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主治輔導精華:頭頸部

導讀:怎麼才能讓書本的知識更加的精簡化的呈現出來呢?積累很重要。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內科主治輔導精華:頭頸部,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考試網!

內科主治輔導精華:頭頸部

  (一)眼

1.眼瞼 下垂、水腫、閉合障礙

2.結膜 檢查上瞼結膜、下瞼結膜和球結膜。檢查上瞼結膜時拇指示指捏起上瞼中部邊緣,囑被向下看,做捻指動作。檢者下瞼時,囑向上看。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多見手結膜炎;球結膜水腫多見於肺性腦病、顫內壓增高;瞼結膜蒼白見於各種貧血;結膜顆粒與濾泡常見於沙眼;結膜出血點可見於感染性心內膜炎。

3.鞏膜:檢查下瞼時同時觀察鞏膜。要求自然光或日光燈。均勻黃染常見於黃疸,其他黃色色素增多時多在角膜周圍明顯黃染。

4. 眼球運動:

基本運動:與被檢者面對面相距50-60cm,示指於受檢者眼前30-40cm,囑受檢者固定頭部,兩眼隨目標物移動。一般以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順序檢查6個方向的.眼球運動。

輻輳反應:目標物1m以外逐漸移到5-10cm

眼球震顫:水平、垂直,運動數次

5.瞳孔:檢查大小、形狀、是否等大、等圓,對光反射和集合反射。

(1)形狀:橢圓形多見於青光眼;形狀不規則見於虹膜粘連。

(2)大小:瞳孔縮小見於虹膜炎、有機磷中毒及毛果芸香鹼、氯丙嗪、xx等藥物作用。瞳孔擴大見於頸交感神經刺激、青光眼、阿托品作用。雙側瞳孔散大伴對光反射消失,常見於小腦扁桃疝,患者常處於瀕死狀態。雙側瞳孔不等大常見於海馬鈎回疝。

(3)瞳孔對光反射:檢查直接和間接對光反射。注意光源從側面投射。雙側瞳孔對光反射消失見於深昏迷患者。

(4)集合反射:先注視1m遠處的目標,然後逐漸移至眼球稍前方,出現雙眼內聚,瞳孔縮小。用於檢查動眼神經功能(睫狀肌、內直肌)。

  (二)口

坐位,頭略後仰,口張大喊“啊”,壓舌板在舌前2/3後1/3交界處迅速下壓,照明配合檢察。

1.咽:有無充血、出血、水腫、咽後壁有無淋巴濾泡增生等。

2.扁桃體:有無腫大並分度。有無充血、膿性分泌物及假膜。

  (三)頸部:坐位,鬆解頸部衣釦

1. 有無抵抗或強直 (去枕平卧)

2. 血管:

頸動脈搏動:視診,觸診部位:胸鎖乳突肌中下2/3內側。頸動脈搏動增強常見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嚴重貧血等。

頸靜脈充盈及怒張:30-45度卧位,觀察右側。正常時頸靜脈充盈水平不超過鎖骨上緣至下頜角之間的上2/3。若頸靜脈明顯充盈、怒張,則提示靜脈壓增高。常見於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積液、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徵等。

血管雜音:鍾型聽診器

3. 甲狀腺:

(1)視診:頭輕仰,做吞嚥動作。觀察甲狀腺的形狀及大小。

(2)觸診:

從後方觸診:雙手拇指置於被檢者頸後,餘四指繞至頸前,示指和中指指腹於環狀軟骨下方觸診峽部。檢查右葉時,左手示、中指指尖向右側輕推,右手示指和中指觸摸甲狀腺,並做吞嚥動作多部位感觸。

從前方觸診:用一手拇指將甲狀軟骨輕輕推向對側,另一手示、中指在對側胸鎖乳突肌後緣向前推擠甲狀腺側葉,拇指則在胸鎖乳突肌前緣對甲狀腺進行觸診,並囑患者做吞嚥動作,同法檢查另一側甲狀腺。

  從後方觸診 從前方觸診

甲狀腺腫大分度:甲狀腺不能看到,但能觸及為I度腫大;甲狀腺腫大未超過胸鎖乳突肌後緣者為Ⅱ度腫大;甲狀腺腫大超過胸鎖乳突肌後緣者為Ⅲ度腫大。常見病因有Graves病、單純性甲狀腺腫、橋本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甲狀腺瘤、甲狀腺癌等。

(3)聽診:觸及甲狀腺腫大時,應進行聽診(鍾型體件效果較好)檢查。出現雜音常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4.氣管檢查氣管是否居中

檢查者將示指與環指置於雙側胸鎖關節上,以中指自甲狀軟骨向下移動觸摸氣管,感覺並觀察中指與示指和環指之間的距離,判斷氣管是否居中。

  氣管移位的意義:

(1)向健側移位:見於大量胸腔積液、氣胸、一側甲狀腺明顯腫大等。

(2)向患側移位:見於肺不張、胸膜粘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