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年的介紹

導讀:彝語稱為“庫什”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家人親友團聚相互走訪的節日。各地區過彝族年沒有固定、統一的時間,多數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舉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説説彝族的彝族年。

彝族年的介紹

1、彝族年來歷的傳説

彝族年的起源沒有史料記載,只有各種神奇的傳説。在諸多的民間傳説中,傳説最廣的是:在遠古的時候,有個叫俄布科散的人,他很尊重、孝敬老人,但他的母親不知什麼原因 ,終年悶悶不樂,很難看到笑臉,也很難聽見好的言語。俄布科散為了解除母親的不樂,集中寨子裏的青壯男女們唱歌、逗趣、摔跤、賽馬、打獵、捕魚、射擊、披雞毛、裝衣跳舞、爬杆、打磨兒秋,想用各種娛樂活動來使母親的心情愉快起來。但是,這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俄布科散的母親仍然愁眉苦臉,難見歡顏。俄布科散朝思暮想,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過年。秋收完畢後,俄布科散宰雞、殺羊、殺豬,開始過年,用煙、酒、肉食敬奉祖靈,村寨裏的男子們串門、唱歡歌辭,親友間相互拜年,家人們團聚於鍋莊旁,盡情吃喝,開懷談笑,終於使心情抑鬱的母親露出了笑臉。見到母親的笑容,俄布科散高興萬分。為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此後每年秋收完畢後,就舉行一次過年活動,表達辭舊迎新的歡樂,兒孫們對祖宗的尊重和孝敬,彝族年就這樣流傳和發展至今。

2、準備年貨

彝族過年需要諸多種年貨,如豬、綿羊、雞、煙、酒、麪粉(養麥粉、燕麥粉等)、柴禾、篾席、蕨草、白草等等。彝族過年以宰殺肥豬為榮,每年過年後便要開始準備第二年的過年豬。過年豬越大、越肥越感到榮耀,某家過年時不殺豬,這家便算沒有過年。因此彝族過年以殺豬為頭等大事,家境貧窮或由於其它原因未殺過年豬的人家用綿羊過年,綿羊也沒有的人家用雞過年。過年以大肥豬、閹綿羊、閹雞為佳,不分顏色,一般不用牛、山羊、公雞過年。如有宰殺山羊的,都要提前到過年前或推遲到過年後;過年的三天中不能宰殺山羊,更不能用山羊肉來敬奉祖靈,只能用雞、豬、綿羊肉來敬奉祖靈。宰殺綿羊的人家較少,豬、雞是過年的必須品,過年前就必須準備好。其次要準備好麪粉、煙、酒、柴禾、蕨草、白草、篾席、菜板等食品和其它用具。過年的前一天,布拖彝族稱為“阿普洛測基”,這天要 清掃房屋,打掃院壩,洗淨餐具,家家户户都要推豆花吃。到下午牛羊歸圈時,在院壩內,把平時備好的柴禾背來,按一定的規則堆放好,柴堆上放第二天用來燒豬的蕨草,準備好放置靈位的白草、照明用的竹枝、砍肉用的菜板、蔑席等等。吃完晚飯,天色黃昏時,家家户户都給“磨子餵飯”,磨子餵飯是用包穀或蕎子、燕麥等,用一種糧食把磨眼塞滿。過年期間不準推磨,過年前就要準備足夠的麪粉,過年完畢後,擇選吉日打開磨眼,彝語稱之為“曲洛克破”。有些地方這天晚上時興敬樹。 敬樹的作法是:兩個人帶上肉食和刀,選一棵果樹,一人爬上樹,一人站在樹下,樹下的人問:“樹子你今年結不結果?”樹上的人回答説:“不結果,不結果。”樹下的人就説:“你不結我就砍掉你。”於是舉刀往樹身上亂砍幾刀。樹上的人説:“我結果,結果。”此時,樹下的人停下刀説:“結果就不砍你,只要你結果,我給你過年。”把帶去的肉食往果樹上擦,表示給果樹過年,喂肉食。

3、過年

過年一般是過三天。過年的第一天,彝語稱為“庫什阿莫”。這天,天還未亮,各家各户就起來,男的在家清掃祖宗靈位,洗刷敬奉祖靈的餐具,磨刀。婦女們爭相汲水,認為過 年這一天清晨的第一瓢清水是最聖潔的水,哪家女人回到第一瓢清水,哪家這一年就無災無難,幸福安康,因此這天女人起得特別早,爭先恐後地去汲水。以上的事情做完後,女人做 蕎餅,男人宰殺過年雞,用來做蕎餅的蕎粉和過年雞,不得隨意製作和宰殺,要把一塊燒得通紅的石頭夾到鍋莊的上方,用過年酒倒在燒紅的石塊上(這塊燒成通紅的石頭,彝語稱為“爾察”) “哧哧”地冒出青煙時,把養粉和雞在石塊上轉一圈,再洗淨雞腳、雞嘴,以示去除污穢。然後,女人開始做蕎餅,男的殺雞。雞宰殺好後,把雞翅、雞肝、尾骨燒熟, 用來敬奉祖宗靈魂。敬祖靈時,用竹杆點火照明,主人唸誦祈禱辭,大意是:

請求祖宗靈魂保佑子孫平安,清靜……, 賜我全家無災無難、幸福安康、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等。下面列舉一段祭祀祖靈的祈禱辭:到家來過年的祖靈,你子孫後代,多麼孝敬你們。

自從去年過年後,為了迎接你們今年來過年,到處奔波勞累,喂肥今年過年豬,養肥今年過年羊,養肥今年過年雞,盡心釀造過年酒,磨好過年面,找好過年柴。

今天過年了,請求祖靈庇護,在今後的日子裏,保佑子孫後代,兒孫滿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無災無病,幸福安康。

脾佔、舌佔、心佔、膽佔,均望吉利,財源如流。

走上山坡,遇見飛不動的野雞;走向深林,遇見現成獵物;走向深谷,遇到失物;走到漢區,生意興隆;

念畢祈禱辭後,開始做飯。把莽餅和雞肉煮熟後,用木碗裝好雞頭和兩塊腿肉、三個蕎餅再敬祖靈,敬法和唸誦的祈禱辭與前面完全一樣。敬畢祖靈後,全家人開始吃飯。吃過早飯,開始殺豬。解放前等級森嚴,必須先殺土司家的,次殺黑彝家的,再次殺白彝家的,依次殺到等級最低家的。殺豬時,全村的男人都自覺集中在一起,無論豬大豬小都一起來逮殺 ,身強力 壯的小夥子們,七手八腳地把豬逮住後,用一根無疙瘩的新繩子把豬嘴捆好,由主婦用火鉗將一塊在火塘裏燒得通紅的石頭夾起放進盛了清水的瓢裏,“哧哧”地冒出白煙後,從豬頭下繞過,表示去除污穢,布拖彝族是用木棒將豬打倒後才動刀殺豬放血。豬殺死後,男主人便拿出煙和酒招待前來幫忙的人,女人和小孩就開始用蕨草燒烤褪毛。男人們吃完煙酒後繼續到其他人家幫忙逮殺過年豬,一直到全村的過年豬殺完為止。彝族的過年豬褪毛一般只燒不燙,但現在有些人家也有燙毛的。

把豬打整乾淨後,開膛剖肚,取出豬脾、豬膽、豬心、尿泡,用以佔卡問卦,預測來年的兇吉禍福,佔卡法是:看膽是否飽滿,以飽滿為吉;脾是否平展,有無缺凹,以平展無缺凹、顏色正常為吉;尿泡充盈為吉,預示第二年將獲豐收;心子看軟硬,若豬心子質硬預示來年天干旱,軟則預示來年水災。

然後用脾、心、腰子和一些肉煮好敬奉祖靈,敬法與早晨的敬法完全一樣,唸誦的祈禱辭也一樣。有些地方還要敬奉外祖靈,説是自己的.老祖宗,死後還沒有超脱,到不了上方的祖靈位,他們坐在外面,因此有的分內外兩方來敬祖靈。敬完祖靈後,用祭品去喂狗,將肉和養餅一起拋到狗面前,假如狗先吃肉為吉,認為狗都不喜歡吃飯,第二年一定豐收。然後人才吃飯,除當天食用的肉外,其餘肉全部堆放在鍋莊上方祖靈神位下,留祭過年三天。第二、三天每天早晚都要敬奉祖靈,女人在家裏做凍肉、裝香腸,男的外出串門,唱過年歡歌。歡歌辭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唱如何熱情迎接祖宗靈魂來到人問歡聚,第二部分唱主人家如何艱辛養育豬、雞;第三部分唱過年歡歌歌詞的來源;第四部分請求祖靈保佑清靜平安、人財兩旺。他們唱到哪家,哪家便熱情款待,極盡歡樂之情。第四天的清晨公雞叫頭遍時,家家户户都起來送祖靈,彝語稱為“阿普格只”,意為回來過年的祖宗靈魂,又要回到陰間去了。因此重新準備新鮮的菜飯讓祖靈吃飽喝足後 ,快快樂樂地返回。敬完祖靈片刻後撤席,收拾好放在祖靈神位下的肉食,表示過年結束。

4、拜年

拜年是過年中的重大禮儀活動,它表示下級對上級的尊重、晚輩對長輩的孝敬和親友間的情誼,是過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拜年一般在過年的三天後開始,解放前必須先給主子家 拜年。給主子拜年需獻一壺酒和半邊豬頭, 不給主子拜年將會蒙受不尊重主子的罪名並受到罰款,還要向主子賠禮。然後給父母、岳父岳母及叔叔、舅舅、哥嫂、親友、乾爹乾媽拜年。給父母和岳父岳母拜年送豬前胛肉,越大越好,並配有面粉和酒。 一般朋友可以只拿肉去拜年。拜年後主人應回贈一定的禮金或實物給前來拜年的人,多寡取決於主人家的經濟能力。彝族有句諺語:“一陀肉值錢就算過年肉,一碗酒值錢就算過年酒”。意思是不得白吃喝拜年的酒肉。

姑娘出嫁後,經常買酒買煙買糖果到孃家看望父母及兄弟,每年的彝族年後,帶着拜年禮品到孃家拜年,看望父母報答養育之恩。

5、布拖彝族年

布拖人稱彝族年為“庫使”,是他們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被譽為“嘴巴的節日”。每年,布拖人都要以自己獨有的方式歡歡喜喜地過年。布拖彝族年的時間,約在11月中旬左右,但具體的時間必須由當地德高望眾、精通天文曆法的畢摩決定。

布拖彝族年一般要過三天。過年前的第一天,布拖人稱為“阿普洛測機”,家家户户都要打掃衞生、推豆花吃,以迎接祖靈從陰間回陽間過年。過年的第一天,布拖人稱為“庫使阿莫”。這天,天還沒亮的時候,婦女們便爭先恐後地趕着去背水,布拖人認為這一天清早的第一瓢水是最聖潔的水,如果誰有幸舀到第一瓢“聖水”,她家來年就會吉祥如意。接着,婦女們開始做蕎餅。男人們則開始殺豬,殺豬時,每個村子裏的小夥子都集中起來,挨家挨户地逮殺過年豬,將豬逮住後,用一根繩子捆住豬嘴。這時,主人家就用火鉗夾來一塊燒紅了的石頭,放進盛有“聖水”的瓢裏冒出白煙後,從豬頭繞到豬尾,表示去除污穢,接着用木棒把豬打暈後殺豬放血。殺死豬後,主人家依次給前來幫忙的人敬酒和發煙,婦女和小孩側忙着用蕨草燒豬。煙酒過後,他們繼續幫着鄰居逮殺過年豬,直到全村的過年豬殺完為止。各家的豬打整乾淨後,開始剖開豬肚,取出豬脾和豬膽,用來占卜問卦,預測來年的吉凶禍福,若脾臟平展無凹缺、顏色正常,豬膽飽滿象徵來年吉祥無災禍。接着將豬脾、腰、肝等燒好用來敬奉祖靈。敬祖時,主人家邊端着盛着燒肉的木盤和酒,邊念着祈禱詞,請求祖先保佑其子孫平安無事、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等等。然後將豬肉砍成坨坨肉煮着吃。吃飯前,還要舉行一次敬祖儀式,內容同上次。儀式結束後,主人選出一塊肥肉和一個蕎餅喂狗,如果狗先吃肉説明來年將五穀豐登,全家幸福,反之則不好。最後才開始吃飯,除了當天食用的肉外,其它的肉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堆放在祖靈神位下方的供台上。

第二、三天女人在家裏灌香腸、熬豬油、做凍肉。男人則挨家挨户的看看誰家的豬最肥,然後大夥兒買着酒到他家去吃肉,有時還要唱過年歡歌,誰家的豬最肥最大,主人家就成了最榮耀的人。小孩則準備好豬腿、香腸等,在村口參加“微史臘鍋格”(野餐)活動。第四天布拖人稱為“阿普軌只”,意為回來過年的祖靈從陽間回陰間。這天公雞開始鳴叫時,家家户户都起來送祖靈,主人家煮好飯菜給祖靈吃飽,並準備好路上吃的“活莫”(燕麥粉),讓他們高興地回到陰間。第四天後,人們開始陸續給親朋好友等拜年。布拖人最講究的是給岳父岳母拜年,送的豬肉必須是前胛肉、且越大越好,還配有米麪、凍肉、酒等,主人家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給前來拜年的女婿回贈一定的禮金或牛羊等實物。拜年完後,年就算過完了。

6、彝族年少兒耍豬腳習俗的來歷

古代彝族年期間,少兒有耍豬腳的習俗。過年的第二天,村子裏少年兒童們帶着各自宰殺下來的豬腳聚集這一習俗的來歷,有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很有名的獵人。這個獵人有個獨兒子,他很愛自己的獨生兒子,把他當成寶貝,對他百依百順。

有一天,兒子向父親提出一定帶他去打獵的要求。於是,獵人就帶上自己的寶貝兒子上山打獵。

父子倆轉了天,直轉到下午,也沒見有什麼獵物。這時,獵狗也由於過度勞累,不肯進入林區尋找目標。無奈之下,父子倆找點水坐下來調點糌粑衝飢。正當他倆吃着,吃着,獵狗揪着了一隻彝名叫“果補”的小動物,朝前攆去。此時,父子倆停下吃餈粑,尾隨其後。

果補、獵狗、獵人父子均狂跑一陣後,過補被獵狗攆到一棵美麗的樹腳下。果補一躥,躥到了樹上,一晃就不見了,只見獵狗蹲在樹下不停地狂吠。這顆樹所開的話既有白色的、黃色的,又有紫色的,且花大無比,美麗絕倫,父子倆不知是棵什麼樹。其實,這是一棵彝語叫“倫補”的樹。

這種倫補樹屬珍稀植物,可以移位。這時,不知道這種樹特性的獵人對兒子説道:“你就在這裏好好看護這棵書,我返回家拿來斧頭和繩子,我倆把這棵樹砍回來。”説完,轉身走了。

獵人回來後,樹子沒有了,兒子也不見了。獵人傷心地哭了一場。哭着,哭着,他睡着了。朦朧中,只見倫補樹美麗異常地出現在他的面前。果補在樹上躥來躥去,自己寶貝的兒子從樹上跳下來對他説:“爸爸,你為何如此傷心?我再也不能跟你回家了,希望你不要悲傷,趕快回去,以後過年的第二天,帶着兩隻豬腳來給我玩。”就這樣,獵人醒來,更加傷心地回去了。

為紀念獵人的兒子,以後,村子裏的人們就在過年的第二天,讓自己的孩子們帶上宰殺下來的豬腳到倫補樹、果補和獵人兒子消失的地方聚餐。從此以後,這一作法迅速流傳開來,且延續至今。即使在 漢雜居受彝漢族習俗影響較大的地方,彝族年期間,少年兒童們都要耍豬腳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