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你好!》简案

一、整体感知

《太阳,你好!》简案

1、介绍一个朋友给大家认识,与太阳打招呼!(热情、真诚)展示太阳的笑脸。

2、齐读课题。

3、出示“太阳在天上行走”、“太阳微笑着,行走在天上”,抓住“微笑”一词谈感受,体会太阳的亲切、友好,引出拟人手法的作用,通过朗读表现。再介绍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发现第一自然段的小秘密。(相同的句式、三个“最多了”等)

2、改写为单句,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从感情上和朗读上。

3、引出排比的修辞手法。

4、想象“太阳看见、听说、知道一些什么?”,体会太阳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5、朗读出排比句的节奏、韵律。

三、品读想象

1、问题“太阳知道小朋友们的什么?”,快速找准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2、通过师生互读、生生互读等强化这种结构,引出并列结构(修辞上称排比段)。

3、品读2-6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看从那个词或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或者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品,边品边读。

4、整体回归2-6自然段,想象“他知道小朋友们喜欢”

课后反思

首先在教课文时应该把握每篇课文的体裁,不同的体裁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不同的方向与目标。本课的体裁教参上说属于抒情性散文童话,刘老师认为这是童诗。

初拿到这篇课文时觉得文章内容非常浅显易懂,没有什么地方可讲可深挖的。但是在备课、上课、评课过程中,教师真切体会到我们一直是在用成人的视角解读这篇文章,从儿童的视角来说,他们恰恰是喜欢这种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的。《太阳,你好!》用儿童的视角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童心未泯的“可爱”太阳形象,他带领着孩子们去听鸟声、听泉声、闻花香、尝蜜果、看漫山遍野的绿,展示了一群太阳温暖照耀下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少年。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不能过于理性从言语形式上入手,而应该是感性的、烂漫的、天真的。否则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书本中间永远隔着一道屏。教师首先没有与文本平等的对话,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的自由对话。教师应该做的是以语文文字为载体,带领着学生走入这个童真童趣的世界中。

本节课教师遵循了形式到内容的原则,让学生认识拟人,认识排比,通过朗读、比较等方法体会拟人表现出太阳的亲切、友好,排比使感情更强烈、朗读上更顺口,到此便为止了,忽略了言语形式既言语内容,言语内容既言语形式。拟人的开始不应是拟人结束,排比开始不应是排比结束。而应该是:拟人开始到学生与太阳自由面对面的对话结束,排比开始到朗读出语言的韵律、节奏结束。

对言语内容的关注,本节课在开课时让学生通过打招呼、通过体会“微笑”一词,感受了太阳的亲切友好,可是在品读2-6自然段时虽然带学生品味语言,想象画面,可是确忽略了“瓜田长出了蜜”是因为太阳,“花儿开了,处处飘散着清香是因为太阳”,“鸟儿的歌唱”也是因为太阳,因为有了太阳的照耀,太阳的温暖,小朋友们才能更欢快,更自由自在玩耍,而这些都是因为太阳对小朋友们的爱。只有这理解透了,后面学生很容易便能理解第二课时的“太阳最爱小朋友们”。

教师的思考、教师课堂上的点评总结等应该在学生的上位。如在引导学生想象太阳知道些什么时,学生的回答非常零碎,有时只是一两个词,无法形成整个画面,这也反应出学生没有真正的进入到画面中,这时教师会明显感觉到吃力。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该有一个概括提升,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想象有方向有目标。如学生说太阳看到了鸟儿在天上飞,教师如果总结这是天上的,学生就会寻着这,想象地上、水里等。学生说到女娲、恐龙,可以总结人类的过去,学生再联想到现在、未来。再比如2-6自然段的河边、树林里、水果、花儿、鸟儿等这些都是在大自然中的,那么在城市中的儿童太阳又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呢?

在学生的.上位,其实就像平时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时,会启发她们从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等方面去想象。

想象是有径可寻的,而这条径,是老师有意识引导的。否则只是无意识的瞎想,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本节课教师还感受到,部分学生语感较强,想象力丰富,已经进入到了画面中,可是无法通过朗读来呈现,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师范朗读或者同伴的示范朗读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点滴的积累。

整堂课,教师本人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想要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课,明显感觉到教学过程有点赶,特别是在第2-6自然段的品读中,这也导致了有些段落学生没有真正走进去。例如在品读“瓜田长出了蜜,果林里挂满了甜”,李思涵同学品出了“蜜”和“果”,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什么“蜜”,什么“甜”,哈密瓜、葡萄、香蕉学生的想象过程丰富了这里的语言,同时也能更真切体会到瓜果的甜蜜蜜。如“把山巅的积雪融化,让清亮亮的水在河里哗哗流淌”,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清亮亮”体会河水的清澈,“哗哗”体会河水的欢快,此时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在河边玩耍孩子们的样子,甚至是将自己置身于清亮亮的河水边。只有学生真正将自己置身其中,让太阳带他们去河边、去树林里、去吃水果、去闻花香等,后面让学生在继续接着想象“他知道小朋友们喜欢,就发出光,送来温暖,”学生才有话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