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詩》讀後感600字作文

我的媽媽曾經送給我一個名號---“馬桶詩人”,為什麼呢?因為我幼年時一邊坐在馬桶上,一邊常隨口胡謅所謂的詩句。那當然不能算作詩,充其量是把一個一個字組成一個句子,組成幾個句子,雖然自己也不懂是什麼意思,可是就是覺得有趣,像唱歌一樣好聽。後來背唐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比我自己胡謅的句子要好聽幾萬倍,我就明白原來詩是有韻律感的。北島在自序中就很清楚地寫明他選編《給孩子的詩》的標準有三點:一是音樂性,二是可感性,三是經典性。

《給孩子的詩》讀後感600字作文

對於我來説,可能還不明白什麼樣的詩才算經典,但是通過讀詩歌,我在登泰山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西北的戈壁灘,我想到的則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在家鄉西子湖畔,則常常會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在富庶的廣東,我則想到東坡居士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與爸爸媽媽泛舟灕江時,“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這句詩就自然而然跳了出來;到了舟山東海邊,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好像最應景了。這是不是就是北島講的“可感性”呢?

在參觀馬一浮紀念館時,讀到一段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談什麼是詩的資料,馬一浮先生認為詩其實就是“如迷忽覺,如夢忽醒,如僕者之起,如病者之蘇”。我似乎隱約有點明白,可是還是不甚明白。但是我覺得讀詩是一件快樂的'事。在《給孩子的詩》這本書中,有一首葡萄牙詩人佩索阿的詩——《你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幸福的人,是他從微小的事物中汲取到快樂,他無法拒絕這每一天的饋贈!

我想借用他的題目説“沒有詩的日子都是不快樂的”。讀詩,或許是一件微小的事,但是燦若星漢的詩人和詩歌,哪怕只是觸碰到一星半點,我就覺得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