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生者教學教案

學習目標:

渴生者教學教案

1、讓學生通過文本體味報告文學的特點(真實性與文學性的統一)

2、讓學生體驗自然災害中遇難者對生存的渴求,樹立珍愛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識。

  教學設想:

設計一些文本研習思考題,讓學生在問題研討中學習文本。

課時:1節

  作者簡介:

錢鋼,浙江杭州市人,生於1953年,中國著名作家。他從1972年開始,在上海學習、從事文學創作和新聞寫作,先後發表小説、散文、詩、報告文學、劇本多篇(部)。1969年參軍,後升任軍官,並從事新聞文化工作。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並任中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記協)理事。1988年受聘為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理事,1990年到國家地震局《中國地震報》(該報後更名為《中國減災報》)工作,1991年以主要策劃人身分參與創辦《中國減災報》,並任該報首席記者、執行編委,主持該報編務。1995年後,以主要精力從事近代史研究和紀實文學創作。他的著作《唐山大地震》曾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為中國大型報告文學的典範。已出版的作品還有《海葬》、《藍軍司令》等。

錢鋼在《唐山大地震》中對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慘況作了真實、坦率的報告,但他沒有停留在事實的羅列上,而是圍繞大地震努力發掘各類人物的心態及人際關係的升沉變化。在他的筆下,唐山大地震不僅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災難,更是大自然傷害人類的一場悲劇,他力圖從歷史、從人類命運的高度上來揭示、思考、評議唐山大地震。

《渴生者》節選自錢鋼的報告文學《唐山大地震》。

  小資料:

20世紀大地震人員損失情況

中國唐山1976年7月28日7.8級死亡24萬人

日本橫濱1923年9月1日8.3級死亡20萬人

中國甘肅1920年12月16日8.6級死亡10萬人

祕魯北部1970年5月31日7.7級死亡7萬人

伊朗西北1990年6月21日7.3~7.7級死亡5萬人

智利奇康1939年1月24日8.3級死亡2.8萬人

伊朗東北部1978年9月16日7.7級死亡2.5萬人

亞美尼亞西北1988年12月7日6.9級死亡2.5萬人

危地馬拉1976年2月4日7.5級死亡22778人

智利瓦爾帕萊索1906年8月16日8.6級死亡2萬人

墨西哥中部1985年9月15日8.1級死亡9500多人

阿富汗東北部1998年2月4日6.1級死亡5000人

伊朗北部1997年5月10日7.1級死亡1500人

哥倫比亞西部1999年1月25日6級死亡1171人

*中國唐山大地震災難深重

  *文本思索與交流設計:

1、文本第二、三段寫了另外一些人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寫這些和寫盧桂蘭有什麼關係?

:這些人和盧桂蘭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盧桂蘭是生命的強者。

2、文本的主體是盧桂蘭的口述實錄,根據口述內容,試分析概括盧桂蘭在無食無水的絕境中度過了十三天,除了堅強的體魄,還有哪些原因?

:《渴生者》介紹了因唐山大地震而被埋在廢墟中十三天,最終被救出的四十六歲的家庭婦女盧桂蘭的故事。盧桂蘭奇蹟般在廢墟中生存十三天的祕密:除了她勞動婦女堅強的體魄,還有她一個極普通的中國婦女的特殊心理結構。面對災難,盧桂蘭努力自救:胸口上壓着一大摞瓷磚,一塊一塊地搬去;渴得受不了,靠喝尿來維持;餓極了,抓土往肚裏咽;凍得難受,就拼命地活動身子……她不僅呼救,而且不停地自我安慰:“別怕,別害怕!”她想老爺子,想兩個孩子,想自己的人生經歷,想看看大夥兒,想“可以被救出來”,“對自己説,不着急,不着急,再咋樣也等着,總能出去,不管多少日子”。盧桂蘭堅持了一天又一天,但是她從沒有絕望,從沒有放棄。她堅守着自己的信念,為了能保存自己的生命,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不放棄最大的努力,直至獲救。

3、盧桂蘭的口述有些“語無倫次,如果將這些談話改成作者的敍述,效果會怎樣?

:如果將盧桂蘭“語無倫次”的談話改成作者的敍述,就會失去現場感和真實可信的效果。失去現場感,無法使讀者產生“直擊事件”的感覺。運用這種方式充分體現了報告文學的真實性。

4、報告文學除了真實性也要有的很強的文學性,作者的情感、認識、評判滲透於作品之中,是文學性的具體體現。錢鋼在摘抄盧桂蘭口述實錄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人物的濃郁的情感以及對災難的理性思考,請找出相關語句並加以闡釋。

哲理:“人類在未曾經歷滅頂災難之前,很難想到生存對於生命的涵義,也很少意識到生存本身需要怎樣的堅韌與頑強。常常,生命消失不僅僅在於外在的災難,而更在於虛弱的人類本身。”(第1段)

*堅韌與頑強的生命力來源於堅韌與頑強的生存意識,人類的'精神是戰勝災害必不可少的因素。

情感:“人類出於更頑強的渴生的本能,卻仍在奇蹟的為生存為生命生命而堅持着、奮鬥着。奇蹟,不僅僅是生命史的奇蹟,而且是人類精神史上的奇蹟。唐山大地震……他們無疑是人的驕傲。”(第4段)“可她畢竟活下來了……這本身就是人類生命史上的奇蹟。”(第9段)“她的經歷……對於我們今天科學地研究人類也絕對不會是無價值的。”(第10段)“除了她勞動婦女堅強的體魄,還有她一個極普通的中國婦女的特殊心理結構。”(倒數第3段)“這就是生命。這就是生命力。這就是一個普通中國勞動婦女的生命和生命力。”(最後一段)

*敬佩像盧桂蘭這樣的超越死亡,在災難的廢墟上留下人類精神對死神的勝利記錄的渴生者,讚美像盧桂蘭這樣的為生存為生命而堅持着、奮鬥着,創造了人類生命史奇蹟,也創造了人類精神史奇蹟的渴生者。

小結:文章飽含熱愛之情,但又沒有孤立地去宣泄感情,而是將情感附着在描寫、敍述、議論的載體上,使抒情與描寫、敍述、議論渾然一體,形成磅礴的氣勢。作者善於從中闡發深刻的哲理,將哲理的闡釋同激情的抒發溶為一體,這些火熱的激情與冷峻的哲理相融會的句子,使作品透發出一種哲理之美。

*拓展:

1、海倫和盧桂蘭在厄運和困境中表現出強者的品質,對於這兩個人,你有什麼感動的話要説?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生命的強者?

2、蒐集幾條戰勝挫折和困境,做生命強者的格言,自己也嘗試着寫一條,然後和同學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