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

在閲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篇1

莎莉文,這個年僅二十多歲的女教師,通過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塑造了海倫凱勒的生命,也可以説是挽救了她的生命,將海倫凱勒從一個黑暗的地獄i拯救回了一個繁花錦簇了世界,她給予海倫凱勒知識,給予她愛,給予她光明,給予她對生的渴望。要教這樣一個聾啞瞎的女孩,是一件多麼困難多麼棘手的事,然而,莎莉文用她一生的心血塑造了海倫凱勒這樣一個堪稱世界奇蹟的人物,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用極其微妙的字語刻畫的這一過程的艱難。

海倫凱勒在最後的結尾,分別描述了她假如有三天光明,她會用這三天光明去做些有意義的事,字字句句都控訴了我們這些健全的人,人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要珍惜,海倫凱勒這樣一個不健全的女子尚能把握生命,珍惜生命,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更何況我們這些健全的,衣食無憂的人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篇2

海倫。凱勒是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美國小姑娘。不過,她的家庭教師——莎莉文,辛勤教育海倫,讓海倫不再寂寞,還讓她學會了盲文,學會了用盲文和別人交流,莎莉文老師幫助海倫,讓她去劍橋中學學習知識,最後,海倫。凱勒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良師益友的支持,終於考上了當時全美國最有名的哈佛大學,寫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通過筆征服了世界。

莎莉文老師給予了海倫。凱勒非常大的幫助,讓海倫走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殘疾人。海倫曾説:“如果説媽媽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那麼莎莉文老師則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生命中的所有喜悦、志趣、才能、成就,無一不是由她的愛轉化而成的。”莎莉文老師教會了海倫。凱勒許許多多的知識,把海倫帶進了知識的殿堂。還在海倫挫折時陪伴她、鼓勵她,讓她從挫折中走出來,重新面對新的生活。莎莉文是一位偉大的教師。

我喜歡海倫。凱勒,喜歡莎莉文老師,更喜歡《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篇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用這三天來做些什麼呢?我認真地想了許久也沒有想出答案,因為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而三天的時間還遠遠不夠。

這本書是海倫·凱勒的自傳,系統而完整地講述了她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她從小因疾病而失明失聰,脾氣也因此而喜怒無常,直至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出現,海倫才慢慢開始接觸這個讓她感到陌生的世界。87年的生命她卻有86年是在無聲、無色的世界中度過。可她書中的描述卻讓這個世界變得有聲有色。

海倫用她的手去觸摸這個世界,用她的心感受這個世界。通過觸覺她能感受到樹葉完美的對稱性和鳥兒引吭高歌時愉快的顫抖,“四季的更替就像一部激動人心、永不倦怠的戲劇。”在我們看來早已習以為常的世界在海倫眼中卻有着別樣的風彩。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當上天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那他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上天讓海倫擁有不離不棄的父母,一路陪伴的莎莉文老師還有一切愛心人士。他們的關懷和愛讓海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取得了成功。

正因如此,海倫感恩父母,感恩師友,感恩一切。她用文字書寫自己感恩的情懷來回報所有人。她用自己的力量為更多的殘疾人士贏得了尊嚴。她的一生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她的堅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與海倫相比,我們這些視覺、聽覺正常的人又該如何呢?“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我想,我們應該打開這扇窗户,用心靈去感知美好的世界,就像海倫所説“像明天就要失去那樣去利用你的眼睛。”學會用眼睛發現美、享受美、創造美,這個世界依舊美好!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篇4

逆境是每一個人都會遇見的,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勇氣去涅磐重生。——題記

她出生時健康美麗,卻於一歲七個月時被病魔奪去聽和看的能力,她,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海倫·凱勒。

設想一番,倘若你身陷絕境,你會怎麼做?是怨天尤人,抱怨命運的不公?還是萎靡不振,喪失生活的信心?這些做法除了加重你的負擔,增強你的痛苦外別無所用!即便你再抱怨,再失落,都以事無補!面對逆境,垂頭喪氣的是懦夫;只有鼓起勇氣,重拾信心,才是人生贏家!

海倫·凱勒告訴我們,不要逃避艱險,躲避困境,以求得人生路上的一帆風順。如果你有了一往無前的勇氣,如果你能於泰山崩塌之時仍面不改色,又何懼困難重重?

如果逆境是一片黑暗,那麼勇氣就是一縷光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麼縷縷光芒為何不可照亮黑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篇5

在我小的時候,有過很多夢想,我希望自已可以像一休一樣聰明絕頂可以像哆啦A夢那樣天馬行空;可以像黑貓警長一樣正義凜然,除惡揚善……但是,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她只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自己可以看到人世間的温情,看到美麗的大自然景色,她的名字叫做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於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國南部拉巴馬州一個叫做塔斯甘比亞的小城鎮裏。正當海倫一家人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時,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覺和聽力,在她的腦海、心裏永遠停留在19個月,她開始變得任性,不顧及她的親人。這時,安妮·沙莉文來了,她成為了海倫的老師,是她改變了海倫,讓她變得懂事了,她學會了拼寫。最終,海倫考上了中學、大學,成為了一位有名的作家,寫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世界名著。雖然她一直處在在無聲無息的世界裏,但是她卻譜寫了一首輝煌的人生之歌。

對於失明,大多數人覺得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可是,海倫卻並不在意,在整個黑暗又寂靜的世界裏,她靠着對理想的追求,和拿破化並列成為19世紀的世界名人。

我們要學習海倫·凱勒,學習她追求夢想的信念。現在我們都在圍繞習爺爺提出如何實現“中國夢”。“複習中華,強我中華”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中國已翻去了百年屈辱的歷史。我們的國力日益強大,人民安居樂業,生活蒸蒸日上,我們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我們上天入海……我們已經屹立在世界東方。但我們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些差距。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縮小這個差距貢獻出自已的一份力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承載着祖國的未來,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為夢想的實現而奮鬥。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篇6

最近,我看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深感動!這本書是美國人海倫寫的,在書裏海倫説,“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知識就是幸福!”

在海倫19個月的時候,她生了一場病。在某一天的早上她的病好了,但是她失去了視覺和聽覺,這樣就失去了溝通。幸運的是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和説話,讓她學會了與別人溝通。

雖然高燒奪去了海倫的光明和聲音,可是她不寂寞,每天都很快樂,去享受大自然,去品味大自然。不久,她開始學寫字了,因為沒有視覺,就用手指在手上寫,在手上感覺字形。經過努力,她最後成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如果沒有莎莉文老師,海倫怎麼會變成一個有貢獻的人呢?我也要向她學習,在老師的幫助下,像她那樣不斷的進步,像她那樣不斷的努力,成為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篇7

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後,深深地被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馬克。吐温曾經説過:“19世紀有兩大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出身19個月就成了盲聾人,連説話都困難的海倫。凱勒,完全失去了活着的信心。就在這時,她認識了莎莉文老師,當莎莉文老師來到她的生活中,使海倫。凱勒似乎感受到了生活是什麼,她發現生命,觀察生活。於是她克服種種困難,從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畢業,為世界慈善事業做出傑出的貢獻,用心寫字,讓世界震驚。

失明的海倫。凱勒,能發現這麼多美好的東西,而健康的我卻常常忽略生活中的.美。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時間,我會用我的眼睛做什麼呢?我沒有失明過,不懂得黑暗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於是,我閉上眼睛,在房間裏走。

當我閉上眼睛時,心裏就沒了數,很不安穩,我感覺世界一下由明朗變得漆黑。我準備邁出第一步時,我發覺我平常滿不在乎地走路也變得如此困難,我不敢邁,我害怕會摔倒,害怕碰到東西,我還好能用耳朵聽。而海倫。凱勒呢?她既看不見,又聽不見。那她會面臨多大困難和危險啊?我們怎能知道,怎能瞭解,又怎能體會?

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能看到充滿陽光的世界,又能聽到各種美妙的聲音,我們有什麼遺憾,有什麼可抱怨呢?海倫。凱勒的一生,是在黑暗中度過的,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遺忘的凱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國小讀後感篇8

今天,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感人肺腑的書,令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講述了海倫。凱勒的一生:小時候一,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了她美麗的雙眼與敏鋭的聽覺。在大家的關愛下,她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一生致力於殘疾人事業。雖然她的一生十分坎坷,可她的心卻是光明的,她想如果有三天光明的時間——第一天,要通過雙眼看到那些鼓勵她活下去的人們,第二天,她要早早起身,看那黑夜變成光明的動人奇蹟。第三天,她要平凡地度過,去感受為生活奔忙的人們的心情。每當我快要為困難而退縮時,就會想起海倫。凱勒,她在悠悠的歲月裏,過着多少無光無聲的日子,可她都堅強地挺過去了,還獲得了比常人還偉大的成就,這難道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嗎?身體健全的我們,應該比海倫。凱勒更加發奮圖強,而這一點點小小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當我想到這裏,不由得有了衝破困難的勇氣與力量,這些都是偉大的海倫。凱勒給予的。

海倫。凱勒度過了多少黑暗的日子,才迎來了心底的一絲光明。而本就生活在光明之中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創造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