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起源説法由來

元宵節的起源説法由來

元宵節的起源説法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説,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

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

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其它説法

一、紀念平呂

漢高祖劉邦死後,大權漸漸落入呂后手中。生性懦弱的漢惠帝病死後呂后更是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登基的漢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二、火把節

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

三、“三元説”

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説:“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上元節要燃燈。

四、源於佛教説

據《僧史略》載,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東土正月十五日,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行燃燈法會。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漢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並親自到寺院張燈,以示禮佛。自此以後,元宵燈便蔚然成風。

元宵節燈謎

1、高台對映月分明(打字一)謎底:曇

2、層雲隱去月當頭(打字一)謎底:屑

3、家家迎元宵(學校用語)謎底:第二節

4、白糖梅子真稀奇(打一食物)謎底:元宵

5、趕製元宵閒不住(五字口語)謎底:忙得團團轉

6、元宵節前後(現代小説)謎底:二月

7、園外隱約聞猿啼,星月小橋聽蕭聲(節日紀念日)謎底:元宵節

8、此時此地(劇目)謎底:元宵謎

9、一夜魚龍舞(民俗風俗詞語)謎底:元宵燈會

10、新春佳節話元宵(報刊名)謎底:半月談

11、婚期定在元宵後(打一成語)謎底:喜出望外

12、煤球和元宵一樣(打一成語)謎底:混淆黑白

13、元宵(打一成語)謎底:一朝一夕

14、元宵節後捷報多(打一成語)謎底:喜出望外

15、元宵同返家(打一成語)謎底:眾望所歸

16、元宵之後柳吐芽(打一成語)謎底:節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