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大綱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於1947年5月1日,是我國第一個成立的少數民族地區。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內蒙古的風俗習慣,希望大家希望!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大綱
  內蒙古的風俗習慣

待客

蒙古民族對來客,不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一見面總是熱情問候:“他賽音百努”(安好),隨後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請客人進蒙古包,全家老少圍着客人坐下,問長問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後,慷慨大方的主人總是把香甜的黃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獨具草原風味的“手扒肉”一一擺在客人面前,請客人痛飲飽餐。主人若對客人表示特別敬意,常把奶壺、酒壺託在哈達上端出來,有時還唱一些表示歡迎和友好的歌曲來勸酒,客人接杯暢飲,主人就格外高興。

遇到宴會請特別尊貴的客人或祭典,常擺整羊席。蒙古族叫它“烏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當客人告別的時候,常常是舉家相送,指明去路,並一再説“白乙日太!”白乙日太烏查熱亞(希望我們愉快地再見),“阿木日、賽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遊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客來敬茶是一種高尚的蒙古族傳統禮儀。在蒙古歷史上不論是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家,不論是上層社會還是平民百姓,也不論在交際上或在家裏,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場合,莫不以茶為應酬品。家中有客來,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們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貴賓獻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製品。

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盃或牛角杯中,託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脣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接着穿戴民族盛裝的家庭主婦端來清香撲鼻的奶酒款待客人,這也是蒙古族的傳統禮節。主人會用詩一般的語言勸酒:“遠方的客人請你喝一杯草原佳釀,這是我們民族傳統食品的菁華,也是我們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獻哈達

哈達是藏語音譯。常在迎送、饋贈、敬神、拜年以及喜慶時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賀。這種禮節由來已久。據《馬柯·波羅遊記》中所寫,蒙古族“過年過節時都互相用金銀玉石做的禮品同白色綢布一起捧獻”。

遞鼻煙壺

是蒙古民族古老的習俗,在蒙古包裏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個精緻象個瓷瓶樣的小壺,敬給客人嗅,這就是裝着鼻煙的鼻煙壺。遞鼻煙壺也有一定的規矩。如果是同輩相見,要用右手遞壺,互相交換,或雙手略舉,鞠躬互換,然後各自倒出一點鼻煙,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聞煙味,品完再互換。如果是長輩和晚輩相見,要微欠身,用右手遞壺,下輩脆足,用兩手接過,各舉起聞嗅,然後再互換。

  內蒙古的含義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西里爾蒙古文:Өвөр Монгол),自治區首府為呼和浩特,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內蒙古地處歐亞大陸內部,現轄9個地級市和3個盟,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2.3%;2014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2504.8萬人;全境主要分佈有漢族、蒙古族,以及滿、回、達斡爾、鄂温克等49個民族,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內蒙古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

2010年內蒙古自治區人類發展指數為0.722(高);2012年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 《經濟藍皮(2015~2016)》認定內蒙古為中國大陸6個步入高收入階段和工業化後期階段的發展水平較高的省級單位之一。內蒙古與京津冀、東北、西北經濟技術合作關係密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輻射區,也是是中國八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之一。

  內蒙古的名稱由來

清代將較早內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將後來陸續歸附的喀爾喀、厄魯特等部稱為外札薩克蒙古,不設札薩克的察哈爾、唐努烏梁海等部稱為內屬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後來演變出“內蒙古”一詞。在蒙古語中,內蒙古的名稱原來和漢語一致(鮑培轉寫:dotuγadu mongγol;西里爾寫法:дотоод монгол)。1947年內蒙古自治政府將蒙古語名稱更改為(鮑培轉寫:öbör mongγol;西里爾寫法:өвөр монгол),並沿用至今。其中(鮑培轉寫:öbör;西里爾寫法:өвөр)蒙古文意思是“山的陽面”即“陰山的南面”。漢語一般仍稱為“內蒙古”,也有少數人稱這一地區為來源於漠南蒙古的一詞,直譯“南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