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錢存訓先生

大家對錢存訓先生有過多少了解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追憶錢存訓先生

據美國人文社會科學在線網2015年4月10日披露,著名華人漢學家、中國書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留美學者錢存訓先生於4月9日在芝加哥去世,享年105歲。由於外公鄧嗣禹(1943-1947年兼任館長)與錢存訓先生曾經是芝加哥大學遠東圖書館前後任館長,對於錢先生的動態,我近年一直關注。我曾保留了他們在1947-1948年期間的兩張珍貴合影。為紀念錢先生,現撰文闡述他的學術成就,追憶他們早年交往中一些鮮為人知的往事。

  學術成就與貢獻

錢存訓先生出生於1910年。1947年秋,他接受美國漢學家顧立雅邀請,到芝加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49年任芝加哥大學遠東圖書館主管,1962年升任遠東語言文化系教授兼遠東圖書館館長,直至1978年退休,任職館長時間長達16年。在這期間,他與夫人許文錦女士經過多年努力,將1936年以來芝大圖書館所積存的十多萬冊中文藏書,加以整理和編目,為芝大遠東圖書館日後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作為學者,他的研究主題是“東西文化交流”和“中國書史”,先後出版有《書於竹帛》及《紙和印刷》等中英文專著20餘種。令人十分欽佩的是,他102歲高齡時,還在其學生的協助下,出版了《回顧集:錢存訓世紀文選》一書。他一直強調中國文字和傳統文化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其中《書於竹帛》是在他早年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改編而成,1962年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增訂再版,並分別在1980年、1990年有日文版、韓文版翻譯出版和再版。書中特別指出漢字的偉大和功能,其持久、延續和多產性,不僅表現出中國文化的多姿多彩、源遠流長,也展現了在世界文明史上所獨具的特色。

此書英文版出版後,先後約有30篇書評文章在世界各國的學術刊物上發表,對此書推崇備至。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亞洲研究學報》發表的評論中稱讚道“此書可稱為卡特經典之作《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西傳》一書的姐妹篇。……錢書與卡特的名著完全可以媲美而並駕齊驅。……全書行文清晰利落,要言不煩,是寫作的典範。”李約瑟的這些讚美之詞,成為他邀請錢存訓編寫鉅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良好開端。

錢存訓的《紙和印刷》一書,更是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化史研究方面的國際地位。李約瑟出版的鉅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唯一由個人署名、華人撰寫的分冊——《紙和印刷》,就是出自錢存訓之手。錢存訓在書中不僅介紹造紙、印刷這兩大發明在中國的產生經過與傳播過程,還着重討論了它們為何首先出現在中國的原因。錢存訓在書的結論一章中指出:印刷術在中國和西方的功能雖然相似,但其影響並不相同。在西方,印刷術的使用,激發了歐州各民族的.理智思潮,促進了民族語言及文字的發展,以及民族獨立國家的建立;而在中國,印刷術的作用正好相反,它不僅有助於中國文字的連續性和普遍性,更成為保存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的工具。因此,印刷術與科舉制度相輔相承,構成中國傳統社會相對穩定的兩個重要因素,也是維護中國民族文化統一的堅固基礎。這一結論得到了李氏的大加讚賞,認為可引發他在大系全書結論的思考。

1985年,此書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史》第5卷第1分冊,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此冊定價66英鎊,合100多美元,應該説在當時西方圖書市場,也是相當昂貴。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初版1500冊在出版之前就已預訂一空,二次續印不久又告售罄,成為這一大系中最暢銷的一冊。英國《泰晤士報》當時評價説:“錢氏將這一專題的資料濃縮在一冊之中,以西方語言介紹中國文明尚屬首次,第一版在發行之前就已預訂一空。”創造了學術出版書籍銷售的奇蹟。

李約瑟在該書序言中寫道:“這一分冊使我們看到這一計劃的第一個果實。我們説服了關於這一專題世界最著名的權威學者之一,我們親密的朋友、芝加哥大學錢存訓教授來完成我們書中這一部分的寫作任務,我們非常欽佩他為此所做出的貢獻。……我認為造紙和印刷術的發展,對整個人類文明歷史的重要性是無與倫比的。從錢書中,讀者將可縱觀中國造紙和印刷術的整個歷史,並瞭解到,歐洲對此一無所知時,它們已經在中國出現了許多世紀。”同時,此書也受到國際學術界的一致好評,認為這是一冊關於紙和印刷術的權威之作,也是有關這一專題的百科全書。

在顧立雅、錢存訓、鄧嗣禹等中美漢學家的共同努力下,芝加哥大學成為除哈佛大學之外的另一個漢學研究重鎮(詳見筆者在2014年3月5日中華讀書報第5版發表的文章《他們令芝加哥大學成為漢學重鎮》)。

與顧立雅、鄧嗣禹的共事交往

1947年的芝加哥大學,在哈欽斯校長的改革措施吸引下,就師資力量而言,可謂人才濟濟,尤其以東方語言文學系的陣容最為強大。東方系的中文課程由美國學者顧立雅(l,1905-1994)、柯睿格(ke,Jr.1908-1976年)、中國學者鄧嗣禹(1905-1988)三位主講,每人除擔任語文課外,另有其他專題講授課程。三位教授各有分工,顧立雅擔任第一年漢語、古代史和思想史;柯睿格擔任第二年中文、中古史和政治制度等課程;鄧嗣禹在第三年講授中國近代史、中國目錄學、中國史學方法和現代中文。再有受顧立雅邀請,1947-1948作為訪問學者的董作賓,曾開設中國考古學、古文學等課程。1949年秋,鄧嗣禹接受費正清邀請,重返母校哈佛大學,最早講授“現代中國問題”課程。之後,他所講授的中國目錄學、中國史學方法等課程由錢存訓接任。

中國目錄學課程,講授的內容是圖書歷史與文獻資源的基本知識,目錄的編排方法及論文的寫作格式;中國史學方法課程,則是着重研討歷史學科的類別和內容,系統介紹主要參考書目。這兩門課程對於研究生論文的專題選擇、編寫大綱和寫作進程,都有很大幫助。所以當時的東方系和後來的圖書館學系大部分學生的博士和碩士論文,其前期作業都是在這兩門課程的基礎上形成的。1958年遠東系正式成立之後,這兩門課規定為博士生班的必修課程。

1947年1月,董作賓來到芝加哥大學後,顧立雅為他精心安排,租住在離學校不遠的一位美國學生家中。這是一幢兩層樓的住宅,樓上有卧室一間,平時則在樓下會客起居。這年10月,錢存訓來到東方學院報到後,和他合租在一個住宅。兩人在東方研究院的辦公室也是相鄰。為歡迎錢存訓的到來,鄧嗣禹曾在學校宴請過錢存訓,並邀請董作賓作陪。餐後三人在校園內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