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1

備課是英語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是英語教師培養學生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務,是決定一堂課效果的主要標準,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筆者從教學實踐出發,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當今國小英語教師對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的認知現狀以及對核心素養和思維品質的認知現狀,探討基於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與方法。

一、 當今國小英語教師對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的認知現狀

如今,有很多學校的國小英語教師沒有意識到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性,更相信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在這些國小英語教師的傳統思想認知裏,學生是多樣性的、是自由的、是充滿變化的,其認為提前設計的課時教學目標並不一定會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按照預設的步驟進行。這樣使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照搬書本、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經常會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選擇走“形式主義”,導致教學目標形同虛設。這樣的教學目標完全違背了新課改的要求,不僅不利於課堂效果的提高,更不利於學生英語成績的進步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 當今國小英語教師對核心素養和思維品質的認知現狀

隨着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就業形勢逐漸嚴峻這一客觀事實,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然而,在目前階段,有很多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思維還停留在淺層的知識的掌握上,只注重對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點,卻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解題技巧的訓練,沒有認識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思維品質的重要性。這樣的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考試分數有沒有進步,學校排名有沒有提高,完全沒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想法和行動。

三、基於核心素養的英語單元課時整體教學目標設計有效性的策略與方法

1.根據教學實際設定課時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告別“啞巴英語”,更好地做到學以致用,教師就要根據教學實際設定課時教學目標。教師不僅要做到通過教授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思維品質,更要做到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運用課堂中學到的英語知識解決實際需求。

朗讀是提升國小生英語閲讀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作為國小英語教師,要想更好地做到以人為本,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就要注重朗讀環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在講解閲讀之前,先讓學生朗讀,並開展多種朗讀形式。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思考該篇英語閲讀可以採取哪種朗讀方式。比如,當該篇英語閲讀當中有很多對於國小生來講較難的英語詞彙時,教師就可以採取範讀的模式,或者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當該篇英語閲讀較簡單時,教師就可以選擇集體朗讀。當該篇英語閲讀中遇到有對話的閲讀文本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還可以組織朗讀比賽,挑選讀得最流利、發音最標準的學生給予獎勵。這種通過朗讀的方式學習閲讀,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單詞記憶,還能夠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告別“啞巴英語”,能開口説英語,敢於説英語,能流利説英語。教師要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之前,將以上幾種情況考慮清楚,在充分了解班級學生整體水平的前提下,提前在教案中設計好朗讀的形式。

2.根據學生特點設定課時教學目標。作為國小英語教師,在設計課時教學目標時,還要考慮該單元知識的難度,課程設計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既要考慮優等生的學習需求,又要照顧中下等生的吸收程度。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制訂難易程度適中的教學目標,保證班級大部分學生都能接受,都不會被落下,都能跟上英語教師思路。

由於學生之間具有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法,通過分層教學法,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教師在設計單元整體課時目標時,要在教案中體現出分層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方法。教師要在設計教學目標之前,將學生按照不同的性格品質、心理特徵、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吸收能力、現有的知識水平等各方面條件,劃分成不同的等級,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展開不同的教學指導、佈置不同的課後作業。分層教學法使教師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有利於教師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英語教學中樹立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法,在教學設計時提前設置好任務分層,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分配不同的任務,從而更好地促進英語後進生的轉化。

例如,在學習“weather”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這樣設計:讓C類的學生收集有關天氣的所有單詞,讓B類的學生説一説最近一週的天氣情況,讓A類的學生之間進行“its sunny/cold”等對話練習。通過不同的任務分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同的羣體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得到鍛鍊機會,實現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標。

3.單元課時整體教學目標設計,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目前,有很多的國小英語教師還沒有完全適應素質教育的改革節奏,在授課過程中,並沒有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的教學形式落後、單一,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教師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中的每一個環節,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按照教師的計劃和步驟完成教學活動。雖然教師會引領學生做“lets listen”“lets read”“lets sing”等能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感的教學活動,但其本質上還是一些機械的、重複的練習。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國小英語教師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沒有注重提問的質量,經常發出無效提問。學生不需要動腦就能跟着回答“是”“對”“好”等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詞彙,看似課堂氛圍良好,實際上學生對於問題並不一定理解,這種單調乏味的回答違背了課堂提問設置的初衷,更不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教師要保證提出的問題難度要適中,不能偏向英語基礎好的學生,要從“個體”轉變為“全體”,保證絕大部分同學都能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回答。英語教師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時,就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將課堂上可能會發生的問題都要考慮進去。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只提問優等生,也要對中等生和差生進行適當的提問,以保證大部分同學都能參與課堂,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

由此可見,高中英語教師要想使課堂提問更行之有效,就要做好教學計劃,把控好課堂時間,掌握好提問的時機和頻率。英語教師要知道在哪一步提問,既不打斷學生的思路,又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作為國小英語教師,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時,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注意啟發誘導,通過提出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英語教師還可以設計有趣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着我國科技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技術也已經被教育行業廣泛應用,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運用多媒體教學,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作為課程導入,通過英語小遊戲、英語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譯林版一年級英語上冊第一單元“hello”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拿出兩個小動物樣式的布娃娃,並運用小孩子們喜歡的語氣,模仿小動物説話的語音語調説:“boys and girls, they are our good friends. Hello! Im Kuai kuai. Hello, Im Lele.”接着,教師要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説出“Hello, Kuaikuai and Lele.”然後,教師就可以引出這堂課的學習內容:“Lets talk with them. OK”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將話題自然引入本單元教學內容:“When we meet someone, we should say ‘Hello!”然後,利用新型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不同人見面時互相打招呼的視頻,以及作自我介紹“I am xx”,以此來鞏固記憶,加深學生對該英語單詞和句子的印象。最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變化各種聲調朗讀課文對話,並邀請學生上台表演對話。通過學生的表演實踐,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再如,在學習“whats in the classroom”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創設實際情境,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在電腦上放出圖片,帶領學生複習pen、pencil、bag、desk、chair、eraser、ruler等詞語,之後引領學生用上述單詞做英語問答練習,讓學生用英語完成交流,幫助學生完整地説出“I can do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Open the door、turn on the light、Clean the window.”等等諸如此類的句子。最後,教師還可以指着教師當中的黑板、粉筆、燈、課桌、椅子等,讓學生説出英文單詞。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挑選出幾名同學進行搶答比賽,最先説出英文單詞的同學,教師可以給予積分,最後給予積分最高的同學小禮品,作為鼓勵。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讓晦澀難懂的英語變得淺顯易懂,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

3.在單元課時整體教學目標的設計中要凸顯三維目標。英語教師在課時教學目標的設計時,要凸顯出新課改要求的三維目標。在充分考慮班級學生接受水平和課堂進度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三維目標。首先,在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設計上,要體現學生在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內容,可以運用“背誦……”“理解……”等關鍵詞。其次,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設計中,要注意到學生在教學展開過程中學會的方法和鍛鍊的技能。可以運用“學生通過……過程,培養/鍛鍊……能力、掌握/學習/感受……的方法/知識/情感”等關鍵詞。最後,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設計上,要重視學生分別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的養成,尤其是情感上的提升和感悟。

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根據教學實際設定課時教學目標、學生特點設定課時教學目標、並且在單元課時整體教學目標的設計中要凸顯三維目標,以此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2

一、課題的提出

費希特説,教育必須培養人的自我決定能力,而不是培養人們適應傳統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於實用性,不是首先去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的自我性、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使他們能在目前還無法預料的未來局勢中做出有異議的選擇。

當我們坐在學生身邊,觀察他們在課堂中是如何思考、如何與同學互動、如何處理錯題與難題時,就會發現,並非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中都經歷了真實的學習。相當一部分學生或者沒有達成學習目標,或者沒有產生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的增長,反而在學習中養成了被動的學習心態和不良的學習習慣。

當前學生的課堂學習主要面臨三大困境:虛假學習、機械學習、競爭性的學習。當學習成為所有學生在同樣內容上的熟練度競爭,學習就變成了一件與自我、與人的發展無關的事情。當外部的控制和壓力移除後,學生往往不願意學習,失去了學習動力和創造性地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恰恰是素養的核心。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能否落實,真正的挑戰在課堂。基於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項目教學,以學生學習和掌握核心知識為依託,以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為目標,為解決一個具體項目,藉助各種學習資源,自我確定學習內容和制定計劃,是具有挑戰性、自發性、持續性、真實性、反思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基於此,開展學科核心素養下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研究。

二、對課題的理解和認識

核心素養:2016年9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佈,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學科核心素養:20xx年1月,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凝練學科核心素養。數學學科要構建圍繞數學運算、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抽象、數據分析和數學建模等6個學科核心素養體系。學生學習中職數學學科後,形成了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職業發展的本學科知識與能力,包括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活動經驗等等。

中職數學項目化教學:從數學學科內在邏輯和學生專業基礎需求出發,以學生為本,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規律,深入挖掘開發案例和項目化教學資源,探索數學項目化教學手段,讓案例和項目化教學更貼近學生專業需求。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中職數學課教學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為指引,緊緊圍繞數學課學科核心素養,以中職生為中心,有利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斷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學習素養的本質是心智的靈活轉換。學習者在新情境中運用所學解決問題,創造出新意義與新知識。中職數學的項目化教學,正是從數學學科內在邏輯和學生專業基礎需求出發,緊緊圍繞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以中職生為中心,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規律,深入挖掘開發貼近學生專業需求的案例和項目化教學資源,通過豐富的情景信息以及數學關係,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力、概括等活動,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大腦的發展,知識、能力與態度的整合,奠定學生心智自由的基礎。

三、研究領域現狀及支撐性理論

研究現狀:目前國內外對於中職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上的落實與實施仍在論證與例證階段,處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融合期,沒有形成有效的實踐體系。同時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依然停留在應試教學的保守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也還處於教師學習與認知階段,沒有真正的落實到課堂教學中。西方教育家認為數學項目化教學並不是傳統課堂教學後的一個實踐活動,而是通過項目來學習數學的知識和技能。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項目化教學難以逾越學生情況,實現“主餐化”。其實,也未必需要東施效顰,以核心知識和核心素養為目標,設計對學生有挑戰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構建中國式的項目化教學,更有實踐意義。雖然項目化教學對大多數教師和學校還是有難度的,尤其是創設情境、設計驅動性問題並不那木容易,迴歸課本的照本宣科、背誦、練習,畢竟簡單方便的多。但正因為如此,這樣的探索才更有價值。

支撐性理論:

STEM教育:STEM課程重點是加強對學生四個方面的教育:一是科學素養,即運用科學知識(如物理、化學、生物科學和地球空間科學)理解自然界並參與影響自然界的過程;二是技術素養,也就是使用、管理、理解和評價技術的能力;三是工程素養,即對技術工程設計與開發過程的理解;四是數學素養,也就是學生髮現、表達、解釋和解決多種情境下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PBL項目式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通過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圍繞問題獨立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

研究價值:

理論價值:傳統的數學教學較多地關注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和發展,通過公式、過程的變形促進學生有意義地接受學習,具有知識目標高效達成的特點,但中職學生往往是傳統教學的不適應者。項目化教學有助於增強學生個性,提高學生參與願望,促進多學科知識融合。在適當範圍內探索數學項目化教學,聚焦數學核心素養,通過探究性的、調控性的、社會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引發學生有意義的數學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促進學生的創造性發展。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中職數學項目化教學,以學生學習和掌握核心知識為依託,以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為目標,為解決一個具體項目,藉助各種學習資源,自我確定學習內容和制定計劃,是具有挑戰性、自發性、持續性、真實性、反思性的數學實踐活動。

實踐價值:本課題的開展,有利於正確指導中職數學課堂教學如何落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明確落實的目標和任務,積極幫助基層數學教師去完成教學評價目標、教學研究方向,撰寫、分析和設計教學案例的目標指向;有利於對於指向性核心素養教學評價活動的開展、數學教學命題的設計、數學教學目標達成的檢測;有利於正面檢測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所能達到的數學核心素養教育目標。

數學具有描述世界和分析世界的巨大力量,通過項目化教學,學生從中領略學習數學的意義,對結構不良的情境進行數學化的思考。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課堂互動探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正確引導師生在落實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促進能力和社會參與度的提高,正確樹立科學創新精神,正確引導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努力養成親社會的行為態度。讓師生在正常的教學相長的互動中,迴歸到能激勵學生健康成長和正確做人、認真做事的價值觀中,迴歸到數學育人的教育目標。

四、研究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研究目標: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研究,一是探究核心素養與課程教學的內在聯繫,不斷充分挖掘中職數學課程教學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二是在課程教學中,以核心知識和核心素養為目標,設計對學生有挑戰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構建項目化教學。

研究內容:

(1)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理論研究

(2)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實踐課例研究

(3)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課程建設

(4)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跨課程研究

研究的重點

如何在數學教學工作中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如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設計。

研究方法:

借鑑現代教育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行動研究法、文獻資料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共同完成研究任務。

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運用於教師課題研究時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通過個人反思,合作交流,以解決問題;

經驗總結法運用於課題研究時對某階段的進展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再通過交流、研究報告、論文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調查法用於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進行摸底調查;

個案研究法用於對個別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跟蹤研究,通過一階段的促進轉變,對實驗過程進行記錄和研究。

五、研究內容的分工與落實

研究人員的分工

研究過程的計劃

本課題的研究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階段。(20xx.4——20xx.5)

本階段研究主要採用文獻法,調查研究法。查閲相關資料及調查,瞭解職高數學科學素養與項目化教學的現狀,學習有關理論,作出初步概念界定。

第二階段:初步探索階段。(20xx.6——20xx.9)

本階段研究主要採用調查研究法,嘗試進行科學素養下中職數學項目化教學,進一步收集文獻資料,初步確立研究課題的目標、內容和研究重點。

第三階段:深入探究階段。(20xx.10——20xx.1)

本階段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根據研究方案全面實施深入探究。

第四階段:總結完善階段。(20xx.2——20xx.3)

進行全面總結和評價,形成較為完備的理論框架,彙編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成果的預期

六、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力量精幹

本課題研究人員具有濃厚的科研意識和教育科研的能力。成員有三名高級講師,有海門市骨幹教師及校級骨幹教師,多次在省、市教學大賽中獲獎。都紮根於教學一線,實踐經驗豐富,能夠恪守“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熱愛學生,具有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研究能力強,科研成果豐厚。

研究基礎紮實

在前期調研論證之時,課題組對區域內有關教學實踐活動進行了總結和剖析,對網絡資源、學術期刊進行了廣泛蒐集,對國內外實踐經驗及研究成果進行了力所能及的佔有,取得了較為豐厚的第一手資料,奠定了本課題研究的基礎。

課題主持人是南通市數學中心組成員,長期致力於中職數學課教學研究,撰寫了很多調研報告、學術論文,主持或參與了多項課題的研究。這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且豐富的資源以及開放的科研視野,已有研究理論和實踐經驗夯實了本課題研究的根基。

研究保障有力

組織保障:學校為課題組的研討搭建好研究平台,提供理論書籍和各類資料以及一定的研究經費,併成立學校檢查小組,督促課題組及時研討和總結。

資料保障:學校具備高標準的圖書館,設有專門的德育區域,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時間保障:建立課題運作的管理制度。在平台創建課程,除重大活動現場研討外,有效建立了在線研討、即時交流、高效對接的科研新機制,在課題協調、活動開展、成果共享、培訓指導等方面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總課題活動每月不少於一次。適當減少課題負責人的事務性工作,以保證課題的研究與協調。

經費保障:課題啟動後學校將在經費上予以全力支持與保證,保障課題研究過程中各項支出的如期支付,學校將創造一切條件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圓滿結題。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3

我組20xx年承擔了海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研究”的專題課題研究。今年3月,該課題圓滿結題。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以核心知識和核心素養為目標,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以課程改革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課題研究為主要載體,設計對學生有挑戰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構建項目化教學。培養全體學生的數學素養,以適應學生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數學品格和數學能力。

一、課題的提出

新時代新理念呼喚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基於現實的社會發展和學生髮展目標,國家適時提出了“核心素養”理念。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能否落實,真正的挑戰在課堂。基於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項目教學,以學生學習和掌握核心知識為依託,以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為目標,為解決一個具體項目,藉助各種學習資源,自我確定學習內容和制定計劃,是具有挑戰性、自發性、持續性、真實性、反思性的數學實踐活動。

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在教師的行為引導下,通過完成項目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和興趣,使學生主動地使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要求師生互動交流、共同探討,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組織領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或主持人,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作為主持人,主持學習過程,其任務與傳統意義上教師任務不同,他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更多地傳授和培養學生的能力。

進行項目化教學時教師要相信學生有能力通過自己動手來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深知有責任學會學習,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要為學生的學習準備好材料和知識,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遵守時間、遵守規定和遵守原則,為學生設計、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要求學生以團隊的方式進行學習,這不僅要求學生自己學好,而且要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完成學習任務;要讓每位學生都當團隊小老師,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備課,不僅要備上課內容,而且還要備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術,同時要讓每位學生學會獨立地查信息,學會對一個項目進行總結。

教師在組織學習中,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正確引導,要以項目為導向對學生進行詢問、提示,允許學生在學習中犯錯誤、走彎路,在學生犯錯誤、走彎路時不要批評,但在教師總結時再啟發式的糾正學生所犯的錯誤。

本課題研究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傳統的數學課堂較多地關注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和發展,通過公式、過程的變形促進學生有意義地接受學習,具有知識目標高效達成的特點,但中職學生往往是傳統教學的不適應者。項目學習有助於增強學生個性,提高學生參與願望,促進多學科知識融合。在適當範圍內探索數學項目化教學,聚焦數學核心素養,通過探究性的、調控性的、社會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引發學生有意義的數學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促進學生的創造性發展。

本課題的開展,有利於正確指導中職數學課堂教學如何落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明確落實的目標和任務,積極幫助基層數學教師去完成教學評價目標、教學研究方向,撰寫、分析和設計教學案例的目標指向;有利於對於指向性核心素養教學評價活動的開展、數學教學命題的設計、數學教學目標達成的檢測;有利於正面檢測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所能達到的數學核心素養教育目標。

可以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課堂互動探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正確引導師生在落實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促進能力和社會參與度的提高,正確樹立科學創新精神,正確引導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努力養成親社會的行為態度。讓師生在正常的教學相長的互動中,迴歸到能激勵學生健康成長和正確做人、認真做事的價值觀中,迴歸到數學育人的教育目標。

二、課題名稱確定及核心概念界定

目前國內外對於中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上的落實與實施仍在論證與例證階段,處在理論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期,沒有形成有效的實踐體系。西方教育家認為數學項目化教學並不是傳統課堂教學後的一個實踐活動,而是通過項目來學習數學的知識和技能。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項目化教學難以逾越學生情況,實現“主餐化”。其實,也未必需要東施效顰,以核心知識和核心素養為目標,設計對學生有挑戰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構建中國式的項目化教學,更有實踐意義。

核心素養20xx年9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佈,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學科核心素養:20xx年1月,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凝練學科核心素養。數學學科要構建圍繞數學運算、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抽象、數據分析和數學建模等6個學科核心素養體系。學生學習中職數學學科後,形成了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職業發展的本學科知識與能力,包括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活動經驗等等。

中職數學項目化教學:從數學學科內在邏輯和學生專業基礎需求出發,以學生為本,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規律,深入挖掘開發案例和項目化教學資源,探索數學項目化教學手段,讓案例和項目化教學更貼近學生專業需求。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中職數學課教學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為指引,緊緊圍繞數學課學科核心素養,以中職生為中心,有利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斷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研究目標: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研究,一是探究核心素養與課程教學的內在聯繫,不斷充分挖掘中職數學課程教學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二是在課程教學中,以核心知識和核心素養為目標,設計對學生有挑戰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構建項目化教學。

研究內容:

(1)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理論研究

(2)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實踐課例研究

(3)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課程建設

(4)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跨課程研究

研究方法:

借鑑現代教育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行動研究法、文獻資料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共同完成研究任務。

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運用於教師課題研究時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通過個人反思,合作交流,以解決問題;

經驗總結法運用於課題研究時對某階段的進展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再通過交流、研究報告、論文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調查法用於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進行摸底調查;

個案研究法用於對個別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跟蹤研究,通過一階段的促進轉變,對實驗過程進行記錄和研究。

邊調查、邊開發、邊實施、邊總結、邊修改,堅持課題研究與實際項目相結合、研究過程與教學實踐相結合、課程開發與學生需求相結合,通過調研、論證、實施、總結等,保證課題研究目標的實現。

四、研究內容的分工與落實

宋雅玲(高級講師)課題主持人;

施黎華(高級講師)負責具體研究工作;撰寫立項申請、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等;

沈虹霞(高級講師)協助主持人做好過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負責課題階級總結材料及階段研究計劃的確定;

範傑(講師)負責課題前期調查,分析材料準備;協助組長做好階段計劃與總結。

五、研究思路、策略、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問題導向。根據已有的數學教學的成果與實踐經驗,分析當前中職數學課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使教育教學實踐更具針對性和效用性。

理論引領。根據科學研究的應有規範,加強理論研究,提升學術規範性,同時推進理論成果向實踐形態的轉化,切實提高策略與實踐的契合度。

實踐驅動。以實踐為研究取向,形成中職數學教學的課程教學資源庫、實踐範式。

統籌協調。科學有效地運用現有教育資源,將課題研究內容融入課堂、生活實際中,有效地通過各種整合運用各種教育資源的方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形成。

從調查研究入手,經過綜合分析、校本教材開發、教學實施、實施情況總結等過程,最後歸納出關於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項目化教學的研究報告。

(二)實施策略

理論學習。定期進行理論和專著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課堂實踐。立足課堂,進行教學實踐,進行項目化教學,嘗試將階段性研究的理論成果放到課堂實踐中去檢驗、落實。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思考,提出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

個案研究。進行學生個案追蹤,分析瞭解課題研究前後學生數學課學習狀況的變化

階段總結。課題組定期進行課題研討活動,不斷總結課題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改進實施方案。

(三)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階段(20xx.4—20xx.6)

本階段研究主要採用文獻法,調查研究法。主要是學習有關理論、確立研究項目、制定研究方案;落實實驗基地、組建課題組並明確責任分工。

為了使課題研究工作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能比較順利地進行下去,在這一階段,課題負責人蒐集了大量有關學習核心素養、項目化教學等方面的理論資料,分發給課題組其他成員,採用集中和自學形式,要求各成員認真學習。並查閲相關資料及調查,瞭解中職數學科學素養與項目化教學的現狀,學習有關理論,作出初步概念界定。

第二階段:初步探索階段(20xx.7—2021.1)

本階段研究主要採用調查研究法,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驗研究,在教學中滲透項目化教學的理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並初步實踐符合我校中職生特點的項目化方案,嘗試進行科學素養下中職數學項目化教學,進一步收集文獻資料,初步確立研究課題的目標、內容和研究重點。

具體做法

①開展數學項目化教學設計交流研討會

雖然,通過學習我們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作指導,但我們深知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並不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才可能獲得成功。課題初期我們首先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將素養融入國家層面的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中;如何創新課程和教學的形態”帶着這個問題,課題組成員一邊自己根據相關理論進行嘗試,一邊主動蒐集相關資料,集中研究、討論後再分頭進行設計嘗試。經過多次交流研討,基本上達到了共識。就這樣不斷交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直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水平。

②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進行項目化教學課堂實踐探索

課題初期,為了消除教師們的顧慮、增強信心,課題組成員骨幹教師承擔了2節觀摩研討課,供大家交流研討。通過這個活動,課題組教師都有了各自的認識,為搞好課題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③組織教學活動交流研討課

按照實施計劃,每月須有一位教師承擔觀摩研討課。其目的就是能夠使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及時改進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在近兩年的時間裏,除了正常的課堂實踐研究外,我們還組織了7次公開研討課活動。在每一次活動中,承擔研討課的老師都認真進行教學分析,以《中職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教學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大膽地對書本知識進行整合,師生共同設計出適合本班學生完成的項目。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以使學生在這個學習活動中能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驕傲,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所設計的項目大多貼近學生生活,因此,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④成立學生反饋俱樂部,組織師生、師師教學活動交流研討活動,反思項目教學設計,及時修訂,改進至最佳方案,再予以實踐,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⑤定期撰寫心得體會,及時反思教學設計

在課題研究期間,要求教師每學期末撰寫一篇心得體會或隨筆,使大家能及時總結經驗,反思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改進設計方法,提高研究的實效。近一年的課題研究中共撰寫心得體會數篇。

第三階段:深入探究階段(2021.2—2021.12)

本階段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根據研究方案全面實施深入探究。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第二階段的活動個案及研究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月總結,撰寫成有價值的實驗報告、個案報告、調查分析報告、經驗。利用學校網絡平台,豐富擴充數學校本教材,建立項目化教學設計素材庫,課題組成員分別在自己所擔任的班級實踐項目化教學,課後師生再次共同反思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共同整理教案,並共同補充修訂導。課題組成員每星期進行交換想法,提出創新構想,在此基礎上繼續探討研究,及時反思、調整、改進研究思路,並再次實施行為跟進,再次進行驗證性研究。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依據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靈活掌控課堂的能力,多層面,立體化,全面提升師生素質。

第四階段:總結完善階段(2022.1—2022.3)

對本課題研究進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評價,召開成果總結會議,撰寫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整理附件資料,建立合理的學生能力測試的評價體系,彙編研究論文集、優秀項目設計專集等,進行課題鑑定。

(四)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從中國知網下載學術論文和期刊文章,並閲讀相關著作,蒐集查找所需文獻資料並進行分析整理,提高研究的起點和研究的理論水平。

2.行動研究法

記錄、整理師生在項目化設計、運用中的表現,進行分析研究和評價。力圖讓學生在實戰中學會學習,獲得並提高能力。

3.個案研究法

通過選取典型案例、典型實驗對象,對其進行整理和分析,作為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4.課堂觀察法

觀察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發現項目設計存在問題,並在課後及時研討分析原因、及時調整與改進,然後再觀察、分析,使項目設計更適合中職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職業素養的.培養。

5.經驗總結法

進行階段性和終結性的總結,從理性高度提升實踐探索中積累的經驗,逐步形成具有應用推廣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成果

(一)理論成果

1.教學活動效果顯著

項目化教學力求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腦、心手同時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給學生提供了無限想象的空間,要求學生根據學習目標,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並對學習內容進行概括、展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即學會學習,也為學生今後為不斷地適應環境而繼續學習創造條件,培養了學生實現終身學習的理念。基於此,課題組成員在項目化教學實施中採用項目、任務引領的核心素養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通過項目引領和開展任務活動,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組成戰鬥小組,這樣就能解放教師,讓教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全班訓練作業的宏觀調控上和個別學困生的具體輔導上;解放學生,學生之間的分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口頭表達能力合作性等關鍵能力,並實現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2.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項目化教學增強了學生個性,提高學生參與願望,促進多學科知識融合。在適當範圍內探索數學項目學習,聚焦數學核心素養,通過探究性的、調控性的、社會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引發學生有意義的數學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促進學生的創造性發展。

3.創造了新型的師生關係

通過兩年的數學項目化教學的實踐,學校的師生關係得到了本質的改變,現已造就了民主、平等、融洽、互尊、互愛的新型師生關係。下表是對100位學生的抽樣調查情況。

師生的關係情況統計表 單位:人次

項目

時間

老師的可親度老師上課情況老師威嚴度

認為可與老師談心的認為不可與老師談心的老師出錯時敢提問的老師出錯時不敢提問的認為怕或較怕老師的認為不怕老師的

實施初18829917624

實施末831781192377

(二)物化成果

兩年來,通過數學項目化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激勵了教師投身探索學科知識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經驗總結、撰寫教科研論文、製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在課題研究中,教師們一邊大膽實踐,一邊積極總結教改經驗,撰寫論文。兩年來,共撰寫論文、課例、個案、調查報告等多篇,教師科研能力得以普遍提高。

1.調查報告及分析

中職數學項目化教學情況調查報告

2.發表、獲獎論文

宋雅玲20xx.09論文《核心素養導向下的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發表於省級刊物《文苑》

宋雅玲20xx.09論文《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項目化教學設計的實踐與思考》獲第十二屆“行知杯”比賽二等獎

施黎華20xx.11論文《中職專業教學須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發表於省級刊物《江蘇教育》

沈虹霞20xx.09論文《新教育模式下中職數學教學方法之探究》發表於省級刊物《數學大世界》

3.公開課、競賽獲獎

(1)公開課

宋雅玲20xx.12海門區學科教研周公開課《一元二次不等式》

施黎華20xx.06海門區學科教研周公開課

施黎華2021.05南通市職業學校“課堂質量建設”專題教學研討公開課

施黎華2021.06海門區名師工作室教研活動公開課

宋雅玲20xx.06校級公開課《數據的圖示》

宋雅玲2021.12校級公開課《圓的參數方程》

沈虹霞20xx.10校級公開課《三角函數》

沈虹霞2021.03校級公開課《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差》

範 傑20xx.06校級公開課《排列組合》

範 傑2021.06校級公開課《幾何概型》

(2)競賽獲獎

宋雅玲、施黎華20xx.12江蘇省職業院校教學大賽三等獎

宋雅玲20xx.12第十五屆“弘謇杯”教師技能大賽職教組數學優課評比一等獎

宋雅玲2021.06海門區職教“學徒課堂”比賽一等獎

施黎華20xx.12海門區“弘謇杯”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

4.綜合榮譽

宋雅玲20xx年度海門區優秀教育工作者

宋雅玲20xx-20xx年度南通市數學會優秀會員

施黎華2021年海門區骨幹教師

5.課例探究

(1)《數據的圖示》

(2)《幾何概型》

(3)《函數》章節

(4)《異面直線及其所成角》

(5)《橢圓的定義及標準方程》

六、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的設想

(一)存在問題

(1)教師缺乏崗位實踐能力

教師是項目化教學中課程設計和實施的主體,項目化教學改革對老師要求很高,老師不僅理論功底要深,更要有實踐動手能力和社會職業經歷。但是我們的企業崗位認知和工作意識教薄弱。所以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欠缺出職業能力的培養,課程設計的項目選擇存在侷限性,授課內容有很大的侷限性。

(2)學生不適應項目化教學改革

上層建築再完善,但項目化教學仍然存在學生不適應的問題。部分學生習慣以前的教學方法,學生主體的學習意識不強,主動性不夠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學生沒有進入設計工作崗位,對項目化教學的認知度不夠,所以學生有不適應,培養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改進方法

(1)切實規劃項目設計

要想達到項目化教學目的,提升學生學科素養,教師規劃項目時,要對照專業學生的理論和技能要求,對課程的內容進行詳細的由淺入深的設計,以項目為載體小組任務教學活動,項目內容以任務為中心,按教學計劃把內容重新分配並要結合教學現實條件,確定項目。

(2)做好教學的實施工作

項目化教學的實施有很多不確定性,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學到知識,必須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措施。

①採用分組方式。

②設立組長,組長負責任務分配,管理小組工作,協調溝通。教師可以通過小組來掌握任務進度和指導方向,使各項工作能順利進行。

③學生成績考核採用分組答辯的形式。

④加強老師實踐能力。

雖然本課題已結束,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對課題的研究還沒有結束,這只是我們下一輪課題研究的起點,我們將不斷努力,提高我們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發展。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4

語文學科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保障。因此,如何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已成為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經,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教學,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需要提高教師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基於核心素養科學合理進行教學設計是落實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前提。因此,提升教師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尤為重要。

一、語文教師教學觀的重建

要研究基於語文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設計策略,就要轉變教師教育理念,即向語文核心素養觀念的轉變。而在核心素養下提升語文教學設計的第一步就是要實現從“知識本位”向“學生本位”的轉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此外,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觀,提倡“先學後教”“少教多學”。所謂“先學後教”,即先讓學生自學,教師針對學生不懂的問題開展教學;所謂“少教多學”,即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教的內容必須是學生不懂的,還要權衡好教與學的關係。因此,教師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應該用到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上。

二、設計教學目標

1.注重語言的建構與運用

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部分,是其他素養的根基,國小階段語文學科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語言的建構與應用,即聽、説、讀、寫的能力。國小階段,首先發展的是口語,再逐漸發展書面用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語言的表達和經驗的積累,通過鼓勵學生閲讀、定期舉辦朗誦比賽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詞彙量。

2.促進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國小階段的學生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深度思維”的習慣。因此,教師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和看法。只教學生不懂的知識,是近年來課堂教學的一大趨勢。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聚焦核心知識,這樣才能在教學時做到少而精,既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又能提高教學效率。

3.注重審美鑑賞與創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感受學科之美,從而引領、指導生活。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體會詩詞的格式音律之美,體會散文優美的意境。光體會還不夠,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模仿文中優美的語句進行創造,這樣才能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審美鑑賞與創造能力。

4.突出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值得學生去欣賞和傳承。語文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經過課程組的專家精挑細選的,不同的課文藴含不同的文化和情感。例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紹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介紹了客家和傣家的風土人情;《月球之謎》描寫了月球獨特的地貌,揭開了月球的神祕面紗;《草船借箭》表現了諸葛亮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能,激發了學生閲讀古典名著的興趣,調動了學生閲讀古典名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突出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三、設計教學內容

1.閲讀環節——鼓勵自主學習

閲讀環節是學習課文的起始環節,通過閲讀課文,學生能瞭解課文的內容,掌握課文篇章結構。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佔據着課堂的主體地位,採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按照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閲讀課文。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思維受到束縛,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低下。

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提倡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讓學生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做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角色,對學生多加鼓勵和讚揚,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在學生閲讀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由的空間,營造閲讀氛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發散學生思維,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及其思想內涵。

2.思考環節——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做到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課文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思考。教師還可以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打破“一言堂”的教學局面,實現多種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真正成為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主陣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語文核心素養下的課堂,要把探究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沒有思考的探究將流於形式,沒有探究的思考將成為空中樓閣。

3.表達環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在閲讀課文和進行深度思考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表達,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表達自己想法、傾聽他人觀點的過程中,能彌補自己的不足,積累閲讀經驗,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大膽表達,以活躍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四、設計教學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個體性的、微觀性的、具體化的教學活動,是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行為和相互作用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鼓勵多元化評價,這對於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成長記錄袋評價

傳統的結果性評價以考試為目的,以成績為主,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檔案袋評價法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種,符合發展性評價的要求,側重於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長過程,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學生作為“學習建構者”記錄自己的學習軌跡,教師利用學生大量的真實性學習材料來評價學生,可克服傳統評價方式的不足,改善教與學的過程。一系列研究表明,檔案袋評價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比如,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鑑賞與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一個“圖書角”,鼓勵學生多閲讀,並在閲讀後將文中優美的句子和自己的閲讀感悟做成一張閲讀卡片,將這些卡片放進學生成長檔案袋中。

2.非正式評價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非正式評價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評價方式更加側重於感性,能把學生的思維、情感、興趣、認知等充分調動起來。它沒有固定的評價標準,而是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大有裨益。

總之,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只有將核心素養培養與語文教學設計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因此,在語文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重語言的建構與運用,促進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注重審美鑑賞與創造,突出文化的傳承與理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5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歷經三年多的修訂終於問世。在當前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教育發展背景下,語文教育的教學目標也逐漸的由之前單純的語文知識傳授過渡到學生語文 核心素養的培養上來,能否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決定着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而且也關係着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注重語言建構與應用,構建核心素養髮展根基

所謂的“語言建構與應用”具體所指的就是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自身積極主動地積累與整合,從而逐步窺探並掌握語言文字的特點及運用規律,形成自身的語言經驗,並能夠在實際的語言場景中恰當運用語言和文字進行交流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語言的建構與應用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基礎,對於高中生而言,其語言運用能力、思想品質、審美素養、文化認同等一系列的優秀品質和能力,均是在語言建構和應用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而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的“純內容分析式”的講讀教學要逐步摒棄,在課堂上也不要在課文的內容上做過多的糾纏,而是要從具體的語言運用着手,通過對文章語文的仔細品味來深入探索文本背後的深層意藴。也可以從整體的閲讀感悟出發,到語言文字中去尋求認知的依據,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實現對學生良好語文的培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比如對於李清照《醉花陰》一文,文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其中“瘦”本為一種病態,並不是“美”的,但李清照卻將其描述的很美,為什麼?在教學中,組織學生細細品味,去感悟文中以黃花設喻的精妙,體會“黃花”隨瘦而隨風搖曳的優美,從而深刻理解比黃花還瘦的人所體現出的那種協調美感,而後再從“簾卷西風”的氛圍中,感悟出憔悴的女詞人與黃花相互映照的詩意之美。

二、側重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體現“以生為本”教學理念

堅持“以生為本”,就是要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過程中,將學習文本更多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按照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或習慣進行自主學習和探討,以此培養學生自主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在教學《熱愛生命》這篇課文時,就要堅持“以生為本”教學理念,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並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或探究這篇課文中,作者蒙田對“生命”這一事物的形象思維,是一種什麼樣的“生命”,對“生命”進行的抽象思維,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生命”。這就是要藉助語文教材,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教給學生如何進行思維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些學生在研讀課文內容時,就會結合對教材內容的思維分析,説出作者蒙田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理解下的“生命”,又各是什麼樣子:如壞日子要飛快地度“命”,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嚐“生命”,這就是作者形象思維理解下的“命”;要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並迅速抓緊時間,留住短暫的“生命”,過得豐盈充實,這就是作者抽象思維理解下的“命”。通過這樣的教學,就能使學生對同一事物,進行相應的形象或抽象思維了。

三、強調審美教育,提升學生審美情趣

第一,結合語文賞析,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在語文學科中,美學素材俯拾即是。在高中語文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以從基礎入手,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體驗美,例如在《荷塘月色》中理解荷花的清新與柔和,感受自然之美,在《離騷》中感受詩人愛國情懷,體會人性之美,在《過秦論》中欣賞凝練、嚴謹的語言之美等。這些充滿美學意境的閲讀素材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對美的理解與認識,進而培養其審美意識。第二,結合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我們在體驗美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評價的慾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引導學生理解文學之中包含的美,並結合情感抒發完成評價。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充當審美中介的角色,組織敞開式的再現活動,結合影視作品,引導學生對這部經典作品中的經典人物身上所呈現的藝術美進行評價,拉近學生和欣賞對象的距離,與作者形成情感交匯,表達自己的美學觀點,以形成審美評價。第三,鼓勵學生自我表達,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審美創造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這裏的創造是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對自我審美體驗的呈現,進而形成新的美學形象。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打破學生對自我表達的膽怯心理,創造自由而寬鬆的美學表達環境,引導學生抒發對美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寫作指導,引導學生對真善美的理解與讚揚;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尋找生活中的藝術,體會人性之美,並將這些美的體驗融入語言、文字表達中,形成感情飽滿的審美創造。

結束語

總之,語文實踐活動是實現語文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我們應抓住這一推進語文教學變革的關鍵力量,站在課程育人的視角,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本,堅定立場、聚焦關鍵,努力推進語文課堂的變革,充分實現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