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期末總結作文錦集7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末總結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期末總結作文錦集7篇

期末總結作文 篇1

期末學習總結

時間就像那無情的流水,一天一天地過去了,我也在中學度過了充實而快樂的一個學期。

一個學期來,我學了很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感謝老師對我的培養!有趣的有理數、多姿多彩的圖形、整式的加減、一元一次方程、各種描寫方法、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課文向我展現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認識了新自我、懂得了過有情趣、安全、健康的生活、還了解了中華文明的起源、統一國家的建立和政權分立、地球與地圖、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生物圈和生物、細胞和病毒等等,真是非常豐富。而最令我高興的是我終於學會了學習英語的方法,可是我不能驕傲,因為我的英語成績還不是非常好,但是,我會繼續努力,直到滿意為止!當然,有高興的事也必定會有不高興的事了。而最令我不高興的事就是我對語文學的不是很好,也許是我閲讀的太少了吧。不知道為什麼的,凡是一到了上語文課的時候,我很自然的就會“變得”愛説話、愛玩小動作,當我集中精神的聽的時候,聽着聽着,就“不由自主的講起話來,等我停止講話的時候,老師要講的內容都已經講完了。還有很多知識我掌握得不牢固。不過,我絕不會放棄語文,因為曾經有人説過:“越搞不懂的地方就要越靠近它。”所以,我會繼續努力,為求做的更好!我要在下個學期“來臨”前,把所有不懂的地方弄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生活上爭取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以最好的狀態迎接下個學期的“來臨”。

老師們都提過,國中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也是一個轉折點,能否升上好的高中就要看你在這個階段中學得好不好,知識掌握得牢不牢。所以我一定要在以後的日子裏繼續加油!

期末總結作文 篇2

這個星期,我們語文把上學期的期末測試卷又重考了一遍,我考了九十六分,我覺得有點遺憾,下次我一定不會那麼粗心了。

數學劉老師要讓我們在星期六、星期天把練習冊寫完,所以我一回家就飛快的把練習冊寫完了,因此我星期天很輕鬆的就把作業寫完了。

英語我們老師發了一張學習單,要求我們填完,並且還要每天朗讀。

這個星期最有趣的事是默寫古詩,一共要默寫四首詩分別是:《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廬山瀑布》和《絕句》。一首詩二十五分,四首詩一百分,老師還説錯字一個抄五遍,錯兩個字就把那首詩從默一遍。結果我錯了一個字,那就是白鷺的鷺,我寫成露水的露了,所以我錯了一個,下次我一定會改正的。

期末總結作文 篇3

這次考試我終於成功。下面我就這次考試做下總結。

考試之前,我一直缺乏自信。現在成績出來,我明白缺乏自信是不應該的。半期考試的時候,語文,我只考88分,數學也只考80分。我當時認為半期考試這麼難,期末考試也一定更難。

這個困難的擋路虎卻幫我一個忙,成為我的好朋友。擋路虎它一直想讓我陷入困境,它諷刺我:“哎呀,樑瀟雲,你半期考試這麼差,就更別提什麼期末考試。還是向我投降,做我的奴隸吧。”我回答它:“擋路虎,你先別這麼説,假如我考得上90分,你就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我考不上90分,我便服從於你,做你的奴隸。”擋路虎滿有自信地説:“好啊,一言為定。”説完,我便回家複習。我從吃過下午飯後,一直複習到晚上9點。

第二天一早,我提着口袋,輕快地走進考場。

開始考試,我一看題目並不難嘛。後來髮捲子,我高興極,因為我語文考89。5分,數學考90分,還得一個優秀學生獎呢。擋路虎果真兑現自己的承諾,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這次考試,我總結一個道理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收穫。

期末總結作文 篇4

本次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刻,我們 ”。這是教研員 武老師經過認真揣摩09年天津市會考作文趨勢後精心選擇安排的一個作文題目。眾所周知,09年天津市會考作文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而武老師選擇安排的“那一刻,我們 ”這個作文題也恰恰突出了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

由“我”到“我們”只是多了一個字,看似變化不大,實則難度陡然增加,尤其是因為這是第一次寫這樣的題目(以前多少年來我們主要寫的是“我”)。學生寫作的難度增大了,教師閲卷的難度也增大了。我們都知道,只有教師對作文題目的把握和學生對作文題目的把握水平相當,甚至超越學生,教師才有可能相對輕鬆自如,坦然公正地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判。但是就這樣一個題目,如果第一次呈現給我們教師,教師如果不好好備備課,恐怕也難以全面、準確、深刻地給進行學生講解和指導。但是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一樣在考試之前都不知道作文題目,這就出現了一個挑戰,十幾位老師的智慧能不能覆蓋、超越全區兩千八百多名九年級學生的思維。在一天半的閲卷過程中我們認真聆聽武老師的指導意見,反覆研討對作文的把握尺度和評分標準,不斷交流各種新出現的問題,本着“既要愛惜人才,又要為學生前途着想”的原則,艱難地完成了這一工作。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許是有的,實際上歷次作文考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它,今後還應繼續想辦法把它解決地更好。因為這一問題關係到教師作文教學和學生作文寫作的動力和導向。

考試雖然結束,但教學仍在繼續。“那一刻,我們 ”這個作文,我們絕對有必要重新指導學生認真審題,修改完善。所以,下面我先講講如何理解、把握這個作文題,這也是全體作文閲卷老師經過思考、交流、討論達成的共識。

“我們”是題目中的第一關鍵詞。這個代詞,要求文章表現包括“我”在內的一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的羣體的生活感受,文章須採取第一人稱的寫法。羣體中所包括的這個“我”嚴格來説就應該是作者自己,就本次考試來説作文中所包括的這個“我”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與考生現在的身份(天津市紅橋區某中學距離20xx年會考還有不到六個月時間的一名九年級學生)能理解得通,否則就會給人胡編亂造的感覺。像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到九年級生活,説“課間我們走出教室跑到山上,到操場玩……”。閲卷老師就給寫了批語“操場設在山上嗎?”這是空間理解不通;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畢業了”,回顧國中畢業時的情景,一看就是死搬別人的東西,時間理解不通。這裏有三點補充:一、雖説強調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要與考生現在的身份理解得通,但是要是在會考中也沒必要讓人把“紅橋區”這一身份因素讓人理解出來;二、“理解得通”不是説作文中包括的那個“我”一定要完全和現在的自己一樣,因為還有“那一刻”這個限定語,既然是“那一刻”,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可以還沒上國中,也可以不在天津市紅橋區(要求或倡導國中生寫真人真事,但我們都知道,沒有哪個老師在閲卷中給派出所打電話查問過有無其人其事,只要符合邏輯規律、人之常情,事之常理,看上去是真的就可以);三、有的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不是自己也沒有絕對地算不扣題,像有的學生把“我”假象成“沙塵暴”這個羣體中的一員,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片樹葉”,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滴海水”從文學的角度理解還是可以的,扣不扣題主要是看寫的是“我們”還是“我”。當然有的老師會認為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如果不是自己就有點擦邊,所以個別學生喜歡這樣寫,也能寫好,不必反對,但不宜在班內提倡。

下面説説如何理解把握“我們”。我們可以是特指,也可以是泛指。所謂特指就是“我們”等於“我”加“你”或“我”加“他”或“我”加“你”再加“他”,即作文中不僅要記敍描寫“我”的言行表現,還要記敍描寫別人的言行表現。幾個人的言行表現要麼形成一種互動,要麼具有共同的特徵。

先説幾個人的言行表現怎麼形成一種互動。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在最後寫到,“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説:‘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這樣就沒有表現出互動,因而“我們”也沒得到落實。如果寫成“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説:‘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他抬起頭用閃着淚花的眼眸看了看我,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這樣就好一些了。還有像“那一刻,我們緊緊擁抱”“那一刻,我們彼此理解了”……這樣的作文,因為“我們”只包括兩個人,所以都格外強調互動。互動的前提一般是在同一時空下才可以進行,但是不完全具備這個條件有時也可以。如,通過打電話,發短信,網絡聊天等手段也能實現不在同一空間下的互動。互動強調的是一種“我有來言,你有去語”“我投之以桃,你報之以李”。即便連這個條件也不具備,依然能寫,因為互動除了可以理解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還可以理解為心靈和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在一起”,寫的是自己和汶川地震中被困在廢墟中的一個女孩。他沒寫好,因為他既沒寫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也沒寫好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但是如果他能借助電視直播這個“我”“你”聯繫點用鏡頭對照的方式一面描述“你”被困在廢墟中的情景,一面描述“我”看到每一情景時的對應反應,再加以想象也能給人互動的感覺。如“你在痛苦地呻吟,我在緊張地喘息;斷落的水泥板壓斷了你的腿,卻分明從我的心中流出血;你急切地想求得生存,我焦急地想着怎麼才能救你;救援隊員到來了,你的臉上綻出了笑容,我的心情也隨之平靜下來……”最後再能從“你的遭遇就是我的遭遇,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希望就是我的希望,我們的心在那一刻緊連在一起,我們永遠在一起”來總結一下,也能成為一篇不錯的作文。也有寫好的例子,像我們印的例文“那一刻,我們溝通於墨香之中”就是藉助歷史書或文學作品,實現了和不在同一時空下的幾位古人的互動,這種互動就是典型的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所以,無論如何,要寫好我們,“我”和別人之間一定要有個聯繫點。

再説幾個人的言行表現怎麼具有共同的特徵。這樣寫相對要好操作一些,一般來説可以採用“‘我’怎樣,a怎樣,b怎樣,c怎樣”的形式,或者,“有的怎樣,有的怎樣”這樣的表達思路。看似“我們”的言行各不一樣,但卻具有共同的特徵。這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題目後面補充的內容,或者能被題目後邊補充的內容統攝起來。比較典型的,像我們在閲卷中讀到的一篇《那一刻,我們沸騰了》。

剛才説的是從特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們”,下面説説如何從泛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們”。所謂泛指,就是説“我們”中除了“我”身份特徵明確,其他人都不太明確,也不在行文中交代,只是用“我們”來表述,但是讀者能知道這個“我們”説的是“中國人”或者“同齡人”,或者“同班學生”等等。從泛指的角度寫“我們”,選材上強調選擇眾所周知,人人都有感觸的事例、情節。如“抗震救災”“北京奧運”“社會普遍現象”“同齡人都有的遭遇”,“同班人都經歷的事情”等等。從泛指的角度寫“我們” 相對來説好套用原來寫“我”的一些素材。但是要善於變化。比如原來寫過的片段是某一羣體共有的經歷感受,現在把文中的“我”變成“我們”就可以了,如原來是“每天早上,媽媽都會來喊我起牀……”,可以變為“每天早上,我們的媽媽都會來喊我們起牀……”;如果原來寫過的片段是針對我個人的,要改變表述句式、內容,使其能反映某一羣體共有的經歷感受,如“失落時一句關心的話語,得意時一句善意的提醒,運動會上一條擰乾的毛巾,考試場上一塊小小的橡皮,甚至有時,只是彼此一抹心有靈犀的眼神……”這樣的句式和內容用來寫我們就比較妥當。

“那一刻”是題目中的第二個關鍵詞。限定了時間和情境,但可以寫多個那一刻,所以“三個片段”“若干個排比鏡頭”這些方式依然可用。可以以小見大、小題大作,如以“我們”關注四川地震災區為內容——“那一刻,我們在一起”“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如以“我們”用實際行動關注北京奧運會為內容——“那一刻,我們在歡呼”“那一刻,我們哭了”。這樣,寫作內容具有時代感,大氣不俗。但這兩個素材都有點“過時”了,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時事政治》,新近有什麼發生的事可寫。此外,還可寫凡人小事,如“我們”共同面對困難、承擔任務,“我們”共同探索、分享成功。或者讓學生想想有沒有一篇課文或文章、一節班會課、一次老師的教誨、一首歌、一幅圖片、一個情景……讓“我們”產生過表現不同而實質共同的東西?——“那一刻,我們低下了頭” “那一刻,我們笑了” “那一刻,我們沉默了” “那一刻,我們長大了” 。

當然不把“那一刻”理解為一個限定語也可以,像在我們閲卷中遇到一位學生寫的就是“那一刻,我們永遠銘記”,賓語前置,倒過來就是“我們永遠銘記那一刻”,想一想也是可以的。

理解把握住了“那一刻”,再説説如何將題目補充好。強調兩點:一要簡明,二要便於操作。這也是我們指導學生寫任何半命題作文時應注意的問題。“簡”就是説,補充的內容不宜太長,“明”就是説要讓人通過題目基本清楚你所要表達的東西或所要表達的方向。“題好一半文”如果説一篇作文是由“題目”、“開頭”、“主體”、“結尾”這幾塊材料構成的話,題目不簡明就等於首先浪費了一塊材料,這樣這個作品就失去了一次“優秀”的機會。“便於操作”是説補充的內容要保證自己能寫出來,能寫好,追求新穎是第二位的,再説新穎不新穎不只是看題目。本來就是“二鍋頭”,你給它起個名字叫“瓊漿玉液”也還是“二鍋頭”。普通的題目只要構思巧妙一樣可以寫得新穎。像有的學生擬定的題目是“那一刻,我們長大了”,題目很普通,但是他採用對照的寫法“以前總是媽媽幫我們洗衣服,當媽媽因為工作繁忙忘記給我們洗衣服時,我們想到了自己也應該學學洗衣服。當我們把自己的髒衣服放進洗衣機或

期末總結作文 篇5

考試成績已經出來了,查了分數的我很不開心。這成績特別不理想雖然沒有人來責備我,但目前這學段對於我來説學習是特別重要的,而且我就只做一件事——學習。難過真的很難過。

反省了考前的種種事情,心裏越發覺得對不起自己。考前,我並沒有複習,而是忙着看小説。小説實在是太吸引人了,裏面的情節比複習還要精彩。不禁勾住了我的心情。就這樣忘了複習。

複習真的很重要,有助於我們鞏固知識,積累知識。在考場也能發揮出重要作用,而我呢,缺失了這機會。只想着怎麼開心怎麼玩。但不管怎麼説,事情已經這樣了。我應該將這件事作為反面教材,在心中來勉勵自己。以後要是想看小説,就應該在心裏對自己説。在這樣的情況下看小説到底正不正確。如果在特定的環境中,一定會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

考不好除了沒有複習就是沒有好好上課,特別是數學,在課堂上不停的發呆,該學習該掌握的基本知識都沒有學會。也沒好好記筆記。課後也沒有及時的複習。現在説這些也許已經來不及了,但以後我一定不會讓這件事再發生了。

期末總結作文 篇6

又一個學期就這樣結束了.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回首這半年的點點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頓生了許多感觸。這半年中經歷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記,因為這些印記見證我這樣一個新生的成長。在過去半年的內,通過不斷地學習,我收穫了很多.時間就是這麼無情頭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們卻在為了不被它丟下死命的追趕着。是的,誰都不想被時間丟下.而我們也隨着時間的流逝一點一點的成長.而美好的純真隨着風雨的磨滅化成了成熟.或許這正是成長的代價.回想自己還是考生的那段日子,顯得是那麼的遙遠。我在憧憬中懂得了來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瞭解了醖釀已久的真理;在收穫後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許多事情,但是仔細琢磨後又不盡然……原來過去所見所識都是那麼的偏見而又膚淺,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間幻化成無知和可笑,我想誰又不是這樣的呢?或許在以後也回嘲笑現在的渺小……我們不得不笑着回首我們所走過的路.

出勤情況:

請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課希望下學期爭取做到全勤本學期沒有遲到的情況。

在日常生活上:

以前我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孩子,而通過學習生活和這半年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使我養成了獨立性,不再嬌生慣養,現在我已經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

在學習上:

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面對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的時代,面對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我認為離開了知識將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人。以資本為最重要生產力的"資本家"的時代將要過去,以知識為特徵的"知本家"的時代即將到來。而中學時代是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黃金時代,中國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知識是無價的。

首先,合理安排時間,調整好作息時間,分配好學習、工作、娛樂的時間。時間是搞好學習的前提與基礎,效率和方法更為重要。

其次,要保質保量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老師佈置的作業一般是她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具有很高的價值,應認真完成。認真對待考試,考前認真複習。

另外,積極閲讀有關書籍和資料,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經常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向老師請教;搞好師生關係,師生相處得融洽和睦;抓住點滴時間學習一些其它專業領域的知識,知識總是有用的。

在這學期的期會考試中,儘管取得一些成績,但離心中的目標還很遠,仍需繼續努力,抓緊自己的學習。知識無止境,探索無止境,人的發展亦無止境,我還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學習。

在紀律方面:

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師,同學之間可以真誠相待;能遵守學校各項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上學穿校服;舉止文明; 有良好的衞生習慣,不亂扔廢棄物。

以上是我對本學期期末一些方面的個人總結,我將結合這個小結回顧過去,確定未來的發展目標,我對未來充滿信心。自然,這需要老師們的精心培養和同學們的真誠幫助。

期末總結作文 篇7

剛才説的是從特指的角度如何把握“我們”,下面説説如何從泛指的角度如何把握“我們”。所謂泛指,就是説“我們”中除了“我”身份特徵明確,其他人都不太明確,也不在行文中交代,只是用“我們”來表述,但是讀者能知道這個“我們”説的是“中國人”或者“同齡人”,或者“同班學生”等等。從泛指的角度寫“我們”,選材上強調選擇眾所周知,人人都有感觸的事例、情節。如“抗震救災”“北京奧運”“社會普遍現象”“同齡人都有的遭遇”,“同班人都經歷的事情”等等。從泛指的角度寫“我們” 相對來説好套用原來寫“我”的一些素材。但是要善於變化。比如原來寫過的片段是某一羣體共有的經歷感受,現在把文中的“我”變成“我們”就可以了,如原來是“每天早上,媽媽都會來喊我起牀……”,可以變為“每天早上,我們的媽媽都會來喊我們起牀……”;如果原來寫過的片段是針對我個人的,要改變表述句式、內容,使其能反映某一羣體共有的經歷感受,如“失落時一句關心的話語,得意時一句善意的提醒,運動會上一條擰乾的毛巾,考試場上一塊小小的橡皮,甚至有時,只是彼此一抹心有靈犀的眼神……”這樣的句式和內容用來寫我們就比較妥當。

“那一刻”是題目中的第二個關鍵詞。限定了時間和情境,但可以寫多個那一刻,所以“三個片段”“若干個排比鏡頭”這些方式依然可用。可以以小見大、小題大作,如以“我們”關注四川地震災區為內容——“那一刻,我們在一起”“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如以“我們”用實際行動關注北京奧運會為內容——“那一刻,我們在歡呼”“那一刻,我們哭了”。這樣,寫作內容具有時代感,大氣不俗。但這兩個素材都有點“過時”了,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時事政治》,新近有什麼發生的事可寫。此外,還可寫凡人小事,如“我們”共同面對困難、承擔任務,“我們”共同探索、分享成功。或者讓學生想想有沒有一篇課文或文章、一節班會課、一次老師的教誨、一首歌、一幅圖片、一個情景……讓“我們”產生過表現不同而實質共同的東西?——“那一刻,我們低下了頭” “那一刻,我們笑了” “那一刻,我們沉默了” “那一刻,我們長大了” 。

當然不把“那一刻”為一個限定語也可以,像在我們閲卷中遇到一位學生寫的就是“那一刻,我們永遠銘記”,賓語前置,倒過來就是“我們永遠銘記那一刻”,想一想也是可以的。

把握住了“那一刻”,再説説如何將題目補充好。強調兩點:一要簡明,二要便於操作。這也是我們指導學生寫任何半命題作文時應注意的問題。“簡”就是説,補充的內容不宜太長,“明”就是説要讓人通過題目基本清楚你所要表達的東西或所要表達的方向.的..。“題好一半文”如果説一篇作文是由“題目”、“開頭”、“主體”、“結尾”這幾塊材料構成的話,題目不簡明就等於首先浪費了一塊材料,這樣這個作品就失去了一次“優秀”的機會。“便於操作”是説補充的內容要保證自己能寫出來,能寫好,追求新穎是第二位的,再説新穎不新穎不只是看題目。本來就是“二鍋頭”,你給它起個名字叫“瓊漿玉液”也還是“二鍋頭”。普通的題目只要構思巧妙一樣可以寫得新穎。像有的學生擬定的題目是“那一刻,我們長大了”,題目很普通,但是他.用對照的寫法“以前總是媽媽幫我們洗衣服,當媽媽因為工作繁忙忘記給我們洗衣服時,我們想到了自己也應該學學洗衣服。當我們把自己的髒衣服放進洗衣機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