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營企業集羣發展的動力

中小企業集羣能夠發揮分工的優勢和規模效應,具有特殊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擴散能力,能夠吸引區域外資源流入,在諸多方面對經濟增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中小民營企業集羣發展的動力

  一、中小民營企業集羣發展的特徵

1.集聚性

經濟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認為產業集羣的產生不僅與經濟因素有關,還與社會因素有關,產業集羣中特有的社會關係如親緣、地緣關係,有利於形成相互信任的產業文化,從而使集羣中的企業受益。瑞士的鐘表產業、紡織機械產業,美國加州的葡萄酒業就是典型例證。

2.網絡

通過長期的聯繫形成本地化合作網絡。這種合作網絡包括企業網絡、勞動力市場網絡、區域創新網絡和公共產品網絡。網絡中的各行為主體之間以正式或非正式的關係,頻繁地進行着商品、服務、信息、勞動力等貿易性或非貿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動,推動集羣區域的發展和企業的持續創新。

3.共生性

共生性是指集羣內眾多企業和組織在產業上有關聯性,能共享諸多產業要素,包括專業人才、市場、技術和信息等。產業上的關聯性、互補性和共享性可以產生共生效應。這是集羣內各企業獲得內外部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根源所在。

4.根植性

產業集羣的根植性,不否定集羣內企業與羣外保持聯繫,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區域發展不可能孤立進行,企業必須用全球化的眼光去搜尋新的信息、技術等,但產業集羣作為一種區域發展的內力,使區域本身獲得一種“黏性”來留住和吸引企業,這種“黏性”就是集羣的根植性,也是區域外其他競爭對手難以複製的。

5.專業化

產業集羣中,經濟主體之間必然存在着資金、技術、產品、裝備、物流、公共服務等要素之間的聯繫,專業化特徵使集羣內的企業之間、企業與支撐機構之間產生緊密的聯繫。產業集羣的大量專業化企業集聚在一定區域,加之長期所形成的相互信任,降低了集羣內企業之間交易的不確定性和交易成本,使區域實現了專業化規模生產。

  二、中小民營企業集羣發展存在的問題

1.中小集羣企業的員工素質整體偏低

中小民營企業多數採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在這種類型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基本處於經驗管理為主階段,管理方式落後,管理觀念陳舊,難以利用現代企業管理的先進的觀點引導和激勵員工,同時家族中重用親信,排擠外人的思想,也影響到優秀人才的用留。人才的流失和人才的不足嚴重製約了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集羣內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經營者更多地偏向於揣摩政策的導向或是領導的偏好,而忽略了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導致了企業嚴重缺乏能進行技術更新以及產品換代的核心人員。

2.中小集羣企業間的創新能力不足

中小民營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生產的產品停留在初級階段,缺乏長久市場競爭優勢。集羣中的大多數中小企業資本規模偏小,靠中低檔產品和傳統工藝組織生產。因創新投資風險大,外部性強,為減少研發投資成本和降低創新風險,集羣內的技術模仿動機遠遠超過了其自主創新動機,羣內中小企業都願意成為“免費搭車者”,而不願意進行自主創新。雖然在政府的支持下某些中小企業集羣的創新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總體看來,技術創新不足制約着這些中小企業集羣的進一步成長。

3.中小集羣企業間的關聯度差

中小集羣企業彼此之間內在聯繫較少,缺乏應有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部分企業都作為單獨個體面對市場競爭,嚴重影響了企業競爭力和社會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了勞動生產率,產生了低水平的過度競爭,造成交易費用的增加,阻礙了企業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規模經濟效益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4.中小集羣企業間的網絡合作欠缺

中小企業集羣內不僅上下游企業間缺乏交易合作、技術合作,同一生產環節上的企業更是不相往來。企業長期以來傾向於和政府之間的縱向的`、傳統的和封閉的聯繫,忽視跨企業、跨產業之間的聯繫與互動,傾向於企業的單向運作,因而無法共享社會關係網絡所帶來的聚合效應。儘管大量的企業在地理上集中於某個區域,在地方上連接成片。然而,在生產上卻相對獨立,企業之間各自為戰,缺乏信任和合作,在發展過程中缺乏應有的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技術、知識和信息的交流。這樣,企業之間無法形成合作網絡進行專業化分工和創新合作。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非但難以合作,甚至相互拆台,導致技術、信息和各種隱含經驗類知識流動嚴重不暢甚或斷流,嚴重製約了區域產業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

5.地方政府的支撐作用未充分發揮

企業集羣效應的產生,與地方政府和中介機構的積極參與密不可分。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僅是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而且能夠更有效地促進企業間市場交易、集羣內專業化程度和企業間協作程度。雖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引導、服務性政策,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如政府雖然很重視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也幫助中小企業獲得發展所需資金,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難以獲取發展資金。

  三、中小民營企業集羣發展的動力機制分析

1.完善風險投資機制

我國正處於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不能再單純依靠資源發展經濟,應當將科技作為中小企業集羣發展的主要依託力量。在這一過程中要提高風險投資對中小民營企業集羣的作用,應當建立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風險投資機制。建立多元化的社會籌資機制,政府是風險投資的主導機構;大型企業集團是風險投資的重要力量;民間資金是風險投資的主要來源;國外投資是風險投資的有益補充。

2.加強企業間合作機制

中小企業集羣內的合作機制就是指集羣內的中小企業、科研院所以及與之相關的高校基於產業集羣形成的一種資源、人才、信息等方面共同利用和交流的一種制度。集羣內的各個中小企業各方進行科學、合理分工的規則與具體方式。集羣內的中小企業作為單個的個體來講其綜合實力不強,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能力比較強。另外,集羣內部要建立規範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時準確將各個企業相關的信息進行交流與溝通,提高集羣內部各個企業之間的信任度。   3.建立區域聯動機制

區域聯動機制就是在有效組織中小民營企業集羣之間、集羣內部各個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組織之間的溝通與互補,通過良好的溝通與有效的信息交流,整合資源,共同行動的運作模式。通過集羣實現資源信息的區域聯動、資源調配的區域聯動、資源需求的區域聯動。通過實施區域資源聯動機制,合理調配資源,使集羣中的企業都能獲得資源的優化配置,節約成本、避免浪費、減少庫存,使各個企業順利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4.構築區域內的協調機制

集羣內部各中小企業應該共同參與集羣的規劃與調整的制度,保證其科學性與客觀性,同時建立良好的約束與激勵機制以規範集羣之間以及集羣內部成員的行為,使整個集羣內部實現較高的生產率,獲取規模經濟。其中,協調機制包括:協調重點企業之間的關係;協調重點企業與其他配套中小企業的關係;協調集羣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協調企業與其他組織之間的關係等。

5.促進信息化平台保障機制

在集羣環境下,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資金、信息化人才和基礎設施都可以在較大的程度上實現共享,那麼這種共享的機制和平台一旦建設好,就能給集羣中的大量中小企業帶來經濟上的巨大實惠,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在行業網站的基礎上進行中小企業集羣信息平台的建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這些網站提供的供應鏈管理、客户關係管理、網上交易等功能,實施中小企業集羣的信息化建設。

6.促進集羣的產業優化機制

政府應該加強各中小企業在產業方面的引導,規劃好合理的集羣規模,避免集羣內部的中小企業競爭過度或不正當競爭,洞悉並預判行業的發展動態,在出現衰退跡象時,積極引導企業轉型,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和優化;構建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協調發展的生產力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