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3

1. 讀童年的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3

看完《童年》是在兩天之內,在兩個喧鬧的上午,我獨自坐在教室裏,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讀一個完全屬於別人的故事。

讀外國的名著是艱難的,尤其是蘇聯的作品,那一長串的人物姓名常常讓我讀着讀着就不知道主角變成了誰。所幸的是,《童年》不存在太深刻的哲理,使我可以通過字裏行間看清高爾基童年的輪廓。

讀完《童年》,有幾點很深的體會:

一、 關於打女人

在高爾基童年的家庭中,幾乎每個男人都會打女人。他父親打,他祖父打,他舅舅打。男人在家庭中處於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只要少不順心,隨時就會掄起拳頭對身邊的女人拳打腳踢。高爾基的外公很瘦小,可是也常常暴打他很高大的外婆。對於虐打,女人是與生俱來的逆來順受。更殘暴的是,高爾基的舅舅將他的舅母毒打至死。

這是一個矇昧的時代,周圍充斥着刺鼻的瘴氣,世界似乎還是一片混沌,人們依然處於野獸的進化階段。這裏缺少文明,缺少平等,暴-力與血腥奠定了高爾基童年灰色的基調。

二、 關於信仰

中國人與外國人不同的一點是,外國人缺少勇氣時會尋找上帝。他們祈求着上帝的保佑,獲得心靈的告慰。在童年裏,高爾基的外祖母一遇到事情就向上帝禱告,他的祖父也時常與上帝對話,這些情節在《童年》裏屢見不鮮。

有信仰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就如走在一片漆黑的荒地裏,這裏沒有方向、沒有燈光 ,你不知前方是深淵還是平地,突然出現一絲曙光,將漆黑一點一點的剪破,你不再彷徨,循着光明走去,或者曙光不能幫你到達成功,但至少在黑暗裏給你一絲安寧。

三、 關於祖母

高爾基的外祖母算是《童年》的第二主角了。作品中很多篇幅都描寫了外祖母,祖母愛唱歌、講故事。這使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童年的時候,我常常偎依着奶奶,聽她説爸爸小時候的故事;猜她給我們出的謎語;唱她給我們聽的歌謠。這些回憶,就如扔在牀底下很多年的風箏,漸漸塵封了。奶奶去世很多年了,偶爾她也會進入我的夢中,夢裏的她依舊那麼慈祥,那麼和藹。

讀別人的故事,其實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

我驚異於高爾基的勇氣:他這樣詳細甚至於帶着一種自嘲幽默的口吻回憶他黑暗骯髒以至於令人絕望的童年.

那個年幼時就喪父,寄宿在外公家裏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從小就生長在人類一切的罪惡之中:暴-力、辱罵、報復還有各種各樣不堪入耳的骯髒事情。這裏彷彿是一個連陽光都避之不及的黑暗角落,罪惡氾濫成災,蔓延成一條散發着惡臭的河水。三歲的純潔的未經任何罪惡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謝,天使一樣的阿列克謝,似乎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而觸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無情地將他扔進了這骯髒的臭水裏,讓他在充斥着荒誕與野

蠻的境況下生長,頗有些自生自滅的味道。

於是,三歲的小男孩阿列克謝便蹣跚着開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尋找。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滅的阿列克謝身邊出現了一位慈祥的守護神,多年生活在這樣黑暗的角落裏,所幸沒有使她的心靈變得一樣黑暗。她所終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懷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外祖母出現在阿列克謝充滿苦痛的生命中,帶來一朵黑暗中燦爛的陽光,照亮了小阿列克謝的生活。每當暴-力和罪惡侵入,試圖腐蝕他純潔的心靈時,外祖母總會適時地出現,用上帝和一切光明美好的事物將黑暗的陰影驅趕。外祖母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外孫的心靈,希望他能在惡劣的生活境況下茁壯、健康地成長。當看到她就算受到莫大地痛苦時仍然誠心地讚美上帝和聖母時;當看到她在火災中臨危不亂、鎮靜地指揮滅火時;當看到她逆來順受地接受老伴的毒打時;當看到她捧着外孫掙來的幾個錢幣而落淚時,我徹徹底底地被感動了,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除了母愛還有外祖母的愛。

這是我在阿列克謝黑暗的生活中尋找到的第一朵温暖燦爛的陽光。

事實上我在驚異與高爾基的同時也驚異於我自己,因為這樣一本催人淚下的名著我居然沒有理所當然地淚流成河。是吧是吧,我越來越沒心沒肺。但是在讀到“好事情”一章時,心裏真是很感動呢。我 想“好事情”應該是一位辛勤敬業的科學家,由於種種原因,生活變得窮途潦倒,只得住在阿列克謝家的簡陋的小屋裏。他每日醉心於自己的科學研究,無暇理會他人的閒言碎語。阿列克謝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和“好事情”成為了朋友。品德高尚的“好事情”向阿列克謝灌輸着純潔的思想,教導他要成為一個對祖國熱愛,將來為祖國所用的人。然而這位優秀而孤獨的科學家在世俗人們的眼中被冠以各式各樣醜惡的名號,最終不得不在卡西林的驅逐下獨自離開了阿列克謝的家,阿列克謝也為此而感到傷心不已。“好事情”與外祖母都淨化了阿列克謝的心靈,不同的是外祖母的淨化是建立在虛無的信仰之上,“好事情”則是用先進的思想和知識對其進行教育。阿列克謝在他們悉心的關懷下,內心對這骯髒的社會抱以極大的希望和感恩。

我找到的第二朵陽光充滿智慧和希望。

對於“好事情”,我感到的是可悲。作家在這裏通過對這一形象的塑造,想要向讀者展示十九世紀沙皇統治下人民的愚昧無知,並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這是驚醒我們的書”,的確如此。

但是,這本書更多地帶給我的,是感動,感動過後,是深深的震撼。震撼於在如此骯髒的社會中,還有這麼善良的人們。他們用他們的善良來感化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世界,儘管被打被罵,他們從無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