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登革熱防治基本知識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以發熱、關節肌肉疼痛爲主要表現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少數重型病人可死亡。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登革熱防治基本知識,歡迎閱讀。

2017登革熱防治基本知識

  【瞭解登革熱】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以發熱、關節肌肉疼痛爲主要表現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少數重型病人可死亡。

根據症狀,登革熱又被稱爲關節熱、骨折熱、公子熱。“登革”一詞源於西班牙語,意思是裝腔作勢。用來描述本病起病時因關節肌肉疼痛而致步態不穩,有如公子哥兒走路時那種裝腔作勢的姿態。

根據臨牀表現嚴重程度不同,可以分爲三種類型:輕型、典型、重型。

  【登革熱的流行地區及特點】登革熱主要發生在我國南方地區,在蚊子繁殖的高峯季節高發。

登革熱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其中以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國家較爲嚴重。

我國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福建、浙江、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是登革熱流行區,隨着氣候的變暖和交通的便利,有向北方擴展的'趨勢。

我國5-11月爲高發期。

  【登革熱的傳播途徑】登革熱只通過伊蚊叮咬傳播,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播。

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爲主要傳染源。

蚊子叮咬帶病毒者後,再通過叮咬其他人而將病毒傳播。

人羣普遍易感。

  【登革熱的臨牀表現】登革熱的潛伏期爲3-15天。典型登革熱的臨牀表現爲高熱,頭痛、眼痛、肌肉骨關節痛,皮疹,出血等。

輕型登革熱病人症狀輕,主要表現爲低熱,淺表淋巴結腫大,全身疼痛輕,一般無皮疹及出血;病程一般爲1-4天;因症狀輕微,常被忽視。

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包括高熱,可達39-40℃;發熱時伴有頭痛、眼痛、肌肉骨關節疼痛;可能伴有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病人還會出現皮疹及不同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便血、血尿、皮下出血等。多數病人還有淺表淋巴結腫大。

重型登革熱患者可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頸強直等,有些病例可以出現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和中樞性呼吸衰竭,重型患者少見,但病死率高。

  【登革熱的治療及預後】大部分登革熱病人經過對症治療後預後良好,只有極少數重型病人會出現死亡。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一般給予支持和對症治療。

急性期應臥牀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防蚊隔離到完全退熱爲止,不宜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

高熱時以物理降溫爲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病人,不能採用酒精擦浴。解熱鎮痛類藥物對本病退熱效果不好,並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應謹慎使用。

大汗或腹瀉病人應多喝水,適當進流質食物,對頻繁嘔吐、進食困難或血壓低的病人,應及時靜脈輸液。

  【登革熱預防控制措施】預防登革熱重點在於滅蚊和防蚊,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疫苗。

開展環境整治,清除雜草,消除積水,消滅蚊蟲孳生地。

對蚊子較多的竹林、樹林、垃圾站等場所噴灑殺蟲劑,室內滅蚊應噴灑對人無毒的殺蟲劑。

家中使用加蓋垃圾桶;室內儘量避免養殖水生植物;對於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應清洗換水一次,花盆底部不要留有積水。

在登革熱流行地區室外活動時應儘量穿着長袖衣服和長褲,可在暴露的皮膚處噴灑驅蟲劑。最好在衣服上也噴上驅蟲劑。

避免在蚊子出沒頻繁的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裝置蚊帳防蚊。

  【小貼士】小心白天咬人的蚊子。

登革熱主要由伊蚊傳播,伊蚊喜歡白天活動,所以,預防登革熱尤其要提防白天咬人的蚊子。

雨季是伊蚊大量孳生繁殖的季節,這種蚊子喜歡將卵產在不清潔的缸罐、花瓶、廢棄輪胎、竹節、石洞等小積水中,居室內外2.5釐米以上深的積水都是伊蚊理想的產卵、孵化場所,因此傾倒積水是一個很好的防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