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作文修改

良好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能力

低年級作文修改

低年級孩子寫的作文是寫話和日記,因為低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低和知識結構不夠,所以還沒有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但是光靠老師也不行,得慢慢培養他們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讓他們養成自我修改的習慣。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能力呢?

這時,我想起了葉聖陶老人的做法。他讓他自己的孩子把當天寫的東西朗讀給他聽。葉老傾聽着孩子的朗讀,從不輕易説“寫得好”與“寫得不好”之類的話,比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葉老説:“這是什麼意思?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調遣詞語或重新組織句子,盡力讓父親聽明白。

我女兒從開始寫話都讀給我聽,一直到現在寫的博文每一篇都讀給我聽,我何不讓我的學生讀呢?於是我就採用了下面的方法。

一、説。

在寫之前,我先讓學生説一説自己要寫的內容,老師和家長可以提示,可以幫忙。

二.寫。

在動筆之前,我要求學生仔細讀要求,認真審題,弄清楚讓寫什麼。

三、讀。

寫完之後,不要急於交作業,讀給自己聽,看句子是否通順,是否有多字或漏字,是否有錯字或別字。

四、讀。

再讀給同桌或老師(家長)聽,讓聽着聽明白你所寫的內容。

五、改。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不當之處,這時讓他們靜下心來修改。這樣長時間的訓練,孩子們就會養成自己修改的習慣,慢慢地就培養成了一種能力。

培養學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作文課堂上,寫完作文後除了少數的同學在忙忙碌碌,你會發現大多數同學要不就是拿桌上的東西當玩具玩的津津有味,要不就是舉起手説:“我寫完了。”經過多方面的觀察瞭解、調查與思考,發現學生不善於主動自改作文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作文寫好後,學生對修改作文缺乏濃厚的興趣,缺乏熱情,缺乏自主性。

2、字數不多,不知道如何才算寫具體了、生動了。

3、沒有養成自主修改的習慣,很多時候依賴老師去修改。

4、修改文章該從哪兒下手?從整體到局部還是從局部到整體?用什麼方法修改?學生有不少困惑。

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者的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以下為我自己的一些實踐中的思考:

1、激發興趣,培養自改意識。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對於自改作文,國小生心理上有着各種各樣的障礙,有的缺乏耐心,有的應付老師,多少學生抱着輕率的態度,寫完就算了,不想修改。

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古今中外名人影響孩子。例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就是幾經斟酌修改後才定下來的。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本班同學修改文章有趣的有效的實例,進行目的意義的教育,培養激發學生修改的`興趣;或通過正確評價賞識學生自改的成果,激發學生自改的積極性,等等。這些做法對於培養自改作文的興趣和意識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2、循序漸進,授之以漁。

國小生的自改意識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萌發與低年級,發展與中年級,形成與高年級。

首先低年級是自改意識萌發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教學要重視語感的培養,多讀多悟多説多練,在讀中感悟語言的規律,在説的實踐中不斷內化吸收,形成一定的修改意識和習慣。

那麼在中年級階段如何求發展呢?首先教會學生修改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刪、增、調、換”法。

到了高年級,由於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同時、平行地增長,由於有了前面的沉澱,加上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各種各樣的修改練習,就能為學生所掌握,形成他們自己的能力。

3、務實求活,紮實訓練。

A、局部入手。從局部段落入手是初學寫作者常用的修改程序。從段落錯字到結構的修改。

B、即時點撥。學生作文是老師要巡視發現問題適時點撥。

C、下水示範。選擇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出示在黑板上在課堂上修改。

D、合作修改。作文在學習小組中朗讀並共同修改。

E、讀讀改改。多讀幾遍,以有聲語言支持思考活動,有利於找出錯的點和拗口的語句。

F、對話交流。可以進行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以便喚起學生對作文材料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