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着》讀書筆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着》讀書筆記

《活着》讀書筆記1

説真的,福貴這個人的一生太過於悲劇了,生活在那個動盪戰亂文革土改的年代,看着自己的親人,老婆,孩子,孫子一個個死去,福貴經歷了一次次刀剜肉體似的悲愴哀痛!他是一個小老百姓,歷史上千千萬萬中的一個,而他的一生折射了中華民族曾經經歷的苦難創傷。從他的身上,從餘華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變遷,一個民族的厚重感,人性的善良和韌性,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我們有理由相信,餘華理解了人生,而福貴,也理解了人生。

人生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活着,就是生而為人,最偉大的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當我們有一天真正看懂了《活着》,説明我們已經真正經歷了苦難,懂得了忍耐,扛起了責任,瞭解了人生。

也真正,成為了一個人!!

《活着》讀書筆記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是由萬曉燕所寫的一本書,它的名字就叫做《活着真好》。這是一個真實故事。它的內容主要講:廣州市建設六路國小英語教師許美雲在1980年剖產下一個男孩,取名為張雲峯。在雲峯3歲那年,不幸患上了惡性淋巴腫瘤,所有的醫生都斷定他最多隻能活2至3年左右。許美雲夫婦他們幫雲峯找了很多所學校,但是因為雲峯缺一張健康紙,所以沒有學校肯讓雲峯讀書,但是許美雲夫婦面對厄運,選擇堅強,頂住了各種壓力,不但使雲峯的生命延長了十幾年,藉此機會也使許美雲夫婦得到了昇華。在此期間,她從沒耽誤學生一節課,並用心的去教好她的學生,多次獲得優秀教師的榮譽稱號。並寫了多篇醫學論文,她鼓勵孩子我們不能不選擇生病,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示弱!堅強的母親,教出一個堅強的兒子,讓雲峯坦然面對人生。在兒子別時説:下輩子,我們還當母子!

我國有許多人因為開快車、亂衝馬路、吃毒品等等,而導致死亡,我們應該愛惜生命,不拿生命來做du注、不玩有關危害生命的無益遊戲,珍惜生命,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千萬不要為某些事情而輕生。

在最近這幾個月裏,香港明星張國榮因為某一件事情而輕生了,因為他的死,令到他所有的歌迷都非常傷心,有的為他哭了一個星期,有的為他當眾威這等等都證明了一件事:死,並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所有關心你的人的事情,你死了,他們為你傷心。

人類為什麼一定要動不動就説要輕生呢?難道,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嗎?我覺得生存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千萬不要因為某個人,某件事,就隨便説要輕生,這是非常不值得的。死,這並不是説,不亂衝馬路就永遠不用死,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過的階段,只在於,時間長還是短;只在於你的身體是否健壯。

在世界各地上,有很多人因為患上了急病而死去,就像張雲峯這樣,我們不幫助他們,而且還動不動就説要死,令到患上急病的人因為沒有合適的骨髓,或着有而等不及而死掉,我們這樣子對他們太不公平了。

我們應珍惜生命,好好的過我們豐盛而有意義的美好人生吧!

《活着》讀書筆記3

以前喜歡閲讀但很少寫讀後感,這次不是不想寫而是看過讀友們寫的感覺自己更加詞窮,寫不出內涵。人為何而活着?有人認為是為了愛活着,有人認為是因思考而活着,也有人認為因為責任而活着,而富貴卻説:“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年少時的富貴,因貪圖享樂不能自拔,最終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一貧如洗的貧困人家,可當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時候,又被命運開了玩笑,給母親抓藥的時候又被當壯丁抓走,苟且偷生只為一個單純的信念——一定要活着回家,富裕時已經辜負了親人,而這次一定不能再辜負吧。終於活着回家,看到一雙兒女,雖然爹孃已經去世,女兒因病不能變成啞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可生活就是如此,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誰先到來。當一切都在自我滿足的幸福之中時,有慶好好的就那麼走了,當看到這裏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相信就這樣走了,原本要殺人的富貴因為對方是當初過命的兄弟而非縣長的時候就這麼原諒了,可他原諒不了自己。

偷偷的把有慶埋了,擦乾眼淚偷偷的回家,最後家珍還是知道了,善良的女人也接受這樣的事實。日子波瀾不驚的繼續,原本以為苦難就此結束雖然清貧但可以好好生活的時候,鳳霞走了,家珍走了,二喜(女婿)走了,最後甚至連五歲的外甥苦根也走了,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情節,可最後又被富貴的開朗所感染着,趕着那頭叫做“富貴”的老牛,樂呵呵的面對屬於自己的生活。也許富貴覺得他不是單純的一個人活着,而是所有人再他一個人身上活着,活着看生活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

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如果自己是富貴或許做不到如此活着,但更慶幸不是富貴,可以為活着而更美好的努力着。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對於自己來説,活着就是不辜負自己的所有角色,努力踏實的笑對生活,做想做的自己,好好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4

這本書看了有大半年吧,每隔一段時間看一點,看了之後不會刻意去想,再次翻閲時又會重新浮現在腦海。

大概是快餐文字和真正文學的區別了。

這本書,太沉了,又彷彿很輕鬆,以看客的冷峻筆觸描繪出一幕幕非常富有畫面感的場景,福貴如同每一個即使滿臉皺紋,身上都是老人斑,但眼底淌着清亮的光的老人一樣,知世,通透,面對過往,無論是怎樣的,他們都能微笑,彷彿過去皆是一吹便能散去的雲煙,那是暖色調的滄桑,像這種時間的厚重感非常打動我。

「活着」這個主題本身就是沉重的,但是整本書的開頭和結尾,時不時的插敍,始終是暖色調的,一聲歎息,一個微笑,一個講述故事的下午,時間在流逝,太陽在西沉,老牛在池塘邊休息,樹葉被風吹拂沙沙作響,老人眨着透亮的眼睛用滄桑的聲音講述着自己的過去,聲音被風帶去了遠方。

這一老一少在樹下講述着故事,只過了一天,又彷彿經歷了幾十年。

福貴的經歷,我覺得從一開始,就是灰色的。

不知世的,養尊處優的小少爺,生活空泛,在賭場和青樓進出,騎着胖女人向岳父大搖大擺耀武揚威的請安。最終因自己涉世甚少而把自己推向深淵。而後嚐遍生活的艱辛,經歷了大多數苦命人的磨難,當然,他本身就是一個時代部分人的縮影。

除了少年時期的富貴,其他時候都幾經波折,苦難與挫折接踵而至,日子從沒好過。親人一個個離世,送走了兒子,送走了女兒,送走了妻子,送走了女婿,到最後又親手送走了外孫。

這苦嗎?當然。

那他倒黴嗎?也許。

他有一個好的妻子,有一雙懂事孝順的兒女,有個樸實的好女婿,有個省心的好外孫。他有一個雖然無知膽怯但也算有個善心腸的隊長,有一羣愚昧,有小市民思想,但也會幫助他的村民。

土改時他沒死,內戰時他被強徵入伍沒死,文革被他避了過去。

生活不針對任何人。你説它苛待某人,這個話題與我而言就像雞和蛋一樣難以辯解。

苦難的同時它也為人埋下一些能讓人能夠活着的什麼,或者精神,或者物質。

於這本書裏的角色,每一個都是這樣的。家珍、鳳霞、二喜、苦根這些角色也是飽經苦難的,但他們也有被生活善待的時候。

覺得最慘的其實是有慶,他有快樂,但是是最少的,他常年光着的腳,悉心照料卻被宰的羊,翻來覆去分的三堆糖果,初進醫院獻血時的興奮與回來時沒有心跳,青白的臉。

關於這個角色不得不發出一聲歎息,苦啊,比苦根還苦。苦根死在天真年紀,但他是漸漸長大的小少年,沒等到屬於自己的喜悦就提前迎來了死亡。

這本書裏的每一個角色,都讓我感慨。

另外覺得有意思的是文中的老牛,那種對應感和老人福貴對老牛福貴説的話與評價都是很有趣的,品一品還挺哲學。

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是有慶死亡那一節的比喻,把月光比作鹽真是妙,還有文章末尾那首歌。

「少年去遊蕩,

中年想掘藏,

晚年做和尚。」

這三句可以説在腦海裏揮之不去了。

餘華先生的筆力真的讓我折服,灰色的故事和橙色的開頭、插敍和結尾,整個下來是一部史詩,讓我感慨萬千。

覺得餘華先生的序裏説的不錯。

「活着」這個沉甸甸的詞,充滿力量。

《活着》讀書筆記5

説實話,我對日本的東西不太感興趣,前一段時間讀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1Q84》,費時不少,收穫卻不多,我在心裏發誓:“以後堅決抵制日貨,包括日本作家寫的書!”於是,稻盛和夫的這本《人為什麼活着》一直襬在我的案頭未曾翻看,如果不是領導下了最後通牒,要求本週必須讀完這本書,恐怕我不會對它產生興趣,《人為什麼活着》讀書筆記20xx字。可是,剛讀完序言,我就被稻盛和夫的價值觀、人生觀所折服,再讀下去,就是不斷地產生若干的情感共鳴,所以,這本書對於我來説,也算是如獲至寶,手不釋卷了!

人為什麼活着?

稻盛和夫給我們的回答是: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道場,活着就是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靈魂和心智,使其達到最高的境界,這樣,人的意識體(即靈魂)在肉體死後就可以轉世託生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説,人不僅僅要對此生的自己負責,還要對來生的自己負責,活着就是為下一個“我”尋找更好的寄託。對於稻盛和夫的這種宗教觀,我雖然不能全盤接受,但我一點兒也不排斥,因為在我看來,能夠參透生死大徹大悟的人,活得達觀灑脱、自在超然,他們明白“榮枯盛衰乃世之常情”,少了“慼慼於功名”“汲汲於富貴”的辛苦,多了“寵榮不驚,得失淡然”的從容。這樣説來,有一種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信仰使你遠離孤獨和寂寞,信仰使你拋卻煩惱和憂愁,信仰使你的心靈不再飄忽和空洞,相反,信仰使你心存善念,信仰使你心靈充盈。信仰使你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可不可以這樣認為:人是為了一種信仰而活着!

為了一種信仰而活着!這是我從書中找到的第一個答案,此外,我還找到了第二個答案——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核心理念是“敬天愛人”,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去做事,稻盛和夫堅持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所謂“愛人”,就是“利他”,就是為了幫助別人可以犧牲自己,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稻盛和夫認為,獲取更高的利潤,對於經營者而言,對於企業而言,那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還要考慮讓自己周圍的厲害關係也獲得幸福,也就是説,商人做生意自己要賺錢,同時買賣對方也要高興,而且與生意有關的周圍所有的人都要高興,這種所謂“三方皆好”的“利他經營”模式,表達了作為日本企業界“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行商的極致,這也是他的企業獲得永續的繁榮和持久的成功祕密所在。

由此,我想到了蒙牛總裁牛根生,雖然在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把牛根生當做了反面的教材,但是,不管他如何在成功中折戟沉沙,我本人十分佩服他創業之初看人看事的視野,十分佩服他的廣泛佈施的交際之道。牛根生在伊利期間,因為工作業績突出,上級獎勵牛根生一筆錢,讓他買一輛好車。牛根生卻買了4輛麪包車,分給有貢獻的部下一人一輛。牛根生年薪百萬元,大部分都散發給有困難的員工。員工逢病遭災了,牛根生帶頭捐款,出手就是1萬元。牛根生的品格、風範使部下感到,他辦企業不是為了個人當官享樂,也不是為了自己發家致富,而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和員工共同富裕。20xx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乳製品企業。按照《福布斯》的排名,牛根生身價1.35億美元,居中國富豪排行榜107位。正當外界對牛根生的財富議論紛紛的時候,牛根生出人意料地宣佈將個人股份所得股息的51%捐給“老牛基金會”,49%做為個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後,將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給“老牛基金會”,家人不能繼承其股權,每人只可領到不低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月生活費。牛根生之所以有此驚人之舉,是因為他深諳“財散人聚”之道,牛根生認為,人生最快樂的時候是散財的時候,因為你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得到了精神享受。牛根生感慨的説:“一個人只做一些讓父母兒女或親朋好友感覺有價值的事情,遠遠不夠,一定要做一些能使更多人生計有保障、生活有變化的事,那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儘自己所能幫助別人,為周圍的人盡一己之力,甚至為人類盡一份心,釋迦牟尼把這種精神叫做“佈施”,這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最後,問自己一個問題吧——我為什麼活着?

身為女兒,我為父母活着。

身為媽媽,我為兒子活着。

身為妻子,我為丈夫活着。

身為老師,我為學生活着。

為同事、為朋友、為一切跟我有關的無關的人活着。

説了這麼多,其實以上的想法都是虛偽的。

俗話説:“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為自己活着的想法才是最真實最樸素的。所以,我會説:“我一定要為自己好好活着。”我要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在單位,我就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同事信任的夥伴;回到家中,我就是孝順的女兒、懂事的兒媳,就是充滿愛心的媽媽、温柔賢惠的妻子。我不是稻盛和夫,也不是牛根生,我沒有俯瞰人生的視野和千金散盡的本領,我很普通,很平凡,但是,我找準了自己的人生座標,明確了自己所擔當的角色,記住“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的箴言,就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只有自己成功了,我才有能力把愛和幸福不斷地傳遞給我周圍的人!不僅自己活得幸福和快樂,更要因為我的存在,使周圍的人感到幸福和快樂!這就是我活着的全部意義!

《活着》讀書筆記6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經*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

《活着》讀書筆記7

《活着》讀書筆記書名:《活着》作者:餘華內容簡介:《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説:"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户,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該説是生活,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標。句段欣賞:“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説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 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出來的醫生説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

有慶嘴脣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説:'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看到這裏真是説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麼會如此荒唐 怎麼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 真是什麼樣的人心 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着,因為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着。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讀後感:《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説: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説。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説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只要活着,人生就有希望。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

《活着》讀書筆記8

這篇文章和第一章一樣,給人感覺非常散,思緒總是飄忽不定,但也可以理解為是因為想寫太多東西才導致的,畢竟是一隻痴情的、天真的、真誠的駱駝啊!

駱駝是一種耐餓耐渴的動物,它們常年生活在沙漠當中,多年的風沙傷寒使它們練就了一種堅韌不拔的性格。它們的耳朵裏有毛,還有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是為了阻擋風沙的進入的。這也是環境造就了它們的變化。作者認為自己是一隻駱駝。他認為自己比較遲鈍、很不會説話,但又很忠誠。當然這個比喻是説給他的愛人聽的;在愛情面前,再厲害的人都會低下頭去,卑微地躲到塵埃裏。他永遠也不會對自己所愛的人去説自己的優點,這種愛情就像是一種神奇的魔法一樣,把自己變得尤為渺小,把對方的優點無限放大,哦,還有對方自己也會變大,從來都會感覺他們之間的距離就像飛鳥與土地之間的距離一樣遙遠而無邊際,哪怕事實並非如此。駱駝不是一個留在世上只為被別人差遣的物種,他一生來就和其它動物有所區別。它生活的地方是沙漠,在這個不毛之地,只有綠洲和較為稀少的水源才是全部的慰藉;它的身軀那麼龐大,有兩個巨大的駝峯,它們的胃裏有許多用來存水的瓶子形狀的小泡泡。它能夠適應這種比較不一般的環境已是上天賜予的能力,同樣,我認為,他也有相當令人震驚的能力。

他珍視自己的性格,他認為思想是自由的,是無邊界的。的確,不管是什麼樣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是細膩還是奔放,是活潑還是文靜,這都是最為珍貴的寶藏,可能由於出生的家庭環境,可能由於後天培養的不同習慣,亦或是自己接受的程度與否,使每個人的這部分都有所區別。但不管怎樣,每個人的每種性格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思想是不應該被限制的;它來源於本心,深化於情境,敲定於認知和一切未知事物。“你現在的氣質裏,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決不能僅僅被一點短淺的認知就被否認和固化。

在文中他還討論了一下與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有關的話題。他的觀點是,享受下里巴人的人也應該去享受陽春白雪。這話沒錯。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都屬於文化,它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可以去享受它們,只是理解層次深淺的問題。當然,喜歡陽春白雪的人也可以在閒暇之時領略一下下里巴人的通俗簡單,享受下里巴人的人也可以在缺乏共振之時去了解一下陽春白雪的優雅綽約。他們兩個本就是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雅俗共賞”即是最好的感覺。在下里巴人中體會最最簡單的美麗,在陽春白雪中懂得欣賞較為遙遠的文化,並努力感受它們,即為享受文學藝術最非凡的狀態。

“我是一隻駱駝”,就算是承認這句話,我也得説,這是一隻真正有見解的駱駝,毫無畏懼,毫無退縮,是一隻能為大家傳遞個人理念並不只是憤世嫉俗的坦率的駱駝。

《活着》讀書筆記9

活着,本身就是一種意義。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以自己的方式認真生活。苦難雖多,但是人間值得。

早前就讀過餘華的《活着》,疫情期間二刷了這部作品。作者以一種平靜的口吻向讀者講述了徐福貴充滿波折的一生。福貴出生在地主家,一出生就衣食無憂,少年時期成為了一名精通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在賭博中,輸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的家產,淪落至為三餐温飽而奔波的佃農。而後,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所有的親人相繼離去。他親手埋葬了所有的家人,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伴。

初讀《活着》覺得故事很壓抑,整本書裏沒有希望,每當福貴一家燃起希望之時,生活便給他們沉重的當頭一擊,把他們再度拉入痛苦的深淵。有時候我會想結局會不會有什麼反轉。然而作者就是無情地揭露了一個事實:活着註定是要與苦難和挫折相伴的,人生是沒有一帆風順的。活着實屬不易。福貴的一生與苦難為伴,仍活着。不禁感慨到“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相較於福貴來説。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卻仍時常抱怨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於是我便時常告訴自己知足常樂,懂得感恩。

疫情期間再讀《活着》,又是一番新的感悟。“活着”這個詞在打擊和困境下,是充滿着力量的。它不單是與命運的抗爭和吶喊,更是一種接受,接受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接受生命中所有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接受現實給予我們的無聊,跌宕,苦難和幸福。接受命運給予的種種,感激他,仇恨他,擁抱他,但是不拋棄他。正如作者所説“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就像作者説的:“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輸掉了家業,家還在;經歷了生死,命還在;福貴更是在苦難中品嚐了生活的滋味。所以除去苦難和不幸,他的生活裏是有幸福快樂的。

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那都是屬於自己的經歷。不斷的提高思維的寬度和內心的包容度。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以一種姿態去抒寫自己的人生。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最後一天,認真生活。苦樂參半的人生裏,愛自己,便是終身浪漫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