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4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着,在喜悦中收穫着,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4篇

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課本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觀察物體,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

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課本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課本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的乘法和除法在實際生活中和數學學習中都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部分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是國小階段集中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在這一單元裏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係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課本安排了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探索並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課本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和中位數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教學中位數,使學生理解平均數和中位數各自的統計意義、各自的特徵和適用範圍;進一步體會統計和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課本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初步的數字編碼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運用數字的有規律排列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換變得安全、有序、快捷,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課本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髮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措施

1. 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2.加強教學的探索性和開放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與概率內容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課時安排:

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1、小數乘法(8課時)機動(1課時)

2、小數除法(13課時)機動(2課時)

3、觀察物體(3課時) 機動(2課時)

4、簡易方程(18)課時機動(2課時)

5、多邊形的面積 (12課時) 機動(2課時)

6、統計與可能性(5課時)機動1課時

7、數學廣角(3課時)機動1課時

8、總複習(4課時)

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位置,多邊形的面積,可能性,數學廣角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

教學重點: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

在圖形與幾何方面,本冊安排了位置、多邊形的面積。

在統計知識方面,主要教學初步的概率知識。

在解決問題方面,教材結合小數乘除法,運用小數乘除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在數學廣角中,通過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滲透有關植樹的一些思想方法。

綜合實踐活動中安排了擲一擲。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

1、正確進行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的筆算。

2、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瞭解燈飾的性質,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嗎,能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在具體情境中,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位置。

5、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6、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模型思想,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一)改進小數乘法、除法計算的編排,體現了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1、淡化意義教學。

2、結合“十進制”的計量單位,幫助學生理解小數乘法,除法的算理。

3、重視計算法則的概括總結。

(二)簡易方程的教學編排,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滲透代數思維的培養。

1、重視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的教學。

2、以等式的基本性質為解方程的依據。

3、凸顯利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的優勢。

4、加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適當分散難點。

(三)提供豐富的圖形與幾何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炭素喲,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1、運用轉化思想,根據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推倒面積計算公式。

2、加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滲透估測意識、策略。

(四)提供豐富的素材,促進學生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的大小的體驗。

(五)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感受並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

2、 重視一步計算解決問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問題結構的訓練。

3、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 採取不同的方法,佈置不同的作業。

4、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 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6、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

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12月8日,舉行了“二七區國小生問題解決能力團體賽”活動。問題解決能力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求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本次考卷看來,雖然有可喜之處,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現就簡單總結如下:

  一、目前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方面的主要優勢:

1、學生能從日常事例中瞭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如試卷中第一大題的第3小題和第二大題的第1題。

2、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體驗,運用數學的眼光審視生活,並能運用已有知識熟練的解決實際問題。如卷中第二大題的第2小題。

  二、還存在的`問題和障礙:

1、盲目答題,未審題先下筆。有的的學生在拿到題後往往馬上下筆,而未能仔細地讀題,分析題意,所以解題也帶有很強的盲目性,這就是學生缺乏良好的審題習慣,有時候在班級裏表現為普遍的現象。如卷中選擇題的第1、4題。

2、定勢思維,死定套路不轉彎。現在到了五年級,學生已經接觸了較多的題目,特別在專題練習時往往出現一種類型的題目反覆訓練的情況。這從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對題目形成了“定勢思維”。定勢思維使用不得當導致的錯誤是較為嚴重的,因為這種情況是學生最容易放鬆警惕也是最難檢查出錯誤的。如選擇題的第6、7題。

3、抓不住關鍵詞,手忙腳亂。在解決問題中,特別是題目數據較多,題目比較長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就覺得眼前一花,手忙腳亂,無從下手。如卷中的第四大題。

  三、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1、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訓練不夠。

2、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做題的時候不會認真的去讀題和審題,沒有去系統分析哪些量是題目給出的已經條件,要求的是什麼量,這些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3、語言能力的限制。語言是思維的窗口,語言能力的掌握,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能否準確地表情達意或理解文字傳遞的信息,這是準確審題的關鍵。

  四、今後採取措施:

1.加強讀題訓練,養成自覺審題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時刻提醒學生養成審題習慣。在初讀題目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關鍵(看出數量關係)的字詞用筆圈出來聚焦,以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係,從而為正確分析數量關係和解答應用題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2.克服定勢思維的限制。由於在長期訓練中常常出現一些比較固定的解題模式,如表示“求一共多數情況下用加法,求剩餘常常用減法”,因而一些學生形成了一種見“共”見“多”就加,見“剩”見“少”就減的定向思維。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根本任務。

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過渡引入

1、根據題意,判斷誰是單位1,並寫出各題的數量關係。

(1)故事書本的2/5 等於連環畫的本數。

(2)梨重量的 7/8 是840千克。

(3)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2/3 。

2、一個兒童體重35千克,他體內所含的水分佔體重的4/5 ,他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1

(1)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根據題意與線段圖理解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根據題意,啟發學生: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寫出數量關係式。

體重× 4/5 =體內水分重量

師引導:這道題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該怎樣求?能不能根據上面的等量關係式,設未知數,再列方程求出?

(4)學生嘗試練習方程解答,個別板演,教師點評。

解:設這個兒童體重千克

× 4/5 =28

=28÷4/5

=35

答:這個兒童體重35千克。

(5)讓學生自己檢驗,分兩步檢驗

①把=35代入原方程,左邊=35× 4/5 =28,右邊=28,左邊=右邊,所以=35是原方程的解。

②35千克的 等於28千克,正好是水分的重量,所以35千克符合題意。

(6)説説解題思路。

2、遷移類推,嘗試學習(教學例2)

(1)讀題,明確條件和問題。

(2)引導題意和線段圖對比。

①題中有兩個量相比較,需要畫兩條線段來表示兩個量的數量關係。

②題裏的已知條件“褲子是上衣價格的 ”明確把上衣的單價看作單位“1”。

③根據題裏的數量關係怎樣表示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上衣的價格× 2/3 =褲子的價格

④學生解答,教師巡視點撥。

8.課堂練習

1、課本第35頁的“做一做”,教師點評。

2、修路隊修一條公路,已修了35千米,佔全長的 5/8 ,這條公路有多少千米?

3、明德國小六年級有女生25人,正好是三、四年級女生人數的1/4,三、四年級女生有多少人?

9.作業安排

10. 自我問答

這節課學習“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應用題,和前面的內容“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聯繫緊密。應此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重了新舊知識的銜接。先複習“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量率對應關係及解題方法。準備題也緊緊圍繞這一知識點進行,自然引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應用題,而且從複習到新知識都重視學生從線段圖入手,找準對量關係去解題。使學生畫圖規範、正確理解題意,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教學例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由學生自己畫圖、找量、率對應關係,而且重點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不足:複習引入時間過長,題型類似,缺少變化; “分數除法的意義”滲透不足。應讓學生圍繞例題多説量率的對應關係和算理,增加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加深記憶,更好的理解題意,掌握解題方法。應鼓勵學生一題多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