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洗手習慣的培養

活動目標

幼兒洗手習慣的培養

幼兒知道為什麼要洗手,強調正確的洗手方法

活動準備:

圖片、卡片。

活動過程:

a、通過一些個案引導幼兒一起討論為什麼要洗手。

王若塵:手髒了,要洗手。

雲:手上有細菌,吃了要生病的,要洗手。”手上有細菌?許多幼兒看了看自己的手。

師:“細菌如果跑到我們的肚子裏,會怎麼樣呢?”

微“肚子就會疼,就生病了。”其他幼兒都表示相同看法。

師:“那我們想個什麼辦法把手上的細菌趕走呢?

秋:洗手就沒有細菌了,水衝跑了細菌。”許多幼兒表示贊同。

b、個別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我請幼兒一邊聽《洗手歌》,複習小班就學習過的洗手兒歌,一邊自己作洗手的動作,我則做正確的洗手動作,念兒歌示範:手心搓手心,手心搓手背,手指輕輕抓手心,五指張開洗乾淨……並帶這些小朋友去盥洗室進行實際操作,在洗手的過程中,觀察和個別指導

c、在日常活動中,隨機加深幼兒對“為什麼要洗手”的理解,並且在每次的洗手過程中,都會提示他們,水不要開大,手背有沒有抓過、手上還有沒有泡沫。

2、目標:幼兒知道什麼時候要洗手,初步形成主動洗手的意識

活動開展:

a、遊戲結束後,有些幼兒去洗手,小寶“我不用洗手。”我問他為什麼,他張開雙手給我看:“我手不髒。”其他兩三個幼兒看看自己的手也説是乾淨的,不想洗手的樣子,我沒有馬上評判他們的説法,而是想引導幼兒能通過自己的認識來作最後的`決定。這時,拉拉“手上有細菌的。”我就問:“你們知道細菌長什麼樣嗎?”雲用手比劃了一個小圓説:“就是這樣的。”幼兒紛紛攤開手找細菌:“咦,沒有啊?”我説:“不如我們一起來看看細菌的找照片看看細菌是長什麼樣的”(老師可以適當的幫助幼兒找一個途徑去自己解決問題,從而起到推動作用)。看了細菌的圖片,他們得到了答案,很興奮,我問他們現在要不要洗手,幼兒都説要洗,在盥洗室裏,有的幼兒一邊洗一邊説:“細菌、細菌洗掉你。”幼兒在知道了細菌的存在,並且很小很小看不見後,就開始有了主動洗手的意識。

b.我請幼兒回家後問問爸爸媽媽“什麼時候應該洗手?”第二天一早,幼兒紛紛來告訴我答案:“吃飯前要洗手”、“小手弄髒了要洗手”、“上好廁所要洗手”、“回家要洗手”等。

練習活動開展:一天,小寶小便後主動洗手,我就在晨間談話中表揚了他,並獎給他顆五角星,其他幼兒都非常羨慕,於是我鼓勵他們只要做到也能得到五角星。第二天早上,有5位幼兒入廁後主動洗手,我也給予了獎勵。晨間談話時,我向幼兒表達了希望他們在家裏也能主動洗手的願望。

持續兩個星期後,幼兒主動洗手的情況越來越好,個人形象也乾淨了許多。接下來下個活動要對個別幼兒的吐痰、説粗話、對玩具材料不愛護現象採用隨機教育、生活教育和個別教育,逐漸的培養每個孩子的的衞生、文明、環保意識和行為。

活動反思

平時,我們都説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可偏偏忽略了個別幼兒的一些細節習慣主動性的培養,而習慣以發現了就命令、指示的方式去要求他們該做什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各種教育手段為幼兒的發展創設有利條件。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到個別幼兒雖然年齡小,比較頑皮,但是經過耐心的引導和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形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我在這次活動中並沒有特定安排集體教學活動,更多的是隨機教育、生活教育和個別教育,如:在第二階段活動中,有一幼兒因自己的手看上去不髒而認為不用洗手,老師就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解決這其中的問題:細菌是很小的,一般用眼睛直接看是看不見的,看上去不髒的手也需要洗乾淨,這使幼兒容易接受。我在整個活動中都十分注意為幼兒營造一個安全、平等、温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

另外,幼兒園與家長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各個活動階段中,我都和家長取得聯繫,爭取他們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生活文明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