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小説讀後感

  篇一、《遇見未知的自己》小説讀後感

來到爸媽在線工作不久,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事給我推薦了一些心理學的專業書籍。當聽到《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個書名的時候,內心頓感新奇,單是書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閒暇間,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這份神奇的禮物,開始了內在心靈成長的漫漫旅程。

《遇見未知的自己》小説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台灣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於2007年6月在台灣出版,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説。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線暗線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張德芬,品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搭乘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一。

腦海裏一直有個念頭兒,總覺得《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來的禮物,在打開禮物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許多。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悦納。他人的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己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己的故事裏,製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為何不編一些美好的情節呢?讓生命温馨一點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幫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我掉進了脆弱的泥潭,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懷才不遇,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人一生追求的歸納起來只有幾個字,那就是愛,喜悦,和平,真我,其他所有與植物館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愛,喜悦,和平,真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積蓄心靈內在的力量。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更強大呢?

張德芬説:“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説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説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律,在閲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篇二、《遇見未知的自己》小説讀後感

這本書雖然是在我急需的時刻買的,但買來之後,未敢急着去讀,怕這一頓温馨柔情的盛宴被饕餮得杯盤狼藉;或者僅是草草吃完,勉強充飢。我不是想用來充飢的,而是想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受益一生。想使自己這“無心”之人,讀完後,能夠為自己找回一顆鮮活的“心”。

發現這本書是作者2007年秋完成的`,2008年1月出版。所幸在我迫切需要成長,需要破繭而出的2008年,有朋友推薦給我,感覺自己真的很幸運!

封面:一個女人坐在高高的樓頂上,任風吹拂着她飛揚的長髮,抬頭仰望着天空。給人一種很舒心。。很舒展。。很舒暢。。的感覺。。

目錄:提示語即給人一種心靈的啟迪:

“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息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們的東西席捲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

“如果你不斷重複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説,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係,比方説,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慘痛苦。那麼,你就是每天都在重複地為那張神經網絡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你知道嗎?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我們不知道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

自序:

“發現我們大多數的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

“我多麼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夠活出他們想要的人生,找回真正的自己呀!”

第1章我是誰?

好象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我是誰?”,更糟的是,甚至很少有人去想“我是誰”。

想了想。。假如老人問自己“我是誰?”。以目前的狀態,我或許會答:“我不知道”或者“我誰也不是”吧。

(當然,假如象女主人公那樣,在那個與老公吵架後飛車半路遇險的雨夜,面對一位陌生的面目慈祥的白袍老人時,答案也許會和女主人公一樣吧。)

第2章我不是誰?

我們不是我們的身體

不是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不是我們的靈魂

“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息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第3章我們到底要什麼?我陪着女主人公——若菱一起思考那個雨夜小屋中白袍老人留下的問題:

“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幸福的生活(我的答案)

“什麼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愛

第4章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象這個論壇裏的一些人)

“我們人類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出來—愛,喜悦,和平”

喜悦與快樂是不同的:

快樂—取決於外在的東西,容易消失;

喜悦—由內而外的感覺,一旦擁有,外界是奪不走的。

第5章角色面具

老人的一些提示: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學、讀書、結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裏面是一直沒有變的,儘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仍然保有一個基本的內在真我的感覺。

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出月落,雲起雲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第6章未知的自己

真我就是——————愛、喜悦、和平。

我目前還是在機械地閲讀,但感覺裏面的許多許多話都是對着自己説的,説的都是自己。隨手記取一些對自己影響較深的文字,暫還未上升到感性和理性認識的高度。

“愛、喜悦、和平是我們曾經擁有的,所以我們才如此執著地追尋它們。。

你看看所有的小baby,就知道了。”

“孩子的哭鬧是屬於生命能量自然的一種流動,完全無損於他們的本質。哭完、鬧完,他們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內在和平的喜悦境界。是大人自己沒有辦法承受,反而去打壓他們,才造成問題的呀!”

第7章能量爭奪戰

“像音符的波動一樣,是振動的頻率,也就是能量。”

“我們與所有存在的生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能量振動的交流、互動。”

“好的能量和負面能量一樣,都有很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篇三、《遇見未知的自己》小説讀後感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網上,勵志的書看過不少,靈脩的書卻從沒涉及過,總覺得所謂靈脩總有些玄學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張德芬的介紹,從一個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到一位為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脩行者的蜕變,讓我對所謂“靈脩”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關注這個人,進而關注起她的作品來。而關於張德芬的作品,首推的應當就是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據説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説,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脩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於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以至於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佔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説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當情緒不好時,請默唸:“我看見我尋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我們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實。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勞無功,無濟於事的。所以,我不會繼續在上面撒鹽。我會努力讓傷口好好癒合,使自己的情緒和心靈恢復健康。”快樂不快樂決定權在自己,事情的最後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要正視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別人給不了,也無法給予,不要找錯了方向。想要快樂,首先要平靜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臣服”於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實,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當下。

當然,快樂不等於膚淺,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對生命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説,思考、孤獨、痛苦、彷徨、堅持、執著,就是獲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過,要有技巧,能夠使自己在恰當的時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獨;又可以在恰當的時候,打開心懷,投入生活,變得真正的開心快樂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裏,但是總可以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着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保持關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這本書裏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問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從,不如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它將成為你的一份人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