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國中讀後感範文6篇

《老人與海》國中讀後感範文1

《老人與海》這一本小説塑造出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説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第二天,他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兇猛的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老人與海》國中讀後感範文6篇

作者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説中的老話來説:一個人儘可以被毀滅,但絕對不能被打敗。這就是從《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自卑,他是自己心靈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的勝利者。從勝利的角度看,老漁夫並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説,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我眼裏,他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被大海,沒有被大馬林魚也沒有被鯊魚所屈服。

老漁夫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極限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尊重的。

因為,它是一種挑戰缺陷,挑戰自我的極限。

《老人與海》國中讀後感範文2

波濤在繼續的翻滾,擊打在岸邊的礁石上,濺起晶瑩的浪花。海邊的木屋裏,一位叫桑提亞哥的老人安詳的睡着,在他的夢裏有一隻勇敢地獅子。

這個叫桑提亞哥的老人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在連續8天沒不到魚的情況下,堅持着自己的信念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大,老人用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被殺死,綁在小船的一邊。但在歸程中這條大馬林魚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魚骨。這在頭一次看這本書的人眼裏或許是一個滑稽的笑話,但我認為這是一曲英雄的讚歌。

老人桑提亞哥,儘管一開頭就處於不利地位——8天沒捕到魚,認為“倒了血黴”,而且別的漁夫把他看作失敗者。然而他的英勇正在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老人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儘管結果魚肉都被鯊魚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

老人在第一條鯊魚要去了大約磅肉後想:“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句話道出了本書的主題。從這方面來看,本書並不是什麼寓言,而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

老人在重壓下仍能保持優雅的風度,他是他一個精神上不可戰勝的硬漢子!他是明知要失敗而不怕失敗的英雄!他的不被失敗壓倒的頑強搏鬥,正昭示了人類那不可摧殘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的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的化身。

作者在原來的故事中加了一個小男孩,男孩與老人,這加強了本書的樂觀色彩,而老人的精神勝利還表現在末尾一句“老人正夢見獅子”中,因為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老人回憶年輕時,看到非洲的海灘上有獅子出沒,通過獅子來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男孩馬諾林除了用同情和崇拜來使讀者覺得老人偉大外,還富含另一主題:迴歸。男孩帶回了老人是去的青春,是他見到過去的自我。所以,獨自在海上的那三天,他經常唸叨着:“但願男孩在這就好了。”每説一遍,他就能重振精神來應付這艱苦的考驗。老人對生活充滿嚮往,盼望美好的明天到來。更可貴的'是,他戰勝了悲觀絕望和死亡,又夢見了獅子。

冥冥之中,我彷彿又看見老人如獅子一般勇敢,帶着純潔的男孩出發了……

《老人與海》國中讀後感範文3

《老人與海》是現代美國小説作家海明威創作於92年的一部中篇小説,也是作者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小説。

小説描寫了一位老漁夫在海上捕魚,經過了8天,他還沒有捕到一條魚,大家都説他運氣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天,他決定去漁夫們從未去過的深海去打魚,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在海上,老人發現了一條很大的馬林魚,它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艱難的搏鬥,終於在第三天早晨,把魚叉刺進了馬林魚的心臟。在返回的途中,老人與到了鯊魚的五次襲擊,他用魚叉、船槳和刀子勇敢反擊。當他駕駛小船回到港口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老人與海》的內容很簡單,海明威選用了簡單的詞彙,簡單的句型結構和簡單的句間邏輯關係,顯示出一種樸素的尊嚴。“一個人可以被消滅,可你就是打不敗他”。初讀起來十分簡單明瞭,但是細究下去,會發現簡單的故事具有難以窮盡的內涵,具有極其獨特的表現手法。下面談點自己的粗淺認識:

《老人與海》國中讀後感範文4

《老人與海》故事十分簡單,寫了一個老人在連續八十四天沒釣到魚的情況下,釣到了一條馬林魚,可惜魚太大,船被魚拖了三天,老人殺了魚把它綁在小船一邊,歸途中連續被鯊魚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對老人的心理做了相當細緻的描寫。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老人認為“倒了血黴”,在八十五天決定“駛向遠方”去釣大魚。釣到魚之後,知道對方力量比自己強,但還是想拼到底。與大魚僵持了兩天多的時候,他不斷想到魚是他的朋友,但他必須把魚殺死。他在和魚搏鬥時,曾這樣想“我從沒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着或更崇高的東西,老弟。來,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誰害死誰。”但接着就埋怨自己頭腦糊塗。由此可見,老人的心理是非常複雜的。老人是勇敢的,他不但殺死了大魚,還拼命趕走了前來侵略的鯊魚。文中寫到他曾和一個最強壯的人比手勁,經過一天一夜的較量,他終於贏了,這説明老人不僅勇敢,更有堅強的意志、毅力。

文中還寫了一個小孩,小孩從五歲起就和老人上船博魚,相信小孩以後也能像老人一樣勇敢,剛毅。文中幾次提到老人夢見獅子,把老人比作獅子是非常恰當的,作者以獅子結尾,可能正是這樣的用意。

《老人與海》國中讀後感範文5

輕輕的合上這本《老人與海》,我不禁再次感歎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的勇氣和他堅強的意志,他使我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

《老人與海》給我講述了一個驚險的故事,主人公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還上拖行了三天才精疲力盡,被他殺死後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又遇到鯊魚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可想而知,要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堅持下來,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意志。

裴多菲曾説過:“你要像一棵桷樹,大風將樹枝吹折,然而巨大的樹幹卻永遠挺直。”聖地亞哥就如同桷樹,雖然他面對着種種的困難和壓力,但他不屈不撓,視死如歸,他是一位硬漢,更是位英雄。

我們是否應該學習他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勇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哪一句話不是告訴我們也要擁有這種精神力量,永不言敗,堅持不懈!

《老人與海》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它,卻不能打敗他。”這句話更襯托出了聖地亞哥的勇敢,這種勇敢並不比英雄的行為遜色。

在我們的生活中,困難和壓力無處不在,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勇敢面對,不怕失敗,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人生誰沒有失敗過,重要的是在失敗後要重新站起來,認真總結教訓,勇敢面對,不要灰心喪氣,一定要堅持。“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們充滿信心去迎接挑戰,勝利終將會屬於我們!

《老人與海》國中讀後感範文6

“一個老頭,獨自搖着小船在墨西哥灣的暖流裏打魚。已經八十四天了,什麼也沒打到,連一條小魚也沒釣着。”這就是這本書對桑提阿果爺爺的描寫。

就是這位老人,他每天都在和大海做鬥爭,每時每刻都在面臨死亡。又一次老人獨自出海打魚,他用力撒下魚網,想捕獲一隻大魚。這時,魚網有動靜了,是一條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與這隻鯊魚搏鬥,可是鯊魚很有勁,魚網的繩子把老人的手勒出了血,老人把手放在海水裏洗了洗,然後把魚網一端的線系在小船的一頭,讓鯊魚帶着小船在大海上隨意漂泊老人想:這樣,鯊魚很快就會筋疲力盡,然後,我就可以用捕魚叉把它叉死,然後抱上船。

可是不料,當小船行駛在大海中央的時候,游過來一大羣鯊魚,準備吃掉老人捕獲的那條鯊魚。老人又拿起捕魚叉同這些鯊魚搏鬥,但最後還是寡不敵眾,那羣鯊魚把老人捕獲的鯊魚吃了個精光。魚被染成了鮮紅色。過了幾天幾夜,老人又回到了他出發的那個港灣,與多人都圍過來看,因為老人的船上綁着一個被吃個精光的鯊魚骨頭,所有人對這位老人都肅然起敬。

這就是《老人與海》。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服,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