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實施方案(精選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實施方案(精選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實施方案(精選5篇)

  幼兒園實施方案1

  一、指導思想

以宣傳貫徹區教育局和中心校《關於開展20XX年“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通知》(教安[20XX]21號)文件為中心,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落實區安委會文件精神,繼續深化“安全年”活動各項任務,落實安全責任,有效防範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促進全園平安穩定,盡力打造平安、和諧校園。

  二、活動主題

今年安全月活動主題是“安全責任,重在落實”。各班要強

化責任,嚴格落實責任,健全規章制度,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全面加強安全監管和安全管理,堅決防範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活動目的

通過“安全月”活動,集中開展一系列安全教育和演練活動,普及宣傳校園安全知識,使廣大幼兒家長和幼兒正確掌握安全防範知識,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幫助師生掌握在不同環境和突發事件中自我保護,努力提高幼兒的自我防範能力和危險情況下的自助自救能力,有力遏制安全事故的發生,為我園廣大師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四、活動時間

20XX年6月1日至6月30日:

(一)6月1日至6月10日為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警示預防宣傳教育階段;

(二)6月12日為安全宣傳諮詢日;

(三)6月13日至19日為應急預防演練階段;

(四)6月20日至30日為整改檢查總結階段。

  五、活動對象

參加活動的對象是全園在校師生,活動由中心校和有關部門進行指導,幼兒園具體組織實施。

  六、組織機構

為進一步確保全區學校“安全月”活動的順利開展,夾溝幼兒園成立以園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

組長:武建

副組長:武俠玲

成員:周曉麗馬平孫愛如丁海燕

具體工作由孫愛如同志負責。

  七、活動重點

根據幼兒園安全工作的實際,結合學校季節安全工作的特點,今年“安全月”的活動重點是抓好學校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防雷防地質災害、防校園傷害、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等工作。

  八、活動內容

安全教育活動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6月1日-12日)的內容是認真進行校園安全隱患檢查整改,加強警示預防宣傳教育。對生活、教學、運動設施和周邊環境及衞生進行自查,重點檢查幼兒園的校舍安全,學校食堂、飲用水安全,校舍用電和防火設施等都要進行徹底的排查,及時消除學校安全隱患。同時進行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學校加強對家長和幼兒進行防校園突發傷害、防游泳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踩踏、防火、防觸電、防雷、防食物中毒、防地質災害等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

第二階段(6月13日-19日)的內容是安全技能培訓演練活動。在安全月活動中,要以安全知識教育為基礎,以安全演練為主,安全演練內容重點:一是加強防校園突發傷害事件(防暴)教育和演練;二是加強交通法規、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和交通事故的自我救助演練;三是加強消防知識、防地震知識、防踩踏安全知識教育和發生事故時緊急疏散演練。

第三階段(6月20日-30日)進行檢查總結匯報。對安全教育活動開展情況及存在問題進行總結匯報。

  幼兒園實施方案2

貫徹《綱要》的幼兒園行動計劃,從學習綱要、尋找問題,制定方案直至實施方案的整個過程,我們能明顯感到,伴隨着幼兒園教育實踐模式的變革,教師的專業水平也正在不斷提高。

究其原因,在於教師專業素養所面臨的直接挑戰是來自“在行動中研究”的要求,即貫徹《綱要》的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在教育現場研究自身的教育行為”。

於是,這一要求帶來的直接效果是“教”和“研”的緊密結合,“教”和“研”的自覺互動,從而形成了幼兒園教研的嶄新面貌。

下面,結合《貫徹〈綱要〉行動計劃》試點園的教研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幼兒園的“科研”本質上歸屬於“教研”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幼兒園除了有“教研”,又有了“科研”,且“科研”熱情遠高於教研,竟然年復一年地忙於立題、開題、結題的不斷循環之中。

值得關注的卻是,在基層園長和教師的“科研熱情”中流露出的負面情緒,園長焦灼,教師抱怨,都將課題研究看成負擔。

在此,我們驚異於這樣一對矛盾:爭取課題的熱情和不堪負擔的抱怨。

既然主動爭取了課題,但又為什麼把課題的研究作為一種負擔呢?我們發現,矛盾的焦點在於幼兒園的“科研”遠離了“教研”。

那麼,是什麼激發了教師的科研“熱情”?又是什麼抑制了教師的科研興趣?前者或許是當今教育“讓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挑戰。

後者或許是人們對“教師作為研究者”的誤解。

在認同了教師應當成為研究者以後,卻把教師這一“教育行動研究者”的研究出發點,與專職“教育理論研究者”的研究宗旨混同了。

實踐便基於這樣一種理解:科研不是教研,前者是教育科學研究,其科學性在於揭示規律性的東西,追求普遍性、一般性和可推廣性;後者是日常教學研究,其日常性在於強調規範性的東西,追求時效性、操作性和例行性。

因此“研究”便脱離了教育現場,“研究”的可以不是自己的教育行為,“研究”的出發點也不在於“解決自己實踐中的問題”。

而同時,因為有了“科研”,“教研”也就“教”而不“研”了。

就這個問題,《貫徹〈綱要〉行動計劃》項目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項目從開題就給出了明確的定位:本項目“既是一項課題研究,又是一種工作推進”。

這意味着《綱要》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如何轉化為教育實踐的方法和策略必須研究,同時,研究又必須在日常工作中開展,工作也必須在研究中推進。

因此,試點園從制定方案開始就在端正研究的立場,要求研究必須從本園教育工作的問題入手,不必在日常教育工作之外另起爐灶,要改“對上負責”到“對己負責”,從追求課題研究的成果到注重教育實踐的過程。

因此,教師在進行日常工作時不能忘記自己是研究者而用心於思考,在研究某個專題時也不能忘記自己是個一線教師而旨在改善教育行為。

這時,“作為研究者的教師”必然會將“教”和“研”緊密結合,幼兒園的“教研”和“科研”自然也就不再分家了。

教師不必在教學以外的業餘時間搞科研,也無所謂佔用教學時間來搞科研,因為科研就是日常的教研,教師既有熱情也感興趣,從而既滿足了當前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滿足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二、通過“教研”喚醒教師的專業主體意識

雖然通過〈綱要〉的集體培訓,所有的教師都知道當今教育倡導哪些理念,通過集中學習也理解了這些理念的實際意義,但是如何用所獲得理論和觀點來指導自己的實踐仍是一片茫然。

因為,這些從培訓中獲得的理論和觀點,還停留於外在的知識狀態,拿着這些知識去套實踐,充其量對寫教育文章和點評教育活動有用,對指導行為卻極其牽強。

難怪有教師發急了:“説起來輕巧,讓專家自己來做做看”。

因為他們認為,這些理論和觀點是專家提出來要他們去做的。

教師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歸因於以往的一種習慣性思維,即認為專家是理論的創造者,而教師只是將現成的理論付之行動的實踐者。

也歸咎於缺乏研究內涵的傳統教研,即只有標準化的教學示範,沒有問題性的教學反思,只重教師整體普遍的教育行動,不重教師個體特殊的教育行為。

業務學習便出現兩種情況,要麼形式化到讀文章聽報告,空談道理走過場,要麼實用化到一味追求對教育理論或權威指示的精確性領會,研討如何忠實地執行之。

顯然,無論哪一種情況,養就了教師習慣於依賴一種標準化的確定性的東西,期待着一種拿來就能用的程序性的東西,久而久之,教師只會照着做、跟着做,不會自己想着做,喪失的終究是自己的專業自主性。

看來,發展教師的專業自主性意味着要找回教師的專業責任、專業自信,喚醒教師在教研中的主體意識,而這首先就表現為個體的參與性,沒有個體強烈的參與意識就談不上專業自主。

新教研觀將教研定位在“教學”和“研究”的統一性上,那麼教研就應當成為教師自省教育行為,發現教育問題,改善教育實踐的平台。

其中,“教學反思”便是這一平台上展示的.最主要的教研行為方式。

《行動計劃》要求每個教師都要參與行動,而不決不停留在少數教師的實驗班中,每個教師都要對自己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教育行為進行反思,當每個教師都能從自己的教育行為中發現問題並意欲對將要發生的教育行為進行調整時,她才找到了自我,教師的主體意識才被喚醒。

因此,教研不只是一種集體統一性行動,更是一種個體情景性行為。

我們看到了大量來自試點園教師個人的“教例分析”、“觀察紀錄”、“教養日記”、“教學手記”、“兒童行為解讀”、“隨筆”等敍事性的、反思性的自我行為描述,都是教師以自己個人的方式在表達教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在這些個人性質的教研成果中,充滿了教師們的教育智慧,我們發現,她們對實踐的思考不乏教育理論和觀點的支撐,不少教師在用專家的理論反思自己行為的時候,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和把握,她們在提出某些教育策略的時候,也已經用自己的實踐驗證並重構了某些教育觀點,甚至還在創造着自己的實踐理論。

事實上,一旦教師從自己邊敍述邊反思的文字中看到自己行為的意義時,她們的主體地位已被確證,她們的教育責任、研究自信也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三、“教研”是合作研究、互動學習的共同體

當然,教研活動終究是一種組織行為,即使是那些個人性質的教研行為也是在組織背景中產生的,因為教研組(不論是幼兒園的大教研組、年齡班教研組,還是幼兒園以外的中心教研組)營造了這樣一種教研的氛圍,使一組教師在一起圍繞目前工作的背景,為了一個共同的工作目標,就一個共同的話題充分表現和表達自己,從而求得整體的發展。

在此,我們強調的是教研行為中的民主關係。

每一個教研羣體都是由不同的教師個體組成的,如何看待這個“不同”,關係到教研的行為方式乃至教研的質量。

習慣上,我們會把教師分成老教師和新教師,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和教學能力弱的教師,專業水平高的教師和專業水平低的教師,骨幹教師和一般教師,以及領導和普通教師等等,但是這種高下、先後、老嫩、強弱的差異比較,引導的卻永遠是“步後塵”的教研行為。

《行動計劃》倡導民主的教研風氣,因而無論是試點園內部、試點園之間,各地實驗區幼兒園之間,無論是臨時形成的還是相對穩定的教研羣體,都表明:教研羣體是由共同的事業支撐以求每個人自身發展的集體,因此是一種合作研究、互動學習的共同體,其教研行動的原則是平等、互惠。

雖然,這個羣體中的每個個體在客觀上是有差異的,但是這個“差異”決不是以一方的絕對優勢和另一方的絕對劣勢來區分的,每個教師在學歷、經歷、閲歷、教歷乃至地區背景上的差異,在個性、智力、風格和修養上的不同,都可能轉化為專業上的優勢和弱勢。

因此,教師個體之間的差異本身就應當被看成是一種教研的資源,即使是專業水平上的距離,那也決是某一方作為另一方發展的資源,而是共同發展的資源。

由此認定,教研的組織行為是每個個體之間、個體與羣體之間的互動發展關係。

因此在教研活動中,羣體中不同個體之間的平等對話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應當有機會向他人説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個人的自省也應當有機會與他人交流。

對基層教師來説,這種對話和交流的最擅長的做法就是向別人“講自己的故事”,公開並評説自己的教學活動。

通過描述自己經歷過的教育事件,解釋自己行為的意義,揭示自己在這個事件中起到的正反作用。

同時,由於有着共同的教學背景,在羣體中產生的移情作用使教師更加容易將自己投射到別人的故事中,並與自己類似的經歷相聯繫,對描述者的行為更加容易以合作者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與己無關的。

當每個教師都超越了個人的眼界來看待問題時,羣體便會激活個體的智慧和知識,許多個體的觀點又會抽象為羣體一致認同的思想原則,轉而又特化為最合適於個人自己的行動策略。

這時教師才真正理解到“沒有最正確的,只有最適合於自己的”。

  四、在“教研”中與專家對話

一般不會否認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專業研究人員的支持,幼兒園教育實踐的改革也需要有專家的引領。

在幼兒園一線教師心目中的專家,包括了大學和各種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各級教研人員以及行政管理人員,她們認為,專家能説會寫,掌握大量理論和觀點,甚至具有決策和評價的權利,所以利用專家的資源和權威性來提升自己,是近年來許多幼兒園想做和正在做的。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專家在教師的專業發展方面,在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升方面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這完全取決於幼兒園究竟需要專家做什麼。

我們發現,當專家是幼兒園為外在功利而被請去做講座、做鑑定、寫研究報告,幫助編撰研究文集,那麼專家本身是被動的,就只能憑藉自己的理論修養和辯説的口才、根據具體要求去完成幼兒園交給他的“任務”了。

這時候,我們可以説,專家的作用雖然重要卻是有限的。

因為,專家的作用只有暫時的意義。

如果專家是幼兒園為改善自己教育實踐的研究,而被請去與教師一起研究問題、指導實踐,當專家本身進入了教學研究過程,傾聽了來自實踐中教師的聲音,憑藉自己掌握的理論對實踐進行診斷性的思考以後,提出自己的觀點,才會令教師信服。

這時候,我們可以反過來説,專家的作用雖然有限卻是重要的了。

因為專家的作用是要通過教師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來發揮的,當不斷被實踐驗證時,就有了持續的意義。

由於《貫徹〈綱要〉幼兒園行動計劃》這一項目是具有研究性質的工作推進,是工作性質的研究項目,整個研究過程就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實踐過程,這就決定了項目專家組成員與試點園教師之間也是平等、互惠、合作、相長的關係。

對試點幼兒園的指導原則,就是直接針對幼兒園教育改革的過程,為幼兒園發現存在問題、反思教育行為、尋找改革措施而提供指導和諮詢,而不是直接針對最終的研究成果,對幼兒園收集數據、整理素材、總結經驗進行指示和監督。

專家與幼兒園的互動方式就是直接與教師對話。

在對話中,我們感到,教師之所以對《綱要》倡導的教育理念與自己實踐之間的距離感到困惑,是因為這些理念以及理念所依據的理論具有一般意義和普遍意義,它很難預測特殊的教育情景,而專家與教師的對話,則以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的同步努力,實現了一般理論與具體實際的鏈接。

對話中,由於教師對自己的實踐有着比較深切的感受,提出的問題都是她對親身經歷的教育過程的一種思考,這就給了專家體察實踐活動背景以及教育行為諸多變化,在特定教育情景中提出理論和反思理論的機會,也給教師一個應用理論來反思行為、解釋行為,並追問理論內涵的機會,其中專家和教師之間常常處於磨合的過程,體現了一個探究性地運用理論來檢視實踐,並用實踐來驗證理論的過程。

  幼兒園實施方案3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是指幼兒園在領會國家和地方課程精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本園基礎與資源條件,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與規劃,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諧、適宜的書面課程計劃。課程實施方案是幼兒園課程實施與管理的基本依據。

幼兒園課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上海市學前教育“二期課改”充分體現了“原則規範、方向引領”的指導思想,賦予幼兒園更大的課程發展權,鼓勵幼兒園在遵循課程設計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本園實際及辦園風格,設計切實可行的課程計劃,創造性地實施課程。實現這一目標,有賴於幼兒園將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實到課程實施方案中,並在實際操作中貫徹執行。有的幼兒園在課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幼兒的自主遊戲、體育運動等得不到保證;又如,課程結構鬆散,內容龐雜、膨脹抑或偏缺,整體性不強。這些問題實際上反映出幼兒園整體課程設計與規劃中的不足。因此,進一步明確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的意義,增強教師對課程的研發能力,提升課程實施的質量,是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在理論和實踐上有待加強的一項工作。下面,我來談談對制定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構想。

  一、既要契合主流,又要富於個性

幼兒園課程方案是對幼兒園課程的預設性規劃。理想的課程實施方案既應契合課程改革的主流價值觀,又應充分展現幼兒園自身的特點。

1.基於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

現在,有的幼兒園給予教師充分的課程實施的自主權,但由於缺乏有效的規範機制和適宜的評價標準,一些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與課程方案的實施中十分隨意,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有一些教師由於缺乏課程設計的基本理論與經驗,對形態各異的課程資源缺乏獨立的分析、評判能力。這使得他們的課程實施方案缺乏科學性、適宜性與可行性。

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不論是“園本化”還是“班本化”,課程目標與內容都要體現國家與地方法規的精神,並與本園的發展方向相一致;課程設置與結構都要清晰、合理,能體現學前教育啟蒙性與整體性的特點;課程的編排和設計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能力、興趣及經驗;課程評價和幼兒發展評價要定期化、經常化,評價標準應與課程目標相呼應。這是編制課程實施方案的基本依據。

2.基於幼兒園現實條件與發展需要

如果一個課程實施方案普適性強但針對性弱,就不能適應各幼兒園的具體需要。因此,“因園制宜”是編制幼兒園課程方案的重要準則。

一要基於幼兒園的發展基礎與現實。地理環境、師資水平、生源質量、資源條件等方面的差異使每個幼兒園具有不同的辦學條件與教育基礎。幼兒園在制定課程方案時要正視這一點,從現實條件出發,腳踏實地地確立適宜的課程目標與發展願景,規劃幼兒園的課程實施。

二要着眼於幼兒園課程的傳承與發展。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課程文化與課程特色,幼兒園應對此進行系統的思考與梳理,着力分析和總結本園課程的強項和弱項。強項是形成幼兒園特色的基礎,弱項往往既是發展的“瓶頸”,又是新的生長點。因此,有效利用自身的課程文化和課程特色,處理好課程的傳承與發展的關係,能促進幼兒園課程的發展,使幼兒園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的凸顯。

  二、課程結構清晰,體現發展需求

一份完整的課程方案應該包含幼兒園發展現狀、課程理念和辦園特色、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與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評價建議等內容。其中,對大部分幼兒園來説,最難把握的是課程結構與設置,即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哪些活動,又如何協調這些活動之間的比例。對此,筆者有三點建議。

  1.優化結構

所謂“優化結構”是主張幼兒園在審視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重新分析各種活動類型和活動項目在課程系統中的價值、功能以及相互關係,既注重目標上的一致性,也關注形式、功能上的互補性,由此確定本園的活動類型與活動項目,形成課程結構。幼兒園在具體操作中可突出兩個意識:

一是全面意識。在規劃課程結構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通過系統組織與安排多種活動保障幼兒的基本發展,又要以幼兒園已有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為依據,將幼兒園的辦學特色(滿足幼兒的個性愛好、特殊需要)及個性化發展在課程結構中得到體現與落實。

二是科學意識。正確處理各類活動之間的關係,保證各項內容在不同年齡班的適切性;採用一定的形式將各種活動類型與活動項目組織起來,形成清晰的課程結構。

  2.平衡配比

平衡配比是主張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活動項目與內容應保持合理的比重,即教師要平衡各項活動的內容與時間,在相對科學的原則指引下主動而富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避免給教育教學帶來太多潛在的隨意性。幼兒園在具體操作中可把握四個平衡:(1)幼兒園四類活動的平衡:對各年齡段幼兒四類活動(生活、運動、遊戲、學習)的時間作出明確、適宜的規劃,以作為活動內容選擇與組織的依據。(2)特色活動與共同性活動的平衡:從整體性上考慮特色項目的價值定位、內容以及比例。(3)區角活動與主題活動內容的平衡:既要考慮主題活動和區角活動的聯繫,也要關注五大領域教育內容的平衡,以及主題和非主題活動的平衡,使課程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規劃與安排。(4)幼兒主體與教師主導間的平衡:既要保證幼兒自主遊戲和娛樂的時間,又要保證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學習的時間,同時也要關注這兩類活動的融合與轉換。

  3.細化安排

雖然幼兒園在課程規劃中給予教師彈性空間,但這種彈性空間並不是越大越好。理想的課程管理應對幼兒園的課程實施作出細緻的安排,然後由各年級組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使保教工作形成穩定有序的良性發展態勢,使課程目標更好地落實到每一天。

1.幼兒園一日(周)活動的安排及作息時間安排。首先,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合理安排各項活動,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證幼兒每天兩小時的户外活動時間。其次,時間安排要根據各年齡段、季節、地域等特點作出調整。第三,要遵循動靜交替的原則,室內與室外,全班、小組與個別活動相結合,以提高幼兒的活動效率,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2.幼兒園大型活動以及專用室活動等安排。除了常規性的一日活動外,幼兒園在開展各種大型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專用活動室活動、混班混齡活動、親子活動前應事先作出計劃與安排。另外,幼兒園還要對户外公共場地、教學儀器設備、多功能室等資源的分配作出具體安排,編制詳細的規則與要求,以提高使用效率。

合理的課程結構與設置既要體現課程改革的精神,又要關注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園自身的發展需求,使幼兒園課程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

  三、研發與實踐互動,提升課程品質

課程實施方案的研發與制定需要教師共同傾注熱情,奉獻智慧;同樣,課程方案的實施與發展也需要教師全力以赴、同舟共濟。只有研發與實施實現“無縫對接”,才能真正發揮出課程方案的規劃、指導作用,提升課程的實施品質。

反思當前一些幼兒園制定的課程實施方案,不難發現一些應該極力避免的問題。例如,脱離幼兒園的現實條件與基礎,好高騖遠,方案可行性差;方案制定流於形式,與實踐脱節;閉門造車,由少數人壟斷方案的制定權;過分追求幼兒園的特色,標新立異,不考慮幼兒的實際需要,等等。對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制定的探索尚處於起步階段,我們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紮紮實實地研究,以適應兒童發展的需要和課程改革的要求

  幼兒園實施方案4

幼兒園後勤工作是關係到幼兒園各項工作開展的一項全局性工作,它為教育教學工作起着先行和保障作用。當前,幼教工作中普遍存在對後勤管理認識不足、後勤隊伍整體素質低、後勤環境不盡如人意,導致保教並重未落到實處的問題。改革和創新後勤工作,確保幼兒持續健康地發展,是一項緊迫的任務,擺在我們幼教工作者的面前。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對如何創新後勤管理工作,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推行公開招聘制,提高後勤人員素質

幼兒園保育和教育同等重要,二者相互聯繫,互相滲透,共同推動幼兒園保教工作的發展。而要提高保教質量,順應課程改革的新需求,首先必須改善和提高保育員隊伍的素質。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着保育員隊伍文化素質不高,年齡偏大的問題。要改變這種現狀,僅靠崗位培訓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必須把好保育員的“入口關”。因此,幼兒園在選擇保育員時,要嚴格按照《幼兒園工作規程》公開招聘,挑選學歷、年齡、能力都合適的保育員,最大限度地吸收那些熱愛幼兒教育工作的優秀女青年來園擔任保育工作,從源頭上保證保育員的質量。

  二、實行結構工資制,突出崗位工作績效

要深化幼兒園園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合同工的積極性,按照“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實行結構工資制,強調崗位,突出績效,並按工作量的計算係數酌情發放超工作量補貼。通過推行結構工資制,緩解當前很多幼兒園存在的合同工流動性過大的問題,增強保教隊伍的穩定性,調動其工作熱情,促進保教工作有序開展。

  三、推行飲食衞生“四項制度”,提高幼兒餐點質量

關懷和呵護幼兒身體健康,是幼兒園義不容辭的責任。可推行“四項制度”,科學管理幼兒的膳食。一是建立“供貨方公示制”。每學期公佈一次食品供貨方的單位名稱、詳細地址、法人姓名、“三證”情況、聯絡電話等,接受教職工的監督。二是建立“食品供貨合約制”。每學期組織一次市場調查,然後就食品的價格、質量等與供貨方簽訂“食品供貨合約”,做到雙方職責明確,共同把好食品衞生監管的第一關。三是建立“膳食委員會參與監督制度”。定期組織召開膳食會,羣策羣力,科學制定幼兒營養食譜,盡全力做到膳食搭配合理,品種多樣,花樣新穎、營養均衡、質量保證,並每週定期向家長公佈食譜,接受家長的監督。四是嚴格執行飲食操作規範制度。以“一切為了孩子的健康”為宗旨,以幼兒的生理特點和成長需要為依據,科學合理地烹製幼兒餐點,保障幼兒飲食健康。

  四、實行寄藥統一管理制,加強服藥指導管理

家長請教師或保育員幫助其孩子中午服藥在幼兒園很常見,由於教師和保育員工作繁忙瑣碎,耽擱幼兒服藥時間時有發生。為保證幼兒服藥安全,保障幼兒健康,可採取寄藥統一管理制度,即設立“幼兒服藥情況登記表”,要求家長應認真填表,説明幼兒的班級、姓名、病因、藥物名稱,需要指導服藥的時間等,並簽上家長的姓名。對於幼兒的藥品,幼兒園則安排保健醫生專人負責,要求保健醫生檢查、核對家長所寄託的藥品,並在藥品袋上標明幼兒的姓名及所在的班級,然後存放於藥箱內妥善保管。保健醫生除按時指導幼兒服藥外,還必須在每天上、下午下班巡視時間內,注意觀察服藥幼兒的身體健康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幼兒在園安全。

總之,幼兒園後勤管理工作只有不斷改革和創新,才能適應不斷髮展着的幼兒園教育教學,適應時代對後勤工作所提出的新需求,促進幼教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幼兒園實施方案5

  一、指導思想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有來自教材的、有來自教法的、有來自幼兒的,也有來自傳統觀念的阻礙等等。這些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困惑如何解決?由誰來解決?在實踐中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自己的優勢,創立自己的特色。教師在實施新《綱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根據本園的實際和幼兒的特點自己解決,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得靠教師自己的不斷學習與實踐。而要做到這些目的,必須進行園本教研。只有建立以園為本的教研機制,深入開展以園為本的教學研究,才能及時解決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才能把幼兒園構築成一個學習型組織,才能提高保教質量,使幼兒園不斷髮展。為此,我校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的精神,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二、園本教研製度的涵義

以園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是以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努力把幼兒園建立成為學習型組織。

  三、實施理念

“一切為了孩子,一切依靠教師”,“幼兒園是教研基地,活動室是教研室,教師是研究員”。

  四、組織機構

(一)成立園本教研製度領導小組

組長:左雲金

副組長:王傳根、郭峯

成員:孫興芳、宋秀華、王鳳

(二)具體分工

左雲金:校本教研製度第一責任人,負責全面工作

王傳根:負責組織管理指導工作

郭峯:負責組織管理研究工作

  五、園本教研製度建立的主要內容

(一)以園為本的教師培訓體系

(1)重視教師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立足本園及時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促進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理論修養、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2)重視本園骨幹教師隊伍的建設,千方百計培養自己的學科帶頭人;

(3)要有適合本園實際的師資培養計劃,為教師的培訓、進修、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

(4)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指導和幫助;

(5)在改革中,尤其要注重採取各種“園本培訓”的方式,對上崗教師進行《綱要》、教材的崗前培訓。

(二)以園為本的教育科研體系

(1)幼兒園要有計劃地開展經常性的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活動,及時研究和解

決教學實際問題,通過教學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

(3)大力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千方百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4)要組織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教改實施,把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同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5)要建立教學成果和教研成果的獎勵機制,激勵教師不斷地創造新的教學和教研業績;

(6)要重視總結、宣傳和推廣本園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研成果,從制度上保障“園本教研”常研常新。

(三)以園本為本的學習指導體系

教學研究既要研“教”更要研“學”

(1)要把傳統的學法指導與新時期的“轉變學習方式”密切結合起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現狀,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和勤于思考,促進幼兒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

(2)幼兒園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學習指導的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並從制度上促使教師人人承擔學習指導的責任。

  六、過程與方法

1、加強教師學習和培訓工作。推薦書目,要求老師自學,並寫讀書筆記,看專家講座光盤,學習課改理論,使教師改變教研觀念;提供參加各級培訓的機會,如:學科帶頭人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園本教研培訓;鼓勵教師參加學歷提高培訓和普通話、信息技術的培訓;定期對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如專題講座、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案例分析等,培訓的內容側重新《綱要》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引導教師通過對自身現狀的分析,制訂自我發展規劃和學習計劃。

2、有效地進行教研活動。

(1)教研組在每學年初根據幼兒園工作計劃制定本教研組計劃,並按計劃落實各項活動。

(2)教學教研常規的落實,特別是備課組活動的落實。每個教師都要進行教學反思,每週寫一篇有較高質量、能改進自己教學的反思。

(3)每個教師每學年至少要上一次研討課,認真聽取同行的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每學期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30次,做好聽課筆記,並適當進行評論。

(4)每學年上交一篇説課稿,一篇公開教學活動設計,一篇公開教學活動案例反思。

(5)每次教研活動前開展15分鐘中心發言,通過交流、討論達成共識,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6)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每學期至少一次專題講座或觀摩教學、研討課。

  七、具體工作安排

第一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成立機構,確定園本教研的研究內容,根據年齡特點分為小班組、、中班組、大班組三個教研組。

2、通過觀察、訪問、問卷調查等方式,聆聽教師的心聲,全面瞭解教師們在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

3、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與研究我園《園本教研實施方案》和相關政策文件,對方案進行分析和研討。通過完善制度和強化規章約束,促使教研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自發走向自覺,由無序走向有序。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實施園本教研,不斷總結經驗,組織交流討論,各教研組制定教研活動計劃,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規劃,確立研究主題,以專業引領和同伴互助等多種形式落實以園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在總結階段,進行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鼓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動進行理論總結,寫出教研文章。同時,鼓勵教師用敍事研究記錄自己教學中的故事和鐵事,展開教研成效的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