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文化的作文(精選3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茶文化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茶文化的作文(精選30篇)

茶文化的作文 篇1

隨着時代的進步,各種各樣的飲料日新月異。至於我,卻對茶情有獨鍾。

中國茶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之國粹。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地,中國茶葉,最初興於巴蜀,其後向東部和南部逐次傳播開來,以至遍及全國。

千萬種飲品中我偏愛茶,究其原因,也許是茶那清新甘甜的本色茶味吸引了我,茶以它自身的原始不加修飾的奇特味道使品茶者神遊其中,怡然自得。茶的色味是本色的,更是別具一格,得天獨厚的。

記得有一次進茶館,品了一種“蟲茶”。此茶是黑色顆粒,宛似菜籽。取一點投入已衝有甘泉的玻璃杯中,初時有些顆粒浮於水面,而繼釋放出一根根褐絲,漸漸暈染開,猶如晨煙,瀰漫於杯中。茶水變成了琥珀色,散發出陣陣幽香,咽上一口,醇厚甘美。

茶的品種繁多,特別的茶總是讓人記憶尤新。才子文徵明曾寫過“寒燈新茗月同煎。淺甌吹雪試新茶。”茶不僅有着清醇的飄香,更有怡人的姿色。歷來懂茶之人,先聞茶香,再觀茶姿,然後略飲一口,這其中滋味之美難以言語。

茶雖然入口略微苦澀,可飲後細細品味,餘味無疑甘甜爽口。人生亦是如此。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坎坷,可是當勇敢地戰勝了,回想經過,是那樣的愉悦,欣慰。相反,對於那些畏懼逃避挫折的人,就猶如急於喝茶而一口把茶吞下之人,不僅感受不到茶中藴涵的清香甘甜,嚐到的不過是茶的濃濃苦澀罷了。

我愛茶,愛它的色,香,味。小小一杯茶中藴涵着人生的哲理,令人思緒萬千。通過品茶,我從中悟懂了許多,許多……

茶文化的作文 篇2

我想,在我國較為著名的文化裏,茶文化必有一席之地。茶,這個對普通人而言是個陌生又貼切的名詞。在我國,它家喻户曉,在世界,它的知名度也曾不低於電視上的任何一個大明星。最重要的,只要是真正喜歡茶的人,就決不會抱有三分鐘熱度的心態,茶,究竟魅力何在?

大多數人對茶的值觀是:苦,澀,沒白開水好喝,而少部分人喝茶的理由讓人碲笑皆飛:減肥,解油膩,最近還冒出了個消食的説法。只有真正愛茶的人才會懂得:真正具有價值的不是飲茶的本身,而是飲茶的過程。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一般對茶藝造詣頗深的大師平常都不會説“飲茶”,而是説“品茶”。兩者有何區別?一句點明:飲茶,只是品茶的一個小階段。

看病有望、聞、問、切,品茶則有先聞後飲。吸一口茶香,心平氣和;歎一口濁氣,心身舒暢;再小抿一口茶,整個人也就身心俱靜,飄飄欲仙了。

茶不僅在我國受到歡迎,在外界也是被受矚目。早在唐朝時期,我國的飲茶習慣就已經傳到了日本,漸漸地在日本發展成茶道。雖説不喜歡日本,但對於茶道本人還是挺嚮往的。只可惜,如今我國真正懂茶的人很少了,反倒是紅酒這等國外之物俞受追捧,可歎我國人拋着自身的文化寶物不説,竟自以為是的追求所謂的高檔,新潮,不品茶反倒品酒去了。並非説洋酒跟茶不能相提並論,只是鄙視那些從眾之人,將國寶置之度外。

但願終有一天我國人會醒悟,茶文化,才是他們應珍惜的。

茶文化的作文 篇3

正所謂“食在廣州”,而在這之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茶。廣州人嗜好喝茶,喝茶也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的習慣。甚至早上見面問好就是問“飲佐茶未”,這是問候早安的代名,由此可見人們對喝茶的喜愛。

廣州人所説的喝茶,實際上就是上茶樓喝茶,不但要喝茶,還要吃點心。所以被視為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和一般的茶館的概念也是不同的。它不但提供茶水和點心,而且建築的規模十分宏大,很富麗堂皇,這可是普通的茶館所不能比的。在這種地方喝茶,實在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而在喝茶的時候,點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廣州的點心種類很多,有100多種,如:蝦餃、幹蒸燒賣、馬蹄糕、糯米雞……而我最喜歡的就是蝦餃了。在薄薄的皮中有又大又嫩的蝦仁。一口咬下去,非常美味可口,使人百吃不厭。也正因為是這樣,廣州人把喝茶又稱為“歎茶”。“歎”是廣州的俗語,就是享受的意思。這也許就是廣州的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廣州人喝茶並沒有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是在主人給客人斟茶的時候,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説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的時候,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了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然給隨行的僕人斟起茶來,因為按皇宮裏的規矩,僕人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皇帝的身份,僕人靈機一動,把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便逐漸演化成了喝茶的一種禮儀了。

這就是最有特色的“茶文化”。這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十分豐富多彩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傳下去!

茶文化的作文 篇4

悠悠千載,茶從濃淡稀疏的歷史雲煙中走來,從江南煙雨中走來,從小橋流水中走來……帶着一抹神祕的面紗,姿態搖曳地來了。

《詩經》曾雲:“誰謂茶苦,其甘如薺。”這是人們對茶最初的體味。中國是茶的故鄉,從神農嘗百草發現茶,並傳播到現在已經有四千年的歷史了。茶發源於神農而聞於魯周公,興盛於唐朝及兩宋時期,普及全球在明清之時。在這條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茶與人的生活不斷交織碰撞,從中得到昇華。

茶文化是茶的一種昇華。所謂茶文化是融合了佛、儒、道諸派的思想,獨成一體,是飲茶時的一種文化特徵。茶文化源於我國古時,包含了茶道、茶具、茶藝、茶學等,其中代表是功夫茶文化。蘇轍曾雲:“閩中茶品天下高”,便是形容功夫茶。

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茶來傳播各種藝術。而古今中外,人們對茶文化都侃侃而談,尤其是對“茶品”的議論。

古代,人們對茶不僅看重其炮製成果,對泡茶人的品格也頗為看重,故有了“茶人”説。“茶人”不等同於喝茶人,喝茶同樣不等同於茶道。因此,茶人擁有獨特的茶人精神。

古人對於茶品的追求從未停止,而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因此,古人也根據不同的茶文化而形成各種禮儀方式,但都是以“茶品”為中心的以茶會友、以茶代禮等禮儀方式。故古人飲茶貴在“茶品”,他們認為茶品高尚代表品德高尚、志同道合,也就是茶人須是“佳客”。

茶品在文人之間流行時,也開始潛移默化到朝廷之中。北宋、南宋時期,官員特別看中茶品,若茶品好,且茶也泡得好的便可以直接升官。因此,當時的士族更加重視茶品的培養,因此文化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產物——貢茶。對於貢茶,蘇軾在《荔枝歎》中説:“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這凸顯出貢茶的特殊地位,也使茶品變得更加高雅。

隨着時間的流逝,茶已在歷史中演變的上千年。現在的人們,對於茶的追求同樣與古人相同。人們對茶有一種精神的寄託,把泡茶的技藝作為空閒時的精神追求。當初茶聖陸羽在《茶經》內所闡述的“精行儉徳”這一茶品在現代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

現在的人們對茶有了更深層的見解,他們在品茶時,不僅陶冶了情操,更是將它視為自己精神與品格進一步的提升。以茶會友,會的也不再僅是手藝,而更多的是茶品;以茶代客,待的也不再僅是客,更是與自己的志同道合的茶友;以茶代禮,代的不僅是自己的習慣,更是自己情操的昇華。故茶品在發展中,不停地深入人心,感染的不再僅是上層人物,也有下層的人民。他們的改變不僅使茶進一步昇華,茶人也擁有了更為獨特的茶人精神。

故我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是通過茶與文化的有機結合而成的,茶品則是茶文化在擁有不同文人蔘與而形成的品格,茶文化與茶也在一定精神程度上反應人民不同時期的文化追求。

茶,我國古代文化的歷史結晶。它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凝聚了時代性、民族性、統一性。茶在結合世界文化的同時,走向了世界,我國的茶文化與茶品開始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輝!

茶文化的作文 篇5

茶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種傳統禮儀。我的家鄉在四季如畫的杭州,西湖龍井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杭州西湖的獅峯、龍井、虎跑這一帶。瀏覽着西湖的美景,品茗着西湖的龍井,給遊客們帶來了清香四溢的享受,這也是我們杭州人的驕傲。

炎炎夏日,我們傳播的小記者們來到了茶葉博物館,當了一回小小茶藝師,學習瞭如何沏茶,賞茶和品茶。

品茶前,茶葉博物館的資深老師教我們認識了各種精美的茶具,讓我們知道了它們擺放的位置以及各種功能。茶道組裏有茶匙,茶針,茶夾和茶則,它被放置在茶托盤的左上角;茶葉罐被放在茶道組的旁邊;賞茶盒是給客人賞茶用的;注水的提樑壺,被放在上排的最右側;放廢物的茶缸被擺放在茶道組的下方;然後再依次放上茶杯和茶巾。茶具的擺放遵循了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這樣的擺放體現了佈局合理又富有層次感。接下來,老師又給我們講解了一種注水用的方法——鳳凰三點頭,將手中的提樑壺由高到底的反覆注水三次,彷彿鳳凰輕盈的三次點頭。它是茶道里的一種傳統禮儀,也表達了主人對客人的一種敬意。

我們一邊回味着西湖龍井的清爽甘甜,一邊傾聽着老師的詳細講解,通過觀察和品嚐,我們學會了辨別茶的種類。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我們還嘗試着學泡了花茶:第一步,把道具(除賞茶盒)一一擺放好(出具);第二步,用茶匙刮取茶葉置於賞茶盒中,並拿起來給客人觀賞,接着用水清洗好茶杯(温杯潔具);然後倒入茶葉,用水將它燙開並輕搖幾圈(搖香);最後,用高衝低斟的方法來注水,一杯清香宜人的花茶就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我們儲備了茶文化的知識,看過了茶藝師的精湛表演。該輪到我們來露一手啦!只見我們個個神采奕奕,身穿茶藝師的服裝,頭髮被梳得整齊發亮。我靜下心,心裏默默地念着泡茶的每個細節。同學們的精茶藝表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我也不甘示弱,穩中有序地完成了泡茶的整個步驟。通過這幾天的學習和努力,我們都拿到了小小茶藝師的榮譽書。

茶,嫩嫩的芽、綠綠的葉、甘醇的味。以茶會友——增進友誼,以茶作詩——藝術享受,以茶健身——美化生活。我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小茶藝師,在父母苦工作了一天後,為他們泡上一杯香氣清新的綠茶,讓疲勞消除,延年益壽。讓我們一起來研茶,品茶吧!

茶文化的作文 篇6

在中國,茶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並且已經形成了中國茶文化。與此同時,茶有益於我們的健康,因此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面。談到中國的茶葉。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它是從唐代與宋代興盛起來的。從此茶的精神滲透到了宮廷和社會,深入到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和醫學。幾千年來,中國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而且豐富了有關茶的精神文化。

中國茶文化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國的茶文化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於文化學範疇。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依照《詩經》等有關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

中國茶的歷史及其發展,不僅僅是形成簡單的一種飲食文化的過程,而同樣映射出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質。

茶文化的作文 篇7

我們今天要去茶文化博物館了!我一進博物館就看到了一座雕塑,這個雕塑是説文成公主,她嫁到了西藏,西藏沒有茶葉,於是文成公主就把自己家鄉的茶葉從四川帶到了西藏,所以茶葉的名字是:藏茶。然後我們走到第二個區域,老師告訴了我們中國有六大茶葉,分別是:紅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它們顏色不同,味道也不同。下一個區域是説茶具的,這個茶具是揉捻機,它的主要工作是把茶磨成粉,先把蓋子打開茶葉就就出來了。然後還看見了盤腸壺,為什麼叫它盤腸壺呢?因為它裏面有很多格子,就像人的腸子一樣,所以它叫盤腸壺。

我開始泡茶了,先把水倒進杯子裏,再把水倒進杯子裏,做好了!我喝起來真是苦中帶甜!

通過參觀博物館,讓我對茶葉有了新的認識。

茶文化的作文 篇8

那口井已經幹了,但我依然固執的認為它依舊如以往一樣甘甜——題記

不知何時,那口井已經幹了,也不會再有人來打水了。但是我依舊執拗的認為它還會再一次充盈,還會再一次水波粼粼,我一直在守候。

即使那裏一切烏有,我還是執着,因為我從不放棄希望。

我守候着,期盼着那片傾盆大雨的降臨,那時一切又都會回到從前的那般美好。只是,等待永遠是漫長的,我孤寂的守候在那兒,帶着期盼。

不知等了多久,有一個人影,有些飄渺,有些虛無,但還是有人來了,我心情十分激動。漸漸的,那人影靠近了,我看清了他的模樣。他對我説,他是一個來自遠方的旅客,在這兒迷了路,很久都沒喝過水了,看見這有口井,便走了過來,希望討口水喝。這是為才想起,我已經許久沒喝過水了。當那個人看見那口涸井,瞭解了我的情況後,歎息説,或許我比他的麻煩更大。他告訴我不要放棄,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然後,他好像明白了什麼便再一次離去。而我依然一個人守候着這口井。

有時我也會思索,我在等什麼,等這口井重新充盈嗎?很久,我沒有得到答案。我已等待了很久,為何希望與夢想還在飄揚?

晨風摻雜着黃沙在空中悠揚。我卻還在等待,風被吹的很遠,我的希望也隨之飄着很遠。

茶文化的作文 篇9

在煩囂的俗世中,找到一份綠意,尋回半點清幽。一樹綠蔭,一盞清茶,為心帶來無限温暖。茶,品的就是一種心境,一種沉澱後的深思,一種欲説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一種“千紅一杯,萬豔同窯”熱鬧後的落寂……

每一盞茶都承載着春天的記憶。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季,這個寒風帶雨的深夜,這個寂寥冷凌孑然身影,一盞清清淺淺的苦澀帶着濃濃淡淡的心事,泛在縹縹緲緲的茶香中……

應了那句“好茶出深山”的之談,有着“三綠清心茶”美稱的龍頂茶被擁有“晴日遍地霧,陰雨滿雲山”絕佳氣候的深山密林,成白雲深處的一叢叢孤芳。初得此茶,因了和綠茶龍井一字之差的緣故,滿以為是龍井茶中的一種。信手捏了一撮放在玻璃杯中沖泡,或許是對此茶瞭解不深、用情不夠、水温未把握好,故泡出的茶淡而又淡。因了茶湯的無味,這客絕佳香茗被密封在冰箱的某個角落中。

清冷的深夜,坐在一個人的房間,聽風吹窗櫺,此時此景想起了那客被冷落的龍頂茶。翻箱倒櫃的找到躲在角落的它,用温潤的手扶去冷凍的冰冷,驟然發現龍頂被非龍井。

龍頂茶產於有中國“亞馬遜雨林”和“浙江林海”之稱的錢江源頭開化縣,此茶的中少不了神仙高僧的點化和皇親國戚的稱讚,此茶名字的由來還是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的時候賜予的。源於這些神話傳説和由來,也源於認清了此茶非龍井系列的茶後,自然多了對此茶的期待。

放下所有的憂愁哀怨,用冰冷的水衝去臉上最後一絲的想念,忙忙碌碌地找出久然蒙塵的茶具,今夜就把那一季的風華,落入杯中。爐香煙裊,引人深思欲遠,趣從靜領,自異粗浮,細酌慢品,澤恩遐想,飄逸雅緻的韻味以一種澄淨平淡的心情融化了心中的憂愁。

水雖非上水,茶具也非上品,可這些依然無法掩蓋龍頂茶那透徹心脾的幽蘭茶香;那緊直挺秀、銀綠披毫的幹茶泛在水中,浮浮沉沉、聚聚散散。山因雲而秀、江因帆而麗、心因茶而靜;淡淡的,幽幽的,香遠溢清,低首斂眉,讓心呈一回,做一場無聲的彌撒。那上下紛飛的茶葉飄搖出“海底森林、金槍挺立”的風姿。

將眼前的茶細飲,一陣暖香中微微帶着清苦,宛如生命的味道,苦而不澀,苦中回甘;茶水已開,沸沸歡飲,滄桑的心需要一盞清茶的滋潤,淡泊寧靜無須高昂,茶香散淡的是中温情,平實才容易尋找生命的真諦。

過濾了初品的清苦,舒展在第二道水中的茶湯多了純正和諧的清醇;茶水已温,纏纏綿綿,歲月被一盞清湯折射出了恬靜,裊裊茶煙婀娜了往事背影,靈魂温潤的自然而清澈。第三道的茶湯多了清淡少了濃郁,淡淡的卻不淺薄;茶水漸涼,清清淡淡,日子在穿梭中雲淡風輕。

心,如帆,嘎然而落,停泊於清冥;夢,如蝶,栩翅翩遷,翻飛於煙茶中。

推開茶扉,茶事如煙。日子過久了,經歷了種種的人情冷暖,宛如三滾後的茶葉,慢慢地沉入杯子,用沉默來作為唯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温潤的茶水如同我們的內心,足已接納那友善或者不友善的表情。

滄海桑田,漫長的人生之旅中,給自己一點閒暇,給心一點空間,品一盞香茗,看浮雲人生,思炎涼世態,三餐的穀物,人生的五味,都在茶中化作濃淡。濃有濃香,淡有淡香。

時光流逝,茶香依然。紅塵喧囂,人也需要一份如茶般的安閒。看身邊的茶香繚繞,聽窗外的風聲嗚咽,人生的從容舒怡就如這閒適的熱茶,滿足才是幸福。濃茶淡水,細斟慢酌,品的是茶,品的是生活,品的也是人生。濃澀人生、清淡日子、流年歲月中,一份寧靜、一份悠然、一份感悟盡在一盞清茶中。

夜,茶香滿室。

茶文化的作文 篇10

每一個安靜如故的午後,沏一壺紅茶,並切下一片檸檬放入其中。放置在可以照到陽光的地方。一個多麼動人心魄的日子。我自在地躺在木椅上,眯起眼睛休憩……如風般逝去的韶華,若水般漂流的歲月,生命之舟起落,願乘風破浪,負載張帆,卻有淤積崖壁之堙阻。入夜,紅茶已經沉澱出更深沉的顏色,捉摸不定的暗澤滲透着冰涼。華光初斂,夜深人靜,一路走來,清風盈袖,只有那高懸千年的月輝,撥動着疲憊的心絃。兀自隨風靜默地搖曳,沉浸在徐徐的晚風的洗禮中。

輕輕緩緩地搖晃着,搖晃着冷冷的月輝,於是飄零落雪,點綴在濃密的發間。驀地驚覺,現在似乎是四月。睜開眼睛,發現原來一大片素潔的雲朵遮住了陽光。手邊,是一本翻開的文集。最愛的應該是林徽因吧。往往聆聽那些純美的詩句在窗櫺前宛轉啼鳴:“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你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盛開的花兒讚頌了希望,也傳達了愛的和音,恰如雲的流痕,浪的柔波。彷彿重現了《窗子以外》的《古城春景》,泛起了《模影零篇》的微瀾,我知道有人沙沙地記錄下《一片陽光》下的《一首桃花》。

也許她還無法忘記當年《十月獨行》的《展緩》。風裏穿行,不再輕鬆的步履留下的是珍珠般閃亮的華章。往事如煙,如詩的思緒,如浮雲悠悠飄過,織成一張密密的網,網住我靈動憂傷的心。微微地泛起漣漪,是心湖的煙波倒影,一覽無餘,幾經沉浮,下午茶,卡布基諾,丹麥酥,法國芝士……那些美麗的笑容在我的心裏,永遠也無法抹殺。我撿拾起淡淡的幸福: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茶文化的作文 篇11

茶,這種發源於泱泱中華大地的飲品。一直以來,都被國人稱為最具中華民族氣質的代表。而我對茶最初的記憶又在哪兒呢?當我在腦海中搜尋它的蹤影時,記憶被鎖定在了兒時街頭的那一杯杯涼茶上。

記得小的時候,每當烈日炎炎的夏日和夥伴們玩耍的時候,在街頭巷尾總能看到一些老爺爺、老奶奶擺的小茶攤,所謂的小茶攤,其實就是由一個人隨意拼搭一張小桌,其上放定幾杯涼茶,那人就坐在一旁的小凳上,但他並沒有賣力吆喝,只是坐着,而路人若是想喝茶就走過來,端起一杯爽口喝盡,遞上錢就離開了。那時的涼茶是裝在透明的玻璃口杯裏的,為了飲用方便,茶中的茶葉、茶梗早已去盡,只留下半黃微褐的湯,杯口還放着一塊裁的方正的透明玻璃以防灰塵落入。這樣一杯解渴消暑的涼茶只需兩三毛錢就可買到,正是由於它物美價廉,所以很受人們的青睞。隨着時代的發展,各種飲品推陳出新,街頭涼茶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但是兒時的`記憶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中,我還是想喝一口街頭涼茶。

孩子都不喜歡茶苦澀的味道,加之家中也無人喜茶,所以小時候很少喝茶,家人也只是在有客人來訪時,沖泡一些單位發的散茶,現在看來都是些品次不太好的花茶。對小孩子來説,茶的最神奇之處便是,當你吃過蒜,往口中放些散茶,咀嚼幾分鐘後,將茶渣吐盡,口中的異味就消失了。與茶相比,也許可樂、果汁的口感更好。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厭倦了它們甜得發膩的口味,而茶中飄散出的縷縷清香和那淡雅的口感,似乎更能平復我日漸焦躁的心。

茶,那種特有的歷史沉澱感,似乎很能感染人。在都市人緊張的生活節奏中,茶不失為一種最佳的調劑飲品。喝茶也是講究情調的,獨自一人時,打開音響放一支自己喜愛的曲子,泡上一杯温性的鐵觀音,手捧一本書,靠坐在沙發或是牀上,真是再愜意不過了。若有知已如約而至,泡上一壺上好的西湖龍井,兩人對坐,一邊品茶一邊促膝長談,不快意否?

我相信,中國的茶文化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為之欣賞,而茶作為中華民族的精髓,它的價值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

茶文化的作文 篇12

茶文化小鎮因茶而出名,小鎮更是別具一格。

這次我們又乘着大巴車來到了著名的茶文化小鎮。它位於著名的八台山山腳,離八台山遊客中心大約800米。這裏一年四季空氣清新,氣候怡人。

小鎮設有商業街、民宿街、茶葉街、美食街和中心廣場。

一下車,便看見一個大大的廣場。以廣場為中心,它的北面是商業區,店鋪像一條長龍排列得整整齊齊,裏面的商品應有盡有。別的地方沒有的,這裏也有,比如手工抹茶粉、茶餅........還有一家店鋪設計新穎,構思巧妙,還安裝了高科技設備,就連進個門都要刷臉。

中心廣場的南邊是美食街,每個店鋪菜品樣式頗多,特具鄉村風味。走到一家名為“佬萬源罐兒雞”的店門前,我的腳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那店門口的一大串包穀、一撮箕洋芋、一篩子黃豆、一大塊一大塊臘肉,深深地吸引了我。

西邊,是五彩茶園,由各種不同品種的茶樹拼出醒目的“茶”字,彷彿這茶山就是一位書法家,向我們展示出他的作品。茶園兩旁有登山梯,可供我們爬山觀景,四周圍還有小銅像,分別為我展現了做茶的工序。

東邊是民宿區,家家户户裝修風格各有不同,有的是歐式,有的是日式,有的是中式........

來茶鎮遊玩的人絡繹不絕,那清涼舒爽,那古代與現代相結合的建築風格,那濃郁的鄉村古茶鎮氣息,真使人流連忘返。作者:六年級冉乙力

茶文化的作文 篇13

什麼是喝茶的學問呢?

每次看見親戚朋友捧起小小的茶杯,疑問就會湧上我的心頭。偶然一個星期三的上午,我不僅品嚐到了甘美香甜的茶,還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

當我們輕聲輕腳地走進南開區少年宮茶藝室,一股淡淡的甘香撲面而來。小方桌上擺着兩個木質小台子,小台子上有三個高杯子和三個矮杯子。更有趣的是那個茶藝六用,紫砂壺很小巧,茶倉很是精緻。

老師説:“茶葉各有六大種類,是紅茶,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和黑茶。”老師還為我們演示了中國茶文化的禮儀:茶壺嘴要衝着自己,否則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在公道杯麪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開始泡茶了,先泡温潤茶,再開始第一泡,第二泡,第三泡……我們一邊學泡茶,一邊品嚐那淡淡的清香,甭提有多高興了!

啊!茶的文化真是無處不在!

茶文化的作文 篇14

我想,在中國較為著名的文化裏,茶文化必有一席之地。茶,這個對普通人而言是個陌生又貼切的名詞。在中國,它家喻户曉,在世界,它的知名度也曾不低於電視上的任何一個大明星。最重要的,只要是真正喜歡茶的人,就決不會抱有三分鐘熱度的心態,茶,究竟魅力何在?

大多數人對茶的值觀是:苦,澀,沒白開水好喝,而少部分人喝茶的理由讓人碲笑皆飛:減肥,解油膩,最近還冒出了個消食的説法。只有真正愛茶的人才會懂得:真正具有價值的不是飲茶的本身,而是飲茶的過程。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一般對茶藝造詣頗深的大師平常都不會説“飲茶”,而是説“品茶”。兩者有何區別?一句點明:飲茶,只是品茶的一個小階段。

看病有望、聞、問、切,品茶則有先聞後飲。吸一口茶香,心平氣和;歎一口濁氣,心身舒暢;再小抿一口茶,整個人也就身心俱靜,飄飄欲仙了。

茶不僅在中國受到歡迎,在外界也是被受矚目。早在唐朝時期,中國的飲茶習慣就已經傳到了日本,漸漸地在日本發展成茶道。雖説不喜歡日本,但對於茶道本人還是挺嚮往的。只可惜,如今中國真正懂茶的人很少了,反倒是紅酒這等國外之物俞受追捧,可歎中國人拋着自身的文化寶物不説,竟自以為是的追求所謂的高檔,新潮,不品茶反倒品酒去了。並非説洋酒跟茶不能相提並論,只是鄙視那些從眾之人,將國寶置之度外。

但願終有一天中國人會醒悟,茶文化,才是他們應珍惜的。

茶文化的作文 篇15

茶是世界四大飲料之一,但它並沒有想象中的好喝,不像咖啡中帶有一絲甜甜的奶香,茶大多是苦澀的。現在的人飲茶已經和從前不大一樣了,年輕人喝不慣苦的飲料,對於大多數中年人來説,喝“苦茶”卻是一種享受。

擺一張八仙桌,在實木托盤上放上幾個精緻的瓷杯子,用紫砂壺沏上熱水,泡上上好的普洱或者大紅袍,當香氣從壺中偷偷溜出來鑽進你的鼻孔時,慢慢地把壺中的茶水從過濾杯中倒入小茶杯裏,這樣一杯上好的茶葉水就沏好了。淡黃色中可以根據不同的人喜好加上幾片茶葉或者是茉莉花,這樣的茶入口後先苦後甜,脣齒留香。

茶不僅僅是飲料,它更是一種精神和文化,這裏面的內涵,就是中華文化。

沏茶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人生態度。一個人若是太急躁,入口的茶就會燙口,茶葉並沒有融入水中,茶水就會發澀,還伴有一絲絲的酸。同樣的,一個人若是太慢,入口的茶就會發涼。茶涼了,便失去了入口時那温潤的感覺。中華文化反映的出是從古至今中國人的一種樂於吃苦的態度,茶苦,證明這個人幹活幹事不辭辛苦,那麼他喝到嘴裏的茶過一會就會變得香甜無比,這就是先苦後甜的茶道。有些人認為茶苦放些糖不就行了嗎?但是加了糖的茶就會發澀,變酸,難以下嚥,這些人可能因一時吃不了苦而錯過了成功的機會,這杯沏得不好的茶就成了鞭策他們吃苦的最好禮物。

茶道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喝茶,茶是一種文化,它所反映的就是先苦後甜的做人態度,它不急不躁,不慢不驕,越是經歷挫折,越是活得開心快樂。浮浮沉沉的茶才是一壺好茶,起起落落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作文 篇16

日日飲茶,知其香淡清雅之物也。細品其襲鼻之氣時,觀茶葉浮動之間,竟悟出一番哲理。

世間品類皆有其理,茶亦無異。

時常喝茶的人應有共識——數根細葉之中,有沉有浮。熱水漸成黃綠色時,茶葉亦有沉浮之變。浮葉被渴而飲茶之人一飲入腹,留杯中物,唯易沉之葉也。其實,做人亦是如此。下沉的茶葉如行為處世熟練精深者,不喧不嚷,踏實穩重,默默地奮鬥,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而漂浮淺顯,四處流竄的茶葉,就似好大喜功,平日不踏實學習,略曉皮毛卻極度渴望展露人前的人。這些人雖膽大,但沒有真才實學,禁不起考驗,終被淘汰。

有句話很精妙:靜水則深。這句話以顯見的自然之象,盡彰此理。人們往往貶浮而褒靜,自有道理,然而“靜”過了頭也會走向歧路。

以餘之觀,則浮、沉者皆不足也。浮者過躁,其自信有餘而學識甚缺,終不勝。沉者過靜,其學識有餘而膽力不足,有能力成事卻屢屢錯失良機,亦難勝。人之最高境界乃文武雙全,浮沉有度。當一人齊具知識與膽力時,便可戰無不勝。

三國時,曾有一人名曰諸葛孔明,智勇雙全,既能運籌帷幄,又臨危不懼。孔明曾坐空城之上,悠悠拂琴,兵臨城下城欲摧,而他仍面不改色,大敞城門,終嚇退魏軍。

幾十年前,偉人周總理縱橫政界,八方外交,也曾經歷不少危急的場面。但他總是面無懼色,以智慧的語言,沉着的動作,一次次化險為夷,為共和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將這些有膽力亦有學識之人,喻作毛尖、玉針。取其葉於杯中,注以熱水,則青翠如碧,數根茶葉懸浮於水中,香氣四溢,雅意無限。

當吾等有感於古時懷才不遇之人,悲哀之餘,是否考慮其為人性格之良莠?理通萬物,這也許是本人罷黜觀音、龍井,而取毛尖、玉針之故耳。

茶文化的作文 篇17

傳統工藝需要弘揚,也需要傳承,更需要傳承人。那一個個依照傳統手法的師傅便是最傑出的代表。

一大早,大家來到謝裕大茶園。戴上草帽,背上小茶簍,在老師的指導下,從碧綠的茶樹上採下嫩綠的芽頭,一芽一葉,一槍一旗。再帶着散發着特殊清香的黃山毛峯嫩芽走進製茶館。

汪師傅是製作黃山毛峯的大師。他將嫩綠的芽頭倒在一個熱鍋裏進行殺青。鍋裏的温度極高,汪師傅將芽頭倒入鍋後,直接用手抓起鍋裏的茶芽,然後攪動,使茶芽均勻受熱,整鍋的茶芽每轉一圈,汪師傅就掏起一把,用手抖開。隨着汪師傅抖動的動作,鍋中飄出縷縷白煙。這些白煙就是茶葉中的水蒸氣。隨着鍋中茶葉發出的噼裏啪啦響聲而散發出一種不同於青茶葉的清香。汪師傅的抓、撈、掏、抖,茶葉的味道有點像我們平時聞到的茶香了,原本嫩綠的葉也變成焦黃,個頭也縮小很多。汪師傅説,殺青能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阻止茶葉氧化,使其柔軟,便於揉搓。

接着,汪師傅將茶葉倒在凹槽板上,再攤開,又雙手將茶葉團在一起在石板上揉搓,帶着餘温的茶葉在汪師傅手中緩緩蜕變,原本直挺挺的芽頭變成螺旋形,又團成一團。汪師傅抓起粘在一起的茶葉,輕輕抖開,分散後再揉捻。我也嘗試了一下,茶葉握在手中時,一種濕濕的、粘粘的感覺隨即傳來。老師告訴我們,那是茶葉中的茶汁。緩緩轉了幾圈後,拿去成團的茶葉,抖開,淡淡的茶葉便飄了出來。

揉捻過後,汪師傅將茶葉均勻撒在烘焙的鍋上。經過兩到三個小時的烘焙,當茶葉中的水分剩下百分之六時,黃山毛峯便製作完成了。

幾道工序,傳承着中華傳統文化。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代,製茶師傅們依然堅持用傳統的製茶方法,這不僅是因為傳統制法制成的茶葉味道更好,更是因為傳統文化需要他們傳承。

對於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要讓子孫後代知曉,別讓他們丟了魂。

今天的體驗,感悟異常深刻:小小製茶法,大大文化藏!

茶文化的作文 篇18

天賜香葉,帶着熱之熱烈、月之温潤、風之靈動、雨之香醇,是以為茶。人間有神農氏,採其飲之,於是人間便多了一種沁人心脾的仙露。

——題記

爸爸是一名好茶者,雖不能像那些文人雅士賦詩,但對茶的瞭解卻是數不勝數。週末,家裏總飄着一縷一縷的茶香,香遠益清。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我激起我對茶的喜愛。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和利用茶的國家,茶葉伴隨着古老的中華民族走過了漫長的歲月。打開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發展史,幾乎從每一頁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晉常璩著的《華陽國志》中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武王伐紂的時間約在公元前1066年前後,由此可見,中國有明確記錄的茶事活動距今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了。早在北宋時期,茶就被人們當成是常用飲料了,頗得達官貴人和老百姓的喜愛。

茶,是中國南方的一種優良樹木,高約30~70釐米,有的甚至高達數十米。茶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千姿百態的。茶的品種,除了我們平常知道的鐵觀音、紅茶、綠茶、烏龍茶等,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種類。飲茶的茶具都是不一樣的,飲這種茶就用這種茶具。正因為這樣,才能讓茶的清香更容易的散發出來,也讓人們更容易的品出茶中的韻味。

中國茶隨着自古以來的文化交流,已經發展到世界各地,對很多地方都有影響。在唐朝時期,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佛學,文化時,歸國時攜茶籽回國種植。16世紀末,日本茶道的集成者千利休汲取並繼承了歷代茶道精神,正式創立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內容精煉而豐富,而且注重禮儀。朝鮮茶禮講究清、寂、和、樂四字真諦,希望所有喝過精心泡過的茶後能忘掉所有的煩惱與不愉快。韓國的茶禮則是五行茶禮,是為了紀念神農氏而舉行的功德祭祀禮儀。這都是仿照中國茶道而創立的。

中國茶,不僅傳至日本、韓國,甚至遠渡重洋,漂到了英國。在英國,享用中國茶曾經是身份的象徵。

中國茶葉第一次進入大不列顛人的世界是在17世紀。由於當時科技的制約,航海技術落後,中國茶葉在英國的價格有時候甚至超過了黃金。在當時的英國,只有上層貴族才能享用到中國來的茶葉,所以中國茶成了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徵。英國人的生活是離不開茶的,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一天從“早餐茶”開始到晚飯喝最後一次“晚茶”,一天一共至少要喝4次茶。中國人一天都不喝這麼多次茶,看來中國茶給英國人民帶來的影響可真大啊!

古代的文人,無一不是好就好茶的。一些文人,則用自己的筆和智慧寫下了一首首關於茶的詩。茶聖陸羽寫下了《六羨歌》以表達自己對茶的感情。

淺斟慢飲,與神相會。在深宮中,統治者衝騰着清香的茶,茶香似一縷縷青煙,讓人心曠神怡;香爐裏點着香料,與茶的清香一致,在聽着古琴彈奏出低沉的音樂,在不這不覺中營造出了一種靜謐。這不是許多隱居山林的文人所想的嗎?

表面上只是提神的清醒,其實早已沉醉,身邊一切俱以空靈。這就是茶,一種能品出人生道理的仙露。

茶文化的作文 篇19

撥開一縷縷蒸騰的白霧,端起茶盞。聞,那清新的茶香;賞,那橙黃鮮麗的茶湯;品,那香氣馥郁的鐵觀音。入口,一股股純淨的芳香縈繞在脣齒之間,久久瀰漫。微燙的茶湯刺激着每一個味蕾。先是苦澀,回味起來卻又無比的甘甜。

看那纖細柔嫩的茶葉在茶盞裏漂浮着,好似一個個搖曳着的音符,遊弋在杯中,舒展、豐潤。就是這樣一片片的小小的茶葉,給了我一下午的安逸和舒適。

祖父就很喜歡飲茶,經常在屋外的花園裏自斟自飲。當年還是個小不點的我就經常跟着祖父一起飲茶。那時的我還不會品茶,只覺得這茶一點都不好喝,又苦又澀。小小的我一點都不理解為什麼祖父喝的一臉享受,這茶哪有那麼好喝?祖父大概是看到了我一副不解的樣子,便笑着揉了揉我的小腦袋,對我説:“這茬啊,是要細細品味的,不是鑑賞茶的優劣,而是要領略飲茶的情趣和茶的韻味,懂了嗎?”年幼的我懵懂的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祖父見我還是一知半解的模樣,就對我説:“你現在還小呢,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現在回想起,大概是知曉祖父為何對茶的瞭解如此之深了——這茶陪伴了他大半輩子,早就成為他無聲的知己了。不管心境如何,喝上一杯香氣馥郁的茶,總能平靜下來。茶,待祖父消磨了無數寂寥的時光。而茶,也帶我打發了不少枯燥的時光。每當學習讀書累了的時候,我就會在牀邊沏上一壺茶,放上一首《高山流水》,一邊聽着悠揚的古箏曲,一邊品着香氣四溢的清茶,當真是十分愜意、舒適、悠閒的。

現在的我對茶之韻的瞭解還不似祖父那般深,但也確乎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茶如人生,是苦澀的,卻清幽綿長,苦澀再在回味,卻是脣齒留香,口舌生津,餘韻裊裊。茶可清心,淡淡一絲幽香,柔柔一縷茶霧,暖暖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淡雅,那份清醇,都在恬靜地品味之中,感悟着人生的道理。

文人墨客愛飲茶作詩,不知留下了多少佳話名篇。而這些名篇佳話所闡述的無非是一種茶一般淡泊的心性。只要有空閒,不妨沏一壺清香撲鼻的茶,然後靜觀那在杯中漂浮、舒展、沉落的茶葉,放鬆自己勞累的身心。舉杯品茗,香氣馥郁,舌尖稍覺茶韻之苦,細細品嚐,回味之中略有甘甜。從中體味人生的道理和茶之韻味。

茶文化的作文 篇20

茶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自唐代以來,一步步成為中國文化的瑰寶。那綠油油的葉子、誘人的清香、苦中帶甜的滋味,便是茶。

茶是中國國寶之一,“茶餅嚼時香透齒,水沉燒處碧凝煙”,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茶餅,嚼起來簡直就香透了牙齒。當茶被煮開後,那香味馥郁芳香,香如蘭桂,味如甘霖,當茶慢慢的沿着你的喉嚨往下流時,那個芝蘭之氣,便一起被帶進去,使你齒頰留香,回味無窮。從那甘甜的味道中,可品出山川風景與大自然的精神,消除煩惱憂慮,使心靈迴歸純潔與美好。

説起茶的種類,還真是數不勝數。有綠茶、紅茶、黃茶、花茶等等,品牌也是有鐵觀音、龍井茶、碧螺春等等,至少有上千餘種,真是五花八門。可是我則喜歡白牡丹茶。他擁有與眾不同的顏色——銀白,因此才給予了他一個美稱——白牡丹!將茶葉丟入開水之間,綠葉襯托着嫩芽,形似花朵放入水中後又浮上來綻開,宛如蓓蕾初放又似出水芙蓉,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嬌小姑娘,在對我們説“喝吧喝吧,我們的茶,聞起來沁人心脾,喝了之後令人心曠神怡”。經不住她們的誘惑,我吮吸了一口,哇噻,那誘人的香氣,那醇厚清甜的滋味!只有“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才能形容他的“茶甌香篆小簾櫳”。

如此甘甜的茶,如此清香的茶,如此典雅的茶,令我如痴如醉!

茶文化的作文 篇21

茶,是我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今天,我們在徽州研學,瞭解了茶的分類和茶文化的基本知識。茶博物館的老師熱情似火,告訴了我們:黃山毛峯這種茶分為一、二、三級茶;中國六大茶類指的是我國所產的茶葉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類;中國十大名茶中,徽州茶佔了兩種……

上午,我們採摘了黃山毛峯,學習了黃山毛峯的製作。那怎麼採呢?老師告訴我們:採摘的每片茶葉,都要有一條嫩芽和一片嫩葉。我和兩位同學採摘了很多茶葉,因為茶葉並不難找的緣故。茶葉摘後就要攤青了,因為時間緊迫,我們把攤青這一步驟省略掉了,直接殺青。殺青,就是將攤青好的茶葉,放入一個大鐵鍋中,讓它自然地將水分蒸發。然後是揉捻。,揉捻就是把殺青好的茶葉均勻放到一塊凹凸不平的板子上,再把茶葉聚成一個“茶”球,又將“茶”球在板子上揉,揉的力度是先輕再重後輕。最後就是烘焙,也就是把揉捻後的茶葉,放入一個容器中,讓高温將它的水分蒸發到只剩下原來的6%以下。

摘茶、製茶、品茶、茶禮儀,就是茶文化。茶文化,不僅是我國的驕傲,更是民族的偉大。

茶文化的作文 篇22

媽媽很喜歡品茶,因為茶有數不清的文化和源遠流長的歷史。媽媽還和我説品茶,是一種享受,品茶既講究茶具種類,又講究品飲心態、飲品姿態、飲品禮儀…...而且茶飲不離茶具。

中國茶有紅、綠、青、黃、黑、白,六大類兩千個花色品種。

我看過一本書,書上曰:“一杯則曰品,二杯則曰解渴,三杯是驢飲。”品茶很有講究,一杯須分三口喝,第一口試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飲茶。

我國茶區甚廣,茶類之多、飲茶之盛、茶藝之精,茶史之悠久,堪稱世界之最。因此媽媽常常把我叫去一邊品茶一邊講述茶的文化。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來歷,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細細體會,多多查閲就能得到更多中國古老茶文化的知識。

茶文化的作文 篇23

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品茶風尚。品嚐工夫茶是潮州民間最普遍的習俗,也是潮州人的待客之道。像我們家裏都有一套精緻的茶具。

今天,李大嬸到我們家做客。我媽媽趕緊拿出一套茶具,一套茶具一般有大的蓋杯或衝罐和三或四個小茶杯。

先燒開水,把茶具沖洗。叫"欖碳煮水,開水熱罐"; 然後把茶葉放在衝罐裏,叫"烏龍入宮"。衝罐選宜興陶壺最好,我們普通用楓溪制的瓷蓋杯。

接着把燒開的水衝到茶壺裏,把蓋子蓋上,媽媽把茶壺拿起來轉一圈把茶衝到小杯裏,但是沒有把茶拿來喝,而是把茶水拿來洗杯,我奇怪的問媽媽,茶為什麼不喝?媽媽笑眯眯説:"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俗話説,頭遍腳氣,二遍茶葉,三遍窮人喝不着。這一道叫"懸壺高衝,春風拂面,薰洗仙顏"

這次媽媽衝進開水後,蓋上一會兒,就把把壺轉一圈把茶均勻衝到小杯裏,後來還逐杯點了點把壺裏的水滴乾,我這下又問媽媽,為什麼您在上邊轉了又點水呢?媽媽説:"俗話説,'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嗎。"然後媽媽説,"好喝了"。先把一杯雙手拿給李大嬸喝,"別客氣"。李大嬸笑着接過茶杯,''好香的茶''這叫''敬奉香茗,品香審韻''。

媽媽説:"工夫茶講究的是色香。這是潮州飲食文化之一"。哦,我明白了。

潮州功夫茶有不受環境限制,以三五成羣共飲而深受人們喜愛,氣氛和諧。是商業活動,人際交往之道。它有着歷史文化美學價值,社會家庭文化價值,健身益智價值,是潮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文化的作文 篇24

昨夜淅淅瀝瀝的下了一夜的小雨,早上起來空氣格外清新,微風輕輕的吹拂着我們的臉頰,小鳥在枝頭歌唱。今天是我們國小生涯中最後一次研學旅行—“傳承茶道文化,探究自然奧祕”。

今天早上,我們班上的同學,個個精神抖擻,在學校的旗台前認真聽完老師宣讀的注意事項,然後就上車出發了。

我們今天去的是思禮鎮,古時候稱為武山,是唐代茶仙盧仝的故鄉,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烈士于思禮,所以改名思禮。一路上我們歡歌笑語,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在這裏我們穿上了採茶服,提着小籃子,來到了茶山上採茶。採茶講究的是“一芽一葉”,具體説就是一個小小的嫩芽下面帶着一片黃綠的嫩葉。採茶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競賽,不僅比數量,還要比質量。我們班採取的策略是以質量為主,可以少一點,但是採下來的茶葉必須是單芽和一芽一葉,在採茶的過程中,同學們都把眼睛睜的大大的,生怕漏掉最好的茶葉。最後,果然如同我們所料,雖然數量上我們不佔優勢,可是憑藉質量上的優勢,我們班還是得到第一名的好成績。

採茶之後,我們開始體驗品茶,儀式是這樣的,四個人坐在一張桌子周圍,坐在桌子右下角的同學來倒茶,剩下的同學來品茶,品茶人為了表示對倒茶人的感謝,通常會用食指和中指輕釦桌面。品茶分為三步:第一步用鼻子聞茶的香味,沁人心扉;第二部用小酌一口,品味茶的味道,口齒留香;第三步喝剩餘的茶,直通五臟,百骸皆通。

體驗完茶道文化,讓我們對茶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尤其令人高興的是,我們濟源人盧仝被日本尊奉為茶道的鼻祖,茶道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值得我們好好傳承。

茶文化的作文 篇25

記憶中,爺爺院子裏總有一棵龍井茶樹,或綠蔭婆娑,時疏影橫斜,伴我走過人生四季。 ——題記

茶道

六歲。晨曦微露,龍井茶樹在清風中搖曳,將雪似的花瓣撒滿窗櫺。

“該怎麼辦?”調皮好動的我,在老家的院子裏上躥下跳。拔小雞的羽毛、拉小貓的尾巴、扯小狗的耳朵,還和小夥伴們做惡作劇。弄得家裏雞飛狗跳,小夥伴們也不愛搭理我了!

爺爺摘下早春龍井,教我泡茶道。“行茶十式”十分注重禮儀,也是中國“龍文化”精神的基礎。第一式“行茶禮”,表示對人的尊重。然後是備茶、温器、温杯、搖香、潤茶”,第七式才是“泡茶”。接下來是分杯、品茶,第十式“敬茶禮”。

在爺爺反覆地訓練中,我浮躁的心就像茶被沸水泡過幾次,慢慢沉靜下來,舒展開來。只有沉靜、謙遜、包容,才能喝到好茶,也才能和別人友好相助!

品茶

九歲。夕日欲頹,暈黃的光透過龍井樹如篩的枝葉,灑下一片斑駁凌亂的樹影。

“哎!”我遭受了人生第一次滑鐵盧:期末考試的慘敗拉扯着我的心絃,像是一個無底大洞,觸不得光亮,伸手一探,只碰得石壁,堅硬痛心。

我斜靠在院子裏的龍井樹下,讓淚水肆意地留下。爺爺遞給我一小杯茶:“嚐嚐,新摘的夏茶。”我一口喝下去,“噗嗤!”一口再吐出來:“呀!好苦!”“你再細細品味一下。”爸爸説。我又喝了一口,細細品味,發現苦澀過後的確是淡淡回甘,脣齒生香。

“生活就像喝茶一樣,總是先苦後甘。苦時別抱怨,甘時別傲氣。記住,你是龍的傳人,要有龍的堅韌和勇敢。”爺爺的話讓我醍醐灌頂。

當生活的風雨夾雜着苦難接踵而來時,我總會想起夏夜那杯茶,我是龍的傳人,學會直面風雨,才能戰勝困難,做更好的自己。

分茶

十二歲。月光如水,絲絲縷縷地灑滿龍井樹稀疏的枝丫。

每年春節前夕,爺爺總會在院子裏擺了個品茶宴,邀請鄉鄰們一起品茶。大家相處的其樂融融。平時,誰家小孩讀書差點錢,誰家父母子女弟兄間有個嫌隙,誰家缺個油鹽柴米,都不是難題,大家都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相互幫助,

品茶宴爺爺把採製好的龍井茶葉,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送給大家品嚐。鄉鄰們又各自拿出自己親手做的土特產相互品嚐。一棵龍井茶樹拉近了大家的心靈距離。茶道重視“禮”,這也是我們龍文化深深的積澱。

其實,龍文化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十二生肖裏,在我們的傳統節日裏,在我們的酒裏詩裏,在我們的悠悠茶香裏……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裏都住着一條龍,它激勵着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力爭上游。我們應該繼承龍的精神、傳揚身邊的龍文化!

記憶中的老家院子,那株龍井茶樹依舊蒼翠欲滴,我似乎又聞到了幽幽的茶香,伴我走過春的嫩綠、夏的火紅、秋金黃和冬的雪白,卻依然留戀那樹下最美的風景。

茶文化的作文 篇26

中國的茶文化已有悠久的歷史,在作文課上,在作文課上,胡老師特意帶來了一灌安吉白茶,原來是真上想讓我們品茶啊!同學們都很期待。

胡老師把白茶放在塑料杯裏,給我們一人一杯,説:“今天我開了一家茶小店,你們就是我的客人,你們可以先觀察一下。”我拿起一片茶葉,仔細觀察。茶葉綠綠的,長長的,它就像一個嬌羞的小姑娘,把自己的身體捲了起來。突然,有人説:“老師,您不是説這是白茶嗎?但為什麼它綠綠的?"胡老師説:“在茶葉的反面有一些白毛"老師的回答讓我茅塞頓開。

不知何時胡老師拿出了熱水瓶,一個一個地倒好水。這些“小姑娘”一遇到熱水就開始轉圈,好像在跳舞,嘩嘩的倒水聲正忙着給它們伴奏呢!終於,它們停在了水面上方,我馬上拿起杯子,但被白汽糊得看不見東西。我聞聞,哇!一股清香飄入我的鼻子,我準備拿起它一飲而盡,但卻被熱氣擋住。

過了十幾分鍾,我輕輕喝了一口,茶的味道瞬間湧入我的全身,微微的苦澀就像為茶增添了一份精華,我拿起它,將這份精華一飲而盡,真想再來一杯啊!

我不禁思考,茶必須要用熱水泡,等熱水變涼也需要等待,茶可以培養人的耐心,當喝到好喝的茶時,之前的等待也算理所應當了。品茶,就像人生先苦後甜。

中國茶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啊!

茶文化的作文 篇27

今天作文課上,胡老師拿出了一罐茶葉,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大字“茶文化”。我一看就知道,今天講的一定與茶有關。

中國古人的“開門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説明茶乃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老師先讓我們觀察一下茶。我們班的同學十分高興,有人議論起來,説:“這分明是綠茶,哪裏是白茶啊?”我一聽,覺得有道理。後來聽老師一説才知道原來白茶上面有一些白色的絨毛。

我看了看,它是針尖形的,葉子捲了起來,像蝸牛的殼。泡水的時候,大家一窩蜂地跑了上來,那聲音咕嚕咕嚕的,悦耳動聽,原本乾巴巴的茶葉一下子就舒展開來了,像泡温泉一樣,舒服極了!聞一下茶香四溢,彷彿置身在茶園一般。泡茶時,茶葉像龍捲風一樣轉來轉去,水倒好了之後,有一些茶葉開始下沉,有一些像小魚似的游來游去。它們落下的時候是轉着圈下來的,這讓我們想到了優美的舞者。摸了一下杯壁,非常燙。但由於我心急,就喝了一口,可是被燙着了舌頭。我發現,原本清澈的誰開始變綠了。嘗一口,苦苦的,不過加一點冷水還是不錯的,於是就一口氣喝完了。

今天我學了茶文化,我不僅品嚐到了美味的茶,還學到了一些道理,比如:凡事要有耐心,就要像等茶葉一樣。

茶文化的作文 篇28

茶,起源於漢代,然後發展到魏晉南北朝,再到唐代,最後從明清到現在。在唐代時,陸羽曾寫過《茶經》,成為了浙江省人民的驕傲。今天,胡老師不知從哪兒神祕兮兮地拿出了一箱盒白茶,説道:"今天,讓我們一起觀察白茶吧!”同學們聽後議論紛紛。異常興奮,活像一隻只小麻雀。我們等胡老師拿好白茶,就一窩蜂而上,開始了今天的活動。

一位同學拿出一根茶葉,觀察到:它的葉尖是尖的,還捲了起來,就像是把綠劍。這些茶葉全都炒過了,顏色不一,乾巴巴的,樣子小,像一片乾枯的葉子一般,嚐起來甚至是苦的。我對白茶的好感立馬消失了。我拿起塑料杯,把茶葉放進其中,再倒進一杯熱水,咕嘻咕唱地聲音卻十分悦耳,好似一曲圓舞曲。白茶在水中浮了起來,有的沉下去,有片茶葉在水中打轉,在歡快地玩遊戲呢。它們在水的滋潤下舒展開來,擁抱温暖,水也變成淡黃色的了,散發着清香,我品嚐了一口,抿抿嘴,味先嚐到了苦味,後來細細品味,居然變成了甜味!這就是先苦酒後甜吧。我忽然想到了生活中的努力就相當於茶原先的苦,而與努力成對比收穫甜,則是後來的甜啊!

茶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重要拼圖,我們應當把他傳承下去。茶,益處是很多的。

茶文化的作文 篇29

又到了小記者活動的日子,我們邯鄲晚報小記者來到了位於安居東城步行街的一個古色古香的茶室瞭解中國悠久的茶文化。

在晚報阿姨和茶藝師的帶領下,我們小記者井然有序地來到二樓的茶藝室。在茶藝師耐心地講解下,我知道了中國是茶的故鄉,知道了茶的創造者。

大家知道茶有哪些種類嗎?不知道吧,讓我來告訴大家,有紅茶、綠茶、黑茶、白茶、清茶和黃茶。做茶的方法有四種:第一種,煮茶法;第二種,泡茶法;第三種,煎茶法;第四種,點茶法。聽到這裏我有個問題,點茶法是什麼?難道是用手指頭點點茶葉喝了嗎?於是,我問了茶藝師阿姨,她聽了我這個問題不禁哈哈大笑,説:“我來給大家表演一下,你們大家仔細看看。”通過阿姨的演示我才明白,點茶法是把茶和好,再用點茶工具蘸茶粉在茶上畫一幅畫。不一會兒工夫一幅惟妙惟肖的圖畫就展現在我們面前,茶藝師阿姨的手真是靈巧!

最後,茶藝師告訴我們:“準備喝奶茶了!”我們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我嚐了一口阿姨精心調製的奶茶,真甜呀!

時間過得真快,活動結束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茶室。這次活動讓我知道了很多關於茶的知識。中國的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禮儀,我長大後也要“以茶為友”,修身養性!

茶文化的作文 篇30

中國擁有悠久的茶文化。而我深受媽媽的影響,也深愛這一悠久的文化。

坐在茶桌上,到處都摻雜着茶香?桌子上擺着各種各樣既整潔又精緻的茶具,中間是幹泡台———一塊映着歲月滄桑的木頭?泡台右邊是茶洗,裏面放着四隻小巧玲瓏的豬,你瞧,它們正在低頭吃花生呢!還有右邊的“六君子”也來報道:茶夾、茶漏、茶針、茶匙、茶則、茶筒,缺一不可。

我便開始泡茶?泡茶最重要的是“動作美,心中細?”茶藝師泡茶時,兩手慢條斯理,彷彿正跳民族舞的姑娘,優雅大方、輕輕柔柔。於是,我仿照茶藝師優雅地揭開壺蓋,慢慢將蓋子放在杯沿?然後,吃力地抬起壺,將熱水緩緩倒入杯中,接下來我將壺中的水倒入晶瑩剔透的玻璃杯中。整個過程我是膽顫心驚,第一是我手小,拿不住茶杯,害怕摔碎;第二是我還未學會,怕做錯。但“失敗乃成功之母,”所以後來我便坦然了。

結束完温杯潔具,我便開始自己嘗試泡茶。我將準備好的紅茶捧在鼻前聞了聞。接着,再輕輕拿起茶匙將茶葉撥入壺中,乾乾的茶葉輕飄飄地浮在水上,像一羣穿着紅衣的小孩在水裏游泳,過一會,它們像綁了石頭慢慢沉下去了?最後,我拿起茶漏,放在泡茶器上,再將微微變色的茶水倒入泡茶器,哇!一陣清新的茶香撲鼻而來。萬事不急,我慢慢地輕柔地將泡好的茶水倒入面前的杯中。按喝茶禮儀,我先自己喝了三小口,這茶真香呀,聞着香入口更香!

今天在這小小的泡茶過程中,我悟出一個道理:人生,其實就如這杯茶,有時它是清新的綠茶;有時它是濃香的紅茶?箇中滋味,都需要自己一一去經歷並實踐,這樣才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