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助理醫師中醫診斷學練習題及答案

  單項選擇題

中醫助理醫師中醫診斷學練習題及答案

1.溼溫病發熱的特點是:

A、壯熱;B、五心煩熱;C、身熱不揚;D、寒熱往來。 (C)

2.半表半里證多表現爲:

A、惡寒與發熱同時並見;B、不惡寒反惡熱;C、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D、但寒不熱。 (C)

3.陰虛內熱,常表現爲:

A、自汗;B、戰汗;C、盜汗;D、頭汗。 (C)

4.厥陰頭痛的.部位在:

A、前額;B、頭頂;C、頭兩側;D、頭項。 (B)

5.頭暈而重,如物纏裹,伴舌苔白膩者,屬於:

A、痰溼阻遏清陽;B、氣血虧虛,不能上榮;C、肝火上炎;D、腎精不足。 (A)

6.溼邪困阻氣機,多見:

A、掣痛;B、重痛;C、脹痛;D、灼痛。 (B)

7.脘脅胸腹竄痛,多屬:

A、瘀血內阻;B、氣滯;C、氣血不足;D、火邪竄絡。 (B)

8.胸痹患者可見:

A、胸痛咳吐膿血;B、乾咳胸痛,潮熱盜汗;C、胸痛憋悶,痛引肩臂;

D、胸脅間飽脹作痛,咳唾引痛。 (C)

9.渴喜熱飲,飲量不多,多屬:

A、熱盛津傷;B、熱入營血;C、瘀血內阻;D、痰飲內停。 (D)

10.溼熱內蘊,常表現爲:

A、口不渴;B、大渴引飲;C、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D、口渴而飲水不多。 (D)

11.溼濁內阻,困遏脾陽,常表現爲:

A、納呆;B、消谷善飢;C、飢不欲食;D、多食易飢而大便溏泄。 (A)

12.腎虛,常表現爲:

A、口鹹;B、口苦;C、口淡乏味;D、口甜粘膩。 (A)

13.口中泛酸,多見於:

A、脾有溼熱;B、肝胃蘊熱;C、肝膽實熱;D、脾虛不運。 (B)

14.傷食積滯所致腹瀉的表現是:

A、下利清谷;B、瀉下黃糜,粘滯不爽;C、便泄不爽,酸腐臭穢,夾有未消化食物;

D、暴注下泄,肛門灼熱。 (C)

15.下列哪一項不會出現便祕?

A、熱結腸道,腑氣不通;B、大腸溼熱,傳導不利;

C、陰血不足,腸失濡潤;D、陽虛寒凝,腸道氣滯。 (B)

16.脾腎陽虛,常表現爲:

A、五更泄;B、大便先幹後溏;C、暴注下泄;D、大便時干時稀。 (A)

17.腎之陽氣虛衰,不能約束後陰,常表現爲:

A、肛門灼熱;B、裏急後重;C、大便不爽;D、大便滑泄失禁。 (D)

18.溼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表現爲:

A、尿失禁;B、遺尿;C、尿後餘瀝不盡;D、小便赤澀疼痛。 (D)

19.有形實邪閉阻氣機,常表現爲:

A、脹痛;B、重痛;C、絞痛;D、隱痛。 (C)

20.下列既可見於實證,又可見於虛證的是:

A、脹痛;B、重痛;C、絞痛;D、掣痛。 (D)

21.竄痛,多屬:

A、氣滯;B、血瘀;C、溼困;D、火邪竄絡。 (A)

22.月經先期,量多色紅質稠,多屬:

A、血熱熾盛;B、氣滯血瘀;C、氣不攝血;D、衝任虧虛。 (A)

23.月經後期,量少色淡質稀,多屬:

A、肝鬱氣滯;B、寒凝血瘀;C、痰溼阻滯;D、氣血虧虛。 (D)

24.崩漏,色深紅有塊,多爲;

A、血熱熾盛;B、氣不攝血;C、瘀阻胞宮;D、陰虛火旺。 (A)

25.帶下色黃,粘稠臭穢,多爲:

A、肝經鬱熱;B、脾虛溼注;C、腎虛不固}D、溼熱下注。 (D)

26.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者,多爲:

A、肝氣鬱滯;B、陽虛寒凝;C、氣血虧虛,胞脈失養;D、腎虛。 (A)

27.耳鳴聲音細小,按之可緩者,多爲:

A、肝火上炎;B、肝陽上亢;C、腎虛;D、痰濁蔽阻。 (C)

28.以午後熱甚,身熱不揚爲特徵,多屬:

A、陰虛潮熱;B、陽明潮熱;C、溼溫潮熱;D、氣虛發熱。 (C)

29.頭側痛,病屬:

A、太陽經;B、陽明經;C、少陽經;D、厥陰經。 (C)

30.掣病主要與哪一髒有關?

A、心;B、肺;C、脾 D、肝。 (D)

31.氣化無力,水溼內停者可出現:

A、小便量多而清;B、小便短少而清;C、小便黃赤而澀痛;D、小便短黃而急迫。 (B)

32.口甜粘膩,多見於:

A、脾胃溼熱;B、肝胃蘊熱;C、食積內停;D、脾胃虛寒。 (A)

33.戰汗的出現,提示:

A、邪去正安;B、邪勝衰;C、表虛不固;D、邪正相爭。 (D)

34.飢不欲食者,多爲:

A、胃火熾盛;B、胃強弱;C、肝膽溼熱 D、胃陰不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