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神要怎麼把握為題目的作文

同樣是作文,有的人能夠把握住作文題的“神”,寫出的作文能緊扣命題意圖,內容、詳略、重點等都恰如其分;有的人卻不然,他表面上也能抓住題目,寫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作文,但一細究卻發現它並不那麼恰如其分,顯得很彆扭。這是我閲完今年的中專考試卷後的最深體會。

作文的神要怎麼把握為題目的作文

今年的中專考試作文題目是“我在學校生活裏最敬畏的一個人”。寫作時,許多人甚至是大部分人都能寫出“我”在學校生活中最“敬畏”的一個人,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一推究,就會發現他們寫出的“敬畏”是那麼的不自然,比如,表現“敬”寫老師的淵博、勤奮和富有愛心,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表現“畏”寫老師的厲害、打人和令人恐懼,就有些“離題甚遠”了。仔細想想,“畏”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老師(或同學、校工等)方面所表現出的“威”,這種“威”有威嚴,有威信,有一種令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它不靠打,不靠罵,有時用一種表情,有時用一個眼神,有時是温和的語言;一是“我”這一面所產生的威壓感,這種威壓感來於“我”內心的自責、歉意和愧疚,因此對來自老師方面“刺激”有一種特殊的“敏感”。這些就決定了作文時的重點和怎樣才能寫得“神”,比如敍事時“我”的心理活動是不能不寫的,因為心理活動最能表現“敬畏”;而所謂“神”也就要靠描寫的細緻入微和語言的分寸感了,不能用打、罵和令人恐懼來表現。這種情況有時可以寫得簡略,有時也可以寫得鋪張;有時可以從“我”這一面寫,有時也可以從老師這一面寫。下面三個片段是我在閲卷當中抄下來的,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範例。

(1)一次,在代數課上,我沒有認真聽,被老師盯了一眼, 我的心都咚咚了半節課。

(2)這位老師不僅在學習上督促並幫助我們進步, 在思想上更是嚴格要求我們,不讓我們沾染半點不良習氣。他以他無言的行為給我們樹起了威信。他曾因為給一個同學少找了兩角錢而走了三里路去還錢;他曾因為一次無意的傷害而在班上向全體同學作了書面檢討……

(3)那是一個秋雨蕭蕭的黃昏。她手裏拿着一個小紙來找我。 見她來,我異常興奮,因為我要讓她“欣賞”一下我的得意新作──《男女同學關係新論》。當我迎上前去拉她的手時我卻驚呆了──她的手裏正拿着我給一個男生製作的紙鶴。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因為那個男生上次給我的信讓她見了,當時我告訴她我是不會向他表示什麼的。可是現在……我該作何解釋呢?我為我在極力尋找辯詞,她卻顯得異常平靜。她拿着我的作文默默地看着,我卻不敢看她。當我們的目光再次相遇時,我的心不禁打了個寒顫。她的目光好鋭利啊!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在我的耳畔響起:××,不要自欺欺人了,不要這樣下去,好不好?我們都是,未來的路還長着。花季易逝,荒廢光陰會造成終身遺恨。你的事我管不了那麼多,我也不想多説什麼,我只有一句話,想想你親愛的爸爸媽媽,想想我們的家庭吧……

那麼,作文時怎樣才能正確把握住作文的“神”呢?

  第一,要選準題眼。題眼,即是作文題中的關鍵字眼兒。每一道作文題都有它的題眼,選準了題眼就抓住了作文題目的“神”,抓住了作文題目的神,也就抓住了作文的關鍵。題眼兒與作文題目的結構有一定的關係。①題目是一個詞時,由於缺乏修飾限制,所以題眼兒就是題目本身,例如,《嘗試》《體驗》《習慣》《期待》《諍友》等。這類題目審題的關鍵是理解詞語本身的含義。②題目是一個短語時,由於修飾限制較多,情況也較複雜:一是抓修飾語,例如《播愛的人》《不尋常的答卷》《我成長中的一件小事》《我真正的朋友》《我第一次失眠》等;二是抓動詞,例如《他多像雷鋒啊》《我喜歡這樣的人》《我漫步在……》《我們要留住春光》等;三是抓連詞,例如《我和爸爸》《小草與大樹》等。

 第二,要吃透題眼。吃透題眼,一是能夠準確理解題眼的含義,二是能夠根據題眼聯繫生活體驗。例如“嘗試”就是第一次做,而且是從未做過;所聯繫的生活經歷自然也就是自己第一次體驗,而且是從未經歷過的體驗。《我們要留住春光》中的“留住”就是挽留,當然,春光是留不住的,只有珍惜時光,在有限的春光裏做出的成績,讓春光放出光彩,才能算是“留住”了春光;聯繫生活體驗自然要在如何珍惜時光,發憤努力,讓春光放出光彩上下功夫。

第三,要描寫具體。描寫具體的前提是實事求是,有真情實感。細節是描寫具體的重要標誌,也是作文中最能感動人的地方。寫好細節,關鍵是平時要多留心,注意那些富有特徵性的一舉手一投足一眨眼一愣神。作文中把人物的這些“小”動作寫出來,往往會收到描寫生動具體、真實感人的效果。下面一例也是從今年會考閲卷摘抄的:人常説:“善用威者不輕怒。”我覺得他就是那樣,從不發怒,卻自有威震人心的力量。剛開學時,課堂紀律 很亂,用大家的話來説,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新鮮話兒 説也説不完。一堂課上,教室裏又像炸開了鍋,忽然教室門開了,是幾何老師。有的人停了一下,又開始説了。幾何老師走上講台,微笑中透着威嚴,目光掃視了一下教室,立刻全教室鴉雀無聲。因為我們早已聽説了幾何老師的威名而且差不多親身領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