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認識》評課稿

[教學回顧]

國小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認識》評課稿

一.三角形的含義及特性

1.生活中哪裏有三角形?

2.三角形應用為什麼這麼廣泛?有什麼作用?

3.為什麼平行四邊形容易拉動而三角形拉不動?

4.操作:用3根小棒圍三角形。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從形狀上區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不同的特性。

5.區分三角形。瞭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二.三角形畫高

1.學生嘗試畫高(從上往下畫),教師示範畫高。

2.畫高策略:轉過來畫。(從上往下畫)

3.嘗試不轉動畫高。

4.比較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高,體會三角形高的意義。

[幾點思考]

一.有效提問,把握教學重點。

有效的課堂教學,有賴於老師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深入把握,並能在教學進程中,通過各種設計來有效達成目標。比如,提問的有效性。(見回顧一.三角形的含義及特性)X老師用了5個環節達成了三角形的含義及特性這個教學目標。從學生對三角形的原有認知出發,探討三角形應用廣泛的原因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進行比較。這裏,X老師的問題是生活中三角形應用為什麼這麼廣泛?這中間起到什麼作用?如果看了三角形的圖片後,這麼問:看了這麼多三角形的圖片,你有什麼想説的?兩種提法,達成的效果是不同的:一種是有針對性的,一種是漫無邊際性。

又如一下《統計》,老師先出示一幅水果圖:(蘋果,桃子,草莓,梨子),讓學生把數好的結果填在統計表裏。(具體過程略)接下來讓學生體會水果圖和統計表在表達水果個數時,統計表更容易看出水果的數量。教師把水果圖和統計表放在一起,提問:這兩幅圖,你喜歡哪一幅?學生的回答大多是喜歡水果圖。這裏,問題的指向出現了模糊,學生沒有從該問題裏體會到老師的意圖哪個圖更容易看出水果數量?所以答不到點子上。一個問題的提出,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展開,問題要提到點子上,切忌散漫。

二.有效設計,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設計好比對樓房進行裝修,好的設計,可以提升住宅品位;同樣的,在教學中,好的設計,可以有效的化解教學難點。三角形畫高是一個難點,它的基礎是學習垂直與平行時垂線的畫法:從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畫垂線(直線不夠要延長)。經過了平行四邊形畫高的學習,今天已經是第三次接觸了。三角形的高學生從上往下畫基本沒問題,但叢底下2個頂點往兩邊畫高就有難度了,陳老師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分3步,從易到難,在不斷的嘗試糾錯中完成畫高。(見回顧二.三角形畫高)這樣的分層設計,有效的突破教學難點。

三.數學語言, 力求精煉

常聽人這樣評價數學老師: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有時想想,為了還原知識的生活背景,要創設生活情景。這樣的東西多了,數學課有時就賽過語文課了。但數學課應該具有的數學味,還是與數學老師的'課堂語言有很關係。在浙江眾多的數學名師中,聽一次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很有數學味的老師的課堂:朱樂平的理性思辨,俞正強的幽默風格,陳汝耐,袁小平的語言精煉,都讓人回味無窮。40分種時間有限,老師講的多,學生未必聽的多,但學生自己練習的肯定少。所以,換個角色,讓學生嘗試説,嘗試做,學生再相互補充答疑,教師作必要的規範點評(見回顧二.三角形畫高),這樣,課堂就慢慢靈動起來了,教學的實效性也就漸漸的顯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