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學習活動花園裏有什麼及評析

設計意圖:

幼兒園大班學習活動花園裏有什麼及評析

散文詩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在設計活動前,我先了解詩歌的意境,感受詩歌的美感,分析詩歌語言的特點。設計活動時,我圍繞幼兒詩歌學習的形式經驗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這首散文詩較長,從便於幼兒理解、記憶的角度出發,我選取了其中的三段“花園裏看得到的是……”“花園裏看不到的是……”“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作為教學內容;基於幼兒的學習離不開生活經驗和親身感受的特點,我帶孩子們走進春天的小花園,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與發現看得見、看不見的東西,並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不可或缺的鋪墊,以便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從已有經驗談起,逐步從用口頭語言表達轉換到用文學語言表達。

活動一

目標:

1.在觀察和認識春天花園裏各種生物的基礎上,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句和意境。

2.在欣賞的基礎上理解散文詩的結構線索“花園裏看得到的是……”“花園裏看不到的是……”“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以及重複句式“還有……還有……”“這是……這是……”“因為……因為……”。

3.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節奏、韻律和美感,初步嘗試運用輕重不同的語氣、高低不同的語調、快慢不同的語速朗讀文學作品的片段,對朗讀文學作品產生興趣。

準備:

1.春天,帶領幼兒感受小花園的景色,使幼兒對小花園裏的生物產生興趣,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積累經驗。

2.根據散文詩內容設計的PPT課件,班得瑞的《迷霧的森林》(MP3音樂),分別貼有“看得到”和“看不到”文字與圖片的兩塊小黑板,幼兒觀察花園之後創作的繪畫作品。

過程:

一、回顧經驗,理解內容

1.引導幼兒觀看在花園裏拍攝的照片,激發幼兒學習文學作品的興趣。

師:春天來了,小朋友最喜歡去小花園了,請你們來看看這些照片(播放幼兒在小花園裏玩耍的照片),講一講我們在小花園裏做什麼。

2.請幼兒回憶並講述在小花園裏觀察到的事物。

師:花園裏,看得到的是什麼?看不到的是什麼?

3.請幼兒將自己在花園皇觀察時畫的作品貼在相應的黑板上,進行分類。

4.啟發幼兒進一步思考花園裏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的是什麼。

師:花園裏,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你知道那是什麼嗎?

(1)教師在音樂背景下朗誦散文詩中的段落。

師: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只要它們不動,你就很難看到。因為樹葉是小蟲的隱身衣,因為草是蚱蜢的隱身衣,因為花是蝴蝶的隱身衣,因為……穿上隱身衣,它們就好像不見了。

(2)引導幼兒理解“隱身衣”的含義。

師:你們知道什麼是隱身衣嗎?(就是穿上後能讓其他人看不到自己的衣月艮。)

師: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小蟲、蚱蜢和蝴蝶了呢?(穿上樹葉、草、花等隱身衣,它們就好像不見了。)

二、欣賞與感受,理解散文詩的語言特點

1.配樂朗誦,讓幼兒感受散文詩的節奏和美感。

2.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特點。

師:好聽嗎?你覺得朗誦散文詩和我們平時説話在表情、語氣、語調上一樣嗎?

師:詩句裏説了些什麼?

師:你喜歡聽嗎?你最喜歡聽哪一段,為什麼?

3.引導幼兒再次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語言和句式特點。

三、學習朗讀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特點

1.播放PPT,將詩句和畫面對應起來,讓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句式特點和內容。

2.教師朗誦,幼兒跟念。

教師朗誦時,根據散文詩的畫面內容,語氣上要有輕重的區別,語調上要有高低的不同,語速可或快或慢,同時還可以加上一些動作。比如,在朗誦“這是樹的根,這是草的根,這是還在睡覺的'小蟬,這是蚯蚓挖的隧道,這是小螞蟻的家,這是小螞蟻的蛋”這一段時,可以輕一點、快一點,還可以加上用手指指向不同地方的動作。

3.幼兒分組朗讀散文詩。

幼兒朗讀完後,教師對幼兒朗讀時的語氣、表情、語調要作出恰當的評價,並給予適當的鼓勵,以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散文詩的特點。

四、再次朗誦散文詩,保持幼兒的文學作品學習興趣

教師請幼兒挑選散文詩中的一段內容,並在音樂伴奏下為幼兒朗誦這段內容,以激發幼兒進一步學習散文詩的興趣。

活動二

目標:

1.能較熟練地朗讀散文詩,能嘗試根據散文詩的節奏、韻律和語句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和語速進行表現,並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2.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句式結構.在觀察春天花園的基礎上學習初步運用文學語言仿編散文詩中的語句。

準備:

1.幼兒已在第一次活動中學習這首散文詩。

2.根據散文詩內容設計的PPT課件(同活動一),班得瑞《迷霧的森林》(MP3音樂),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圖畫書《花園裏有什麼》(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過程:

一、複習散文詩,進一步熟悉詩歌的內容、結構和句式

1.複習散文詩的名字。

師:上次活動中,我們學習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名字叫什麼?

2.複習散文詩第一段並嘗試仿編。

師:這首散文詩有幾段?第一段説的是什麼?

(1)請部分幼兒上來有表情地朗讀第一段“花園裏看得到的是……”。朗讀完後,對幼兒朗讀時的語氣、語調、語速以及臉部表情進行點評。

(2)鼓勵幼兒將自己看到過或畫過的“花園裏看得到的東西”以朗誦的語氣加到第一段中。

教師朗誦開頭“花園裏,看得到的是,丁香花、酢漿草、金盞菊……”,以激發幼兒的情感,最後帶領幼兒集體收尾:“還有……還有……哎呀,太多了,我説不完啦!”讓幼兒感受到仿編的樂趣。

3.複習散文詩第二段。

(1)請幼兒集體朗讀散文詩的第二段“花園裏,看不到的是……”。

在朗讀前,教師與幼兒以討論的方式分析朗讀時的情感表達方式,如“念‘這是還在睡覺的小蟬’時,應該輕一點還是響一點?為什麼”,從而讓幼兒感受語氣的輕重帶來的不同的聽覺感受。

(2)幫助幼兒理解重複的詞句“這是……,這是……,這是……”。

4.複習散文詩第三段。

請幼兒集體朗讀第三段“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

二、初步學習創編,感受與理解口頭語言和文學語言在表述上的不同

1.請幼兒結合已有經驗講述“真的看不見的是什麼”。

師:有些東西是真的看不見的。它們要用耳朵才能聽得見,要用鼻子才能聞得到。是什麼?(請幼兒結合已有經驗進行講述。)

2.引導並鼓勵幼兒用好聽的、像詩一樣的句子進行表達。

例如,當幼兒説“花的芳香”時,教師先予以肯定,再進一步引導:“花在哪裏呢?如果前面再加上‘那就是’,念起來又會有怎樣的感覺呢?"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幼兒創編出了“那就是百花叢中花的芳香,那就是大森林裏清新的空氣”這樣的句子。

3.在音樂伴奏下,教師起頭念,鼓勵幼兒有表情地接着朗讀自己創編的句子,感受成功與快樂

三、介紹圖畫書《花園裏有什麼》,激發幼兒朗讀散文詩的興趣

1.出示圖畫書《花園裏有什麼》,總結散文詩的特點以及與故事的不同之處。

2.將圖畫書《花園裏有什麼》分發給幼兒,請幼兒帶回家去看,要求愛惜圖書。

評析:

“如何幫助幼兒獲得文學作品的形式經驗”是許多教師感到比較困惑的問題。特級教師蔣靜設計和指導的大班散文詩學習活動“花園裏有什麼”為教師提供了一些思路。

1.按照幼兒文學形式學習核心經驗設計活動目標

散文詩《花園裏有什麼》的語言簡潔而優美,具有多節段的結構特徵。教師圍繞作品的“句式結構”與“節奏韻律”兩個主要形式特徵來制定活動目標。同時,在系列活動目標的設計中,教師充分考慮到幼兒詩歌學習經驗的發展階段。層層遞進。在第一次活動中,教師將活動目標定位在“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節奏、韻律和美感”“理解散文詩的句式與結構”以及“初步運用口頭語言表現作品”三個方面。在達成這一目標的基礎上,將第二次活動的目標上升到“能嘗試根據散文詩中節奏、韻律和語句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和語速進行表現,並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以及“初步運用文學語言仿編散文詩中的語句”兩個方面。

2.根據幼兒文學形式學習核心經驗的發展階段組織活動過程

教師遵循幼兒文學形式學習核心經驗的發展階段,幫助幼兒經歷了從感知到理解,進而到運用和創造經驗的過程。首先,引導幼兒通過在花園裏的實地探索活動,為學習作品做好前期的經驗準備。在第一次活動中,先調動幼兒關於“花園裏有什麼”的感性經驗,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通過欣賞作品讓幼兒獲得關於作品的完整感受。其次,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句式結構,比如重複句式“還有……還有……"“這是……這是”“因為……因為……”等,以及“看得到的是什麼”“看不到的是什麼”“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的是什麼”“真的看不見的是什麼”這四幅畫面內容和由這四幅畫面串連起來的結構主線。再次,鞏固幼兒有關散文詩的語言、句式結構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鍊接幼兒已有感性經驗和獲得的文學作品形式經驗,使幼兒到達創意仿編的發展階段。

3.依據幼兒文學形式學習核心經驗選擇教學策略與方法

這首散文詩本身具有很強的音樂性,教師選擇抒情的音樂作為背景能夠很好地幫助幼兒感受與理解作品。在教學中,幼兒通過實地探索、畫面觀察、傾聽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和自己朗讀等多種方式獲得了運用多種感官充分感知和體驗作品的節奏和語言形式美的機會。教師根據作品的句式結構這一經驗點,提煉出了四幅畫面內容,並設計了四個關鍵問題,為幼兒理解句式結構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同時,教師還提取作品中的句式(如圖4),為幼兒掌握作品的句式和後續仿編提供支持。最後,教師適時地運用分組朗讀和繪畫作品幫助幼兒完成了作品的仿編。

4.通過有效的師幼互動促進幼兒文學形式學習核心經驗的發展

從活動現場來看,教師將自己對作品的感悟與欣賞之情充分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幼兒與教師產生了情感共鳴,有效地促進了幼兒文學形式學習核心經驗的發展。首先,教師充分發揮了語言示範作用。在朗誦時,教師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充滿情感的聲音傳遞了散文詩的高質量語言信息。當幼兒在仿編初期對運用文學語彙和句式有困難時,教師就通過語言示範,如“花園裏看得到的是丁香花、酢漿草、金盞菊”,使幼兒順利地仿編出“樹上的小花、飛起來的小蝴蝶、草上的小蝸牛”等內容。其次,教師充分關注了幼兒的表現及其發展需要。比如,當幼兒只用一種語調朗讀時,教師問:“念‘這是還在睡覺的小蟬’時,應該輕一點還是響一點?”幼兒馬上放輕了聲音。當幼兒因還不能很好地記憶“翻開土地來看看!裏頭有什麼東西?哇!這是樹的根,這是草的根,這是還在睡覺的小蟬……”這一內容而停止朗讀時,教師就做用手翻開泥土的動作,並用手指指向不同方向加以提醒,使幼兒的朗讀流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