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芳華》讀書筆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芳華》讀書筆記
《芳華》讀書筆記1

看了馮導的視頻,再閲讀原文,出入甚大。不止姓名,過程,人物的命運都被嚴重篡改!於我這個文字控而言,一幀一幀的唯美視頻,無法代替字裏行間跳躍的力量。

讀完書,魚梗在喉。

關於劉峯,何小曼我有話要説。

劉峯,大眾眼裏的好人,吃爛餃子皮,幫忙趕豬,無償為同事做沙發,為同事帶行李……因為是好人,都理所當然,因為是好人,不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大家喜歡了他所做的一切,成了他的責任。卻沒有人能在他身體受傷,情感受挫時站出來正名,有的卻是痛打落水狗的快感。

其中,劉峯老婆和別人私奔了,他和一個馬路天使生活了幾年,究竟是誰錯了?

劉峯資格感不強,不配吃囫圇餃子,不配做政委幹部,這不是高尚情操,是覺得自己不配。界限混亂,有能力幫別人,那自然是好的,我極力認為,自己是好的,才有能力幫別人。

再説何小曼,原生家庭裏被忽略甚至多餘的人,熱切渴望被關注,弄虛作假的做一次掌上明珠,卻被領導發現,陰險的下放,直接導致後面悲催的命運。

一千個讀者眼裏有一千個哈姆科特。

這是我的觀點。

《芳華》讀書筆記2

看完了電影在回過頭看着本小説,覺得電影整體還原度還是蠻高的,但人物細節太多有些沒有完全體現出來稍有遺憾。

劉峯的無私奉獻,他標誌性的側顏微笑,都彷彿是那個時代獨有的美好印記。好人總沒有好報,大概就是這個世界的殘忍之處吧,還好他的餘生會與一個淡泊温和愛他懂他的人一起度過,大概這就是不幸中的萬幸吧。黃軒很符合劉峯的氣質,可靠能幹,值得信任,對林丁丁默默的暗戀也都顯得稚嫩和可愛(?? . ??),很是喜歡(大概小哥哥比較帥聲音又好聽?)

電影中對穗子的筆墨較多,她的善良正直和平凡,還有她和陳璨的擦肩而過,都讓這個人物更加豐滿,像極了我們還有身邊的大多數普通人。她不如林丁丁耀眼引人注意,也不如何小萍一般可憐遭人嫌棄,就是普普通通卻有自己獨特閃光點的一個人,這樣的自己,也挺好的。

一個人二十多歲的時光,總會是在成長相遇變遷和離別中度過,每個人都逃不過時間的改變,最美好的年紀,大概就是花一樣最短暫的芳華吧。

想起一句話,沒有人永遠十七歲,卻永遠有人十七歲。年輕真好,年輕真是件值得珍惜和回味的事情。[愛心][愛心]

《芳華》讀書筆記3

一、《芳華》人物——何小萍

每個人青春的樣子都可以稱之為芳華。

哪怕內心的風景是一片持續的坍塌。

芳華,是張揚的流動的跳躍的奔跑的青春,是衝動的暴躁的矛盾的迷茫的年華。

不施粉黛也閃亮嬌俏。

不諳世故也兇險可怕。

令人迷醉的曼妙和嫣然,裏挾着揮之不去的跋扈和冷酷,像凌厲的颱風,席捲柔弱,露出猙獰的笑,這是電影《芳華》的芳華。

誰的青春又不曾含悲而笑?

誰解何小萍的孤獨?

那個如花似玉的團隊,只是何小萍兇險的暗礁。

比兇險更可怕的是陰險,如那個一邊慷慨陳詞一邊將何小萍徹底推向深淵的政委。

何小萍自始至終都是個落水自救的人。在被歧視的日子裏,劉峯伸出去的那隻善意的手,並不能將她拉上岸。

就連何小萍的伯樂,一心搞業務的分隊長,也沒有多器重她,在文工團的那段日子,何小萍更多是在後台負責服裝道具。

只有戰爭,不歧視她的卑微和孤獨,也懂得她的善良和隱忍,並在其慷慨赴死的犧牲面前,成就了她的決絕和勇敢。

為什麼電影會讓我們難過和流淚,因為,何小萍的孤獨是所有弱者的孤獨,劉峯的孤獨,是所有委屈者的孤獨。

只是何小萍以沉默代替抗爭,從不委曲求全,她的孤獨顯得格外悲壯。

二、《芳華》人物——劉峯

當劉峯向林丁丁表白那一刻,我差點以為他之前的所有好人好事都是刻意做給她看的。因為他説把進修機會讓給別人,是不想離開文工團,離開她。

之前她吃不慣餃子,他就用電爐子煮一碗掛麪,並戳上一筷子香油。

部隊野營拉練,他用隨身的針線包給她挑破腳上的泡,她走不了路,就揹着她行軍。

完成任務回到軍營,小心翼翼扶她下車。

打靶場上,手把手耐心地教她射擊……

這些細節,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劉峯是在學雷鋒關心戰友。

沒想到後面埋這麼一大伏筆。

劉峯本來是文工團的紅人,當然,是“有事找劉峯”那種紅人,大家非常習慣享受他的付出。

“摟抱”事件發生之後,除了何小萍,所有人都對他棄之敝屣,避之若浼。

怨誰呢,怨林丁丁落井下石?

在前線醫院,何小萍對偶遇的蕭穗子説:劉峯那麼愛林丁丁,她卻落井下石。我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她。

可是,劉峯那麼愛他,她就該那麼愛他嗎?

我們都看到了,在劉峯整個表白過程中,林丁丁始終在躲閃沒有迴應,劉峯越説越激動,林丁丁只好起身逃避,是那坨遺落在劉峯手裏的毛線,罪惡地把他們拉扯在一起,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

劉峯這衝動一抱,那麼急不可耐,不考慮場合,換誰都會受到驚嚇。

關鍵是,劉峯來不及分辨對方的態度,一廂情願,甚至帶點自私,不顧一切不計後果地釀造了這個錯誤。

這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如果不是電影裏蕭穗子的旁白,此刻,我也懷疑劉峯學雷鋒的動機。

劉峯在戰場上負傷後一心求死,想成為英雄洗刷恥辱,想讓那個叫林丁丁的歌手來歌唱他的英雄事蹟,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我不否認劉峯之前的光輝,但他此刻的狹隘想法,難道不是預示了他未來的人生會多狹窄和崎嶇?

《芳華》讀書筆記4

今天終於看完了這一本書,看到最後才懂得蕭穗子父親的轉變是那麼的順理成章,才知道何小曼的怪異與孤僻是多麼的情有可原,才明白林丁丁的市儈與偽裝也是人性的一面。但最讓人痛心的卻是劉峯。那個助人為樂的劉峯,那個捨生忘死的劉峯,那個即使落魄也不忘克己復禮的劉峯,是所有人期待的劉峯。但這不是劉峯的全部,也許當他把手伸向林丁丁的那一霎,才真的做回了自己,一個有七情六慾的自己,一個不必壓抑的自己,一個有“人味”的自己。可悲的是,擊敗他的不是子彈,不是苦難,而是世俗的道德綁架,是被掩埋的紅色年代,也是人性最刻骨的醜惡。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最後何小曼和劉峯在一起了,我老是覺得他們的人生除了那次送行,之前的舉高,就沒有交集了,但命運還是開了一個玩笑,最後他們彼此互相依賴互相相信卻沒有真正在一起。而我們,大概是“年少芳華終一夢”。

《芳華》讀書筆記5

《芳華》莫名的被撤檔,反而調整了我的閲讀順序。一棟老舊的紅樓就是一個世界,容納了所有新生的情愫,容納了所有青春的樣子。在那裏,愛情可以簡單成劉峯的一個甜餅,愛情可以複雜成林丁丁兩塊手錶中間的抉擇;在那裏,故事可以簡單成文工團的一場演出,故事可以複雜成人生的糾葛。

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那個年代的人擁有更多關於英雄的`想象與成為英雄的可能,即使也許並不理解英雄真正意味着什麼。那個年代的人有着整齊劃一的夢想,即使是被牢牢拴在國家命運的石碑之上。那個年代的人有着沸騰的熱血,即使也伴隨着相互猜忌和背叛。

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

《芳華》的英文譯名是《You touched me》,得名於劉峯的兩次“觸摸”。一次是作為凡人,對丁丁的情不自禁,卻因一聲“救命”而徹底改變了人生軌跡。因為他被定義為“英雄”,怎麼能夠有“平凡”的七情六慾?而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會格外勇敢,人羣會格外擁擠。第二次是作為善人,在排練舞蹈時挺身而出,託舉起大家眼中的異類何小曼。而小曼,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

這是最平凡的年代,卻擁有一羣最不凡的人。

曾經那個鑼鼓喧天熱鬧非常的集體,在時代的變遷中被瓦解。那些唱歌跳舞一臉稚氣的軍旅中人,與生活為伍,與苦難斡旋。最後,時間把每個人都打磨成飽經世事的模樣,經歷也給予每個人與過往和解的勇氣。但愛恨糾葛意氣風發的日子、懷揣無限可能向未來進軍的日子,都像紅樓裏的冬青,佇立在每個人的心裏不曾枯萎,肆意又倔強。

命運相逢,一場芳華。

糾葛不休,便是人間。

《芳華》讀書筆記6

今天看完了整本書,也看到了那個年代形形色色的眾多人物的結局。好人永遠的好了下去,沒有因為命運磨滅了他的好。與生命逆行,也許正如作者所説的,除了善良他還想求死,可是活了過來之後他依舊無私的好着。好這個字眼誰都沒有解釋過,可是後來人們都知道,劉峯是好的,無論他有兩隻胳膊還是一隻胳膊,無論他最後的時光身邊是何小曼還是林丁丁。無論最後,當年那些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愛被狠狠的埋進了現代的塵土,無論那是感激還是愛,也許誰都説不明白,一個永遠被人崇拜的人被人唾棄了,一個永遠被人唾棄的人突然被人崇拜了,我想着也許是為什麼最後的時間他們兩個人在一起。那場追悼會,我在,何小嫚在,劉峯的女兒在,他曾是英雄,卻收場的有些淒涼,不過也夠了,真的夠了,還有人的心裏有他紅色的影子,有他忙碌的勤勞的身影。

我們追悼着永不老去劉峯,也追悼着那平凡又不平凡的過往。

一生過去了,平凡與否,總會有個人記得。作者:倪鴻書

《芳華》讀書筆記7

“每次戰友聚會,別人都是一臉滄桑抱怨着生活,而劉峯和何小萍,卻顯得平靜温和,他們彼此相偎一生,從未結婚,雖然話不多看起來比別人更幸福。”

片尾這段蕭穗子的獨白,一刷我曾這樣理解:一個經歷悽慘的孤獨女孩,面臨不公,柔弱的內心變得正直,雖遭遇戰爭和疾病,不忘初心守護愛情,與心愛的人相偎一生。

我以為他們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其實,他們只是有情義終成伴侶。

他們之間的感情,不是愛情,始終是何小萍的一廂情願。而劉峯對何小萍,從帶她進文工團之日起,就是單純的一種對弱者的愛護和照顧。

劉峯天性中的善良,可以體現在對待每一個戰友身上,比如農村家庭出身的戰友結婚,主動幫他打沙發省錢等。

劉峯的愛情,只交付給了林丁丁。雖然真心並沒有換得真心。

林丁丁真是一個落井下石的人嗎?

劉峯在她心中一直是個被仰望的人,是身邊的活雷鋒,是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所以,只有一個普通人胸懷的林丁丁,可以坦然接受醫生、幹事的“摟抱”,唯獨劉峯不行。因為情慾這種東西,發生在劉峯身上,在她心裏簡直大逆不道,罪不可赦。

當劉峯衝動地將她抱在懷裏,被兩個戰友意外撞見,戰友的誤會和指責,瞬間將她推到極端尷尬難堪之境,她只有置劉峯於不顧,自證清白脱身。不是説學雷鋒就不可以有愛情,而是她對劉峯從來沒有那種情愫。

劉峯對林丁丁,正如何小萍對劉峯,都是一場單相思。

劉峯何小萍自蒙自烈士陵園一別,竟然又是十年。十年後的20xx年,何小萍把病倒的劉峯接到身邊照顧,倆人才開始在一起。

蕭穗子片尾的那段道白,其實揭示了他們感情的實質,他們是知恩圖報的戰友,是惺惺相惜的朋友,是相依為命的家人,而非兩情相悦的戀人,儘管,何小萍對劉峯一往情深,但劉峯的心也許早已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因此,我們自然也能理解,為何十年前被老婆拋棄的劉峯,和孑然一身的何萍在蒙自小站相聚一抱,卻沒就此在一起。戰爭結束後何小萍住院,劉峯只是看了一眼,隨後和別的女人結了婚。

這大概才是他們最後相依為命,並未結婚的真正原因。

《芳華》裏一廂情願付出熱情的愛情,當然還包括蕭穗子和陳燦。她一直用行動默默向他表白,他只回以模糊的小曖昧,如順廚房的西紅柿給她吃,在寒冷的車廂上幫她暖手,接受她的足金項鍊做牙託,文工團即將解散,她鼓起勇氣把情書塞進他的樂器箱,才發現他竟然成了好友的男友。

《芳華》的編劇也是原著作者,我看電影從不想受原著綁架,只想把電影看成一部獨立的作品,因為,不是所有的觀眾都是讀者,而是大多數觀眾不是讀者,所以,我對電影的解讀只忠於它本身的反饋,像《芳華》這樣一部結構和敍事非常完整的電影,情緒又如此飽滿,信息量十分豐富,帶給觀眾的思考和觸動是全方位的。作為影音藝術,它最大的一個亮點是拍出了新鮮感,雖然是過去歷史的再現,卻讓觀眾耳目一新,解決了觀眾的審美疲勞,這是一刷感觸最深的地方,這也是馮小剛導演在這部電影上的發力之處。

《芳華》展現的是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那一代軍人,在最美的年華經歷的最殘酷的青春,越往後看,越壓抑,但電影一邊釋放一邊收縮這種情緒,每到臨界點,就小心翼翼拉回來,它讓你動容的同時,更多是沉默和反思,而不是一味同情和傷心。

回到劉峯和何小萍的感情,再看陳燦和郝恵雯的婚姻,林丁丁的婚姻,蕭穗子無果而終的初戀,蕭穗子片尾的獨白:每次戰友聚會,別人都是一臉滄桑抱怨着生活,而劉峯和何小萍,卻顯得平靜温和。也許,這是編劇嚴歌苓和導演馮小剛想借電影,向觀眾共同表達的婚戀觀吧。

《芳華》讀書筆記8

《芳華》可能是我讀嚴歌苓以來,最不喜歡的一部了吧。

還沒有入深入瞭解這部小説的創作時代和背景,第一感受是風格和其他幾部人物小説描述風格不是太像。雖然也有很立體的由內而外人物形象塑造,也有很多插敍倒敍各種手法產生的一如既往的鏡頭感。但看到一半的時候,雖然這已經是一部短篇了,我竟然開始有點不願意再讀的感覺。

可能是來源於,作為敍事主角的“我”,太過於抓馬皇后,給自己和當年的戰友,臆想中加了好多戲。描述之間有太多對那個時代的抱怨,不甘,甚至怨恨。在反反覆覆對同幾個畫面和事件甚至細節的敍述中,我從感受到悔恨,到開始反感主人公以及幾個主角,無比沉溺於對過去的埋怨。越到後面,這一類灰色的情緒越發濃厚。

我變得不能理解主人公,或者説作者,執着於此的意義。那麼多人從那個時代生活過來,有更多的人經歷過更多的痛苦和不公,有一些情緒和矛盾的醖釀,感覺是為了形成所謂小説中需要的衝突而刻意產生。

每個人的青春都帶有悔恨。那個時代的人們都身不由己。真的沒有必要去這樣用後半生中那麼多力氣去抱怨那個時代,把自己青春中的過錯都歸結給外界的原因。

可能,真的太過於戲劇化了。一樣是反映時代的人物小説,我覺得《陸犯焉識》要好太多了。平凡人的經歷,不用刻意寫成多不平凡似的。

《芳華》讀書筆記9

文學作品相較影視改編更多出了人文關懷和現實時代滄桑感以及對人物的剖析反思,《芳華》這部電影掀起了小説的閲讀熱,慶幸自己還是選擇先看電影在閲讀原著,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到《推拿》再到《霸王別姬》《追風箏的人》,文學作品無疑更顯現其頑強的生命力。

在小説裏你可以窺得那些青年時代無條件的愛,從劉峯對林丁丁再到何小曼對林丁丁,你可以看見在混沌的年代裏家庭是如何作用於每個人,將他們教唆成每個並無一樣的模子,如此脱離本性,成長為“非人”,然後再是甘於平凡,相互揭發,以背叛為階級鬥爭的日常步調,,戰爭的殘酷,個人融入集體主義的熱血,,善良到頭的好人是怎麼一步步走進陌路卻還是依舊殘存着這個世上原本不配與之相對應該承受的善良,被大家捧上神壇之後,明裏的崇拜和暗地裏的不屑,妄圖拆穿,將人人都拽下來的陰暗心理,多年以後終於能夠剖析自己審視那些年黑暗的你和我時代的洪流中究竟何種人才是弄潮兒,而誰又終將被巨浪拍下,抑或誰也逃不脱,都將是以青春為背景,芳華作幕布的一干陪葬品。

《芳華》讀書筆記10

嚴歌苓的文字太好讀,一氣呵成的流暢和文字的畫面感,時而殘忍血腥,時而冷漠暴力,一點點的情緒被物化被抽絲剝繭地冷靜地説出來,讓閲讀有了電影的體驗又豐富了電影體驗的侷限。看到最後,想緩一緩,實在太難過了,可是又分外想知道怎麼了,後來大家到底怎樣了呢。其實,沒怎樣,生活就這樣。你原本期待着高潮迭起卻毫無意外得急轉直下,就這麼自由落體一般。空歎。像此刻的雨一樣,毫無起伏的白噪音滴答滴答,浸滿了沉重的墜落。

嚴歌苓寫《芳華》的男主劉峯,俗世令他高尚也令他們殘缺。劉峯慘烈,因為他是人間很平凡的人,卻因為善良而被託舉上神龕——用榮譽打造的神壇。於是他的平凡成了“超出我們所理解的善良”,於是這個善良成了“旁類”。善良太苦了,要自律要“受戒”,要時刻被需要去貢獻自己的價值。所有人間的獎賞和榮譽也都成了一套枷鎖 ‘誰叫你和我們不一樣,不能也被七情六慾纏身的凡俗’。觸碰不行,起心動念不行,走下神龕不行,否則就是自我毀滅。

所以一個平凡的好人,必須是人間的眾矢之的啊,“ 大家都是凡人,憑什麼你就要做好人?這樣平凡的軀體裏怎麼會裝的了那麼多的好?”於是好人的一生通常是飽受質疑和摧殘的一生。就這樣

所以我突然明白,吸引我這樣不可自拔地讀下來的,是瞭然那種被轟然籠罩的光環所壓迫的沉重,是明白那種被孤立又被注視的小心翼翼,是心疼那份善良被時代利用,被時代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