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熱鬧的民俗節對稱》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三年級數學上冊《熱鬧的民俗節對稱》教學設計範文

1. 知識目標:在具體情景中,結合大量實例初步認識對稱現象。

2. 能力目標:在探索活動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對稱現象,欣賞、感受對稱美,初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生:喜歡。

師:“藍貓淘氣三千問”大家喜歡看嗎?

生:喜歡(學生很興奮)

師:我也非常喜歡看,告訴大家一個小祕密:我跟“藍貓”還是好朋友呢?昨天我去拜訪“藍貓”,它給我看了許多它在民俗節中拍攝到的照片,還向我提出了許多問題,這下可把我難住了。同學們願意幫助老師嗎?

生:願意!(學生興趣盎然)

師:那就讓我們先一起來欣賞“藍貓”在民俗節中拍攝到的照片吧!(多媒體出示民俗節照片:風箏、剪紙作品、臉譜等)

(評析:利用“藍貓”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探究新知

1. 師生欣賞照片,談感受。

師:你喜歡哪幅照片?你是怎麼知道它的?這幅照片給你帶來什麼感受?

生1:我喜歡那幅大花臉的照片,我在電視裏看到唱京戲的演員臉上就帶着這樣的面具。

生2:老師不對,我知道京劇演員不是戴面具,是畫在臉上的。

生3:老師,我知道那個叫臉譜。

生4:我喜歡第三幅窗花的照片,很漂亮。過年的時候,我奶奶家的窗户上貼着這樣的窗花。

生5:老師,商場裏有賣窗花的。

生6:我叔叔結婚的時候,窗上就貼了許多漂亮的窗花。

生7:老師,我喜歡風箏的照片,我爸爸帶我去放過好幾次風箏。

生8:老師,我爺爺會做風箏。

……

(學生邊觀察邊交流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互相學習,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2. 探究對稱現象

(1)小組合作、觀察、討論發現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徵。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你們能不能再仔細的,一幅一幅地對比觀察一下,你還能不能有更偉大的發現。請同學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討論、研究一下,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好,觀察的最仔細。

小組1:我們組發現第二幅照片左右兩邊的花紋一樣。

小組2:我們組發現有些照片左右兩邊一樣,有些圖片左右兩邊不一樣。

小組3:我們組發現第三幅照片雖然左右兩邊不一樣,但是也很漂亮。

小組4:我們組發現第一幅照片沿中間畫一條線,再沿着中間的線對摺一下兩邊能重合。

小組2:老師,我補充一下,第一幅,第二幅,還有第四幅照片沿着中間對摺,左右兩邊都能重合,第三幅照片不行。

……

(2)教師用貼近學生的語言小結出對稱現象,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太偉大了,通過合作,觀察,探究發現了一個了不起的數學現象。

師:像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這樣,左右兩邊完全一樣或者沿中線對摺兩邊完全重合的現象就是對稱現象,也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對稱”。(板書課題)

(學生自讀課題對稱,興奮而又得意,不由自主地讀課題)

(評析:學生在觀察大量圖片的基礎上,感性的認識了對稱現象,教師接着用貼近學生的語言總結對稱現象,有利於加深學生的理解。)

3. 延伸對稱現象。

(1)“藍貓”贈送禮物。(為學生準備大量的對稱的和不對稱的實物圖片)

師:這些圖片是“藍貓”拜託我給同學們帶來的禮物,在這些圖片中只有對稱的是送給同學們的,你能運用對稱的知識找到“藍貓”送給自己的禮物嗎?並説説自己是怎樣找到的。(學生迫不及待地)

(2)展示自己的禮物,説説理由。

生1:老師,“藍貓”送給我一朵漂亮的小花,因為這朵小花眼中間的線對摺,兩邊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對稱的。我很喜歡這份禮物,謝謝“藍貓”。

生2:老師,這張桌子左右兩邊一樣,是對稱的。所以這是“藍貓”送給我的禮物。

……

(評析:學生在接受禮物的愉悦中鞏固了對對稱的理解)

4. 尋找對稱現象

(1)尋找自己周圍的對稱現象。

師:觀察一下,在咱們教室中有對稱現象嗎?説説你的發現。

生1:老師,我發現講桌是對稱的,因為它的左右兩邊是一樣的。

生2:我發現黑板是對稱的,它的上下、左右都一樣。

生3:老師我們教師的兩扇門是對稱的。

……

(2)尋找自己身體上的對稱現象。

師:在自己的身體上你能發現對稱現象嗎?你能做一個對稱的動作嗎?

生1:老師,人的兩隻眼睛是對稱的。

生2:人的身體是對稱的,左右兩邊一樣。

……

(3)尋找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對稱現象。

師: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説一説,互相啟發一下。

生1:蜻蜓是對稱的。

生2:螞蟻是對稱的。

生3:大部分的動物都是對稱的,像青蛙、老虎、獅子、麻雀……

生4:有的石頭是對稱的。

……

(評析:學生通過尋找教室、身體、大自然中的對稱現象,由近到遠逐步發散,把數學知識根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繫。)

(4)體會對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師:同學們剛才舉了那麼多對稱的例子,為什麼這些物體要是對稱的呢?不對稱行嗎?

生1:老師,如果小鳥不對稱,左右兩邊的翅膀不一樣就飛不起來了。

生2:如果人左右兩邊不對稱就不漂亮了,就成殘疾人了。

……

師:對稱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5. 猜一猜(師準備對稱的、一半的實物圖片)

師:“藍貓”準備了幾分禮物想送給表現更優秀的同學,你能運用對稱的知識猜出這是什麼嗎?(師出示一半的物體圖片,學生想象,猜出物體名稱)

三、實踐活動

1. 拼圖,製作粘貼畫,回贈禮物。

師:老師這兒有許多不完整的物體圖片,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粘一粘,製作一幅漂亮的粘貼畫送給“藍貓”好嗎?在小組合作之前,先根據自己的愛好小組分工。

師:哪個小組想彙報一下自己小組的分工情況?

小組1:我們組劉麗和馮小明負責把不完整的圖片拼好,王洪巖和柳斌負責把拼好的圖片設計好位置擺在大板紙上,我和王帥負責用膠水粘圖片。

……

師:誰想介紹自己小組作品?

小組1:我們小組是分類設計的,把傢俱擺在一起,把日常用品擺在一起……

小組2:我們是利用這些圖片拼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小熊坐在沙發上,欣賞桌子上那美麗的小花,蜻蜓在空中飛舞……

……

2. 欣賞、感受對稱美。(多媒體出示大量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學生欣賞)

(評析:通過拼圖這一教學環節,在輕鬆的氣氛中既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運用情況,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及想象、創新能力。)

四、課後實踐

師:課後請同學們收集一些樹葉,觀察一下哪些是對稱的,哪些是不對稱的。然後,再用這些樹葉拼成一幅漂亮的樹葉畫,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