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教師政策法規和職業道德》讀後感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時期教師政策法規和職業道德》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時期教師政策法規和職業道德》讀後感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嶄新的世紀,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帶給我們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在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國教育繼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的今天,如果教師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不能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的。所以提高教師的素質,重視師德修養,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研究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教育工作對於提高人的素質,推動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新世紀的教師們只有永存奉獻這一崇高職業道德境界才能予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

一、教育勞動要求教師甘於奉獻。

教師是向受教育者傳遞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專業人員。主要任務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用堅實可靠的科學基礎知識武裝學生,研究他們的個性特點,發展他們的求知興趣和認識能力;培養有理想,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事求是,為祖國建設事業而獻身精神的一代新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對教師這一概念的界定則是:“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把教師界定為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專業人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把師德建設定為八條。

主要內容分別是: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並對每條都作了更加詳細的相應規定。我們可以把這八條規範看作是師德這一概念的基本處延。作為一個人民教師,必須信奉之,遵循之,篤行之,並在信奉、遵循、篤行的基礎上升華之,力求達到愛崗敬業精神高尚,教書育人水平高超,為人師表品行高潔的“三高”境界。

二、熱愛教育事業,是加強師德的思想基礎。

教師是向受教育者傳遞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專業人員。主要任務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用堅實可靠的科學基礎知識武裝學生,研究他們的個性特點,發展他們的求知興趣和認識能力;培養有理想,實事求是,為祖國建設事業而獻身精神的一代新人。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對一個教師來説,熱愛教育事業就是他成功的起點。愛事業,總與為事業而獻身的精神緊密相連的。教師職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教師的勞動成果表現在學生的身上,而且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它不能像其他行業那樣容易使創造者即時地得到什麼“名利”。如果對教育事業缺乏“愛”的精神,是很難在這個崗位上做出什麼無私的奉獻的。

三、熱愛、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説,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教師愛學生要愛所有的學生。不能有偏愛。

四、育好人是加強師德建設的歸宿。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人生兩件事:學做人,學做事。要學習掌握知識技能,學會做事,但更重要的是要學做人,學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這是更帶根本性的。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工程師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堅持以德育為首,五育並舉,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教師來説,給學生多一點關愛並不是很難的事情。而哪怕很微不足道的一點關愛,都會使學生歡欣鼓舞。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師。

總之,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範的總和。教師如果明確了教師職業道德的完整內容,就會自覺遵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對教學工作精益求精,認真負責。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