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点评作文七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点评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点评作文七篇

点评作文 篇1

它们有着黑色和白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光亮。它们有着一双明亮动人的眼睛。它们走路的样子滑稽可爱,它们叫做帝企鹅。但我深深喜欢它,不仅是因为它那可爱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它们的那种坚强、那种责任。

每年,帝企鹅们都会去特定的地点,去实现它们永恒不变的爱的约定。它们经过几十天的征途,聚在一起,找寻着自己的伴侣,一起翩翩起舞。舞蹈过后,帝企鹅妈妈会生下一个蛋。在那蛋壳的下面,孕育一个幼小的生命。

如果问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完成这样漫长的奇迹般的征途?我会说是责任,这是它们从出生的第一刻起的使命和责任。

帝企鹅是那样的惹人喜爱,南极又是多么美丽而美好的地方。可是,因为人类过多的污染河流破坏自然环境,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残酷的惩罚——美丽的南极等世界各地的冰川正在不断的消融当中。如果冰川继续不断的消融下去,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土地将成为一片汪洋大海,一切的一切都会消失,陆地生命将无一幸免的全部灭绝。对此,我们人类也要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在离地球表面10~15千米的上空有一层气体,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不折不扣的“保护伞”。但是近几年,参加南极考察的科学家在南极上方发现了一个与美国面积相当,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的椭圆形的臭氧洞。不仅如此,在北极上方也发现了一个19~24的小臭氧洞。而且全球的臭氧层都有变薄的趋势。

名师点评:

表达不准确,不会描写,详略不当

臭氧层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了地球的温度,从而产生“温室效应”,根据科学家预计今后的50年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气温将升高3摄氏度,地球气候将明显变暖。

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人类自己。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冷冻厂和家用电冰箱部队增多,使用了大量的氟利昂冷冻剂,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化学物氯氟烃,导致了如今的后果。

但是这样的事并不是不可挽回,其实,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努力保护我们的美丽的大家园,大自然回还我们一片蓝天。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让人们更好的、更直接的认识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

我认为做好环保不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也不是仅仅喊喊口号,而是一种责任。大自然给了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给了我们幸福生活的空间。可是我们给了大自然些什么呢?过多的开采地球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工厂不断的向空气中排放大气污染物,向河流排放工厂的废水;滥砍滥伐,导致了无数动物无家可归,甚至灭亡……

人类作的还不止这些,大自然发怒了,一次又一次的用泥石流、沙尘暴、龙卷风、海啸、温室效应、酸雨等灾难,向人类发出警告……

帝企鹅会为了爱的约定付出责任,同样人类也要为自己所作所为付出责任,保护环境成了我们全人类的责任和使命。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环保,让环保成为责任,不再是口号!

帝企鹅用爱的责任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我们也要用我们的行动,履行好我们的责任。大自然便会还给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还我们清新的空气;还我们世外桃源般的地球!来,携起手来,让我们为人类创造出环保奇迹!!!!!

点评作文 篇2

寻找,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寻找,是因为我们迫切需要。

深冬,我站在了北京的圆明园前,这座凝聚了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万园之园,却在用凄怆的残垣断壁向来访者诉说屈辱的昨天,辛酸的历史

皑皑的白雪唱着无言的挽歌,谱写着那民族的血泪过去,如何的吟唱,怎样的飘落,都盖不住那段苍凉。朔风中,雪地上,几棵枯草,几根石柱,好似我们历经忧患的民族之魂。

寒风中我不禁打了个踉跄,没有民族之魂的人儿啊,又如何使整个民族站稳脚跟,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抚摸着残损的汉白玉石柱,似是触及了1860年的战火,炽热,撕心裂肺的疼痛!英法列强们入侵了我们的祖国,烧毁了华美的宫殿,劫走了无数民族瑰宝,更在我们的民族之魂上肆意蹂躏、践踏。

点评作文 篇3

20xx年大学联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昨天公布,这个具有浓厚“海派味道”的作文题一经揭晓便引发了社会热议。在不少人看来,这个题目针对了“00后”这代人成长历程中个人需要一路被满足、个性充分张扬的特点,引导他们思考“需要”和“被需要”之间的关系。

大学教授、中学老师普遍认为这个题目“不偏不怪”,相比较往年,今年的作文题让学生更有话说,发挥空间较大,充满思辨性;心理学家认为,感受“被需要”、思考“被需要”是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话题;而本身一直感受到“被需要”的志愿者老师则表示,人只有“被需要”,才能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

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因此“有话可说”,但也考验思辨能力

“今年的上海作文题,考生要写偏,很难!”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直言,“相信大多数考生在审题上没有问题,而文章能否写出立意,那就因人而异了。”在他看来,题目所呈现的是在关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被需要”,体现自我价值。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生存需求后,还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和过去的一些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外部世界不同,今年的题目倡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并且在自我价值实现这一问题上做哲学层面的反思。可以说,书写空间很大,但文章的气度就体现在个人价值的思考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表示,“被需要”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常回家看看”是一种“被需要”,医生救死扶伤是一种“被需要”,老师教书育人也是一种“被需要”。一方面,这个单维度的题目让考生的写作方向非常明确,与之相关的生活素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题目蕴含思辨性,这也和考生平时的为人、品格、修养息息相关。

骆玉明说,题目描述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个人价值,这就需要考生先理解什么是“个人价值”,它与“被需要”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在他看来,两者的关联其实是指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往深了说,是个体和社会结构的关系。这是需要考生们进一步理解和思考的。

同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的杨俊蕾认为,这次的作文题不为难学生,从自身需求切入,继而引导学生思考“被需要”,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既有层层递进,又有哲学辩证法在其中。这个题目还倡导学生关注社会、有所作为,比如,如何看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何看待“不自觉的冷漠”等等。

感受、思考“被需要”,是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必须思考的话题

“被需要”不仅是一个不错的作文题目,更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张麒坦言,为人父母者也应该从这个题目中思考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相处,让孩子获得被需要的感觉,从而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

张麒说,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但是,在过去物质并没有那么充足的环境中,孩子往往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的未来对家庭的意义,这使得他们能够感受到被家庭需要。而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90后”“00后”们也许会因为成绩好让父母感到光荣,但是他们可能难以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贡献,以及自己被家庭所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缺乏心理弹性的原因。”不管是不被需要还是被需要,由于感到无法达到家长的目标,孩子可能会缺乏归属感和效能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遭遇挫折或是自尊受到打击,孩子的心理就很容易走向负面。张麒强调,这个作文题也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家长要看到孩子未来会面临的困难,而不是纠结于当下,不要被周围的环境裹挟。”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米启兮提到,在高中阶段,孩子们首先容易想到的是自己的“需要”,但是随着逐渐成长,他们会越来越被家庭和社会所需要。那时他们就会意识到,比起自己有限的、重复的需要,来自社会层面的被需要才是持续的、大规模的。

由“被需要”发现自我价值,才能好好规划人生道路

“上海的作文题让孩子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思考‘被需要’的不同层次,从而思考自己的人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曾经在平时的生活中思考过这个问题。”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评委、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感受到‘被需要’的需求,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在张麒看来,感受“被需要”、思考“被需要”,几乎算是青少年人生的“起跑线”。“在大学联考前,这些孩子们需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发现自我价值,因此自己被需要的感觉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张轮看来,这个题目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信号: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对于培养正确的“三观”也非常重要。“要写好今年的大学联考作文,光说几句大话空话肯定不行,而是要对这个问题有深度的思考,要有个人的真切体会,不管作文写得如何,思考这道题本身对‘00后’们来说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于“需要”和“被需要”的关系,投身教育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也很有发言权。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教师张轶超从20xx年开始就坚持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课外教育,并且不定期赴河南、安徽等地进行短期支教。张轶超坦言,我们被别人所需要,也需要别人的认可,“被他人认可的需要,是每一个人的需要。”在他的理解中,人是“社会性动物”,单独的个体是无法获得满足的,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在交往中被需要、得到认可,才能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任何行业的人,包括志愿者,都是通过满足他人的需要而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的。”

点评作文 篇4

“野芳发而是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是欧阳修对四季的描述。古往今来,歌颂“春、秋、冬”之人数不胜数,我独爱夏天之喧嚣,之炎热。

夏天是孕育果实的季节,它如一位慈祥温柔的母亲,把它所有的能量都传送给世间万物它让微风吹拂着,夏雨浇灌着,知了鸣叫着,水波荡漾着,让你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到它那浓郁的气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使人联想到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出於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一派清纯高尚的景观,夏天真是一个好季节,竟孕育出如此高洁典雅的花朵,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迷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天也是新一代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的季节。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莘莘学子在各类的大考中金榜题名,一张张捷报——录取通知书就轻盈地飞到每一位学子的手中,欣喜与幸福爬满了他们的脸庞,激动填满了他们的内心,他们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夏天,也是收获果实的季节,每到知了叫个不停,鲜红的西瓜,紫色的葡萄上市了,金色的稻谷进仓了。夏天,让人欢喜让人乐,让人激动让人笑。

或许,夏天不是最美丽的季节,它没有春天的细雨绵绵,它没有秋天的硕果累累,它也没有冬天的雪花飘舞,但它以其独特的味道感染着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心情舒畅,神情气爽,永远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让大地万物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爱夏天,爱这个让人欣喜若狂的夏天,爱这个清纯高洁的.夏天,爱这个人见人爱的夏天之喧嚣,之炎热。

点评作文 篇5

几片翠绿的茶叶,静静地躺在紫砂壶底,这时,沸水来了,它们开始轻轻舞动。于是,水变翠绿了,升起的缭绕水雾也变翠绿了。忽然惊醒,原来又是那个美丽的梦。

这个梦总在我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出现,但每次当我正要端起那杯茶时,却又忽然醒来。在梦中,茶的清香,这般的清闲、安逸,与现实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白天,我没有时间泡茶,更没有心思品茶;于是,在梦中享受那份闲适与快乐。然而近在咫尺的杯子却怎么也触摸不到,那是因为我的理智不允许我放松一分一秒,即使是在梦中。

这究竟是因为繁忙的我对清闲如饥似渴,还是因为经历了繁忙的我,懂得了清闲的快乐,我自己并不清楚。我只知道,梦醒后,还有的事要做。

点评作文 篇6

窗外的雪飘着,朔风中是赶着回家的人们,屋子里是家人们的欢声笑语,还有热腾腾的饭菜……

最不能忘记的是每一个这样的春节,奶奶、爷爷、妈妈、爸爸、叔叔、婶婶、姐姐、妹妹,还有那个每次过年都吵嚷着要和我下围的弟弟,当全家人都聚在一起欢度春节的时候,总有一种幸福感从心底涌出,那是家的快乐;总有一种满足洋溢在脸上,那是家的温暖;总有一首歌曲回响在耳边,它叫作—家和万事兴。

家是永远的避风塘,是每一个漂泊的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梦。“和”就是那长长的防浪堤,将惊涛骇浪挡在外,将风平浪静留在内。只有家和,我们才有了成功后的肯定,有了失败后的安慰,我们才能满怀希望地挑战理想,才能鼓起勇气面对荆棘。如果成功是一个巅峰,那么,一个和睦的家就是通向巅峰的路,家里的每一个人就是在你行走时推着你,在你瞒珊时搀扶你,在你摔倒时拉起你的手。

然而,“家和”两个字,虽然写起来简单,却是要用一生时间来实现的诺言。“家和”需要包容,需要允许成员犯一些小错误;“家和”需要尊重,需要每位成员用平等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家和”需要团结,需要互帮互助,相互搀扶;“家和”需要无私,需要将好的留给别人,将差的留给自己……“家和”需要的太多,“家和”太重,只有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同努力,才能扛得起“家和”这山一样的重量,而这样的家庭,又还有什么东西扛不起来呢?!

每到春节将至的时候,到车站去,总会看到人们拿着大包小包,排着长长的队伍候车的情景。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此时却有着同样的愿望—回家。没有什么场面比这更浩大,因为,没有什么比一个和睦的家庭更有感召力。两根铁轨,这边是归乡的人们,那边是老母亲的守望,是小儿子的期待,是家对一个游子的召唤……

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我有一个和睦的家……

[点评]

“家和万事兴”,多么亲切而温馨的字眼!从自己眼前最熟悉、感受录真切之处入笔,行文如清风流水,流转自如。的成功之处主要还不在于作者确定了这样一个充满浪情的立意,而在于其对“家和万事兴”独到的领悟和认识。第三段“避风塘”的比喻是多么恰切,对“家和”的重要性的分析又是何等充分。第四段用“家和”需要包容、需要年重、需要团结、需要无私……”来阐释“家和太重”,很有深度和分量。

点评作文 篇7

在江南有这样一座城,那里有最明媚的阳光,最清澈的湖水和最美丽的园林。

今年夏天,我有幸进入这座城,踏入那片神话中才有的园林。

迈上那片土地的第一步,我深吸一口气,嗅到了未干的露水和青草的味道,还有阳光照射下泥土的芬芳。接着,更多的景物映入眼帘:白墙、青瓦、镂空的窗、窗边的水、水上的桥、桥边的栏、栏下的石,一切的布局都是那么的恬静自然,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像是一幅画,令人有一种行走在画中的错觉。

走着走着,我在一座亭前慢下了脚步,仍然是雪白的墙、青灰的瓦,几株纤细的竹子依偎在墙边的山石上,阳光穿过竹叶和细枝,在白墙上投下斑驳的竹影。几只不知名的鸟雀在屋檐上立着、跳着。一阵和着水与草香气的风缓缓吹过,带动了我的衣衫,摆动了那几株细竹,墙上的投影也跟着舞动起来。小鸟沿着风的轨迹,展开翅膀,抖抖羽毛,叽叽喳喳着飞走了。

风停了,竹子停止了摇摆,白墙上浅灰的影子也回到了初见时的那个瞬间。屋檐和房顶上又栖上了另外几只小鸟,依然那么慵懒地、随性地跳动着。我又呆呆地站了一会,接着转身离去。

如今我有时还会想起那个场景。那个亭子也许还在园林中那个不知名的角落,白墙上布满了竹影,几只小鸟在青瓦排列的屋檐上歇脚,停了一会,便顺着风飘走了。

这就是我对于苏州的印象,没有多么壮丽、宏大的景观,也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经历,它只是亭前的一个驻足,迂回的小路旁划过树梢的一抹阳光,亦或是溪水旁假山下的一株兰草,在我记忆的深处,闲适而快乐地生长着。

【张媛老师评语】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苏州印象”。小作者没有机械介绍她驻足的园林,而是用心书写她所热爱的“苏州细节”。在一个14岁的女孩心中,这些细节引发的“闲适快乐”是那么真实:在她的笔下,一切事物是恬静的、清新的、灵动的。“镂空的窗、窗边的水、水上的桥、桥边的栏、栏下的石”如一串清澈的音符依次敲响;“栖”上屋檐和房顶的小鸟又为画面平添几分诗意,不禁想到“人,诗意地栖居”。作者用满心的愉悦将细节连缀,结尾句的“生长”一词让这些美妙活泼泼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