定規格並具有一定質量標準的具體品種,簡稱制劑。(具體品種)

  三、劑型的分類(★★)

1.根據物質形態分類,即分爲固體劑型(如散劑、丸劑、顆粒劑、膠囊劑、片劑等)、半固體劑型(如軟膏劑、糊劑等)、液體劑型 (如溶液劑、芳香水劑、注射劑等)和氣體劑型(如氣霧劑、部分吸入劑等)

2.按給藥途徑分類:經胃腸道給藥劑型、非經胃腸道給藥劑型

3.按分散體系分類

4.按製法分類

5.按作用時間分類

  四、藥物劑型的重要性(★)

1. 可改變藥物的作用性質

2. 可調節藥物的作用速度

3. 可降低(或消除)藥物的不良反應

4. 可產生靶向作用

5. 可提高藥物的穩定性

6. 可影響療效

  五、藥物穩定性

化學不穩定性是指藥物由於水解、氧化、還原、光解、異構化、聚合、脫羧,以及藥物相互作用產生的化學反應,使藥物含量 (或效價)、色澤產生變化。

物理不穩定性是指製劑的物理性能發生變化,如混懸劑中藥物顆粒結塊、結晶生長,乳劑的分層、破裂,膠體制劑的老化,片劑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變等。

  化學降解途徑:(★★)

1.水解:鹽酸普魯卡因、硫酸阿托品、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氯黴素、利多卡因、對乙酰氨基酚、阿糖胞苷、維生素B、地西泮、碘苷

2.氧化:腎上腺素、左旋多巴、嗎x、水楊酸鈉、維生素C、磺胺嘧啶鈉、鹽酸氯丙嗪、維生素A或維生素D

  六、影響藥物製劑穩定性的因素(★★)

處方因素:pH的影響、廣義酸鹼催化的影響、溶劑的影響、離子強度的影響、表面活性劑的影響、處方中基質或賦形劑的影響

外界因素對藥物製劑穩定性的影響:溫度的影響、光線的影響、空氣(氧)的影響、金屬離子的影響、溼度和水分的影響、包裝材料的影響

  七、抗氧劑或金屬離子絡合劑(★★★)

1.水溶性抗氧劑: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焦亞硫酸鈉、硫代硫酸鈉、硫脲、維生素C、半胱氨酸等。

2.油溶性抗氧劑:叔丁基對羥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對甲酚(BHT)、維生素E等。

3.抗氧劑的選擇:焦亞硫酸鈉和亞硫酸氫鈉適用於弱酸性溶液;亞硫酸鈉常用於偏鹼性藥物溶液;硫代硫酸鈉在酸性藥物溶液中可析出硫細顆粒沉澱,故只能用於鹼性藥物溶液。亞硫酸氫鈉可與腎上腺素在水溶液中形成無生理活性的磺酸鹽化合物;亞硫酸鈉可使鹽酸硫胺分解失效,亞硫酸氫鹽能使氯黴素失去活性。氨基酸類抗氧劑無毒性,作爲注射劑的抗氧劑尤爲合適。油溶性抗氧劑適用於油溶性藥物如維生素A、維生素D製劑的抗氧化。

  八、藥物穩定性試驗方法:影響因素試驗(高溫、高溼、強光)、加速試驗、長期試驗(★)

  九、藥品有效期(★★)

1、.藥品有效期是指該藥品被批准使用的期限

2.對於藥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時間,稱爲十分之一衰期,記作t0.9,通常定義爲有效期。恆溫時,

3.具體標註格式爲“有效期至XX XX年XX月”或者“有效期至XXXX年XX月XX日”;也可以用數字和其他符號表示爲“有效期至.”或者“有效期至XXXX/XX/ XX”等。

  十、藥物配伍變化的類型(★★★★★)(重點例子)

1.物理學的配伍變化

1) 溶解度改變(氯黴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或丙二醇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時往往析出氯黴素)

2) 吸溼、潮解、液化與結塊

3) 粒徑或分散狀態的改變

2.化學的配伍變化

a.渾濁或沉澱

pH改變產生沉澱:酸性藥物鹽酸氯丙嗪注射液同鹼性藥物異戊巴比妥鈉注射液混合,能發生沉澱反應。2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pH爲 9.5~11),與10%葡萄糖注射液(pH爲3.5~ 5.5)混合後,可使磺胺嘧啶析出結晶)

  水解產生沉澱

生物鹼鹽溶液的沉澱:大多數生物鹼鹽的溶液,當與鞣酸、碘、碘化鉀、烏洛托品等相遇時能產生沉澱等。

  複分解產生沉澱

b.變色:維生素C與煙酰胺,即使乾燥粉末混合也會變色;多巴胺注射液與碳酸氫鈉注射液配伍後會逐漸變成粉紅至紫色;氨茶鹼或異煙肼與乳糖混合變成黃色。

c.產氣:溴化銨、氯化銨或烏洛托品與強鹼性藥物配伍,溴化銨和利尿藥配伍,產生氨氣;烏洛托品與酸類或酸性藥物配伍,產生甲醛。

d.發生爆炸:氯化鉀與硫,高錳酸鉀與甘油,強氧化劑與蔗糖或葡萄糖等。

e.產生有毒物質:硃砂

f.分解破壞、療效下降:生素B12和維生素C合用,維生素B12的效價顯著降低;乳酸環丙沙星與甲硝唑混合,甲硝唑的濃度下降

  十一、注射劑配伍變化的主要原因(★★★)(重點例子)

a.溶劑組成改變:地西泮注射液與5%葡萄糖、0.9%氯化鈉或 0.167mol/L乳酸鈉注射液配伍時,易析出沉澱。

的改變:新生黴素與5%葡萄糖,諾氟沙星與氨苄西林配伍會發生沉澱;磺胺嘧啶鈉、穀氨酸鈉(鉀)、氨茶鹼等鹼性藥物可使腎上腺素變色

c.緩衝容量:5%硫噴妥鈉10ml加入含乳酸鹽的葡萄糖注射液會析出沉澱。

d.離子作用:乳酸根離子會加速氨苄西林和青黴素G的水解。

e.直接反應:四環素與含鈣鹽的輸液在中性或鹼性下,會產生不溶性螯合物

f.鹽析作用:兩性黴素B注射液,只能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

g.配合量、混合順序、反應時間、氧與二氧化碳的影響、光敏感性、成分的純度

  十二、配伍變化的處理方法(★)

改變貯存條件、改變調配次序、改變溶劑或添加助溶劑、調整溶液pH、改變有效成分或改變劑型

  十三、藥品的包裝材料的分類(★★)(新增考點要注意一下)

按使用方式,藥包材可分爲I、Ⅱ、Ⅲ三類。I類藥包材指直接接觸藥品且直接使用的藥品包裝用材料、容器(如塑料輸液瓶或袋、固體或液體藥用塑料瓶等)。Ⅱ類藥包材指直接接觸藥品,但便於清洗,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經清洗後需要並可以消毒滅菌的藥品包裝用材料、容器(如玻璃輸液瓶、輸液瓶膠塞、玻璃口服液瓶等)。III類藥包材指Ⅱ、Ⅱ類以外其他可能直接影響藥品質量的藥品包裝用材料、容器(如輸液瓶鋁蓋、鋁塑組合蓋等)。

  十四、藥劑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a.基本理論的研究

b.新劑型、新制劑、新技術、新輔料、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

生物藥劑學中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種族差異;2、性別差異;3、年齡差異;4、遺傳因素;5、生理和病理條件的差異。

接下來我們來總結一下藥劑學部分的一些高頻考點。藥劑學今年還是專業一考試的重點,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比較多,希望考生們在這部分上下點功夫。

  一、散劑(★)

散劑考點不是太多,特點、質量要求考前要看一下,有點印象,主要是注意個別知識點即可:1、外用散劑和用於燒傷或嚴重創傷的中藥外用散劑通過七號篩的粉末重量不得少於95%。2、中藥散劑中一般含水量不得過 9.0%。3、105℃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2.0%。4、無菌5、外用或局部外用散劑的使用主要有撒敷法和調敷法6、內服散劑應溫水送服,服用後半小時內不可進食7、服用不便的中藥散劑可加蜂蜜調和送服或裝入膠囊吞服8、溫胃止痛的散劑不需用水送服,應直接吞服以利於延長藥物在胃內的滯留時間。

  二、顆粒劑(★)

顆粒劑跟散劑一樣,考點要求不是很多,分類、特點及質量要求也是要有印象,其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顆粒劑一般不能通過一號篩與能通過五號篩的總和不得過15%。2、中藥顆粒劑中一般水分含量不得過8.0%。3、減失重量不得超過2.0%4、可溶性顆粒劑應全部溶化或輕微渾濁,泡騰顆粒劑 5分鐘內顆粒均應完全分散或溶解在水中5、適宜於老年人和兒童用藥以及有吞嚥困難的患者使用6、可溶型、泡騰型顆粒劑應加溫開水沖服,切忌放人口中用水送服;混懸型顆粒劑沖服如有部分藥物不溶解也應該一併服用;中藥顆粒劑不宜用鐵質或鋁製容器沖服,以免影響療效。

  三、片劑(★★★★★)

片劑是我們考試的重點劑型,每年的考試涉及的分數至少8分左右,尤其是藥用輔料,這一部分每年都會出題。

1、片劑的優點:a.劑量準確、服用方便。b.化學性質更穩定。c.生產成本低、產量大,售價較低。d.種類較多,可滿足不同臨牀醫療需要。e.運輸、使用、攜帶方便。

2、片劑的缺點:a.幼兒及昏迷患者等不易吞服。b.製備工序較其他固體制劑多,技術難度更高。c.某些含揮發性成分的'片劑,曠存期內含量會下降。

3、片劑的質量要求

a.關於片重差異的要求(★★)


《中國藥典》規定的片重差異限度

片劑的平均重量(g)

關於片重差異限度(%)

<0.30

±7.5

≥0.30

±5.0

b.崩解度(★★★)

普通片劑的崩解時限是15分鐘;分散片、可溶片爲3分鐘;舌下片、泡騰片爲5分鐘;薄膜衣片爲30分鐘;糖衣片爲1小時。

4、片劑的常用輔料(★★★★★)

a.稀釋劑或填充劑:常用的稀釋劑主要有澱粉(以玉米澱粉最爲常用。性質穩定、吸溼性小,但可壓性較差);乳糖 (性能優良,可壓性、流動性好)、糊精(較少單獨使用,多與澱粉、蔗糖等合用)、蔗糖 (吸溼性強)、預膠化澱粉(又稱可壓性澱粉,具有良好的可壓性、流動性和自身潤滑性)、微晶纖維素(MCC,具有較強的結合力與良好的可壓性,亦有“幹黏合劑”之稱)、無機鹽類和甘露醇(價格較貴,常用於咀嚼片中,兼有矯味作用)等。

b.潤溼劑和黏合劑:常用的黏合劑有澱粉漿(最常用黏合劑之一)、甲基纖維素(MC,水溶性較好)、羥丙纖維素 (HPC,可作粉末直接壓片黏合劑)、羥丙甲纖維素(HPMC,溶於冷水)、羧甲基纖維素鈉 (CMC-Na,適用於可壓性較差的藥物)、乙基纖維素(EC,不溶於水,但溶於乙醇)、聚維酮(PVP,吸溼性強,可溶於水和乙醇)、明膠 (可用於口含片)、聚乙二醇(PEG)等。

c.崩解劑:常用的崩解劑有:幹澱粉、羧甲澱粉鈉(CMS-Na)、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L-HPC)、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CCMC-Na)、交聯聚維酮(PVPP)和泡騰崩解劑(碳酸氫鈉和枸櫞酸組成的混合物,也可以用檸檬酸、富馬酸與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鉀)等。

d.潤滑劑:常用的潤滑劑(廣義)有硬脂酸鎂(MS)、微粉硅膠、滑石粉、氫化植物油、聚乙二醇類、十二烷基硫酸鈉等。

5、片劑製備中的常見問題及原因(★)

a.裂片:①物料中細粉太多,壓縮時空氣不能及時排出,導致壓片後氣體膨脹而裂片;②物料的塑性較差,結合力弱。

b.鬆片:主要原因是黏性力差,壓縮壓力不足等。

c.崩解遲緩:影響崩解的主要原因是:①片劑的壓力過大,導致內部空隙小,影響水分滲入;②增塑性物料或黏合劑使片劑的結合力過強;③崩解劑性能較差。

d.溶出超限:主要原因是:片劑不崩解,顆粒過硬,藥物的溶解度差等。

e.含量不均勻:主要原因是片重差異超限、藥物的混合度差、可溶性成分的遷移等,小劑量藥物更易出現含量不均勻的問題。

6、片劑的包衣(★★★★★)

a.包衣的主要目的如下:①掩蓋藥物的苦味或不良氣味,改善用藥順應性,方便服用;②增加藥物的穩定性;③避免藥物間的配伍變化;④提高流動性和美觀度;⑤控制藥物在胃腸道的釋放部位,實現胃溶、腸溶或緩控釋等目的。

b.糖包衣材料:糖包衣主要包括隔離層、粉衣層、糖衣層,隔離層是在片芯外起隔離作用的衣層,以防止水分透人片芯。常用材料有玉米朊乙醇溶液、鄰苯二甲酸醋酸纖維素乙醇溶液以及明膠漿等,粉衣層是用於消除片芯邊緣棱角的衣層,常用材料包括滑石粉、蔗糖粉、明膠、阿拉伯膠或蔗糖的水溶液等,包粉衣層後的片面比較粗糙、疏鬆。糖衣層是在粉衣層外包上蔗糖衣膜,使其表面光滑、細膩,用料主要是適宜濃度的蔗糖水溶液。最後一層是有色糖衣層,即在蔗糖水溶液中加入適宜適量的色素。

c.薄膜包衣材料: (1)胃溶型:係指在水或胃液中可以溶解的材料,主要有羥丙甲纖維素(HPMC)、羥丙纖維素(HPC)、丙烯酸樹脂Ⅳ號、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和聚乙烯縮乙醛二乙氨乙酸(AEA)等。 (2)腸溶型:係指在胃中不溶,但可在 pH較高的水及腸液中溶解的成膜材料,主要有蟲膠、醋酸纖維素酞酸酯(CAP)、丙烯酸樹脂類(I、Ⅱ、Ⅲ類)、羥丙甲纖維素酞酸酯 (HPMCP)。 (3)水不溶型:係指在水中不溶解的高分子薄膜材料,主要有乙基纖維素 (EC)、醋酸纖維素等。

7、片劑的舉例(★★★★★)

鹽酸西替利嗪咀嚼片的處方、維生素C鈣泡騰片(多在C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