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學作文通用11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活中的數學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通用11篇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

早上,吃過早飯,爸爸突然對我説:“涵涵,你不是説數學很枯燥,學了也沒什麼用嗎?今天爸爸就帶你去體驗一下數學的樂趣。”“好吧!”我半信半疑地回答到,跟着爸爸出了門。

剛到車庫,爸爸就開始發問了:“我們的車子這麼髒,是不是該洗洗了?”我使勁地點點頭,“你再看看爸爸的頭髮長了,我要去理一下我的頭髮,然後還要買菜燒中飯,但我們一會要去新華書店買書,不能浪費太多時間,該怎樣安排才好呢?”我瞪大眼睛想了想,這不就是我們宋老師教我們的“合理分配”問題嘛,於是我得意地跟爸爸説:“那請您告訴我洗車、理髮和買菜各自需要多長時間。”爸爸告訴我洗車需30分鐘,理髮需20分鐘,買菜需10分鐘。

稍作思考後,我跟爸爸説道:“爸爸,我們可以這樣安排,先把車子開到洗車店去洗車,然後你去隔壁的理髮店理髮,再到菜市場去買菜,最後直接去開車去書店,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了,總共只要花30分鐘時間。”爸爸微笑地點頭。

洗完車後,我們來到了新華書店。我準備買三本作業本、一個鉛筆盒和感興趣的書,在精心挑選之後,我選中的作業本是3元一本,鉛筆盒是20元,選的兩本書分別是25元和15元。結賬的時候,老闆説書本一律九折,爸爸説:“你來算一算這裏總共多少錢?”我輕輕地問:“爸爸,一律九折是什麼意思啊?”爸爸説:“就是每滿10元就減一元。”我點點頭,開始計算了,3*3+20+(25+15)—4=65元,爸爸向我豎起了大拇指。

通過這兩件事情,我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我以後一定要學好數學,掌握好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的快樂。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2

星期六,我們家來了兩位客人——姐姐和姑姑。爸爸和媽媽忙着招待她們,沒時間買些零食讓我和姐姐吃。於是,我自告奮勇地説:“爸爸媽媽,你們就讓我去試試看,讓我去買吧,好嗎?”爸爸媽媽笑着點了點頭,給了我50元錢。超市裏的東西可真多啊,琳琅滿目,讓我眼花繚亂。我先推着小推車快速地跑到我和姐姐的最愛——薯片區,拿了兩包番茄味的“樂事”薯片,一包2。5元,兩包就是5元。

接着,我又到了麪包區,一陣香味撲鼻而來,好香啊!我都不知道從哪個麪包開始挑了。我拿起一個麪包,聞了一聞,好像是鹹的,又放了回去;我又拿起一個麪包,聞了一聞,這回是甜的,一看價格,10元,太貴了,所以放了回去。最後我在麪包區裏拿了一個7元5角的麪包。 然後,我推着推車來到了酸奶區,看到了兩種價格都是14元5角的酸奶,但一種是250毫升的,一種是230毫升的。我剛想去拿230毫升的,突然想到,如果價格相同,就要選多的。於是,我拿了250毫升的酸奶。一看生產日期,是20xx年8月1日的,是昨天的,我把它放到了小推車裏。 我算了算,5+7。5+14。5=27元,沒超過50元,就去收銀台付了錢,拿着東西回家了。數學在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啊!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3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媽媽去了超市買吃的。不一會兒,媽媽就拎着沉重的食物回來了。我定睛一看!有一個紅色的袋子裏裝了兩瓶玻璃瓶飲料。

喝完飲料後,我閒來無事,想用剛開學不久時,樑老師教我們計算在圓柱裏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物體的體積=上升水的體積)來計算一下這個玻璃瓶的體積。於是,我先準備了一個圓形小盆子,直徑大約是10釐米,高是8釐米。我往裏面注入5釐米的水,再將玻璃瓶慢慢放進去。這時,水面上升了3釐米。於是,我計算上升水的體積:直徑10除以2等於半徑5,那麼這個圓形小盆子底面積就是5乘5乘3。14乘3=235。5平方釐米。235。5乘3(高)=706。5立方厘米。我把想法告訴媽媽,媽媽想了想,説:“還有一種方法也可以測量玻璃瓶的體積!”媽媽將我之前用的圓形小盆子注滿水,再將這個小盤子放進直徑大概是20釐米的圓形大盆子中間。之後,媽媽將玻璃瓶小心翼翼的放進小盆子裏,緊接着,小盆子裏的水就溢出來了,大概有2釐米多一點。媽媽説:“你看,20除以2的平方乘以3。14再乘以2。2就等於它的體積690。8立方厘米啦,雖然和你的結果不同,但結果都在700上下。除了這個方法,還可以用一些不規則的物體來求它的體積。”……

沒想到求一個物體的體積,還有這麼多方法。數學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覷啊!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4

新學期我們就要學習圓柱體的體積了,經過預習後我知道了:圓柱體可以轉化為長方體,我很好奇,於是我也想照着書上的樣子親自嘗試一下。

我跑進廚房,用我的火眼金睛仔細搜索我想要的材料,發現了媽媽昨天買回來的一個土豆挺像圓柱體的,我立刻拿出小刀,興致勃勃地做起實驗來。我先將土豆切成標準一點的圓柱體形狀,然後左手摁住圓形的面,右手用刀將它垂直切成了許多條,一正一反地拼起來,我認為肯定能拼成一個規規矩矩的長方體,但事與願違,拼成的東西與長方體一點兒也不像,而是像一條參差不齊的大波浪。我皺起了眉頭,看着拼成的東西,想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大波浪”看着我,得意洋洋的,彷彿在對我説:“你真笨,連這都不會!”我不由得怒火中燒,暗暗發誓,一定要搞定它。我又看了一下書,恍然大悟:書上是平均分的,我是隨意亂分的。於是我又拿出一個土豆做了起來,這次更加小心翼翼了。不一會兒一個完美的長方體就出現在面前,我高興地叫起來:“哦耶!我成功了!”

通過仔細觀察,我發現拼成的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體的高,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體的底面積。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於長方體的底面積乘高,所以圓柱的體積也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發現這個祕密後,我喜笑顏開,哼起了歡樂的小曲兒!原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5

在你的生活中到處都離不開數學,只要你善於觀察,你就會發現數學和你是分不開的。在學習了六年的比例知識之後,我深深地意識到數學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和弟弟約好2點在森林公園集合,然後一起去動物園玩。到了目的地之後,由於我們是第一次去森林公園的動物園,所以只好買了一幅公園的地圖。地圖到手後,弟弟悄悄的向我走過來,然後一把將地圖搶了過來。我無可奈何,只好抑制住心裏對這“小淘氣包”的無理取鬧。然後弟弟一本正經的對我説:“哥哥,今天就由我這個嚮導來帶你去找獅子吧!”這時,我心想:但願不會南轅北轍!之後,弟弟就帶着我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過了大約一小時後,我終於忍無可忍,大喝:“你搞什麼呀,我都快要累死了,怎麼還沒到?”我直接將地圖奪回,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愛出風頭的弟弟濫竽充數,把地圖的比例尺1:5000理解成了圖上的1釐米表示實際的5000釐米。“唉,學好一身本領可真重要呀!如果像弟弟一樣自以為是,不踏踏實實的學習的話,後果往往都是弄巧成拙呀!”然後,我按照我所學到的知識,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獅子那。瞧弟弟那羨慕的樣子,他還求着我收他為徒弟呢!

知識是成功的關鍵,同學們,好好學習!!讓我們用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的`明天!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

生活中的加法就是一物多用,為生活增加色彩。情人節到了,別人都準備買花了,可是我和爸爸的腳像灌了鉛一樣,走的緩慢而沉重。因為去花店買花的人實在太多而且價格翻了好幾番。“唉!怎麼辦?”是爸爸的話打破了僵局。“我怎麼知道!是誰在媽媽面前誇下海口,説要給她一個大大的驚喜?”“唉,我、我……”爸爸的臉上寫滿了懊惱。

走着走着,我想起家裏沒肥皂了,就拉着老爸去超市。挑肥皂的時候,我忽然看到有一朵用肥皂做的花,正準備給爸爸使眼色時,爸爸卻搶先一步把這朵“花”買了。

回到家,媽媽不停地誇爸爸又懂浪漫又會過日子。本以為爸爸會説是我的功勞,可沒想到在誇讚面前,他是照單全收,“虛心”接受啊。肥皂加玫瑰,這就是生活中的加法,為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第二天,我去上學,發現桌子上放着一盒夾子,順手拿了一個大的和一個小的玩了起來。我把大夾子和小夾子夾在一起,然後把手機放在上面,沒想到它不但沒倒,還把手機撐的穩穩的,真是一個不錯的手機支架啊!現在我家的夾子除了夾衣服、夾襪子,還成了隨時可以變身的手機支架,真是太實用了。一物多用,這就是生活中的加法,為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大發明家有大發明,小發明家有小發明。懂得了生活中的加法,我不僅變成了生活中的發現家更變成了生活中的小發明家。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7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關於數學的問題,它們有的藏在超市裏,有的藏在餐廳裏,有的藏在家裏,有的藏在學校裏……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商場中的折扣問題。

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人們會覺得商場裏的衣服東西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價格也是蠻貴的,還不如上網購物。可是到了年底那些賣衣服的店主們總是會想盡花樣去吸引上街購物的客人們。他們有的掛出了大減價的標誌,有的標出了打折扣的牌子,還有的放出嗓子,去吸引客人們。

記得有一次我和我媽上街買衣服。然而我們看見三家店都有同樣的衣服,而且價格也相同,但是三家店都有不同的便宜方式:這件衣服正好300元,第一家是滿300元返200元,第二件是每滿100元返50元,而第三家是打五折。到底哪家更便宜一些呢?我們不妨來算一算。第一家的價格是:300-200=100(元);第二家的價格是:3x50=150(元)300-150=150(元);第三家的價格是:300x50%=150(元)(五折=50%)。這三家相比起來,第一家最便宜,所以我們買了那件衣服,省下了不少錢!

看來,只有我們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才能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讓生活更加豐富!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8

今天,我在家閒得無聊,媽媽拿出一張紙,我看了一下,噢!原來是讓我算客廳、主卧、小卧······的牆磚和地磚。

媽媽讓我先算客廳的地磚:

客廳長是6.6米寬是5.8米,地磚的長是0.8米,問客廳地面是多少平方米?一共用多少塊地磚?每三片一件的話,一共多少件?

“這題這題這麼多問,讓我算到什麼時候啊!”這是我來自內心的訴苦。我也沒辦法,只好做題。客廳地面太好算了,6.6×5.8=38.28(平方米)第一問就解答了。地磚長是0.8米,用0.8×0.8=0.64(平方米)當然,這還沒有算完,還要用客廳地面面積除以一片地磚的面積,就等於多少塊。算式是38.28÷0.64=59.8125≈60(片)終於過五關斬六將,到了第三問了,每三片一件的話當然是總片數除以每件的數量,算式是60÷3=20(件)。不能忘了答。答:客廳地面是38.28平方米。一共用60片地磚。一共20件。下面的主卧、小卧、大卧······都是用同樣的方法來計算。

地磚終於算完了,我還以為結束了呢,還有牆磚。

廚房長是2.75米,寬是3.6米,高是3.6米,牆磚是30×60釐米的,門和窗的面積大約是5平方米。問一共用多少片牆磚?

我用老師教的方法,把屋子看成一個長方體,算的是四面的牆壁,長乘高乘二加寬乘高乘二減五括起來除以0.3乘0.6。

(2.75×3.6×2+3.6×3.6×2-5)÷0.3×0.6

=(19.8+25.2-5)÷0.18

= 40÷0.18

≈223(片)

答:一共用223片牆磚。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9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通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合適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真理。 數學屬性是任何事物的可量度屬性,即數學屬性是事物最基本的屬性。可量度屬性的存在與參數無關,但其結果卻取決於參數的選擇。例如:時間,不管用年、月、日還是用時、分、秒來量度;空間,不管用米、微米還是用英寸、光年來量度,它們的可量度屬性永遠存在,但結果的準確性與這些參照系數有關。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簡單地説,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

由於生活和勞動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簡單的計數,並由用手指或實物計數發展到用數字計數。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的進展,直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著和新科學發現相作用而生成的數學革新導致了知識的加速,直至今日。 今日,數學被使用在世界上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數學家亦研究沒有任何實際應用價值的純數學,即使其應用常會在之後被發現。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0

週末,爸爸開車帶芳芳去鄉下叔叔家玩兒。

一路上,芳芳不停地問道:“爸爸,還有多久才到叔叔家呀?”“還早呢!”爸爸説。。“你快告訴我呀!”芳芳急了。“還是老規矩,我出題,你來計算。我的車速大約是每小時90千米,從我們家到叔叔家大約有280千米。你算算我們3小時能不能到叔叔家?”

“不能。”

“你是怎樣算的?”説來聽聽!”

“用28090=3(小時)……10(千米)。一共是3小時,還餘下10千米呢!”

“你還有別的方法嗎?”爸爸問。

“別的方法?”芳芳自言自語道。突然,芳芳高興地説:“有辦法了,用90*3=270(千米),從我們家到叔叔家大約有280千米,這樣算的話,還餘下10千米,也不能到叔叔家。我們已經走了很長時間了,還有多久才能到叔叔家啊?”

“我們大約行了88千米,你自己算算大約還需要多長時間吧!”爸爸又補充了一句,“最好能想出多種方法。”

“第一種,車速大約是每小時90千米,已經行了88千米,也就是説差不多1小時。第二種,用280-88=192(千米)。192\90=2(小時)……12(千米)。”爸爸聽了點點頭,表示同意。

這次的旅途給芳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懂得了數學來源於生活,要聯繫生活實際才能學好數學。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1

這天,我剛放學回家,肚子餓極了,我看爸爸做烙餅,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問:“還要烙多少時間啊?我都餓死了!”爸爸沒有回答,我急了:“什麼時候烙好呀!”爸爸終於開口了:“這個問題你自己想,烙一張餅要2分鐘,可鍋內最多放兩張餅,我總共要烙三張餅,你去算算吧。”這怎麼又跟數學扯上關係了,唉,真是數學無處不在。我坐在椅子上慢慢的想。

我心想:烙這3張餅不就是烙2×3=6個嗎,那麼容易的題也考我,我跑進廚房,我説:“要用6分鐘,2分鐘烙一張餅,3張餅就要烙6分鐘。”爸爸卻説:“那你想想最快需要多少分鐘。難道就不能兩張並放一起烙嗎?”

我聽了垂頭喪氣的坐回椅子上,我又接着想:那如果兩張餅一起烙的話,烙兩張餅就要兩分鐘,還有一張餅需要再烙兩分鐘,和起來就是2+2=4分鐘,這比原來省了兩分鐘。我又興奮的奔進廚房,我激動的對爸爸説:“一共需要烙4分鐘!”爸爸想了一會兒説:“恩,是少了,但還不是最快辦法。”“還有最快的辦法,怎麼可能?”我問。爸爸笑了,説:“你在想想吧。”

就在我想放棄的時候,眼前突然一亮,對了,可以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鐘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鐘,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這樣下來一共用了3分鐘,我把結果告訴了爸爸,爸爸聽了拍手稱讚。

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如果學深了,學透了,自然就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