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發展調研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旅遊發展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設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帶,並把其作為全省第三產業和旅遊業的重點,加快發展。為摸清北京休閒旅遊發展狀況和有效借鑑其成功的發展經驗,制定提出我省休閒旅遊發展戰略和舉措,按照省政府領導要求,省旅遊局呂力副巡視員帶領規劃、法規兩處於9月8日至12日赴北京專題就京郊休閒旅遊進行了學習考察。考察組先後與北京市旅遊局以及昌平、懷柔、平谷等區旅遊局進行座談,並實地考察了部分休閒旅遊景區,同時在河北駐京旅遊諮詢中心召集北京部分自駕車俱樂部和旅遊媒體負責人就河北休閒旅遊發展問題進行了座談和研討。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京郊休閒旅遊發展的基本情況

北京是一個有着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大自然孕育了北京郊區風光旖旎的秀山麗水。近年來,北京郊區縣依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堅持科學規劃、統籌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示範帶動,堅持多方參與、規範管理的原則,大力開發建設以鄉村民俗、會議會展、温泉養生和自然生態等為主題的多類型休閒旅遊產品,京郊休閒旅遊業迅速崛起。2007年房山、通州、順義、門頭溝、昌平、大興、懷柔、平谷、密雲、延慶等10個郊區縣共接待遊客667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100億元,分別佔北京全市的45%和5%。

一是注重規劃引導。北京先後制定實施了《“十一五”時期旅遊業及會展業發展規劃》和《郊區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提出要在完善提升傳統觀光旅遊產品的基礎上,重點培育休閒度假、現代娛樂、商務和會展旅遊產品,把北京郊區建設成為本市居民和周邊地區度假者的旅遊目的地,成為發展雙休日旅遊和黃金週旅遊的重要基地,成為連接周邊熱點旅遊區點的重要通道。北京郊區旅遊,近十年年來得到了全面、快速發展,已經構築了“城市—郊區—鄉村—田野”的休閒空間體系和“觀光、休閒、參與、體驗”的內容與特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北京郊區旅遊正在向“一區(縣)一色、一溝(村)一品”的方向發展。目前,北京正全力抓好溝帶區規劃編制實施工作,每條溝帶長度至少是50公里,或者面積是200平方公里。去年已完成13條溝帶的規劃,今年又打造13條溝帶區,2009年再打造十幾條溝帶的規劃,通過三年努力完成30多條溝帶產品佈局。

二是注重管理創新。北京市先後頒佈實施了《北京郊區民俗旅遊村(户)標準》和《鄉村民俗旅遊村(户)等級劃分與評定》、《住宿業服務質量與評定》、《旅遊景區服務質量標準》等地方標準,同時在全市各區縣都建設了統一標識、統一管理和運營的遊客諮詢服務中心。鄉村旅遊是京郊休閒旅遊的主體,北京提出要加快鄉村旅遊升級步伐,實現由農家樂向鄉村旅遊、由鄉村旅遊向休閒旅遊的轉變。北京在鄉村旅遊發展方面開展了多項創新:比如,在過去農家樂的基礎上重新定位鄉村旅遊,提出了鄉村酒店、休閒農莊、養生山吧、民族風苑、生態漁村、國際驛站、採摘籬園、山水人家等8種新型旅遊業態。目前,這八個業態已形成標準,使鄉村旅遊在品牌提升、質量提升、檔次提升方面發生了質的變化。今年,北京還拿出30個市級民俗村請專業機構、專家進行創意策劃,主要體現一村一品。北京還嘗試採用管理顧問模式通過酒店管理公司管理市級民俗村,第一實現規模經營,第二實現品牌集約化。主要選擇了三種模式,即整體開發模式、委託經營模式和管理顧問模式。今年上半年,北京選擇三家民俗村進行試點,下半年在試點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全面推廣。

三是注重文化挖掘。北京提出旅遊的核心內容是文化,今後旅遊業發展的着眼點應該放在文化上,只有文化才具備發展的潛力,只有文化才具備發展的動力。北京在推動旅遊文化建設上,主要做到兩個支撐,一個是智力支撐,就是通過挖掘、收集、整理、篩選,進行創意、策劃、整合、修飾,把文化產品推向市場,推到旅遊消費者面前;另一個是科技支撐,就是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提升遊客的想象力,提升遊客的參與度,使遊客得到深度體驗和深度感悟,使文化融入遊客的體驗與感悟之中。比如,北京在許多旅遊度假設施的策劃設計中,有機地把皇家建築風格以及四合院民居等結構佈局融入其中。北京昌平的九華山莊、朝陽區的蟹島度假中心既有高檔次的星級樓房,也有普通民居風格的四合院落,還有體現皇家氣概的王府大院,身處其中,既是生活的享受,也是精神的體驗。懷柔橋梓鎮挖掘引用《尚書大傳》裏以“橋梓”比喻父子的概念,延伸出橋梓代表的就是和諧,橋梓鎮就是一個生態和諧、人與自然充分協調,適合人類修身養性的好地方,用這樣的理念來宣傳橋梓整體形象。同時,北京也把文化建設體現在旅遊宣傳之中,形成了北京風情舞動世界、北京國際旅遊博覽會、北京國際旅遊文化節等三大旅遊品牌,打造了梨園劇場、北京之夜、功夫傳奇、金面王朝等旅遊演藝項目,影響不斷擴大,有力地宣傳了北京旅遊,提升了北京旅遊形象。

四是注重環境打造。北京非常重視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和旅遊景區及旅遊道路環境建設,提出“環境是資源、環境是形象、環境是生產力、環境是核心競爭力”,下大力改善旅遊環境。僅去年,市政府就投入專項資金1億元,完成60個主要景區1.4萬塊多語種説明牌、標識牌,近150塊道路指示牌的建設,在35個重點景區設置多語種導遊機8000多台;19家景區新增停車位5600個,完成改造和建設雙語標識牌5500塊。通過多年發展,北京郊區旅遊建設管理,特別是旅遊的服務設施大為改進,自然生態環境非常好,可以説到處都是風景,到處都是景點,某一條溪流、某一片森林,都能見到很多遊客在遊覽、郊遊、喝茶或聊天。今年北京市旅遊局有一個比較大的舉動,印製了80萬冊京郊旅遊手冊,免費向市民發放,在北京各個旅遊諮詢點,市民朋友憑身份證都可以領到這個冊子。郊區旅遊手冊比較詳細的介紹了京郊旅遊的精品線路以及一系列到郊區、到野外、到自然去體會、感受休閒旅遊的一系列產品,非常齊全。北京還組織開展了郊區旅遊進社區活動,使城鄉旅遊者互相結對子,今年共有13個開展鄉村旅遊的區縣和城八區結對子,實現了城鄉旅遊互動。加強政策支持,也是北京優化環境的重要內容。北京昌平區每年都對重點旅遊企業實行税金返還,去年僅九華山莊一家就返還税金600多萬元。

 二、北京旅遊客源市場發展分析

在與北京市及部分區縣旅遊局座談時,我們瞭解到北京的產業結構,大體上第一產業5%,第二產業大概是25%,第三產業70%。北京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服務業為主體的城市,發展服務業正在成為北京的主導方向。旅遊在北京的產業結構裏佔了10%左右,基本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08%)的一倍。特別是隨着北京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北京的周邊休閒旅遊始終保持着一個較好、較快的增長勢頭。

在調研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北京旅遊客源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一是北京經濟實力雄厚,市民購買力強勁,人均消費水平較高,消費增速位於京、津、滬、穗、渝五城市之首。北京市民完全具備了旅遊消費的經濟實力,旅遊消費已經成為繼住房、汽車、通訊消費之後個人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北京擁有一個龐大的流動人口旅遊市場。除北京市民外,北京每年都有幾

百萬以讀書、出差、探親等多種形式構成的流動人口,並且都有在京出遊的願望。三是北京學生客源潛力巨大。北京有70多所高校、2000多所中國小校、1400多所幼兒園,在校生達200餘萬人。學生羣體旅遊意識強烈,尤其是大學生和留學生在週末出遊率很高,而中國小生在寒暑假也是出遊的重要羣體。四是北京擁有眾多國家機關、經濟團體、國際機構,還擁有國內外大型知名企業,尤其是許多跨國企業在京也都設有辦事處和經濟研發、管理機構。這些都孕育着旅遊業的重大商機。五是北京擁有500多家大型旅行社,這些旅行社是組織接待外地旅遊團的重要單位,也是組織部分散客在北京旅遊的主要力量。六是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巨大。目前,北京機動車已達350萬輛,平均每5名城市居民就擁有1輛機動車,私家車所佔比例超過80%。隨着私家車數量的增長,自駕車旅遊已成為北京市民出遊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中短途旅遊。唐楷市場調查公司開展的“北京市民五一出遊意願”專項調查表明,有超過一半(56.9%)的北京市民選擇自助遊或者自駕車遊。

根據綠維創景所作的北京休閒市場調查顯示,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區旅遊、度假,近1/3的市民願意在雙休日到郊區旅遊,其中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願。有超過2/3的城市家庭每年都進行郊遊,其中30%每年郊遊3次以上。在北京市區的調查中,32.6% 的被訪者每週或經常到郊區旅遊,而在懷柔各景區所做的調查中,44%的被訪者回答經常到郊區旅遊。該調查顯示,北京市民郊區出遊行為有以下特徵:

一是最喜歡去或旅遊次數最多的區域,在北京的8個遠郊區和2個縣中,首位是懷柔,佔37.4%;其次為密雲,佔20.7%,兩者之和佔了總人數的一半以上。進一步對懷柔最大旅遊特色的調查中,被訪者中選擇自然生態的最多,佔59.3%,選長城的18.3%,選水資源的15.1%,選宗教文化的3.3%,選重大節慶活動的1.2%,選其他的2.8%。可以看出人們多數喜歡懷柔,而喜歡懷柔的原因就是良好的自然生態。

二是讓遊客最滿意或最具吸引力的因素,37.4%的被訪者回答是景點本身的吸引力,23.1%的被訪者回答是個人偏好,21.4%的被訪者回答時間更好安排,12.3%的被訪者回答費用更便宜。説明景點本身的吸引力在遊客選擇旅遊目的地方面有着最重要的影響力,其次為個人偏好和時間的適宜性。旅遊地的吸引力和個人愛好才是最重要的,人們對旅遊的態度更偏向於一種經歷的品質,一種個性的選擇,而非廉價的消遣。

三是每次京郊旅遊的平均花費,300—500元的消費人數最多,佔到42.2%,其次為100—300元,佔26.2%,500—1000元佔21.2%,1000元以上佔5.8%,100元以下佔4.6%。

四是對於京郊旅遊車程選擇,回答1—2小時的人最多,佔 57.2%,其次為半小時到1小時,佔18.7%,2—3小時佔17.1%,3小時以上佔4.9%,半小時內佔2.1%。北京市民大多接受1到2個小時的車程,能夠離開日常居住地而又不會因長距離行程而感到疲倦或耽誤遊覽休閒。 五是在出遊方式上,選擇和朋友一起出遊的人數最多,佔48.5%;選擇和家人一起出遊的其次,佔42.3%;選擇單獨出遊以及和同事一起出遊的'分別佔4.6%和4.5%。從年齡特徵上看,年輕人更喜歡和朋友一起出遊,年長者更喜歡和家人一起出遊。

六是對選擇旅遊景點時最看重的因素,被訪者中57.5%的人回答自然風景,13.0%的人回答交通便利,9.4%的人回答服務態度,7.9%的人回答文化氛圍,5.2%的人回答娛樂設施,3.9%的人回答價格,3.1%的人回答接待設施。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自然風景,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希望遠離城市喧囂,更加偏愛和渴望親近的還是自然山水;交通排在第二,説明人們對出遊距離和

出遊的便利性比較在意;服務態度排第三説明北京市民對旅遊地的旅遊從業者素質有所要求。 七是北京市民更喜歡的旅遊項目類型,對休閒度假類項目持肯定態度的人數比例最高,達78%;接下來分別是生態環境類48.3%,文化古蹟類17.4%,探險拓展類14.0%,農業觀光類13.8%,娛樂項目類13.4%,體育競技類8.6%,節慶活動類5.5%,旅遊房地產類2.1%,會議會展類2.0%。可見,休閒度假類旅遊項目最受北京市民青睞。

三、對河北休閒旅遊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有關機構開展的遊客最不滿意因素調查顯示,管理水平差為22.5%,排第一,接下來依次是旅遊接待19.2%,交通16.8%,景點品位與特色15.0%,人才匱乏14.0%,生態環境脆弱10.0%,其他2.5%。管理差通常表現為景點的秩序混亂,各種拉客宰客現象;旅遊接待差主要是在硬件設施和服務質量上的缺陷;交通主要是景點離城區的距離以及景點的可進入性;景點品位與特色主要是景點自身的開發規劃和吸引力;人才匱乏是缺少旅遊專業人士從事旅遊開發和管理工作;生態環境脆弱是旅遊發展的可持續性不足。我們考察組在與北京自駕車俱樂部座談徵求對河北休閒旅遊發展的意見時,他們也提出河北旅遊發展的主要問題是管理差、服務不到位、建設標準不規範、市場秩序有些亂,他們過去在白洋澱遇到“黑導”,令人反感,還有就是信息不對稱、宣傳不夠,像北京周邊易水湖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方,俱樂部不知道。這些問題,需要在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建設中高度注意並積極抓緊改進和完善。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對發展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更加充滿信心,但也深感到京郊旅遊對河北環京津旅遊的挑戰,對此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議: 一是創新發展思路。一要錯位發展。針對北京沒有海洋和草原的資源類型短缺特點,以及在北京發展受到限制的現代旅遊項目,堅持與北京實現錯位發展,在我省加快建設海濱海島、森林草原度假設施以及滑雪、狩獵、賽車等時尚休閒項目。據國內最大的生活搜索引擎愛幫網的監控數據,今年南北戴河仍是最受北京市民關注的旅遊勝地,其訪問量比起去年有小幅增長,約為12%。二要銜接發展。針對北京區域休閒資源單一、不配套的特點,堅持與北京實現銜接發展,重點在我省與北京毗鄰地區,特別是共享山水資源等旅遊節點地區,發展比較優勢休閒項目,互相補充、相互配合、互相聯動,實現北京旅遊到我省的有效延伸,形成與北京旅遊的一體化格局。三要超前發展。針對北京休閒資源供給相對有限而休閒需求快速增長的特點,發揮我省森林綠地廣闊、資源類型齊全、民俗風情多彩的優勢,堅持與北京實現超越發展,他無我有、他有我優,重點在我省發展鄉村民俗、會議會展、體育健身、養生休療等專項旅遊。

二是創新營銷方式。要選準市場目標羣,針對不同市場制定實施不同的營銷策略。比如,面向自駕車旅遊,需要加快建立完善自駕車野外露營基地、停車場、交通路標等自駕車旅遊必需的硬件設施,推出適合自駕車旅遊精品線路,還要加強與各大汽車俱樂部溝通合作,加大在自駕車俱樂部網站、北京廣播交通台等媒體的宣傳。面向北京普通市民羣體,需要推動河北旅遊宣傳進入各社區網站,直接面對市民開展入社區、入户宣傳。面向學生、國內外駐京機構等單位羣體,需要推出拓展、登山、郊遊等更多適合羣體性的運動型旅遊項目,並通過結對子、建立定點基地以及適當的折扣政策,來推動形成較為固定的客源渠道。唐楷市場調查公司的調查表明,北京市民瞭解旅遊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網絡搜索(37.9%)和朋友介紹(36.6%),所以要特別注重網絡宣傳和遊客朋友之間的口碑宣傳。要加快建立河北環京津休閒旅遊專題網頁或網站,推出環京津休閒旅遊目的地地理信息系統,同時要通過為遊客提供滿意的服務,促進遊客返程後的正面宣傳,以帶來更多潛在遊客。我們在調研中瞭解到,北京平谷雕窩村的金河農家院主要就是靠信譽吸引

回頭客、靠老客户的口碑宣傳帶來新客户,一年內一個小小的農家院僅烤羊就銷售800多隻。 三是加大規劃的落實力度。《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帶發展規劃》提出了河北休閒旅遊發展的空間佈局、建設重點以及基礎設施配套、宣傳手段創新和主要的推動舉措,全面、準確地落實好規劃,對於建設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帶至關重要。一要分清層次、突出重點,研究制定全省休閒旅遊發展分階段、分地區的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方案。要遴選重點,找準發展成本最低、效益最明顯的關鍵部位,近期最需要把我省與北京相鄰的具有共享旅遊資源的節點地區(如,野三坡—十渡等)首先發展起來,實現北京旅遊向我省的延伸和拓展。對已初具規模、有一定影響力的景區,要提檔升級,不斷挖掘內涵,使其成為休閒旅遊帶的增長極,輻射帶動並形成聚集效應。二要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是旅遊交通。需要與交通部門加強溝通,抓緊制定河北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帶交通專項規劃(包括道路和公共交通線路)。同時,全省要在文明村鎮建設、扶貧開發、農業發展等事業中,充分考慮休閒旅遊重點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三要加強休閒旅遊發展的管理和服務,實現從行業管理向公共服務轉變。研究制定政策,鼓勵休閒旅遊發展較發達城鎮,特別是四大休閒旅遊城市和19個特色縣(市),創建國家級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和國家級旅遊強縣。參照國際標準,建立形成包括餐飲、娛樂、購物、住宿、交通、遊覽等領域的服務標準化體系,並制定和推行休閒旅遊綠色標準體系。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京郊和我省旅遊發展的實踐表明,休閒旅遊的發展,需要堅持市場化原則,更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政策的扶持,以及對地方和企業發展休閒旅遊的激勵措施。我省需要加快研究制定促進休閒旅遊產業帶建設的優惠措施,在土地、税收、金融、基礎設施、規劃引導等多個方面加大扶持。可借鑑北京的相關經驗,制定和實施税收返還、土地租用等政策,將財政資金支持,變補助為獎勵。同時,在建設中要突出重點,建議全省遴選10個基礎較好、條件具備的區域核心休閒旅遊項目,集中力量加大支持,3年內在全省打造10個全國性的知名休閒旅遊目的地。政府需要策劃組織系列休閒旅遊活動,營造河北休閒旅遊大省的氛圍。建議在推動實施“環京津休閒旅遊周”的同時,組織舉辦系列休閒旅遊論壇,圍繞海濱海島、森林草原、冰雪温泉、狩獵、馬術等不同休閒業態,每年開展主題休閒旅遊研討,培育和形成河北休閒旅遊品牌。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2

一、概述

縣委、縣政府和縣旅遊局領導在進行旅遊資源開發之初就充分認識到我縣的銅鼓文化,壯族歌舞戲曲文化,苗、瑤、彝等民族風情等民族文化必將成為我縣的主要優勢旅遊資源之一。結合我縣實際,縣委、縣政府確立了“以開發奇特自然風光項目為支撐,挖掘、展示我縣豐富多彩的原生態民族文化資源為靈魂”的旅遊發展戰略;確定了我縣的民族文化生態旅遊精品發展方向是:以蓮城歷史文化名城為中心,以“世外桃源”壩美景區為龍頭,沿西西線、邱廣線和縣境內衡昆高速公路兩則重點打造和開發部分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村寨,為將來的三省五地州旅遊聯合開發和州內旅遊線路聯合開發奠定基礎。

二、開發現狀

經過近十年來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不斷宣傳與挖掘,不僅使古老純樸的壯族文化內涵與奇特自然景觀相結合使“世外桃源”壩美景區在極短的兩三年內名聞全國,壯族三月花街節、壯鄉禮樂等民族文化旅遊資源也逐步成為我縣對外宣傳的亮麗品牌。

到今年,我縣已逐步開發和向上級申報的民族文化特色生態旅遊村共有:壩美鎮村壩美村、八寶鎮三臘村、舊莫鄉昔板生態村、舊莫鄉的板榔村、蓮城鎮的法棚村、蓮城鎮冷水溝村、者兔鄉的西牙村等7個景點。壩美村特色以壯族古老的水車灌溉、牛耕、民族服飾織染加工、藤竹木石生活用具展示等勞作文化展示為主,三臘村特色以瀑布景觀、古驛道馬幫遺存文化和壯族傳統文化為主,法棚村特色以傳統的壯族山歌、岜夯雞、千層粑、粽子等風味食品展示及農家樂為主,昔板村特色以壯族的杆欄建築和秀麗田園風光為主,板榔特色村以河流、泉水、瀑布等山水風光和鬥雞、鬥牛行等民俗活動體驗為主,西牙村特色以原始壯族杆欄民居和傳統的`銅鼓舞、牛頭舞、手巾舞等傳統文化為主,冷水溝村特色以新型壯族民居風格、河流及泉水風光為主。

三、宣傳促銷措施

我縣利用舉辦各種節慶活動和全國公共長假期景區活動安排等機會,把它們推向更廣闊的旅遊市場,使它們在豐富我縣旅遊活動內容中實現保護與開發的良性發展。

一是在我縣舉辦的七屆“昆明國際旅遊節**分會場”活動中,我們把有特色的各族歌舞藝術等集中在活動期間展示,或在“五一”、“國慶”、“春節”三個黃金週期間邀請民間文藝隊到壩美景區進行展演。如壯族的跑馬、放河燈、沙戲、手巾舞、龍牙歪(牛頭舞)、紙馬舞、兵器舞、銅鼓舞和民歌,苗族的蘆笙舞、爬花杆、射駑、吹槍,彝族的銅鼓舞、弦子舞、長笙舞等,省內外的遊客在短暫旅程中對我縣的獨特民間藝術有了較全面的瞭解,感到十分新奇和高興。

二是把有特色的壯族三月三趕花街、四月接皇姑、七月半放河燈等民族節日向外界宣傳,並靈活調整“昆明國際旅遊節**分會場”的舉辦日期,使之與傳統節日同時進行,維持民族節日的原生態性。

三是加大對優勢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提升與保護力度,提高我縣民族文化在省內外的知名度。

主要措施有:

1、新建銅鼓廣場、民族博物館和柯仲平紀念館等人文景點,

2、改建或擴建蓮湖公園、皇姑廟和馬蹄井等古蹟,

3、修復儂氏土司衙署、文廟、護國寺、萬壽寺、昊天閣、都天閣等古蹟,

4、對原有的壯族民間洞經音樂進行編排、整理、創新,組建“壯鄉禮樂演奏團”投入旅遊市場,5、在部分重大節假日期間,組織我縣最具特色的銅鼓舞、手巾舞等民間文藝隊到**民族村壯族村進行展演,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12旅遊局民族文化生態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四是在我縣組織**支部生活攝影協會會員採風、華文作家筆會會員採風、國內百名記者“世外桃源”採風、全省道德研究會會員採風、全國稻作文化研究會員採風、 “麗哉,孟僚”壯族文化專題片拍攝等活動,深度挖掘我縣各民族的稻作、銅鼓、服飾、民歌、樂器、舞蹈等古老文化,使它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

四、取得的成效

我縣十年來的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挖掘工作不僅得到省、州政府領導的肯定,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是我縣編導的《壯鄉禮樂》在**省第四屆民間歌、舞、樂展演賽中獲得“彩雲金獎”,XX年9月《壯鄉禮樂》獲得**省首屆“石寶山杯”洞經音樂邀請賽金獎;

二是峯巖洞村人類洞穴居文化被載入上海吉尼斯紀錄;

三是**縣城被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四是壩美景區建設項目在XX年被列為全省72個重點建項目之一;五是我縣被列為全省首批文化產業特色試點縣;六是我縣被批准為**民族體育特色縣。

民族文化因旅遊發展得到重生,旅遊因民族文化的加入而更具魅力,我們深信**獨特的民族文化潛力會隨着旅遊業的不斷髮展和縣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將擁有更加燦爛而美好的明天。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3

思考之一:系統認識xx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

1、鄉村旅遊是一種新興的旅遊消費形式。鄉村旅遊的主要消費羣體是城市居民。

2、xx鄉村旅遊資源豐富。按照國家分類標準,xx旅遊度假區的鄉村旅遊資源涵蓋了地理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遺址遺物、建築與設施和人文活動6個主類、14個亞類、24個基本類型和48個資源單體。

3、xx發展鄉村旅遊的兩個遊客資源。一是本地客源。擁有60萬人口的武陵、鼎城城區周邊,離城市中心不過20公里路程,同時,以鄉村旅遊景區為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內,覆蓋了約200萬城鎮人口。二是外地客源。xx作為xx旅遊業的龍頭,目前正在朝打造大湘西休閒度假旅遊的龍頭而努力。

4、發展鄉村旅遊既能拓展xx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更能促進新農村建設,有助於解決“三農”問題。

5、發展xx鄉村旅遊有待解決的四個基本問題:一是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有待提高;二是對鄉村旅遊資源的認識有待拓寬;三是對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四是對鄉村旅遊的系統開發思路還有待進一步確立 。

思考之二:xx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思路

1、樹立“科學保護即開發”的鄉村旅遊開發理念。

2、以促進新農村建設為發展鄉村旅遊的目的'。

3、政府主導整體規劃xx鄉村旅遊發展戰略是首要工作。

4、建立多元化互利共贏的合作開發經營模式。

思考之三:發展xx鄉村旅遊必須的配套措施

1、培育人才,提升素質,夯實xx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第一,開展村民環保素養和文明素養培訓,改善村民的衞生習慣和行為習慣,培養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新農民;

第二,開展旅遊經營管理職業道德與基本常識培訓,造就一批守法紀、懂技術、會經營、講誠信的鄉村旅遊經營人才,進而扶持一批經營信用好、經營效益高、經濟實力強、發展後勁足的鄉村旅遊户和企業組織;

第三,開展新型農業技術知識培訓,促進農業生產的改良與改進,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的收益水平。

2、制定標準,規範管理,塑造xx鄉村旅遊良好品牌。

一是針對xx鄉村旅遊經營開發特點,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結合國家有關標準,制定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並舉的科學可行、簡便易懂的xx鄉村旅遊評價標準;

二是制定並推行xx鄉村旅遊接待證制度和鄉村旅遊經營户的信用考評和公示制度,促進經營户規範經營;

三是針對鄉村旅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完善相關法規體系建設與宣傳;

四是積極倡導與扶持鄉村旅遊協會、鄉村旅遊研究會等民間組織,制定互助合作規範和行業自律規範公約,促進鄉村旅遊經營者的自我提升與發展。五是建立由經營户代表、遊客代表、旅行經銷商代表和專家組成的利益相關者治理機制,對xx鄉村旅遊發展質量進行年度評審,促進xx鄉村旅遊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進步。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4

**旗旗委、政府舉全旗之力推動旅遊業發展,貫徹落實全區旅遊發展大會精神,着眼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實施“旅遊+”思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多彩草原、樂在**”品牌,初步形成了觀光旅遊和休閒度假旅遊並重、旅遊傳統業態和新興業態齊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進的新格局。目前,全旗共有旅遊景區15個,牧人之家旅遊點107家,旅行社2家。全旗旅遊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16年全旗接待遊客80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4億元。

一、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發展四季旅遊

圍繞“壯美**、亮麗風景線”品牌,以“多彩草原、樂在**”為載體,舉辦“國際萬人草原馬拉松比賽”、“國際草原山地車挑戰賽”、“國際越野滑雪精英賽”及“全國中國式摔跤冠軍賽”等國際國內賽事節慶活動。我們舉全旗之力成功舉辦了“**第十四屆冰雪那達慕暨第七屆蒙古族冬季服裝服飾藝術節”,進一步提升了我旗知名度。要抓住此次成功經驗和巨大影響力,持續打造冰雪旅遊活動,把“冷資源”變“熱經濟”。抓住中國馬業協會命名我旗為“中國馬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機遇,依託獨有的白馬文化,個人簡歷進一步發展馬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中國十大黃金賽道,舉辦中華民族大賽馬。以最美鄉村為品牌,以遊牧草原文化為基礎,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針對拓展出的“商(商務旅遊)、養(養生旅遊)、學(研學旅遊)、閒(休閒度假)、情(情感旅遊)、奇(探奇旅遊)”等更多的旅遊發展要素,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創作推出《**婚禮》等一批精品力作,大力實施“旅遊+”思路,不斷加出新產品新業態,延長遊客停留時間,增加旅遊收入。力爭20xx年旅遊人數突破100萬人次。

二、以自治區旅遊年為契機,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

結合我旗實際,進一步完善各項旅遊基礎設施,促進景區景點提檔升級。

(一)堅持保護為先,合理開發,加快旅遊業提質升級。要以烏蘭五台、**城兩大4A級核心景區為龍頭,進一步加大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對現有的“牧人之家”信息網絡化升級,鼓勵牧民結合畜牧業創辦牧區生活體驗點。大力推進旅遊交通、旅遊廁所、遊客服務中心、自駕遊營地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年內新建改建旅遊廁所14座,新建擴建旅遊公路123公里。大力開發療養康復、特色醫療等健康旅遊產品,年內以阿吉太養生園為平台,打造蒙醫藥健康旅遊基地。構建“一心、兩線、五條、六區”旅遊格局(“一心”即巴拉嘎爾高勒鎮為中心、“兩線”即國道207線和國道306線、“五條”即草原風光民俗風情之旅、旅遊特色名鎮之旅、中國最美鄉村之旅、**白馬文化之旅、紅色文化之旅等五條精品旅遊線路、“六區”即烏蘭五台景區、**城景區、成吉思汗瞭望山景區、遊牧部落景區、哈布其蓋景區、蘇力德文化產業園區),集中旅遊資源優勢,以**城景區為核心,以“99公里”草原遊牧文化景觀帶為基礎,打造草原5A級旅遊景區,推動全旗景區深層次建設。

(二)大力開發特色旅遊商品。突出我旗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依託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民族服裝服飾、民族手工藝品、奶食品、牛羊肉製品等一批地標性商品生產基地。利用我旗民族文化資源,開發文化旅遊創意產品和旅遊紀念品。推動我旗優秀旅遊商品入選“**首選旅遊商品”名錄和“**博樂歌”。

(三)積極構建智hui旅遊遊服務體系。加強旅遊政務平台建設,推動旅遊與網絡融合發展。結合我旗大數據運用中心建設,加強旅遊景區及主要旅遊區域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熱門思想彙報積極構建智hui旅遊遊服務體系。傳統旅遊發展電子商務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整合豐富的線下資源和線下服務能力強,所以充分發揮旅遊企業電子商務平台,圍繞“吃、住、行、娛、購、遊”旅遊發展就大要素,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開發和設計出符合旅遊消費市場的多種產品供旅遊者選擇。通過電子商務平台打破傳統旅遊業的產品單一,顧客重複消費率低及覆蓋用户有限,獲取用户成本高的顧慮。加強各景區信號覆蓋率,推動景區、餐飲點、購物場所、娛樂場所消費支付電子化,提高在線旅遊收入的比重。

三、堅持規劃先行,科學開發旅遊資源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的要求,年初已經對我旗六大景區和鄉村旅遊進行整體詳細規劃,包括旅遊線路、旅遊景點、客源市場、營銷策略等。尤其是在旅遊線路的設計上,注重與京津冀等一線城市和周邊地區旅遊線路的對接,形成網絡優勢,擴張旅遊市場。

四、實施旅遊精準扶貧

把鄉村旅遊與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結合起來,加強規劃引導,年內以巴彥寶力格嘎查和巴彥額日和圖嘎查為試點,採取由旅遊企業代繳醫療保險、合作經營牧區生活體驗點和代售牧民畜產品等形式,工作總結改善當地牧民生產生活條件,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旅遊產業合作等方式,實現鄉村旅遊帶動脱貧任務。

五、加大旅遊推介力度,不斷強化區域旅遊合作

20xx年,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加強線上線下宣傳服務力度,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微信、微博、微電影及APP等新媒介擴大宣傳影響。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與周邊地區旅遊產業方面的合作,在赤峯市和東三省等地舉辦旅遊推介會,與赤峯市旅遊協會、瀋陽市旅遊商會簽訂旅遊合作協議,並得到赤峯玉龍機場和瀋陽鐵路局大力支持,開通了華東五市旅遊包機及瀋陽市到白音華東站旅遊專列,進一步拓展京、津、冀及東北地區旅遊客源市場。通過資源互補、客源互送等方式,為廣大遊客提供更優秀的旅遊產品,增加遊客數量。

六、有效規範旅遊市場管理

加強旅遊市場監管力度,規範旅遊市場經營秩序。嚴格按照《**自治區鄉村旅遊接待户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評定“牧人之家”旅遊點等級,並出台星級“牧人之家”旅遊點獎勵政策,促進當地牧民羣眾增收,激發牧民轉產創業熱情。加快綜合執法改革任務,建立健全旅遊綜合執法隊伍,更加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管理景區,按照《**旗“牧人之家”旅遊點管理暫行辦法》及《**旗規範牧區旅遊點建設審批暫行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規範新建旅遊點審批程序,依法懲處違規旅遊點建設行為,並提高旅遊市場監管和投訴處理效率,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和遊客合法權益。

七、存在問題

深入我旗幾個重點景區和部分“牧人之家”旅遊點進行摸底調查,發現我旗文化旅遊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旅遊產品結構單一、雷同,觀光產品多,參與體驗產品少;旅遊季節性明顯,能夠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的產品相對不足,沒有形成足夠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導致旅遊購物、文娛消費佔旅遊總收入的比重較低。

(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通往部分景區的交通基礎設施相對滯後,道路狹窄存在安全隱患,部分景區、“牧人之家”旅遊點的住宿、餐飲、娛樂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需要改善和提高。

(三)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及管理有待提高,部分旅遊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尚不能滿足旅遊業發展的整體需要,旅遊質量與服務水平亟待提升。

(四)環境保護意識不強,部分“牧人之家”旅遊點開發缺少規劃,盲目性、隨意性開發情況時有發生,造成了資源和環境的破壞。

八、對下一步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科學編制全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樹立全旗旅遊規劃“一盤棋”理念,聘請資深專業團隊抓緊修編全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賦予規劃絕對的權威性,堅決執行好總體規劃,確保旅遊開發一切行為遵循規劃,以規劃總攬旅遊開發一切行為,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防止旅遊產品千篇一律。

(二)繼續傳承和發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強化措施,立足我旗獨特的區域優勢,注重草原民俗與自然風光、生態文化建設相結合,切實將文化旅遊產業作為我旗的富民產業來打造好、發展好。

(三)繼續抓好重點景區項目建設,推動文化旅遊企業資源整合,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文化旅遊業與相關產業互動發展,加強文化旅遊商品開發,同時,加大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提升旅遊業接待能力和服務檔次,心得體會突出“多彩草原、樂在**”這一主題,精心打造“多彩**珠穆沁”品牌。

(四)圍繞推動旅遊業發展的'需求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交通主幹線至旅遊景區旅遊公路和重要旅遊景區連接線建設,切實提高我旗旅遊通達能力。

(五)切實加強旅遊環境市場監管,建立健全旅遊市場聯合執法、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和旅遊市場物價指導調節機制,推動形成旅遊市場規範管理、遊客文明出遊的良好局面,進一步提升我旗旅遊形象。嚴格對“牧人之家”旅遊點的審批和監管,規範旅遊點名稱,限制數量、提高質量,在發展特色旅遊業的同時,真正做到促進牧民增收。

(六)注重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文化旅遊人才隊伍。強化旅遊業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增強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着力改善全旗旅遊服務質量,切實提升服務水平。

(七)進一步整合全旗宣傳資源,建立政府主導與企業參與相結合、品牌形象宣傳與產品線路推介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宣傳營銷機制,利用好網站、微信、微博、微視等新媒體,構建全方位、多平台、立體化的宣傳推介格局,力爭用最少的投資,實現最大的宣傳強度和最好的宣傳效果。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5

為貫徹“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根據呂祖善省長關於組織省級機關工作人員下鄉體驗鄉村旅遊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統一安排於4月24-27日赴衢江區的板固村和下呈村開展體驗鄉村旅遊、幫扶農村建設活動。通過四天三夜吃在農户、住在農户,參與打麻餈、挖野筍等農事民俗活動,充分體驗了鄉村旅遊的樂趣。在2個村參加座談會,走訪農家樂經營户,瞭解鄉村旅遊發展中的困難和期盼,瞭解並實地勘察旅遊基礎設施,幫扶鄉村旅遊的發展。現將體驗的情況作一彙報:

一、兩村的基本情況

板固村位於羅樟源的中部,距離市區約30公里,地處海拔800米的山澗峽谷地帶,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整個板固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態優美。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積5000餘畝,同時也是衢州市的野生蘭花保護基地。全村46户228人,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農家樂經營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種牛羊養殖等。現從事農家樂經營户13户,能同時接待680人就餐和100餘人住宿,直接從業人員近40人,間接從業人員80餘人,20xx年接待23600餘人,實現經營收入120餘萬元。

下呈村坐落於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由5個自然村組成,245户農户761人。境內有年接待遊客達到10萬人次的國家AAaa級旅遊區----天脊龍門風景區,是衢州市重點旅遊景區。依託旅遊景區開展“農家樂”,現共有26家,可提供牀位500張,直接就業人數60餘人,日平均接待遊客3000人次。20xx年該村年“農家樂”收入達到3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3142元。在“農家樂”的發展帶動下,村民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茶葉、高山蔬菜種植和土雞、土鴨養殖業發展迅速,農副產品的銷售產業也初具規模,帶動了村民的經濟發展。

二、體驗衢江區鄉村旅遊的感受

1、各地鄉村旅遊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書傅梅英的動員下,板固村的3户農户自發開始農家樂經營,經歷了怕經營到試經營再到愛經營,從不懂服務到學服務再到提升服務的轉變。村民從觀望到積極參與,20xx年底發展到13家,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農家樂迅速發展,並向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經營狀況明顯高於農户預期,並保持穩定的增長。下呈村由於依託景區,起步較早,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半農户從事農家樂,全村農家樂的收入佔農民總收入的30%。原來遊客依靠單一的衢州市區和衢化職工發展到金華、杭州等周邊地市;促銷方式由口碑傳銷發展到旅行社組團旅遊,旅遊方式由原來的單一自駕遊逐步提高了團隊份額;從消費方式上由原來的定額價為主發展到以自報價為主,經營狀況日趨成熟。由於農家樂更適於短途旅遊,兩村預計“五一”的長假變成3個短假將使當地農家樂更趨火爆。

2、鄉村旅遊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一是農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農家樂經營户年收入超過10萬元,不少農户放棄既辛苦又不穩的來料加工,投入到鄉村旅遊;二是農村發展了,板固村的農家樂不僅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江西農村定期送土雞,麗水的遂昌農村定期送豬肉過來,形成了鄉村旅遊的`產業鏈;三是不出遠門當地就業了,板固村的秋蘭館農家樂不僅夫妻當家,而且將外出打工的女兒也叫回來,忙時還動員親戚幫忙,生意紅紅火火,村民安居樂業;四是環境改善了,農家樂的開辦使村民認識到良好的環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動放棄造紙等污染環境的項目,還青山綠水本來面貌。

3、發展鄉村旅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兩個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旅遊,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態優勢發展小橋流水型農家樂,主要為衢州市民提供休閒度假場所;下呈村則利用天脊龍門景區的獨特優勢,主要為中短途旅遊者遊玩天脊龍門景區提供吃農家菜的服務。

三、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旅遊接待設施有待完善。住農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歸真的追求,但由於有些農户缺乏熱水器無法洗澡、衞生間窗户沒有窗簾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夠等原因,住宿條件還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農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馬,洗淨後用開水沸煮,缺乏消毒櫃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區小賣部出現銷售過期食品的現象。為此,農家住宿設施設備要從方便遊客出發,以人為本,根據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設施和提供服務,增加舒適度和私密性,讓遊客真正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餐飲方面,既要在菜餚上突出“農”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講究食品衞生,適當引進消毒櫃等現代化衞生設備,讓遊客吃得放心。

2、鄉村旅遊環境有待改善。雖然農家樂經營户已經注意隻身周邊的環境衞生,但一些沒有從事農家樂的農户仍然維持原有的生活陋習,一時難以改變,加上游客的不斷增加,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村莊整治使農民過上潔淨的生活,但一些農户新建築()過於城市化,而且樓間距越來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農家特有的韻味,農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農民灌輸“建設好自己家園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鄉村旅遊的環境是發展農家樂的根本,城市居民絕大部分就是來感受鄉村的山清水秀,合理佈局農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創造一個整潔的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遊者。

3、鄉村

旅遊管理有待加強,管理部門服務有待提高。壓價競爭、爭相拉客等無序競爭現象在農家樂發展早、競爭相對激烈的下呈村已經開始出現苗頭,小商小販在通往景區道路隨意佔道設攤;板固村後的火山濕地雖然很美,但囿於資金匱乏,一直沒有得到開發,上山道路是砍竹人運輸毛竹的通道,幾乎無路可走,遊客上山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強。此外,一些部門缺乏服務意識,如衢江區地税局在減免農家樂經營户5000元經營額的税收後,不再提供發票,農户經營額超過後要去衢州城裏的區地税局開發票,不僅來去坐公家車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後開發票還要收取滯納金,限制了農家樂的做大做強。為此,要加強農家樂協會等自律組織的建設,制定規則避免惡性競爭;要加強行業管理,引導鄉村旅遊有序發展;要加強安全檢查,避免旅遊事故的發生;要增強管理部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行政管理部門服務農家樂的意識,徹底改變官僚作風,主動上門為鄉村旅遊的發展做好服務。

總之,發展農家樂一要突出“農”字,充分挖掘農村特色,展示農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讓旅遊者不僅賓至如歸,更要感受到農家的淳樸、熱情和温馨;三要突出“樂”字,要開發出一批參與性廣、娛樂性強的農事活動,使旅遊者在農家感受到開心和快樂。發展鄉村旅遊,主要抓好幾件事:一要整合資源,農家樂經營户要走合作化道路,發揮集體作用,在發展中還應與村莊整治相結合,做好環境保護的文章;二要發揮協會功能,加強安全、服務和價格等方面的自律,從簡單地提供餐飲逐步發展到提供住宿,再發展到娛樂,最後讓遊客帶走當地土特產,使農家樂形成產業鏈;三要提升服務和技能,要從學好普通話着手,提高經營能力和經營水平;四要齊抓共建,旅遊、交通、林業、公交、宣傳等部門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鄉村旅遊。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6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優化旅遊企業發展環境,國家旅遊局組織開展了《旅遊企業發展環境》專題調研。調研組在認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調研提綱、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於XX年3月上中旬,先後到北京、河北、上海、山東、河南、四川等地,以典型企業訪談、召開小型座談會等方式,開展了實地調研。3月下旬和4月初,調研組對實地調研及有關資料進行了彙總分析和集體討論。現以調研中所瞭解的旅遊企業發展環境方面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意見和建議為主要內容,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積累和融資困難。旅遊企業的發展資金積累較為緩慢。旅行社是微利行業,酒店投資量大、成本高、回收期長,景區與酒店基本相同。有的企業發展幾十年規模仍然有限,資金的原始積累過程較長,旅遊企業普遍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融資困難主要體現在,第一,旅行社、旅遊商品企業、旅遊汽車公司等非資源經營性企業多為中小規模,固定資產小,缺少高附加值的抵押財產,難以達到銀行貸款規定的條件,申請貸款困難;第二,酒店、景區等資源經營性企業難以將資源資本化,金融部門只規定將景區門票作為質押條件,而不將旅遊資源價值作為申請貸款抵押的條件,使得企業申請貸款渠道窄;第三,很多景區仍然是行政管理,政企未分,產權不明,限制了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資;第四,農家樂(包括民居接待點)的企業身份不明確,金融部門沒有出台農家樂擔保、貸款優惠的`具體政策,大多數農家樂經營户不能獲得銀行貸款,持續發展能力受到限制。

(二)旅遊項目用地困難。一是缺乏旅遊用地專項支持政策,《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旅遊用地的範疇、定義及類型沒有明確規定,沒有對旅遊項目用地及旅遊投資建設用地優惠等政策的具體規定;二是絕大部分地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對於旅遊用地規定不明確,旅遊用地規劃沒有真正與本地區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有效地結合起來,可變性較大,操作性不強,很多旅遊項目用地指標不足,往往只能通過置換集體用地來滿足,供需矛盾突出;三是農家樂、鄉村酒店等鄉村旅遊用地多采用租賃方式,辦不了“兩證”,使得業主很難大規模投入,限制了鄉村旅遊的提檔升級,同時多為當地村民經營,有較大資金實力的外來投資者很難介入,土地緊張和流轉規模小、難度大及“差別”待遇等因素制約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壯大;四是旅遊業對環境要求高、用地規模大,且沒有優惠政策,旅遊用地成本高於工業用地,增大了投資商的成本,項目招商困難;五是各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旅遊用地審批程序繁瑣、部分旅遊景區和度假村等旅遊用地不合理或實際開發不到位等土地浪費現象和旅遊用地產權不明確等問題。

(三)員工隊伍不穩定和素質呈下降趨勢。首先,長期的價格競爭和成本壓力,使得旅遊企業無力負擔較高的員工薪酬,宣傳引導不夠和社會評價不高,員工職業自豪感和忠誠度下降,事業凝聚力和向心力減弱,導致旅遊的行業員工流失率較高、流動速度快、初次就業比例高,員工隊伍素質呈下降趨勢。此外,旅遊高等教育脱離行業需求,職業教育的技能培養滯後,難以為旅遊業輸送合格的人才。

(四)認識方面存在的不足。很多人認為“旅遊就是吃喝玩樂”,對旅遊產業改善國民經濟結構、增進國民福利、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人居條件的戰略性作用認識不足,導致很多地方缺乏對旅遊產業發展的主動思考和系統規劃,旅遊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實較為困難,還導致了政府和企事業組織等難以保障公民的旅遊福利,影響旅遊的公開採購。

二、旅行社面臨的問題

(一)合理税負問題。旅行社中小企業多,利潤水平低,資金週轉量大,促銷投入多,經營中有大量代收代付項目。很多地區的營業税等地方税費的徵繳,往往採取按比例(多為80%)扣除代收代付部分,然後按照法定税率計徵,有的還對小旅行社實行定額税,宣傳促銷經費也都不能計入成本扣減。從年檢數據看,我國旅行社全行業的收入利潤率,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3%左右,逐步下降到不足1%。另據瞭解,目前作為旅行社主要收入項目的綜合服務費,佔旅遊報價的比重低於10%。因此,旅行社的營業税等税費負擔明顯不合理。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7

一、明確發展定位,做好旅遊發展規劃

旅遊產業發展得好不好,首先要看發展規劃做得好不好。對於xxxx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秀美怡人的山水風光,保持生態風貌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基礎。抓好全縣旅遊發展規劃和景區景點規劃編制,是確保資源有序開發,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證。結合全區旅遊發展趨勢和發展定位,正加快推進《xxxx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德天瀑布景區旅遊總體規劃》、《xxxx雷平—恩城—堪圩—碩龍—下雷控制性詳細規劃》、《全縣旅遊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全縣旅遊綠道總體規劃》修編,強化規劃意識,提高規劃水平,堅持做到規劃先行,充分發揮規劃的先導作用、主導作用和統籌作用,指導全域旅遊發展,提升旅遊開發水平。

二、抓好提檔升級,完善旅遊服務設施

旅遊服務設施水平決定着一個地區旅遊業的品質和發展水平。加快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可以為旅遊業發展創造環境、增加後勁。xxxx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必須注重抓好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吃、住、行、遊、購、娛整體服務功能。

一要加快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結合景區景點建設和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加強賓館飯店、停車場、旅遊廁所、旅遊標識系統建設,對各旅遊景區公共廁所進行改造提升,逐步完善明仕田園景區、德天瀑布景區、恩城山水等旅遊沿線旅遊公共廁所建設;完善賓館飯店等接待服務設施,提升旅遊接待檔次,新建一批星級酒店,開展創“星”活動,滿足遊客需求。

二要加快推進旅遊重點項目建設。抓住

xxxx列入廣西首批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工作,以項目建設帶動旅遊大發展。重點推進安平旅遊景區、恩城山水度假區、恩城水上古鎮、老木棉-紫園景區、冠林及展鵬兩家五星級酒店及攝影基地的規劃建設,全面推進德天景區升級改造工程、德天瀑布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和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名鎮、名村工作,儘快完成德天遊客集散中心、服務中心和中越購物一條街建設。

三要加速構建旅遊交通網絡建設。圍繞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切實改善和優化旅遊交通條件。重點推進縣城—那嶺—碩龍、縣城—恩城—堪圩—寶圩等2條旅遊線路主幹道建設,建設明仕—板價、恩城—格強、碩龍—德天、雷平—安平、全茗—喬苗等5條旅遊公路連接線,建設碩龍—德天(沿歸春界河)沿河遊覽步行綠道,提高縣城區域內旅遊通行能力。紮實推進崇靖高速公路(xxxx段)、隆安—碩龍高速公路、崇左—xxxx—靖西鐵路等交通項目的規劃建設,不斷強化與周邊縣(市、區)交通網絡連接,構建聯通內外旅遊大通道。

三、挖掘民俗文化,促進旅遊與文化融合

近年來,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已經成為旅遊產業的重要要素,藴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xxxx要依託豐富的山水、歷史、民族文化資源,紮實做好民族文化和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與傳承,促進旅遊文化融合,進一步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一要着力拓展“文化節慶”活動平台。着力在xxxx特色民俗文化包裝上做文章,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的思路,繼續打造“邊關國際文化旅遊節”節慶平台,深入挖掘、包裝下雷雙降節、碩龍建街節、雷平觀音出巡等節慶活動,紮實推進“邊境大舞台·天天演”文化工程等,不斷探索節慶活動社會化、市場化運作機制,進一步營造“以節造勢、以勢聚客、以客促發展”氛圍,以資源換市場,加快全縣文化旅遊產業化進程。

二要加大對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強化對當地民俗文化的挖掘開發,培育民俗文化與旅遊經濟融合點。以舉行“三月三”儂垌文化旅遊月為載體,通過舉辦文藝表演、攝影繪畫、拔河比賽、籃球比賽、山歌賽、民俗風情體驗及木棉花、油菜花觀賞等系列活動,紮實推進邊關文化、儂垌文化與旅遊文化融合發展。依託富有地域民族風情特色的“短衣壯”,在寶圩板價村和堪圩明仕村建設集觀光、娛樂、美食、養生等為一體的民族文化旅遊村。結合安平旅遊區等項目的落地挖掘土司文化,通過建設壯族博物館等形式保存和開發土司文化,把保護民族文化與促進旅遊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加快組織實施“養利古城文化保護開發項目”和“壯族土司民俗文化村”建設,打造xxxx壯族社會歷史文化展示基地。

四、發揮資源優勢,打造特色旅遊品牌

每個地方的旅遊資源都有各自的特點,開發旅遊資源要充分考慮各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開發,才能形成特色品牌,才能吸引遊客,才能實現旅遊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要打造文化旅遊名片。xxxx要依託申報“中國長壽之鄉”和黑水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及雷平鎮“百鎮建設”、碩龍鎮創建全國景觀旅遊名鎮,結合《花千骨》、《農民籃球隊》等多個劇組到xxxx取景拍攝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整合全縣生態、紅色、邊關、民俗等資源,打造中越邊關特色旅遊品牌、生態休閒養生旅遊品牌、主題度假旅遊品牌和民族風情文化旅遊品牌,全面提升旅遊業整體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二要打造文化旅遊產品。對於特色旅遊產品的打造,必須緊緊圍繞xxxx的山水風光和民俗文化兩大要素,科學設計,精心包裝。重點加大旅遊與文化、體育、邊貿、農業及

其他產業的融合,加快傳統民族手工藝品、地方特色旅遊紀念品、土特產品的研製和開發,設計和包裝“短衣壯”民族服飾等壯文化特色產品;依託地方旅遊產品產銷渠道,加大龍眼、苦丁茶、大米、珍珠鴨蛋、八角、蛤蚧、蔗糖等本土特色農副產品包裝推廣,逐步形成具有xxxx濃厚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為遊客奉獻精美可口的旅遊大餐。

五、發揮沿邊優勢,推動旅遊經濟與口岸經濟共同發展xxxx縣作為中國連接越南和東盟各國的重要節點,開發跨國旅遊、邊境旅遊、邊關風情遊有巨大的發展優勢和潛力。要積極推進中越德天—板約國際旅遊合作區建設,推動中越兩國政府儘快簽訂《中越德天—板約瀑布地區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協定》,儘快開通中越邊境“一日遊”線路和邊境旅遊異地辦證業務,進一步融入北部灣大旅遊圈。結合碩龍鎮打造成民族邊關風情小鎮和碩龍口岸升格為國際口岸的需要,把碩龍、德天、巖應三個互市點和碩龍口岸一併納入碩龍鎮區總體規劃,建設碩龍口岸經濟區,形成大口岸就是大旅遊格局,進一步推動旅遊口岸協調發展。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8

根據縣委學習實踐領導小組安排,我局針對我縣文化旅遊產業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調研,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一、XX文化旅遊資源情況

XX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以XX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縣之一,以其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質條件、深厚的歷史文化、古樸的民族風情,形成了眾多的文化旅遊資源,素有“黔蜀門屏、銀杉之鄉、XX故土、儺戲王國”之美譽。地處黔北渝南,與本省的正安、務川和重慶市的南川、武隆、彭水五縣(區、市)接壤,為黔東北入渝入川通道,歷史上經濟文化與川渝地區交往甚密,現在更是成為黔北地區面向成渝經濟走廊的“橋頭堡”。

1、自然旅遊資源豐富

XX屬亞熱帶高原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温 16℃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與重慶低濕酷熱天氣形成強烈反差,是發展休閒度假旅遊和鄉村旅遊的最佳勝地。作為“銀杉之鄉”,我縣擁有以大沙河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原生態植被,境內有高等植物3000多種,其中屬國家一、二類保護珍稀植物16種,有被稱為“植物中的熊貓”的銀杉,“中國鴿子樹”珙桐,抗癌新秀紅豆杉,我國特有的“孑遺植物”銀杏、香果樹等。主要自然旅遊資源有:舊城一線天、仙女洞、仙米洞、黃泥洞、洋渡小山峽、淞江漂流、芙蓉江十里峽、三江河風光、白灘峽谷風光、三合口温泉、紅關埡森林公園、大沙河自然保護區、磨盤山風景區等。

2、文化旅遊資源奇特

XX族是貴州高原開荒闢草的最古老的土著民族,是雄極一時的古夜郎文明的締造者。全縣XX族人口占全國XX族人口的1/3,民族民間文化底藴深厚。我縣儺戲歷史悠久,被學術界、藝術界譽為“中國古文化的活化石”;儺技“煞鏵”、“上刀梯”堪稱一絕,被譽為民族民間文化的“瑰寶”;XX族居室、服飾、飲食、喪葬儀式等生活習俗獨具特色;高台舞獅、打篾雞蛋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健身、娛樂為一體,技藝高超;文物古蹟眾多,有省、縣兩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三幺台、哭嫁歌、打篾雞蛋、高台舞獅、儺戲已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XXXX族儺戲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主要人文旅遊資源有:插旗山古寺院、城關萬天宮、石橋觀音閣、明真安州古城垣、天子墳、鏵耳山崖棺、青球巖巖墓、縣民族展覽館、“夢幻天城”、大磏三源民族文化新村、洛龍大塘XX民族文化村等。

3、旅遊商品各具特色

特色食品灰豆腐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XXXX族人的主要菜餚;XX茶葉“XX銀芽”曾榮獲第五屆“中茶杯”名優茶評比特等獎,獲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議活動指定用茶;鮮軼牛肉乾品質良好,風味獨特,是XX有名的風味小吃;中藥材洛黨、天麻、玄蔘、金銀花等更是供不應求,遠銷海內外;儺戲面具做工精細,堪稱精美的藝術品;此外有雕刻、繪畫、書法等文學作品和刺繡、編織等手工藝品。

二、XX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的原則,把發展旅遊業作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遵發〔20xx〕2號文件下發後,我縣及時召開會議學習傳達,結合實際研究部署,細化措施狠抓落實,工作成效較為明顯。20xx年,全縣共接待國內遊客22.15萬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6億元。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1、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把打造精品旅遊線做強做優旅遊業作為實施“面向重慶長江、發展縣域經濟”戰略的`重大舉措。明確縣政協主席主抓旅遊產業發展工作,並及時組建機構專抓旅遊產業。20xx年將縣旅遊事業局從縣環境保護局劃出,單列為專管全縣旅遊工作的正科級事業單位;20xx年成立了縣旅遊發展委員會和縣XX文化產業開發研究會。

2、摸清家底,科學規劃。我縣與重慶工商大學簽訂了旅遊開發總體規劃合作協議,利用科研院校的智力資源、技術設備搞好資源普查,制定開發規劃。目前,我縣已完成了全縣旅遊資源普查,完成了全縣旅遊發展總規編制初稿,編制了“夢幻天城”、冷水台和紅關埡森林公園等景區詳規,正在着手進行XX民族村寨、新農村建設“百里示範長廊”、大沙河、華山林場、磨盤山、淞江温泉、雙河仙米洞等景區的規劃論證工作。

3、加大投入,夯實基礎。20xx年以來,我縣投入240萬元擴建了縣尹珍文化廣場,投入40多萬元成立了縣民族展覽館,向省民宗局爭取150萬元建設“三源村XX民族風情一條街”,新修了“夢幻天城”旅遊景區公路,完成紅關埡森林公園路面改造9.3公里、公園內林區公路建設12公里,啟動了三合口温泉景區公路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我縣文化旅遊業基礎設施。同時,抓緊實施綏陽至XX二級公路(XX段)改造工程,積極做好黔北高速公路建設前期工作。

4、優化環境,築巢引鳳。與重慶南川區永溢礦山機械廠簽訂了投資4500萬元“夢幻天城”旅遊景區項目,景區按照國家4a級標準建設,目前該景區完成投資530多萬元;與重慶洪燕物流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2800萬元三星級賓館建設項目協議;與深圳大山集團達成了投資1.3億元開發大沙河灰磏河流域的旅遊招商項目協議。成立了“夢幻天城”旅遊發展有限公司、XX方山綠色產業開發有限公司、XX三力綠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XX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建成了冷水台休閒山莊、上壩青龍泉山莊、洛龍大塘XX文化村等農家樂。成立了XX自治縣中黔儺文化工藝傳承有限公司和XX自治縣XX作坊食品廠,成功開發出儺戲面具和仡家儺酒。另外,我縣還成功開發了灰豆腐果、鮮軼牛肉乾、洛龍大蒜等系列食品,洛龍黨蔘、金銀花、天麻等系列中藥材產品,以及XX銀芽等系列茶葉旅遊商品。

5、區域合作,聯動發展。按照“積極參與、平等協商、共同開發、互利互惠”原則,努力構築跨區域旅遊圈,爭取在國家投入、旅遊信息共享、宣傳促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0xx年,在重慶南川區舉辦的渝南黔北區域合作經貿洽談會上,我縣與重慶涪陵區、萬盛區、武隆縣、南川區以及本省的正安縣、桐梓縣等七個區、縣共同簽訂了黔北渝南地區生態旅遊共同發展協議書。20xx年,我縣又與重慶萬盛區、南川區、武隆縣、綦江縣以及本省桐梓縣、正安縣共同簽訂了《統一標誌標識、共推旅遊線路,促進渝南黔北生態旅遊快速發展合作實施協議書》,為共同發展和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6、加大宣傳,擴大影響。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推介XX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等,努力擴大社會影響。20xx年,我縣成功舉辦了自治縣成立20週年慶祝活動,組團參加了在重慶南川區舉行的渝南黔北生態旅遊推介會;20xx年,我縣開展了“走進夢幻天城”旅遊採風活動,參加了第四屆國際文化博覽會,在《XX報》和《銀杉文藝》開闢了旅遊文化專欄,開發了XX旅遊風光賀年卡系列產品,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以及展覽、文化、體育和經貿活動,宣傳推介以XX族文化為主體的民族民間文化品牌,擴大民族民間文化的影響力。

7、強化管理,完善機制。認真抓好旅遊市場治理整頓,全面排查、治理各類安全事故隱患,建立健全各類安全制度,有效防範和遏制旅遊安全事故的發生。圍繞完成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景區建設、旅遊市場規範、旅遊宣傳促銷等任務,進一步健全和理順旅遊管理體制。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資源保護不夠。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加大了對破壞生態環境的打擊力度,對萬天宮、插旗山翠飛閣、明真安州古城垣等文物資源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瞭解,並制定了保護方案,爭取資金對萬天宮進行了修復。但由於缺少必要的保護措施,不少景點受自然侵蝕嚴重,如明真安州古城垣。

2、基礎條件有限。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了旅遊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修建改造了一批旅遊道路,大大提高了景區的基礎條件。但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比較滯後,如XX陽溪至武隆卡門公路等級低、路況差、通行能力弱,嚴重製約着我縣旅遊業的發展和與周邊地區的交流合作。

3、專業人才匱乏。旅遊產業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產業。我縣旅遊產業的發展目前尚處在起步和培育階段,各種層次的旅遊專業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高素質的市場營銷策劃人員、導遊人員以及專業飯店管理人員缺乏,成為制約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4、資金投入不足。旅遊產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景點開發再到旅遊產品包裝宣傳推介,都需要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近年來,雖然我縣多方爭取資金,不斷加大旅遊基礎設施等投入,但總量上仍顯不足,從而制約了旅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截止目前,我縣尚無三星級以上賓館,住宿等服務設施條件差,旅遊接待能力弱。

5、文化品位不高。我縣雖然人文歷史源遠流長,鄉土文化底藴深厚,但對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夠,文化與旅遊的結合度不高,影響了我縣旅遊業發展的品位。如我縣XX族的民族語言、服飾和習俗多已消失,民族特徵恢復難度極大。

四、XX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構想

旅遊業是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關聯作用強,涉及到“吃、住、行、遊、購、娛”等多個方面。我縣旅遊資源頗具地方特色,具備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條件。通過分析旅遊經濟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我縣旅遊業當前所處發展階段,我們認為旅遊業的發展對推進XX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構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爭創全國生態XX文化旅遊大縣為目標,着力打造“XX明珠”品牌,儘快與周邊旅遊線路對接,整合山水、鄉村、XX三大資源優勢,抓住景點建設、商品開發、宣傳促銷、服務管理四個重點,推進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城鎮建設、脱貧攻堅、結構調整、對外開放五個結合,堅持立足長遠,高點起步,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旅遊發展區域格局,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把我縣打造成為以神祕XX文化及珍稀植物銀杉為代表的天下旅遊目的地、以神奇自然風光為代表的周邊旅遊必經地和以鄉村旅遊為代表的重慶市民休閒地。

1、近期目標(20xx—20xx年):打基礎、構建框架

以“四在農家”為載體,開發以休閒、度假、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旅遊。加大對西北三橋華山石林片區、東部芙蓉江梅江峽谷片區的開發力度,將兩片區中的雷家壩、華山、三河口温泉、縣城玉溪河作為本階段文化旅遊開發重點加以突破。藉助本地區豐富的XX族民族文化、民俗風情和豐富的生態資源,以及緊靠重慶主城區客源市場的區位優勢和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芙蓉洞空間分佈上形成的“金三角”的有利形態,着力打造“黔北XX東環文化體驗和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在黔北高速公路開通前完成開發建設,打好基礎,營造氛圍,並以此帶動XX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2、中期目標(20xx—2015年):大發展、初見規模

將中部縣城及周邊片區、東北洛龍大塘磨盤山片區、北部大沙河片區作為本階段文化旅遊開發重點區域,擴大文化旅遊開發的覆蓋面,完善基礎設施,形成規模,從而構建起“黔北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總體框架。對於北部大沙河片區,充分利用其優良的原生態自然環境、獨特的原生態系統、獨特的地貌特徵和原始的自然風光,進行小規模、低強度開發。重點在於完善接待服務基礎設施,加強通訊設施、安全監控和安全救護體系建設,將其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的“驢行天堂”徒步旅遊和科考探祕旅遊基地。

3、遠期目標(2016——2020年):成體系、打造精品

以南部舊城片區和其他區域內的項目作為本階段文化旅遊開發重點,同時進一步完善已開發區域基礎設施,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最終形成完善的特色文化旅遊產業、特色旅遊產品、旅遊生態環境的旅遊經濟體系。立足精品旅遊線路,強力打造以涪陵烏江畫廊,XX芙蓉江文化長廊、長巖十里峽、大磏夢幻天城石林為代表的自然人文景觀;以武隆仙女山,XX大沙河自然保護區、洛龍磨盤山等為代表的山地及觀光農業景觀;以南川金佛山金佛洞,武隆芙蓉洞、天坑地縫,XX仙女洞、仙米洞等為代表的溶洞景觀;以XX大磏三源、洛龍大塘民俗村等為代表的民族村寨文化體驗旅遊精品,形成南川—涪陵—武隆—XX“一林二江三山”(“一林”就是指大磏夢幻天城石林;“二江”就是指烏江、芙蓉江;“三山”就是指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XX磨盤山)旅遊經濟圈。

五、幾點建議

1、解決領導重視問題。領導重視特別是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重視是抓好文化旅遊業的最重要因素,這個問題不解決,要想抓好文化旅遊業等於是一句空話。這麼多年來,我縣文化旅遊業始終處於起步階段,説到底就是這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因此,建議縣委、縣政府統一認識,召開專門會議解決這個問題。

2、解決思想解放問題。文化旅遊業的發展,首先就要面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問題。要放棄工業發達了才能抓文化旅遊、高速公路通了以後才能抓文化旅遊的傳統觀念,拋開現階段無錢抓文化旅遊、抓文化旅遊短期不能見成效的陳舊教條,真正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切實將文化旅遊業作為我縣支柱產業來抓。

3、解決觀念認識問題。文化旅遊業是一項產業,不是一項單一的工作,它必須要依靠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才能打造成產業發展的支柱。要充分認識發展文化旅遊業對促進第三產業乃至整個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切實樹立大旅遊的理念。要跳出XX看XX,鼓勵並大力支持XX、正安、務川參與黔北渝南地區區域旅遊合作,構築黔北渝南旅遊經濟帶。

4、解決經費投入問題。積極爭取中央轉移支付項目,爭取省、市文化旅遊投入,政府實行項目經費捆綁,財政設立文化旅遊發展專項基金,充分調動各方力量,鼓勵各種經濟成份參與旅遊的開發和建設。建立旅遊發展融資平台,拓展融資渠道,破解資金瓶頸。

5、解決宣傳推介問題。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宣傳推介至關重要。不宣傳推介,XX缺乏知名度,客商缺乏投資信心。建議採取高端運作模式,專家策劃,通過舉辦大型生態旅遊節、XX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大手筆宣傳推介XX,提高我縣的知名度,形成文化旅遊宣傳的轟動效應和旅遊節慶的綜合效益。吸引和鼓勵外商和有實力的旅遊大集團投資參與我縣文化旅遊開發。

6、解決旅遊人才問題。人才是第一要素,要充實文化旅遊部門的人才隊伍,有針對性地加強旅遊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健全旅遊服務規範,不斷提高旅遊業管理人員水平和從業人員素質,以優質、高效的旅遊服務推動我縣旅遊業加快發展。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9

近年來,隨着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加速了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旅遊業已逐漸發展成為第三產業龍頭。目前,國家已明確把大力發展旅遊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一項重要工作積極推進,針對鎮黨委、政府以“南山竹海”為中心和龍頭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建設華東知名旅遊休閒觀光區的決定,全鎮堅持“生態立鎮,旅遊興鎮”戰略,按照“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原則,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逐步形成特色生態旅遊新格局,而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遊客越來越新、越來越奇、越來越高的欣賞品位,讓我們這一新興的旅遊鎮不得不立足鎮情,正確分析旅遊業現狀,從而一步一步走好開發路,走上品牌路,這樣才能逐步培育壯大旅遊產業,為全鎮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一、發展旅遊業優劣勢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地理位置優越

xx鎮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是溧陽南部丘林山區開發特色鎮,全鎮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0萬畝,轄10個行政村,1。8萬人口。交通便利,距市區30公里,距寧杭高速入口20公里,境內戴橫公路(xx—xx)和平橫公路(xx—xx)貫穿南北。雖身處深山,但便捷的交通使其對接於各大城市旅遊黃金通道網絡之中。

2、氣候適宜

xx鎮隸屬天目山脈,屬丘林山區,大小山嶺17座,吳越第一峯海拔541米。境內四季分明,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温濕,季節特徵明顯,年平均氣温15。4℃,年降雨1200—1300毫米,無霜期為235天。土壤為黃棕壤,呈微酸性,植被豐富,有常綠闊葉林、落葉林、常綠針葉林、毛竹林等廣泛分佈。自然條件適宜,形成發展生態旅遊獨特優勢。

3、自然資源富足

作為xx南部丘陵山區開發特色鎮,茶、桑、慄、果、竹五大優勢產業成為我鎮特色農業支柱與主導,在佔全鎮總面積70的山林中,共分佈着4萬餘畝翠竹、3萬餘畝板栗、1萬餘畝桑園、1萬餘畝茶園、5千餘畝果園,正在建設的南山農業生態觀光示範園更是前景喜人。

3、旅遊資源豐富

境內有國家4A級天目湖——南山竹海旅遊度假區,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憑藉2萬餘畝翠竹這一自然景觀,該景區被外界稱為“天然養吧”,其他還有古鬆園、南山壽泉、古兵營遺址、古石橋等20餘處特色自然景點,與此同時,結合李家園中心村建設,投資6000萬元的田園風光區和投資8000萬元的鄉村旅遊區的規劃工作正式啟動,以“農家樂”的`形式,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經濟,成為不斷提升xx旅遊檔次和內涵的重要內容。

4、旅遊商品開發潛力大

境內有野竹筍和板栗等真空包裝食品系列,有李子、櫻桃、水晶梨、柿子等四季鮮果系列,有香峯壽眉、南山壽眉、南山黃茶、珍稀白茶等茶葉系列,有土雞、竹雞、野鴨、野山羊等野味火鍋系列,有竹蓆、竹簾、竹雕、竹鞋等竹製品系列,這些農副產品及特色食品已逐步成為各地遊客購物和餐飲的首選,隨着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竹木業、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瓜果、畜牧業、蠶桑業等壯大發展,將為旅遊食品、紀念品開發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市場。

5、政策優惠

國家已經採取一系列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政策措施,對旅遊業升温具有極大促進作用。我市多次召開旅遊工作會議,詳細研究全市旅遊產業發展規劃,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旅遊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相應出台。我鎮全力以赴以生態旅遊和鄉村旅遊為主要項目廣泛招商引資。這些都為我鎮旅遊業發展奠定基礎。

6、旅遊投資熱潮高漲

憑藉20xx年初南山竹海風景區與天目湖旅遊公司的成功聯營,為全鎮旅遊產業開發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為止全鎮旅遊產業開發累計投資近億元,國內外許多客商紛沓而至,積極加入旅遊業及相關產業投資開發,推動了xx旅遊業快速發展。

(二)、劣勢淺析

1、旅遊軟環境亟待改善

一是景區所在地羣眾和景區經營者之間在土地、山林徵用及工程項目承建方面矛盾突出;二是旅遊從業人員觀念較為落後,對旅遊業的認識還未能真正到位,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三是旅遊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滿足旅遊業日益發展的需要;四是全鎮羣眾普遍對旅遊產業開發特別是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開發信心不足,旅遊經營意識較差,這已成為制約我鎮旅遊業發展重要因素。

2、旅遊硬環境較差

一是對現有景點完善開發投資力度不足,資金投入不到位;二是仍有多處鮮為人知的自然景點景觀尚未開發;三是通往景區公路等級、通訊等基礎設施比較差,部分景區(點)未通公路或通訊不暢;四是配套設施如賓館、飯店少且檔低次。

3、旅遊資源開發遲緩,很難形成整體優勢

我鎮境內除南山竹海等少許景點具有接待能力外,其他如古鬆園、宋朝古兵營遺址、唐代古石橋、清風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觀景點由於種種原因至今還未得到充分開發,尚不具備接待能力,旅遊文化內涵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形成橫澗旅遊業“資源富集、但亮點少”的格局。

4、旅遊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旅遊業宣傳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地方特色,宣傳廣度、深度不夠,缺乏創新意識。

5、旅遊商品開發不力。旅遊商品、紀念品開發經營比較落後,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缺乏集中的旅遊商品經營店和購物區域。

6、資金投入不夠

xx鎮是常州市級貧困鄉鎮,財政收入往往只能解決全鎮機關幹部生活和一些小投入的公益事業,而無力拿出更多資金用於旅遊業投入,這也是制約橫澗旅遊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對策建議

圍繞“生態立鎮、旅遊興鎮”的戰略目標,以生態旅遊為龍頭,形成“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項目帶動、整體推動”的生態旅遊新機制,高起點做好xx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工作,並認真按照xx鎮旅遊產業開發總體規劃的要求,認真進行旅遊資源綜合開發和景點建設工作,加大對全鎮羣眾的旅遊產業開發意識的宣傳教育,逐步形成人人盼望旅遊資源開發,個個願意開發旅遊資源的良好氛圍,努力把橫澗鎮建成華東線上生態、文化、休閒、度假旅遊新亮點。

1、提高認識,加強發展

旅遊業是一個涵蓋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具有拉動投資和消費雙重效應,能夠刺激經濟增長,解決社會就業等社會問題,是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強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產業突破口和結合點,同時,旅遊業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部門、各行業大力配合支持,因此我們要加強旅遊宣傳和引導,從而形成全社會都支持配合旅遊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推動旅遊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旅遊管理機制

建立一個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又兼備宏觀調控手段,並有利於對旅遊產業開發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又利於旅遊業向大規模、深層次方向發展,符合鎮情的旅遊管理體制,是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關鍵。為此,針對橫澗鎮情,成立專門旅遊產業開發管理機構,負責對全鎮旅遊工作實行宏觀管理,制定旅遊發展戰略並監督其實施,制定旅遊開發規劃並審批實施,同時,協調處理旅遊工作中出現的各種重大問題,並監督有關部門執行。

3、加大政策傾斜力度

政府應制定專門政策,從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旅遊業扶持。如安排一定財力用於旅遊基礎設施改善和旅遊宣傳工作等,推動旅遊業快速發展。

4、深挖旅遊文化內涵,提高旅遊產品競爭力

文化在旅遊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着旅遊業發展方向和興衰。沒有文化的旅遊就是沒有靈魂的旅遊。我鎮旅遊資源文化底藴十分深厚,挖掘潛力很大。因此,必須加強旅遊文化內涵發掘、提煉、利用,提高旅遊文化內涵,形成橫澗旅遊獨特亮點,滿足不同層次遊客需求,從而提高xx旅遊的檔次及市場佔有份額。

5、加快旅遊環境建設,提高橫澗旅遊業整體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訊、電力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以賓館、飯店、旅行社為龍頭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三是加強旅遊人才引進和現有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為旅遊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四是加強旅遊宣傳工作,提高xx旅遊知名度。

6、大力開發旅遊商品

一個地區旅遊商品開發與狀況,代表一個地區旅遊業發展興衰。結合我鎮實際,目前應重點抓好特色農副產品等旅遊食品深度開發。同時,立足橫澗資源優勢,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旅遊紀念品,提高旅遊商品競爭力和吸引力。

7、加強行業管理,堅持依法治旅

一是加強旅遊產業開發制度建設,促使我鎮旅遊業走“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這一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依照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妥善處理和協調旅遊產業投資經營者和景點所在地羣眾之間的矛盾;三是做好旅遊市場整頓和規範工作,嚴厲打擊欺客宰客等違法行為,創好旅遊業發展良好外部環境;四是加強涉旅安全工作,強化安全意識,落實旅遊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營造良好的旅遊安全氛圍,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

8、加強旅遊資源整合力度,實現優勢互補

加快與天目湖旅遊區、平橋石壩、蓄能電站等景點串成一線的速度,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從而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本地旅遊觀光,使我鎮成為集旅遊、度假、娛樂、休閒為一體的華東知名旅遊勝地。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0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二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和全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使旅遊業成為發展生態經濟的先導產業和建設通道經濟特色市的重要內容,提升旅遊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根據市政協常務委員會會議安排,市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並邀請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通過實地察看、查閲資料、座談討論、赴外考察等形式,對全市旅遊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和特點

我市旅遊業發展經歷了外事接待(xxxx年前)、外事接待型向經濟創匯型過渡(xxxx年至xxxx年)、開發起步(xxxx年至xxxx年)和快速發展(xxxx年以來)四個階段。xxxx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張掖市旅遊業管理暫行辦法》,編制並批轉實施了《張掖市旅遊業發展規劃》和《張掖丹霞地貌旅遊區發展規劃》,縣(區)及主要景區發展詳規逐步制定與實施。特別是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市委二屆八次全委擴大會和全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旅遊業的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目標定位更加準確,宣傳氛圍更加濃厚,項目建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逐步改善,旅遊業呈現出快速、

健康發展勢頭。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國家A級旅遊景區15家,其中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4家,2A級景區8家,國家級水利名勝景區6家,省級風景名勝區3家,省級森林公園5家,省級地質公園1家,國家級觀光農業示範點1家。各類賓館206家(其中星級賓館9家),接待牀位總數達10020張,100個餐位以上的酒店餐廳178家,娛樂場所120多家,旅行社14家。同時,形成了以石崗墩國家級高科技農業旅遊觀光示範點為龍頭,全市20多家休閒度假村為骨幹,城郊400多家“農家樂園”為主體的鄉村休閒旅遊。2009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1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15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2.16%,旅遊行業從業人數達到1.05萬人。主要有以下特點:

1、思想認識統一,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認真分析我市資源稟賦,結合張掖實際,把培育和發展旅遊業放在區域發展戰略優先位置,確定把旅遊業作為加快生態經濟建設的突破口,作為強市富民的戰略性主導產業和帶動第三產業的龍頭行業來培育,提出了建設生態旅遊強市、文化旅遊名市和旅遊產業大市的目標,這些戰略部署、目標任務為我市發展旅遊業指明瞭方向,廣大幹部羣眾思想認識統一,全市上下抓旅遊促發展的願望強烈、氛圍濃厚。

2、狠抓項目建設,旅遊景區景點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通過爭取國債項目、吸納社會資金等方式共投資近8億元完成了一批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先後實施了張掖大佛寺、肅南馬蹄寺和高

台烈士陵園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景區修建21座三星級旅遊廁所。馬蹄寺2351.78萬元世行貸款項目正式實施,投資4473萬元的丹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面啟動,張掖濕地公園、濱河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張掖大佛寺、肅南馬蹄寺、高台駱駝城三處國家級文物列入絲綢之路中國段申遺推薦名單,以項目帶動的旅遊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

3、強化宣傳促銷,金張掖知名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張掖旅遊品牌,在中央、省、市報刊、電視台大力推出七彩丹霞、張掖濕地公園、絲路明珠金張掖等專題節目和系列報道。邀請海內外、省內外多家知名衞視來張掖採風,拍攝觀光片,積極參加和舉辦各種節會,建立金張掖旅遊網站,擴大旅遊項目的宣傳,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對宣傳張掖旅遊資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宣傳促銷,“七彩丹霞、濕地之城、裕固家園、戈壁水鄉”的'金張掖旅遊目的地形象日趨鮮明。“宜居宜遊、綠洲張掖”的旅遊品牌已在旅遊市場產生一定效應,客源範圍更加廣泛。僅今年1-7月份,就接待境內外遊客102.4萬人(次),同比增長50.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09億元,同比增長70.4%,全市旅遊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4、加強行業管理,旅遊市場日益規範。旅遊部門依法行政,嚴格執行國家頒佈的旅遊行業標準,實施一年一度的旅行社、星級賓館、A級景區的年檢、複核工作;加大檢查力度,重點整治涉及超範圍經營、安全隱患、無證上崗、星級賓館服務不達標等問題;全面推行旅遊合同標準化工作,強化旅遊責任保險和意外保險,實行統一投保;認真落實旅遊安全工作責任制,加強對飲食、賓館、運輸等企業的安全監督管理;大力整頓規範旅遊市場,嚴格查處零負團費、欺客宰客等現象,旅遊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二、優勢和潛力

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甘肅各市州少有的高品味綜合旅遊資源富集區。1986年張掖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2005年,張掖市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發展旅遊業比較優勢明顯,主要體現在:

1、區位優勢日趨明顯。我市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南臨青海,西通新疆,北靠內蒙,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東西文化交流、南北民族交融的十字路口,有“居中四向”的交通區位優勢。特別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軍民合用機場項目的開工建設,張掖被列為全國179個公路交通樞紐站之一,蘭州至張掖鐵路增建三四線即將開工,張掖至西寧高速公路項目的列項,張掖至阿拉善盟高等級公路項目正在爭取,我省將設立通用航空公司、建設通航起降點,這些都將使張掖立體交通樞紐的框架進一步清晰,通道區位優勢更加明顯,衝破了自古河西是東西單向瓶頸的走廊格局,構建了河西立體交通樞紐的雛形,為加快發展旅遊業搭建了平台。

2、人文資源豐富多彩。全市現有各類歷史文物古蹟577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單位13處,省級文物單位47處,各個時期的文物藏品3萬多件;張掖大佛寺寺內的卧佛是世界最大的室內木

胎泥塑卧佛,寺內金經為我國稀世之珍;肅南馬蹄寺石窟是我國最古老的石窟藝術,金塔寺內的高肉雕彩塑飛天是中國洞窟藝術的珍品;高台駱駝城遺址及漢墓羣是中國之最;山丹境內明漢長城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城段。

3、自然景觀得天獨厚。我市自然資源豐富,地形地貌齊全,有冰川、雪山、森林、綠洲、濕地、戈壁、荒漠、草原構成了風格獨特的自然景觀。現有2000多年曆史的山丹軍馬場是世界最大的馬場和中國最美七大草原之一;窗櫺狀宮殿式丹霞和彩色丘陵構成的張掖丹霞地貌是全國最美的六大丹霞地貌之一;中國離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離城市最近的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和張掖城市國家濕地公園,這些都是我市發展旅遊業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後發優勢。

4、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紅西路軍悲壯的歷史留下了血戰高台、肅南縣紅石窩會議和臨澤倪家營戰役舊址等歷史遺蹟,其中,高台烈士陵園被確定為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國際友人艾黎捐贈的山丹艾黎博物館和艾黎與何克陵園,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5、民族風情獨具特色。張掖是多民族聚集地區,傳統的民俗風情具有濃郁的西部特色,肅南裕固族是全國獨有的少數民族,熱情好客的裕固、藏、蒙、回等民族用別具特色的服飾,優美的歌舞,吸引着四方來客。

三、問題和不足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1

xx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且獨具魅力。早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繁衍生息。春秋時期曾是白羊部落居住的區域,是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碰撞交流之地,也是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特殊的地理區位和歷史形成了特殊的邊塞文化,造就了我縣人文歷史厚重、文化特色鮮明、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的特色旅遊資源。

基於對旅遊資源的全面開發、打造的共識,我們認為,本縣旅遊資源具有下面幾個基本特點(以長城沿線為例):

一是人文景觀博大精深。由於地處晉蒙交界處,加上山勢險峻,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區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各朝各代都在此修建長城,以為防禦。長城的修建,有的是確立新址、獨立起建,有的則是在原長城基礎上修復擴建,此外,為配合長城防禦屯兵,又在長城沿線建了許多的堡寨,這些遺存成為人們瞭解過去,追溯歷史的有力見證,亦成為寶貴的歷史資源。xx縣境內保留下了三個朝代的長城遺址,即東漢、明朝和北齊長城。通過開發景區,可實施對歷史遺蹟的保護和旅遊資源利用的雙重優勢。

二是景點分佈一線貫穿。多點集中的風景名勝旅遊景點,主要分佈在以xx段長城為中心的xx一線。xx由xx市xx鄉向西南延伸,在xx鄉xx村東北處入境,向西蜿蜒至五路山的二十邊村西出境進入xx縣境地全長約38公里,長城邊墩72座。xx還保留了縣境內唯一的磚包箭樓邊墩,是xx500公里外長城唯一的一座箭樓,在民族和平交融時期,這裏又是內外商貿交流的茶馬互市,因此又稱“xx樓”,為後人瞭解長城建築留下了可貴的實物資料。此外,在長城內側,xx境內的五路山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集中分佈,主要有官山石林、蹄窟嶺、紅砂巖口、古崖居、北魏皇陵等。

三是自然景色瑰麗多姿。由於地質構造和長期外力的作用,形成了獨特的xx火山石林。景區內自然景觀以官山石林為代表,它是由石柱林組成的十分壯觀的峭壁山體,此種巖體屬於玄武巖“柱狀節理”,反映了該地區的地質變遷。

四是景區具有稀有性。xx八台子段建在險峻的山脊上,形似北京八達嶺長城,而其獨特之處就在其山腰長城內側矗立着一座哥特式教堂,與古長城一起,構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獨特風景。位於縣城西南xx年來,縣委、縣政府雖然在旅遊方面想有所突破,但卻一直徘徊不前,收效不大。目前看,xx旅遊業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與其它地區旅遊業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旅遊資金投入不足。旅遊業的發展需要投入較大資金,特別是發展初期都要經歷“高投入、低產出”的過程。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通過向上級爭取,招商引資等方式,大力培育和發展旅遊產業,但由於縣財政財力緊張,至使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產品開發、宣傳促銷等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另外,社會融資、招商引資投入效果也不佳,推動力度不足,這些都制約了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是旅遊服務設施滯後。現有的旅遊服務設施遠不能適應旅遊產業的發展需求,長城沿線的旅遊人羣主要以自駕遊為主,由於沒有自駕遊營地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給車輛的停放、加油、管理、維修帶來諸多不便,難以留住遊客。

三是旅遊資源整合不夠。我縣雖然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旅遊開發起步緩慢,市場開發層次低,主題沒有突出,且互動性、參與性、娛樂性項目缺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

四是旅遊管理機構薄弱。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雖然高度重視文化旅遊工作,成立了現代服務業及文化旅遊業開發指揮部,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主管全縣旅遊工作的專門機構,依然由文化局工作人員兼職管理,而且沒有旅遊專業技術人才和人員編制。

五是旅遊服務質量低下。在今年“五一”、“國慶”黃金週和寒假、暑假等節假日期間,專門組團或自駕遊的遊客很多,但沒有一個具體負責的部門進行接待與規範。在各個景區,垃圾遍地,沒有垃圾桶,沒有旅遊廁所,沒有停車場。7月9日,我縣與北京潮尚户外運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xx年,國家旅遊局公佈第二批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我省有5個市、縣(區)入選,加上首批的xx市、xx縣、xx縣、xx縣、xx縣5個市、縣(區),xx目前已有20個地方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雖然我縣目前還不具備“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評價標準,但只要全縣上下一致努力,創造條件,政府精心策劃,努力推動,做好申請準備,在下一批示範區中一定會榜上有名。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2

圍繞臨沂市旅遊業發展課題,對20xx年我縣的旅遊業發展情況作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臨沭縣旅遊業發展情況

在縣委、縣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全縣旅遊產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根本動力,以“作好山水文章,實現紅綠結合,挖掘文化底藴,打造休閒樂園”為總體目標,以蒼馬山旅遊度假區、冠山仙境旅遊區、濱海紅色旅遊文化園三個旅遊開發項目為工作重點,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

(一)臨沭旅遊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近幾年,通過不斷加強景區景點建設,已形成蒼馬山、冠山、濱海紅色旅遊文化園等骨幹景區(點)。20xx年7月24日,蒼馬山旅遊度假區盛裝開業,冠山風景旅遊區試營業,目前濱海紅色旅遊文化園布展工作接近尾聲。沭河古道、金灘慄海、蚩尤部落文化園、紅石地質園等旅遊景區(點)已進入規劃招商階段。今年2月份,新發現的恐龍遺蹟、構造遺蹟等稀有地質資源,都已逐步得到保護和利用。臨沭街道和蒼隆居分別順利通過省旅遊強鄉鎮和特色村檢查驗收;朱倉鄉和月莊村分別順利通過市級旅遊強鄉鎮和特色村檢查驗收。

(二)旅遊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升。

目前,全縣已發展AAA級旅遊區2家,AA級旅遊區3家,三星級飯店2家,三星級以上農家樂4家,二星級餐館2家,旅行社4家;評定省級旅遊休閒購物街區(商業步行

街)1處;新開工建設4星級酒店(臨沭國際大酒店)和地方特色小吃一條街各1家;新增花卉旅遊示範點1個;20xx年接待國內外遊客60.35萬人,旅遊總收入687.88萬元,佔GDP比重0.052%,全縣旅遊從業人員增加至3000餘人,旅遊相關從業人員近萬人,其中持證導遊20人。旅行社20xx年以前全部是向外地發團業務,20xx年實現地接業務“零突破”,今年已地接遊客218個團隊,8000餘人,其中首個最大團隊500餘人。

(三)營銷促旅逐步升温。蒼馬山景區和冠山景區成功舉辦了“首屆臨沭京魯新春文化廟會”、“冠山旅遊區新年祈福”等活動;特別是近期成功舉辦了“日照、連雲港—臨沭一日遊”旅遊推介會,為臨沭引來大批遊客;縣旅遊局製作了《臨沭旅遊》專刊,目前在全縣範圍內進行宣傳報道,策劃並實施的《沂蒙晚報》沂蒙湖專欄“臨沭旅遊文化”系列報道,已連續9個月刊登文章40餘篇,對宣傳臨沭、促進臨沭旅遊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主要做法

(一)全力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為加快蒼馬山、冠山和濱海紅色旅遊文化園的開發進度,在挖掘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突出打造新、奇、特項目。蒼馬山旅遊區的鳥語林打造為童話世界,鳥類王國;歡樂谷的飛行塔為國內第一台,過山車、歡樂風火輪、植物迷宮等為魯蘇北僅有。冠山風景旅遊區的長春觀道教文化、綠色文化、泉水文化都獨具特色,“冠山仙境,福地洞天”更是充滿康體休閒之韻味。濱海紅色旅遊文化園作為全市“一箇中心、八個組團”紅色文化產業集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

打品牌是“濱海根據地,少奇沂蒙情”。目前,布展工作已接近尾聲,爭取六月底開園。

(二)穩步加大產業招商和資金投入力度

20xx年2月份與臨沂客商簽訂冠山景區旅遊開發協議書,目前,總投資已達6000萬元。浙江森禾集團分別投資8000萬元和2.5億元建設森禾花卉旅遊示範園區和臨沭國際大酒店。啟動紅石湖景區開發,已拆遷60户,房屋還建和紅石湖景區建設共計劃投資10億元。規劃實施蒼源河休閒旅遊區開發,目前已投資2000萬元。督促香港合眾國際旅遊投資公司對蒼馬山開發新到位資金3000萬元。

(三)積極強化旅遊宣傳促銷工作

依託“好客山東賀年會”活動,積極與本市及周邊縣市做好銜接,組合旅遊精品線路,搞好捆綁式宣傳營銷,構築資源共享、市場互動的旅遊發展格局。大力開拓省內外市場。由政府牽頭,市場運作,在蒼馬山旅遊區舉辦了“世界旅遊小姐魯南賽區冠軍決賽”、首屆臨沭“京魯新春文化廟會”等活動,在冠山景區開展了“新春祈福”、“板栗採摘節”等活動,為打造出臨沭旅遊品牌,提高我縣景區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營造魯南蘇北“旅遊名縣”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不斷提升旅遊隊伍建設和旅遊市場管理水平通過舉辦培訓班、引進旅遊專業人才、推行旅遊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等辦法,努力培養一支業務精通、優質高效的旅遊管理和服務人才隊伍;組織全縣導遊進行導遊證年審換髮和新辦導遊證上崗培訓;指導並督促縣內5家A級景區順利通過景區環境綜合整治和A級景區質量複核檢查;認真貫徹落實《“好客山東”旅遊服務標準》,在全縣旅遊行

業中形成濃厚的好客山東氛圍;積極組織蒼馬山旅遊區申報山東省自駕遊示範單位;切實做好旅行社地接業務和租用車統計上報工作;全縣旅遊管理水平得到較大提高。

三、存在問題

雖然全縣旅遊業發展取得了一點成效,但也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旅遊開發起步晚,差距大。臨沭旅遊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與全市先進縣區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不明顯。

(二)景區建設速度相對緩慢。由於旅遊開發建設及經營管理工作在臨沭尚屬新生事物,在景區的建設推進速度上還不夠快。

(三)旅遊專業人才缺乏。景區的建設打造和管理方面,缺少專業性人才,旅遊系統的管理執法隊伍還需進一步壯大。

(四)旅遊宣傳經費不足。與其他兄弟縣區相比,政府納入預算的旅遊宣傳和管理經費還有差距;重點景區還沒能融合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旅遊市場中,有待於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場宣傳營銷機制。

四、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全縣旅遊業發展思路:

以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綱領,認真貫徹學習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把旅遊產業“從小做大,從大做強”,膨脹壯大臨沭城市體系,真正成為臨沂城市的後花園,成為魯南蘇北旅遊名縣。

(二)全縣旅遊業發展目標:

“十二五”為全縣旅遊產業的快速提升階段。到20xx年,全縣A級景區達到8家,其中4A級2家,3 A級3家,2 A級3家;三星級以上飯店達到6家,星級農家樂達到20家;旅遊購物街區和商店達到10家以上。全縣年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達到100萬人次,旅遊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旅遊業總收入突破5億元。旅遊人次、旅遊收入實現年均增長30%以上,旅遊業增加值佔全縣GDP的比重以及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xx年爭創省級旅遊強縣,20xx年爭創國家旅遊強縣。

(三)發展措施:

一是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多渠道,全方位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保障重點旅遊項目順利實施;制定具體的優惠政策,大力吸引和鼓勵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旅遊項目的開發和景區景點的建設,用市場手段整合全縣旅遊資源;繼續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走出去,請進來,使招商引資工作在景點打造、星級酒店建設和旅遊商品開發中實現更大的突破。

二是切實保護有限的旅遊資源。繼續貫徹實施沭政發200944號文件《關於公佈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管理範圍的通知》,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大對沭河慄海、紅石地質園、岌山地質園等旅遊稀缺資源的保護力度,堅持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並重,在保護中開發,在保護中發展,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確保臨沭旅遊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3

生態旅遊是當前國內外旅遊事業發展的一個主要構成部分,它觸及到天然生態情況、生物資源的維護和科學應用,關係到人民羣眾生活程度提高的表現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山區林業大鄉的鄉儲藏着豐厚的生態旅遊資源,但到當前為止尚沒有獲得充分的開拓和應用。當前,鄉面對着參加 國家叢林公園的新的發展時機,如何進一步發揚鄉優勢,發掘山林水資源,保證生態休閒旅遊疾速、健康發展,促使旅遊資源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具體發揚和可持續應用。

一、該鄉生態旅遊近況

(一)鄉情概略

鄉地處縣東南部,東與縣接壤,南與縣交界,北與鎮相接,西與鄉、林場毗連,距縣城93公里,鄉域面積156.14平方公里,地處雪峯山脈的中北部,境內峯戀崎嶇,地形複雜。地貌輪廓自西向東傾斜,呈一狹長地帶,器械長約70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地勢最高點為,海拔1200多米。境內羣山莽莽,溪流縱橫。與縣、縣接壤的東南方屹立着連續串的高山,山君尖山海拔 1129.6米 , 海拔1141米, 海拔 1168.7米 。

(二)現有的生態旅遊資源

鄉生態旅遊資源豐厚。鄉境內山高林密,綠海濤濤,有林地上積21多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84.7萬m3,叢林掩蓋率達92%,現還存有寶貴的原始次叢林。野生寶貴藥材、珍稀動植物十分豐厚,珍稀動物12種;植物50種;珍稀樹木10種;木王村有一株十三人才幹合抱的近年古銀杏,居全省本樹種樹齡的第一位,這裏被稱為“自然的動植物園”。首要林副產物有茶葉、板栗、茶油、桐油、噴鼻茹、竹筍乾、黑木耳、核桃、棕片、柴炭等。地處偏遠,民俗憨厚,地輿地位上的妨礙,無形中成了維護她在長期生產生活中構成的古樸文明、生活方法免受外來文明對她衝擊的自然樊籬,使之至今還保存着一些傳統的生產方法和生活方法,是未受現代文明完全浸染的一塊淨土。這裏民俗憨厚厚實,民風純摯天然。自創的自娛自樂的羣眾文明生活良多,逢年過節常扮演一些自創的傳統節目,譬如水對馬、舞龍燈、跳篝火等。重山翠嶺,茫茫林海,有萬樹爭綠林海濤濤的“萬林海”;天然界的巧奪天工培養了共同的天然景象“一線天”;十三人才幹合抱的千年古銀杏;還有“擂鼓尖”、“鐵欄關象”、“將軍巖”、“天門洞”、巖灣瀑布羣等數不堪數。

(三)生態旅遊發展近況

近年來,鄉黨委、縣政府制訂了“生態立鄉、農業穩鄉、林業強鄉、旅遊興鄉”的發展戰略,在生態休閒旅遊上花氣力、下功夫。

1、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招商引資。鄉黨委、縣政府經過約請電視台、攝影協會等來採風報道,提拔對外宣傳形象,現已有多家旅遊公司對發展我鄉生態旅遊有極大的投資興致,省縣表裏多家遊覽社預備推出旅遊線路,為發展生態休閒旅遊供應了很好的時機。

2、增強景區內基本設備建立。近年來,鄉共投入資金近萬萬元,對景區公路進行了建築,現已基本構成--的環形通道,一切景點已涵蓋挪動旌旗燈號,完善了景區設備,已建成巖灣旅遊招待中間,可還招待旅客近百人。

3、積極爭奪參加國家叢林公園。藉助申報國家叢林公園的時機,應用鄉叢林資源豐厚的優勢,現正積極爭奪將鄉全體歸入叢林公園,以此拉動鄉的生態休閒旅遊財產的綜合發展。

二、該鄉發展生態休閒旅遊存在的問題

(一)看法程度不高,發展觀念滯後。據查詢,我鄉部分羣眾對生態休閒旅遊看法程度不高,以為發展旅遊與他們沒有多大關係,對叢林資源無科學規劃地採伐,形成生態資源遭到分歧水平的毀壞。我鄉第三財產基本還處於萌芽階段,即便曾經有的,在發展觀念上嚴厲滯後,不克不及從原生態中去發掘出高檔次、高層次服務財產。硬件設備功用不全,旅遊線長,服務層次低,沒有很好地因地而制宜,基本展示不出本身的特點和優勢。

(二)發展規劃尚小,資金投入不夠,力度不大,一直處於“小打小鬧”場面。旅遊開拓不到位且短少新意,檔次不高,方式單調,在遊人心目中表現不出休閒烙印,因此短少競爭力和吸引力,構成不了財產規劃。

(三)基本設備滯後。我鄉基本設備遍及滯後,尚不能完全順應鄉村生態休閒旅遊發展的要求。公路、電力和通信收集設備分明不足,境內公路路窄、坡陡、彎急,在節假期外埠自駕車、旅遊大巴、汽車只要望路興歎。景區通訊收集較差,輸電近況不不變,常常給旅客以“不便利”,然後極大地制約了旅遊開拓、應用和發展。

(四)不足一致規劃。當前,我鄉生態休閒旅遊是自覺而興的,因為沒有一致規劃,致使各景點各唱各的調,小打小鬧,難以構成大天氣。

(五)旅遊產物的包裝與促銷不到位。旅遊資源不等於旅遊產物,旅遊產物不等於旅遊商品。依據國家旅遊局計算,2003年以休閒、感觸天然風景為主的旅遊者佔74.5%,文物事蹟佔5%左右。目前盛行的是崇尚天然的健康遊,而我鄉以生態休閒旅遊為中心的旅遊符合當今的潮水,但我鄉旅遊業恰好在旅遊資源變為產物上沒有構成規劃,產物變為商品上沒有構成市場,特殊是在宣傳、包裝和促銷方面沒有順應現代旅遊消費需求的過硬的'手段和辦法,更談不上聽覺上的吸引力和視覺上的衝擊力。

三、該鄉生態休閒旅遊的發展對策

(一)立足久遠,規劃先行。當前急需制訂出鄉生態休閒旅遊發展的總體久遠規劃,在深化實踐具體查詢研討的基本上,制訂出便於治理、輕易操作的生態休閒旅遊發展的將來規劃。在今後的發展中,要不時完善規劃,並嚴厲依照規劃施行。

(二)堅持“生態立鄉、旅遊興鄉”的戰略思想。在具體建立小康社會的歷程中,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願望越來越高,集休閒、健康、攬勝、文娛為主題的生態休閒旅遊將成為人們生活中不成短少的精神糧食。消費拉動是發展經濟增進奏效最快的一種手段。我鄉的旅遊業要結實堅持“生態立鄉、旅遊興鄉”的戰略思想,旅遊財產是全社會的財產,抓旅遊不只要抓旅遊產物的開拓,並且要抓旅遊商品的生產,不只要抓基本設備的更新革新,並且要抓服務功用的完善配套,只要如許,我鄉旅遊業的發展才幹更好的創始出一片寰宇。

(三)加大集鎮開拓力度。旅遊業包括着吃、住、行、遊、購、娛等六概略素,而我鄉集鎮規劃較小,遠遠不克不及承載發展旅遊業所需,現要藉助建築鄉縣政府綜合辦公樓的建立時機,帶動集鎮開拓,擴展集鎮規劃,將集鎮建成集旅遊、休閒、餐飲、購物等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旅遊招待中間,加強鄉的旅遊招待才能。

(四)維護現有生態資源,參加國家叢林公園。鄉叢林資源豐厚,要藉助申報國家叢林公園的時機,加大對羣眾的宣傳力度,促使維護好現有叢林資源,把“維護就是發展”的理念根植於羣眾心中,提高羣眾維護、發展生態資源認識,讓大家支撐、關懷、參加、發展生態旅遊財產。

(五)改善基本設備建立,加大宣傳力度。一是改善道路通訊情況,尤其是加速建築旅遊景區的公路,擴、提常吉高速公路銜接官、杜、楠環形公路;遲滯好聯接的省級公路,構成便利快捷安全的旅遊交通收集。二是進一步擴展宣傳思緒,充分應用有用宣傳方法辦法,並將生態休閒旅遊開展下去,做大做好做強,也可採用實地旅遊感觸“湖南西南部後花圃”中的自然氧吧、生態王國、休閒農業之天然景光等,以遊人帶動遊人,到達宣傳方法多樣化、宣傳力度深化化、宣傳結果激烈化。

(六)發掘文明底藴,完成上檔晉級。一個不足文明內在的旅遊景點就像一個美麗女子或花瓶,看着美觀,但總覺無味,一朝一夕還會發生審美委靡。有現成的文明內在,有待發掘。當前,可以從赤軍經由等方面抓緊開拓相關“赤色文明產物”;從“太陽寺”悠長的歷史底藴和“一腳踏三市”綜合風俗來開拓“尋跟問祖文明產物”;經過發揚水對馬、舞龍燈、跳篝火等民族特徵活動,吸引旅客眼球。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4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委“433”發展戰略及市縣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我們通過觀摩學習、現場查看、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縣旅遊產業開發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並結合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以期為推動成縣乃至全市全域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和可資借鑑。

一、開發現狀

近年來,成縣把旅遊產業開發作為推動全縣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重點,堅持規劃引領,突出因地制宜,積極創新載體,加大資金投入,精心打造了以西峽、雞峯山、杜公祠為主的精品景點,逐步開發了吳挺陵碑、裴公湖、泥功山、浪溝峽、石門溝、五仙山等10多個特色旅遊景點,先後建成了棗兒溝、廟灣、李武、龍峽、長溝、草灘等6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完成了70多條通村旅遊公路的改造建設,培育發展農家樂特色旅遊服務網點130多家,農家客棧10多家,開發了小川大櫻桃、拋沙草莓採摘園,紅川油牡丹、金銀花示範園、陳院垂釣園、天樑農業觀光園等一批體驗類旅遊活動項目,建成了東河生態公園、博物館、書畫院、水木鑫城等一大批城市形象提升及美化亮化工程,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2007年,成縣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授予“千年古縣”稱號。2015年在“21屆亞洲旅遊業金旅獎盛典暨2015大中華區旅遊文化榜”發佈會上榮獲“亞洲金旅獎·首批最富文化魅力旅遊目的地和首批最美生態旅遊目的地”兩個獎項;被中國休閒旅遊文化中心等3家單位聯合評選為“中國最美生態宜居旅遊名縣”和“中國最美鄉村休閒度假旅遊名縣”。2010年至2015年,全縣共接待遊客508.78 萬人次,年均增長23%左右;創旅遊綜合收入達23.42億元,年均增長25%左右。

二、存在的問題

(一)幹羣思想認識不足。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把全域旅遊產業開發當作今後的主導產業這一目標定位在全縣幹部羣眾中還未形成共識,相關部門和廣大幹部羣眾參與積極性不夠,尚未形成全縣上下齊心協力發展全域旅遊的強大合力。

(二)景區規劃不夠科學。一是缺乏全縣性的總體規劃,景區建設各自為陣,沒有前瞻性和預見性。二是景區規劃缺乏剛性約束,亂修亂建、雜亂無章的問題突出,破壞了自然景觀,影響了景區價值。三是部分鄉村旅遊景觀的規劃設計缺乏特色,同質化嚴重。

(三)基礎設施不夠配套。一是旅遊景區道路狹窄,沒有錯車道、休憩點等,影響遊客出行。二是景區內沒有賓館、小賣部、醫療點等配套設施,給遊客帶來了不便,留不住遊客。三是大部分景區停車場、公廁等設施建設滯後,旅遊旺季車輛堵塞現象突出。

(四)專業人才嚴重匱乏。隨着近年來全縣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旅遊人才緊缺、人才結構不合理、管理者隊伍學歷偏低、人才開發工作的不平衡性等問題越來越明顯,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旅遊業發展。

(五)文化底藴有待深挖。對歷史文化的發掘、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做得不夠,沒有將歷史文化遺蹟與旅遊景區建設結合起來,缺乏有效的載體支撐,千年古縣文化底藴的挖掘有待深化。

(六)資源缺乏深度開發。目前我縣旅遊業仍然處在外事接待和觀光遊覽的初級階段,缺少遊客互動、可參與性的消費項目,難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人羣的需求。紅川酒、核桃、櫻桃、土雞蛋、土蜂蜜等農副土特產品雖然知名度高,但沒有作為特色旅遊商品進行開發,對旅遊產業的發展沒有起到拉動作用。沒有旅遊網絡信息發佈、宣傳推薦、諮詢服務系統。

(七)建設資金投入有限。旅遊產業項目的申報爭取比較困難。旅遊項目建設資金投入有限,渠道單一,無法形成項目和資金的整合效應,主打產品特別是景區建設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三、對策建議

(一)以轉變思維理念為重點,凝聚全社會共抓全域旅遊思想共識。我們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全域旅遊產業開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一是要向廣大幹部羣眾宣傳全域旅遊開發的先進理念,在全縣幹部羣眾中樹立抓全域旅遊就是抓產業結構調整、助推精準脱貧、建設小康社會的理念,樹立全域旅遊產業開發全縣一盤棋的思想,形成人人關心、人人蔘與、齊抓共推全域旅遊產業開發的良好氛圍。二是把全域旅遊產業開發與航線的培育有機結合起來,用互聯網+旅遊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引領和促進全縣經濟結構調整,擴大總量,提高質量。三是推進旅遊產業開發從部門向黨政統籌轉變。整合鄉鎮、部門及各行各業的力量和資源,按照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從政策措施、項目資金、人才支持、各類資源利用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為全域旅遊產業開發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發展空間。四是通過各種現代媒介,大力對外宣傳推介我縣旅遊產品,不斷提升我縣旅遊產業在旅遊業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五是以健全領導考核機制為重點,成立由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域旅遊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將全域旅遊產業開發納入全縣目標管理責任書,切實加強對全域旅遊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以完善旅遊規劃為重點,構建分層次推進全域旅遊產業發展新格局。加強旅遊業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文化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之間的銜接、協調和融合,破除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推進“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首先要通過實地調研,按照我縣自然生態特點、歷史文化遺址分佈,制定一個符合我縣全域旅遊產業開發實際的總體規劃,對全域旅遊產業的目標和前景進行定位,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其次要制定出片區和精品旅遊線路區域規劃,分層次進行開發建設。三是要根據縣上的總體規劃和片區規劃,細化制定鄉鎮的實施規劃和部門的行業規劃,依照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地分年度有序推進。

(三)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着力提升全域旅遊公共服務能力。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是發展全域旅遊的基礎條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要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一是要加強道路交通建設,改造提升旅遊環線道路,加寬鄉村公路,着力提升旅遊公路檔次。二是在主要景區,規劃修建標準較高的'公廁、停車場、小賣部等基礎設施,提前謀劃好飛機場建成後沿線旅遊景區的提升改造和配套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三是深入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加快主要旅遊道路沿線的美化綠化。四是堅持建管並重,引導羣眾改變落後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

(四)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全域旅遊發展水平。高度重視旅遊人才隊伍的培訓、引進和培養。一是強化業務培訓,對從事旅遊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方面的人才要開展政策和業務知識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以師帶徒、以老帶新、舉辦培訓班等方式,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從業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培養傳統文化繼承人,特別是非遺項目傳承人,鼓勵和扶持羣眾中湧現出來的各類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通過項目帶動、文化創意、營銷策劃、舉辦文化旅遊產業論壇等形式,深入挖掘和整理傳統文化。三是積極引進旅遊策劃、管理和營銷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為我縣全域旅遊產業的開發會診把脈,提供決策諮詢,幫助開發建設,培養後續人才。四是依託隴南師專文化旅遊專業,培養景區管理員、導遊等專業人才,優化隊伍結構,強化素質培訓,提升服務形象,推進導遊依法有序合理流動,實現導遊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

(五)以產業融合發展為重點,培育打造旅遊產業新業態。借力成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成功經驗和運作模式,發揮“旅遊+公司+農户”、“互聯網+旅遊”的優勢,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等產業的融合力度,促進旅遊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轉變,推動旅遊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把全域旅遊產業的培養與農業特色產業開發相融合,在拋沙等鄉鎮打造建設一批植物園、觀光園、採摘園、垂釣園等農業體驗旅遊精品項目。二是把全域旅遊產業的培育與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相融合,在城關、紅川等鄉鎮打造一批以漢西峽頌、唐杜公祠、宋吳挺碑等為主題的歷史文化旅遊精品項目。三是把全域旅遊產業開發與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相融合,以甘肅廠壩、紅川酒業為龍頭,打造環保綠色休閒企業,充分發掘利用王磨、黃渚等地廢棄礦洞和尾礦壩等建設“工業歷史博物館”。

(六)以突出特色彰顯個性為重點,努力提升鄉村旅遊開發層次。一是鄉村旅遊產業開發規劃要富有鄉村特色,不能簡單地把景區景點規劃套用到鄉村旅遊規劃中來,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二是農村生態旅遊要傳承人文風情,保護文化根脈,充分體現當地的風貌特色、歷史文化特色、建築特色和習俗特色等。三是鄉村旅遊產業開發要彰顯個性,充分發掘反映村莊個性的耕讀文化、民俗風情,提煉體現地域特色的產業文化、民間技藝,建設農耕文化展覽館、特色技藝體驗館、風味食品品嚐館等場所,打造特色文化村,充分展示山區、丘陵、川壩、城鎮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整體推進古建築和村莊生態環境的綜合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村落人居環境的科學整治和鄉村休閒的有序發展,既讓廣大遊客享受到現代文明的成果,又延續文化底藴深厚的田園風貌。

(七)以整合資金資源為重點,切實加大景區建設投入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好國家開發銀行支持成縣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6.5億元的貸款,將全域旅遊產業開發與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選擇一些在精品旅遊線路上的重點村、特色村重點投入、重點打造,建設一批精品景區、精品景點。二是整合扶貧、林業、水務、水保、交通、住建、文廣體等部門的項目資金,向精品旅遊線路、重點旅遊景點、旅遊村傾斜,集中財力,拉動全域旅遊大景區建設。三是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全域旅遊產業開發。通過宣傳引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當地的私營企業主將閒散資金投入到全域旅遊產業開發中來,形成政府主導、羣眾參與、多方投資、共同開發的格局。四是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吸引外地企業、私營業主來我縣參與全域旅遊產業開發。

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5

近年來,隨着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都市人追求迴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意識愈來愈濃,我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在發展原有工業的基礎上,實施“旅遊興鎮”戰略。隨着以農業休閒為核心的旅遊產業的起步運作,我鎮旅遊也慢慢向四周輻射擴散開來。

旅遊業是投入少、產出高的行業,包括了住、吃、行、遊、娛、購六個要素,涉及飲食、娛樂、商業、交通、工業等高度勞動密集的許多行業。為了瞭解我鎮旅遊的概況,理清未來的發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調研。

一、風華鎮旅遊發展現狀

風華曾經因風華冰箱而名揚一時,為了重振風華的輝煌,在風華鄉村旅遊開發已列入議程。與此同時,風華鎮下屬的各個村也在積極引進、籌劃建設具有品味的鄉村旅遊點,如位於風華村集垂釣、度假、體育健身等各項文化、休閒、娛樂設施於一體的魚子孔鄉村旅遊示範點;位於蓮豐村融山水、觀光、休閒、生活為一體的雙門峽(中國詩歌谷)旅遊景區。風華的佛教——銅鑼寺文化由來已久,香火一直旺盛。風華也有着悠久的三線歷史文化底藴從而在貴州吹開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風。

二、當前風華鎮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一)旅遊業的體制與機制存在問題

風華鎮旅遊業起步晚。風華旅遊,近幾年才開始被重視起來,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還沒用被很好的開發利用起來,正處於不成熟開發的初級階段。在這種狀況下,要實現旅遊業的大開發、大發展、實現旅遊業投資結構的多元化,就必須強化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客觀上需要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而我鎮目前的旅遊業管理機制與經營遠不適應加快發展旅遊業的需要。

1、管理體制不順。

風華鎮目前的旅遊景點管理屬於經發辦部門管理,基本上無專人負責,表面上看這幾年風華旅遊發展有進步,但從長遠的觀點和利益看,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這種無專人管理的體制對整合旅遊資源、打造旅遊品牌、整體包裝促銷、防止重複建設、盤活存量資產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

風華鎮以休閒娛樂為核心的旅遊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這為風華鎮旅遊業的.發展製造了不少障礙。

1、風華鎮的開發步伐不快。風華的開發早已列入議事日程,但直到現在,風華老街依舊維持了他的舊貌,沒有明顯的改變。風華老街上的商業沒有特色,就是規模很小的一個集市,這些商品隨處可見,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風華鎮的基礎設施已基本建成,但由於周圍環境的配套的設施還不到位,風華鎮的招商引資並不順暢,離既定的投資計劃尚有差距。風華老鎮的建設都需要靠政府產業的積極引導才能順利發展,但是由於宏觀經濟環境的不良影響,建設的步伐都不同程度有所滯後。

2、自然資源少而開發利用差。我鎮旅遊資源主要是歷史遺存和現代創造的人文資源,既沒有名山大川,又沒有天然原始森林,也沒有大的江河湖泊,更沒有遼闊的草原等自然資源。現已開發的魚子孔等都沒有等到充分的利用,常年遊客不足。

3、歷史文化底藴深而挖掘整理差。風華鎮的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曾經經濟發達,但是到了現在住、吃、行、遊、娛、購都離一個發達的城鎮的標準有着太大的差距。對於風華的挖掘整理、包裝提升、宣傳促銷現在遠不能適應新時期消費者的要求,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使風華的特色文化與旅遊業融為一體並未旅遊業所利用。

4、風華鎮旅遊業相關服務缺乏。一是交通工具仍不很發達,風華有31個自然村,地域分佈廣泛、各景點分散,通行能力差,在風華旅遊耗時費力,極不方便。二是居住條件不佳,除了風華度假村新建的酒店之外(價格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風華僅有幾家小的小店客房和旅社,規模小,日接待能力小,且在居住環境衞生等方面都存在着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