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基礎理論知識

導語: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在所有人類活動中最能表現人的特點。下面YJBYS小編分享語言學基礎理論知識,歡迎參考!

語言學基礎理論知識

  一、語言和言語

語言學的對象是語言本身,“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在講到語言學的材料和任務時,開宗明義,“語言學的材料首先是由人類言語活動的一切表現構成的。”人類言語活動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之上的。索緒爾首先明確提出要把“語言”和“言語”分開,他稱之為“建立言語活動理論的第一個分岔路。”

“語言”和“言語”區分理論是索緒爾為了明確語言學對象、建立獨立的語言科學而創建的一個根本性的概念理論。

按照索緒爾的觀點:言語是指個人説話的行為,是人類發出的一定聲音和一定意義內容的結合,是以説話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個人活動,所以表現出千差萬別。言語的多樣性是由相同符號反覆出現而組成的,並逐漸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從而抽象化為語言。因而,語言是有規律、有制度的,是人類的`某種契約,是一個潛存於人類大腦之中的語言結構規則體系,並在人類羣體中完整存在。

因而,在索緒爾言語體系下,語言是抽象,言語是具象;語言是羣體的概括,言語是個人的活動;語言是一般,言語是個別;語言是相對靜態的,言語是相對動態的;語言是潛在(內在)的,言語是顯在(外在)的。二者區別明確,但不是相互孤立的。語言是作為言語的本質部分而存在於言語之中的,言語則是本質的具體表現。二者相互統一。

  二、語言和思維

理解語言與思維的關係可以從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印證。兒童怎樣學會理解一個詞的意義?某一個實物經常和一組特定的語音聯繫在一起,結果使得這個語言組合能在聽話人的思想中喚起對這件實物的聯想。

兒童(人類)在學習語言中的歸納概括能力作用巨大。把同一個名稱用於形形色色的實物就像在這些實物上貼上相同的標籤。這些實物是從紛雜的外部世界挑選出來,歸併在一起的。通過這種方式,兒童受到啟發誘導,對這些實物進行認真觀察,並從中歸納出相似點來。

兒童的智力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持續得到鍛鍊。每一個詞語符號都獲得一個相對明確的思

想內容,兒童所認識到和感知到的世界就根據詞語符號進行相應的分類與排列。兒童要“理解”一個詞必須預先動一番腦筋,形成自己的概念,然後才能理解表示概念的名稱。

一個孩子面前放着一朵花、一個球、一條綵帶。別人告訴他這些都是“紅色”,即: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些實物的共性上面。孩子才學會從不同的實物中把它們的共同特徵抽象出來,也才理解“紅色”這個詞的意義。這就是説:詞好像是繩子,把世界上的種種現象捆紮成一捆一捆現成的東西,兒童一旦掌握了這些詞彙概念,他的記憶負擔就會大大減輕。

語言中的抽象符號使人們形成抽象概念。兒童語言裏若沒有抽象符號,那麼他在認識事物時就只能列舉和辨別,而不能歸類和合並;他就不能借助抽象概念使思維、智力上升。

語言對人的認知能力的發展作用可以從學習外語中看出。學習外語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智力訓練。母語的詞語同另外一種語言的詞語在意義上不會完全一致,從而使人們在學會這門外語的同時能獲得一套與母語不同的概念系統。如英語中雖有泛指意義的動詞“洗”,但它也不能表達全部情況。“洗手”、“洗臉”用“wash”,但“洗澡”往往用“bathe”。

因此,語言符號好比是階梯,思維沿着梯子從具體的印象一級一級地上升到最抽象的概念,並和純概念打交道。語言符號把我們得來的思維內容固定下來,並且向更高處攀登提供穩固的立足點。這既是“語言是(抽象)思維最重要的工具”的形象比喻,也是對“語言是思維成果的貯存方式”的闡述。即“語言是思維活動的動因和載體,是思維成果的貯存所”。

  三、語言符號的社會約定性

在索緒爾的語言學理論中,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語言符號的任意性的內容是:任何語言符號都是由音響形象(語音)和概念(語義)結合而成,其中音響形象(語音)對應能指,概念(語義)對應所指。而作為符號系統的成員,單個語言符號形式和意義之間沒有自然屬性上的必然聯繫,只有社會約定的關係。

語言符號的社會約定性同時意味着其強制性。正所謂:以最精細微妙的方式向人們施加力量並且最不容人們抗拒的一種社會現象是語言。語言符號系統的任意性的這一特點,限制你要用它,就得不折不扣地遵守它的條件,只能被動地接受,沒有隨意更改的權利。所以,個人只有服服帖帖地接受羣體的言語習慣,才能同羣體的其他成員進行交際。

習得某一種語言就意味着接受某一套概念和價值。而學語言的根本是學一種思想、一種思維方式,這就需要把自己浸染在文化的環境裏。兒童在習得語言時,將其所從屬的語言社羣的言語習慣、社會成規融為自己的一部分。這是語言符號的社會約定性在潛在(內在)中的顯在(外在)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