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學結

近三個月的時間轉眼即逝,國家行政學院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三個月在人的一生中是何其的短暫,但是,在國家行政學院學習的三個月,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因為這三個月來我收穫了太多的東西,這三個月正是北京的金秋季節,對我來説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第一段學結

課上認真聽講、課下積極交流;無論是拓展訓練、現場教學,還是班級活動,每個同學都融入在集體的氛圍之中,歡樂無處不在,同學之間的友誼在不斷加深,也許是工作二十多年來第一次脱產學習的緣故,三個月的學生生活使我感覺到久違的輕鬆和愉悦。

五十多堂高端學者和專家的精彩授課,既有宏觀層面的,又有微觀層面的;既有領導素質方面的,又有領導能力方面的,每個老師都有不同的特點,但他們深厚的理論-功底、高深的學術造詣、幽默的教學方式,迎來課堂裏陣陣不斷的笑聲和掌聲。由於自己長期從事司法工作,對法律以外知識瞭解的不多,通過三個月的系統學習,使自己對幹部黨性培養、領導能力提升、政府職能轉變、社會管理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轉型等方面的知識水平有了全面的提升。這三個月的學習將會使我受益終身。

下面我只就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轉型方面簡單地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以前,通過學習科學發展觀,也認識到我國存在經濟增長方式粗放,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已經影響到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經濟增長靠投資和出口的比重過大,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但是,對如何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問題的理解還比較膚淺。通過近期的系統學習,特別是聽了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的張孝德教授所講的“生態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以後,對上述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張教授以危機創造機遇、逆境推動創新,後危機時代的兩種思路:修復治理、創新再造為引子,開始了一堂內容豐富、理論新穎、見地深刻、引人思考的講作。張教授從金融危機醖釀着四個革命,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新能源革命,講到我國應對新能源革命的三個誤區和我國應該走什麼樣的新能源發展戰略;從工業化農業走向生態化農業的農業革命,講到農業工業化帶來的問題與危機,中國農業產業生態化應該注意的若干問題、生態導向的中國特色農業發展模式和鄉村農業產業的發展方向;從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新產業革命是人類需求不斷升級的必然結果,講到文化產業滿足的消費類型和繁榮文化產業的關鍵條件;從以低碳、健康、幸福為目標的生活方式革命,講到經濟增長目標扭曲與迷失、gdp最大化造成的負財富效應以及滿足國民福利最大化的四個均衡。最後是結論:延伸的思考—新興產業有哪些類型、什麼是生態經濟的內涵、生態經濟統領中國複合模式轉型、生態經濟為中國發展破冰導航和基於生態經濟革命的新興產業都包括哪些行業。

我個人認為,其他幾位教授講的都是某一行業或領域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係,而張教授講的更宏觀、更全面,是一種經濟發展思路,是一次生態經濟革命。引用張教授的觀點,生態經濟是在天人統一的生態文明觀指導下,以新能源為基礎,基於消費端主導的解決路徑,以實現國民福利最大化為目標,以低碳化、智能化、文化化、人本化為內容的繼工業經濟之後的又一種新經濟模式。他認為生態經濟將引領中國下一個30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目標,生態經濟與生態文明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文明之路,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模式創新是中國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張教授具有前瞻性的理論觀點對我啟發很大,我認為生態經濟革命已經在中國發生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只有走生態平衡的發展道路,才能可持續發展。只是這種提法還不普遍而已。我認為應該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倡導這一理念,特別是輿-論媒體積極倡導社會民眾追求以低碳、健康、幸福為目標的生活方式,追求低碳而健康的生活--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富裕而健康的生活--物質與精神的和諧、互助與公平的生活--人與人的和諧。

特別是當張教授講到,經濟發展的目的是滿足國民福利最大化,但我國目前進入了經濟增長目標扭曲與迷失的狀態,消費成為工具,gdp增長成為了目標,目標與工具顛倒了,我們到底應該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等問題時,迫使我重新思考一些問題,那就是應該如何看待“加快經濟發展”?經濟增長到底是為了什麼?

中宣部下發的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里有這麼一段話:“我們強調加快經濟發展,不是單純追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國內生產總值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具有綜合性強和簡便易行的優點。但是,國內生產總值不能全面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結構,不能全面反映人們實際享有的社會福利水平。要以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看待國內生產總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絕對化。要把加快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忽視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惜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片面追求一時的高速度,勢必會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才真正體現了發展的'硬道理”。聽完張教授的講座,再回過頭來讀這段話,對它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這幾天電視裏一直報道我國稀土礦出口的問題,我國稀土儲量佔全世界稀土儲量的30%,但稀土貿易量佔世界稀土貿易總量的95%,我國存在稀土礦過度開採的問題,而且我國的稀土開採技術還比較落後,在開採過程中由於大量使用草酸,造成被開採的地方30年寸草不生,形成大量的尾礦湖,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現在開採企業大都是中外合資企業,由於國家禁止稀土原礦出口,開採企業進行簡單的粗加工之後,出口到日本,日本進行提煉後再將稀土合金以1000倍的價格賣給中國。稀土合金是航天等高科技領域的重要材料,現在只有日本、德國等少數國家掌握提煉技術,稀土屬於重要的戰略資源,發達國家現在都不在自己國家開採。我國現在也在限制稀土的出口,但一些地方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利益,不惜破壞環境,鑽國家的政策空子,大量開採稀土礦的現象實在是令人擔憂。當然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還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落後地區想辦法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可以理解,但不能盲目追求經濟增長數字,追求低效益的經濟增長,更不能以犧牲環境和子孫的利益為代價追求一時的高增長,在謀劃經濟發展的同時,應該更多考慮環境因素、資源因素、能源因素,因地制宜發展節能經濟、綠色經濟,創造生態平衡的發展模式,盡最大可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謀求區域發展的同時,更不能忘記要將發展成果轉化為地區國民福利,真正實現發展的目的是滿足國民福利的最大化,讓人民羣眾充分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近日,中國發表的“2015年氣候綠皮書”指出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增長目標,與國家制定的減排目標相對立,採取強行拉閘限制居民用電。這種犧牲百姓生活質量、違背國家政策的經濟增長是與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的。由此看來,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轉變觀念,不斷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政績觀。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討論了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國民經濟長期平穩發展是建議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如何理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長期平穩發展?為什麼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是什麼?我國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哪些問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路、戰略、體制和政策是什麼?這些問題我們還要不斷地深入學習和領會。

由此我又聯想到,學習科學發展觀要長期地、深入地學習,只有堅持不斷地深入學習,理論聯繫實際地學習,才能真正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才能在遇到問題時,做出正確的判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一段學結 [篇2]

我們一行五人從9月21日到忻州師院報到,參加2015山西省脱產置換體育專業班的進修學習----10月30日結束回到單位,準備11月2日去新的單位進行第二階段的跟崗實踐學習,在這40天的短時間的國培學習,使我深刻體會到,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確了厚實文化底藴、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學習理念、豐富了專業理論,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一、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轉變

以往的教育理念只關注少數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學評價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而通過國培培訓,使我對新的教育理念有進一步的理解,即強調以學生為本,面對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學評價要促進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這個新理念,符合客觀實際,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的個性發展快慢不同,各種潛能還未挖掘,我們只關注少數人的能力培養,放棄對大多數學生的培養,這與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的國策不相符。因此,我們全體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努力。教師不但要轉變教育理念,還要改變教學方式,採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在探究過程中,注意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利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寬嚴有道,自然和諧

合理的體育教學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勇敢頑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

讓體育項目走進課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寬嚴有道,自然和諧”,立足於每一位學生在民間體育活動中受到儘可能充分的參與、體驗。設計個性化的體育活動,充分發揮學生自由創造的天性,提供學習優秀體育項目的機會,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加強專業文化學習,做一專多能的教師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通過這次國培的學習,讓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從理論基礎知識到課堂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又回到了學生時代,吃住在學校,充分體驗大學生活,收穫很大,使我真正認識到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研這項工作。身為教研員,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體育最前沿的教學動態以及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要在教研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藴,厚積薄發,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這就需要今後自己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