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勃的詩詞

王勃出身於儒學世家,是初唐時期四傑之首,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一篇王勃的詩詞,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王勃的詩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註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衞。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賞析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峯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臨高台》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臨高台,高台迢遞絕浮埃。瑤軒綺構何崔嵬,

鸞歌鳳吹清且哀。俯瞰長安道,萋萋御溝草。

斜對甘泉路,蒼蒼茂陵樹。高台四望同,

帝鄉佳氣鬱葱葱。紫閣丹樓紛照耀,璧房錦殿相玲瓏。

東彌長樂觀,西指未央宮。赤城映朝日,綠樹搖春風。

旗亭百隧開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朱輪翠蓋不勝春,

疊榭層楹相對起。復有青樓大道中,繡户文窗雕綺櫳。

錦衾夜不襞,羅帷晝未空。歌屏朝掩翠,粧鏡晚窺紅。

為君安寶髻,蛾眉罷花叢。塵間狹路黯將暮,

雲間月色明如素。鴛鴦池上兩兩飛,鳳凰樓下雙雙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顧。銀鞍繡轂盛繁華,

可憐今夜宿娼家。娼家少婦不須顰,東園桃李片時春。

君看舊日高台處,柏樑銅雀生黃塵。

作品簡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三十二。《臨高台》原為漢樂府鼓吹鐃歌曲之一,後成為詩題。清代學者李調元在《雨村詩話》中説:“《臨高台》,軍中鐃歌題也。作者胸中民胞物與,慨然有皋、夔、稷、契之思,故借題以展其宿抱。”此詩第二聯受人稱道,是成語“浮光掠影”的詞源,當然在此詩裏主要用以感歎時光流逝,並無後人用的那種意思。最後一聯也極有妙處,讓人感受到有種穿越時空的悲涼。

《相和歌辭·採蓮歸》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採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搖輕櫓。葉嶼花潭極望平,

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採蓮今已暮。今已暮,摘蓮花,

今渠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採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迭。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茲期,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何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南津交佩解,

還羞北海雁書遲。採蓮歌有節,採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蓮浦夜相逢,

吳姬越女何丰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徵客關山更幾重。

註釋:

(1)採蓮歸:採蓮歸來。芙蓉衣:荷花作的衣服。繡着芙蓉花的上衣。綠水濕透芙蓉衣也。秋風起浪:秋風掀起浪花。鳧雁飛:鳧水的大雁驚飛。

(2)桂棹:桂木製的船棹。棹,長的船槳。《楚辭·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蘭橈ráo:小舟的美稱。木蘭木的槳。橈,槳,楫。下:順流而下。長浦:長長的江口。羅裙:絲羅制的裙子。多泛指婦女衣裙。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製成的衣裙。玉腕:潔白温潤如玉的手腕。亦借指手。輕櫓:輕快的船櫓。櫓,比槳長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葉嶼:樹葉遮蔽的島嶼。花潭:開滿花朵的潭水。極望:遠望,盡目力所及。平:平靜。平坦。盡平。江謳:江南的謳歌。舊指江浙一帶的民間歌曲。越吹:越地的吹奏樂。相思苦:相思的愁苦。相思,彼此想念。後多指男女相悦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3)相思苦:相思的愁苦。相思,彼此想念。後多指男女相悦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佳期:佳人期會。《楚辭·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後用以指男女約會的日期。駐:駐留。駐停。塞外:古代指長城以北的地區。也叫“塞北”。邊塞之外。泛指我國北邊地區。征夫:遠征之夫婿。征戰之人。從役之人;出征的士兵。猶未還:還沒有歸還。猶,還。尚且。江南:長江之南地區。採蓮:採集蓮蓬蓮子。今已暮:今天已經天晚。

(4)今渠:今日的渠輩。今日的人。渠,<吳方言>他。那必:哪裏必須。猶何必。盡:都是。盡數。倡家:吟唱禮歌人之家。古代指從事音樂歌舞的樂人。後指娼妓之家。説明她不會像倡婦對待蕩子那樣對待征夫。官道:大道。國家級公路。把:<方言>把控,把玩。把持。手執。桑葉:桑樹也。可養蠶。也不會像採桑女秦羅敷那樣有碰到使君糾纏的麻煩。有等待之苦。何如:何似,比……怎麼樣。不如。如何,怎麼樣。用於詢問。採蓮花:採摘蓮花。蓮花,蓮華。即荷花,蓮的花,較大淡紅色或白色,有香味。<雙關>戀惜之花也。寄情與蓮花也。

(5)復:又。再。花葉:蓮花和蓮葉。喻美女和郎君。何:何其。多麼。重疊:相同的東西層層相積。形容多。茂密也。喻緊密相擁也。葉翠:蓮葉翠綠。本羞眉:原本就羞煞蛾眉。花紅:蓮花緋紅。強如頰:強似美人的嫩紅面頰。荷花開得那麼稠密,並蒂連枝且有綠葉相伴,而自己,卻是形單影隻。荷葉雖翠但比不上自己的秀眉,荷花雖紅但賽不過自己的面頰。

(6)佳人:美好的人。指君子賢人。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後指美女。茲zī:此。悵望:惆悵地看望或想望。別離時:分別離開的時刻。牽花:牽扯蓮花。憐:憐惜。戀惜。相戀。共蒂:共生一蒂的蓮花。並蒂蓮。折藕:折斷蓮藕。愛:愛戴。戀愛。蓮絲:蓮藕的粘絲。<雙關>戀愛的情思。故情:故舊的情意。原配故人的情意。何處所:在什麼處所。無有處所。新物:新生的事物。新人的物件。徒:徒然。空自。華滋:華麗地滋生。潤澤。形容容色豐美滋潤。不惜:不顧惜;不吝惜。南津:南面的渡口。有説‘西津’。交佩:謂左右佩帶。給鄭交甫的佩帶,指漢皋神女解佩贈鄭交甫的故事。解:解下佩帶。還羞:還羞愧於。北海:古代泛指北方最遠僻之地。郡名。漢景帝中元二年置。治所營陵(今山東省昌樂縣東南)。東漢改為北海國,移治劇(今壽光縣東南)。光武侄興曾封為北海王,故稱北海。雁書:大雁捎帶的書信。指書信。這裏用的是蘇武的典故,意謂路途遙遠,音書不能早日順利到達。

(7)有節:有節奏。夜未歇:夜晚沒有停歇息止。正逢:正好逢遇。恰逢。浩蕩:水壯闊貌。廣大曠遠。又值:又恰值。又正好遇到。徘徊:往返回旋;來回走動。猶彷徨。遊移不定貌。流連;留戀。

(8)蓮浦夜相逢:有説‘徘徊蓮浦夜相逢’。徘徊,往返回旋;來回走動。猶彷徨。遊移不定貌。流連;留戀。蓮浦,採蓮的江口。夜相逢:(吳姬越女)夜裏相互逢遇。吳姬:吳地的歌姬。吳國的姬妾。越女:越地的女子。越國的美女。多時指西施。何:何其,多麼。丰茸:豐滿嫩柔。繁密茂盛。指繁茂的草木。茸,細柔的毛、發。草初生纖細柔軟的樣子。共問:共同詢問。寒江:寒冷的江水。稱秋冬季節的江河水面。徵客:遠征作客他鄉的人。關山:關隘山嶺。更幾重:更有多少層。更替了幾重。

沌意:這是一曲典型的魏晉大麴格式的詩歌。一解為豔,大麴的.開篇,由楚國的豔曲充任。二至六解為主曲,由中原樂曲充任。七八解是大麴的趨和亂,由吳地歌曲或中原樂曲充任。

《詠風》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户,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鬆聲。

賞析

宋玉的《風賦》雲:“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下而加焉。”此篇所詠的“涼風”,正具有這種平等普濟的美德。炎熱未消的初秋,一陣清風襲來,給人以快意和涼爽。那“肅肅”的涼風吹來了,頓時吹散濁熱,使林壑清爽起來。它很快吹遍林壑,驅散澗上的煙雲,使詩人尋到澗底的人家,捲走山上的霧靄,現出山間的房屋,詩人情不自禁地讚美它“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這風確乎是“有情”的。

“肅肅涼景生”,首句平直輕快,習習涼風飄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緊承上句,概寫風不管深溝還是淺壑,不分高低貴賤,北風都遍施恩惠。“我”字的運用,加強了主觀情感,表現了詩人胸襟的開闊。“驅煙尋澗户,卷霧出山楹”,描寫風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體情態。風,驅散了煙雲,捲走了霧靄,穿行於澗户山舍將清爽帶給人們。第五、六兩句是讚揚風的品格。“去來固無跡”,指它行蹤不定,似乎施惠於人們沒有所圖,不求回報。“動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暢玄篇》“動息知止,無往不足”之意,形容風慷慨惠施,不遺餘力,來去彷彿一個有情有義之人。這兩句詩,夾敍夾議,巧妙地承前啟後,自然地引出結聯:“日落山水靜,為君起鬆聲”。白天,風為勞作的人們送來清涼,寧靜的傍晚,又為歇息的人們吹奏起悦耳的松濤聲。欣賞松濤的大多是士子或隱者,當然也包括了詩人自己。這裏與“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樣加深了主觀意趣。

詩人以風喻人,託物言志,着意讚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不捨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以風況人,有為之士正當如此。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充滿激情地寫道:“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在這篇中則是借風詠懷,寄託他的“青雲之志”。

此詩的着眼點在“有情”二字。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由“有情”贊其“為君起鬆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把風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的生起,以“肅肅”狀風勢之速。風勢之緩急,本來是並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為有意的行動,彷彿風疾馳而來,正是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寫風的活動,也是抓住“驅煙”“卷霧”“起鬆聲”等風中的動態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風吹煙霧,風捲松濤,本來都是自然現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她神通廣大,猶如精靈般地出入山澗,驅煙捲霧,送來清爽,並吹動萬山松濤,為人奏起美妙的樂章。在詩人筆下,風的形象被刻畫得維妙維肖了。

此詩所詠之風,不是習見的柔弱的香風,也並非宋玉《風賦》中的取悦於大王的雄風,肆虐於庶人的雌風。這首《詠風》小詩裏,寄寓着詩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