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留學的體驗

在木樨園網球中心的門口,我與程徵會了面。年輕的笑臉在北京初秋的陽光下,與巴黎廣場上的表情相差無幾。 走進國際大家庭

在法國留學的體驗

1xx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聘請程徵的父親在其總部巴黎工作,而他母親也恰巧被新華社派駐巴黎,於是正在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上九年級的程徵也離開北京,隨父母一起來到了法國,幸運地邁出了他留學的第一步。

程徵所在的中學是一所名叫EABJM的綜合性貴族學校,有着半個世紀的歷史,介於公立和私立之間,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從幼兒園到高中。學生家長則主要集中在政府官員、大使館工作人員、新聞機構駐巴黎記者、跨國公司職員等羣體。

剛到巴黎,最大的難題就是語言。法語一點不會,英語只懂有限的一點點,老師講課,頂多聽個大概齊。想與同學交流,也存在表達上的障礙。那段時間,是程徵最茫然的`時候,給國內的朋友打電話,大家都説他沒有以前那麼開朗、愛開玩笑了。第一年,程徵選擇上適應班,主要先學習語言,培養聽、説能力。法語發音比較困難,小舌音多,發音方式都得從頭學起。一年過後,用法語、英語進行交流就基本沒問題了。進入正常班,課程與國內大致相當,包括數理化、歷史、地理、體育等科目。班上20個人左右,法國本土的佔一大半,其餘就是來自美國、英國、瑞典、南非等國的孩子。老師特別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沒有什麼權威概念,講課也不按照教材,課堂氣氛很活躍。作業留得少,題目也比較靈活,屬於那種考察性、研究性的類型。程徵説,感覺壓力小多了,學習的興趣卻強烈得多了。

學校有許多學生自發組織的社團,像辯論團、戲劇社、電腦愛好者協會、校刊編輯部、足球隊等等。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孩子們在一起生活、學習,對於開拓彼此的視野、增進相互的瞭解都很有幫助。

  感受浪漫之都的文化

和許多人一樣,來巴黎之前,程徵對它的印象就是浪漫、浮華,待到真正走進這個城市,親身感受到積澱許久的文化氛圍,對它的瞭解才逐漸變得深入。古老的建築物保存得非常完好,體現出法國人對傳統的充分尊重;在大街上隨便碰到一個陌生人,跟他閒聊藝術方面的話題,他能説得頭頭是道。漫步在盧浮宮高大巍峨的殿堂裏,幾百年的文化珍品盡收眼底,遙想昔日匯聚巴黎的名流俊彥,真有恍若重回夢境的感覺。

程徵在國內時偏好理科,對其他科目淡然視之,現在的他開始轉變這種態度。社會不是靠計算就能簡單進步的,文化對人的修養的影響更重要。與熱情、禮貌的法國人相處很有意思,接受法國文化的薰陶更讓程徵入迷。在學校,別的同學都到處去玩,程徵卻要求自己到圖書館去讀書、查資料,連那個圖書室的管理員都覺得很奇怪,這個中國小孩為什麼老往圖書館跑。

EABJM中學每年年末有一個傳統的校慶,盛大的儀式以舞會為主,包括學生的家長都在被邀之列,平時很少露面的校長也將出席。大喇叭裏的音樂很激越,到午夜時分就是學生們的天下了。去年程徵還參加了一個為絕症患者捐款的義賣活動,大家聚集在公園裏大聲吆喝,把義賣所得的錢捐給基金會。

  將來想讀MBA

法國的大學聯考先要通過會考,按照成績分流,60%—70%的學生會進普通大學、中專或者就業,其他的人進入預科班,兩年之後參加正式的大學聯考。程徵現在還沒有決定到底是否在法國上大學,我很有可能去美國讀MBA,將來回國創業。

雖然父母都是留過學的人,可對程徵的教育依然比較傳統、中式。他們還是希望我能好好學習,通過讀書走出一條路來,望子成龍嘛!因此,在巴黎的日子裏,父母對程徵的期望值很高,管教也很嚴格。晚上如果活動結束得晚,一定要提前給家裏打電話。除非情況特殊,不允許在外面過夜。我記得有一次,就是剛來巴黎不久,一位女同學邀請我參加她的聚會,當時已經午夜12點了,又是在迪廳,徵求父母的意見,他們都不同意,於是我就放棄了。

稚氣未脱的程徵在巴黎的兩年時間裏,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英語和法語都拿了下來,而這只是漫漫求學征程中的一小步。面對未來,他仍舊充滿信心,並會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