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調研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食品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食品調研報告

食品調研報告1

筆者近日有幸參加縣政府年度績效考核組對全縣鄉鎮政府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考核,閒暇之餘,藉機對我縣__、__、__、__、__等5個鄉鎮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就其有關工作情況概述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績

(一)從無到有,均落實了“五個一”工程

相對於縣級來說,鄉鎮政府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起步更晚,底子更薄,業務開展有待進一步“挖掘”。但是,筆者抽查的5個鄉鎮均能夠按照縣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統一部署,先樹“形象”,先後已落實了“五個一”工程,即一塊“牌子”——有專門的辦公室(食品藥品安全協管辦公室)、一套人馬——成立了食品藥品安全協管領導小組、一個專職人員——專職食品藥品協管員、一張桌子、一套檔案資料等。

(二)穩步推進,內部檔案資料不斷完善

一是明確職責,合理定位。5個鄉鎮協管辦都能“量體裁衣”地制定出本崗位工作職責,明確具體工作制度,成立包括分管領導在內的鄉鎮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二是積極作為,掌握動態。各鄉鎮協管員都能夠適時建立、更新轄區內的食品藥品企事業單位、人員有關的資訊資料,及時收集、掌握轄區內的食品藥品安全資訊。三是周密部署,年度工作安排有序。各鄉鎮都詳細制定了年度工作計劃,出臺了“五一、國慶”等重要節假日期間的食品藥品專項整治方案,能及時上報季度及年終工作情況總結。其中,__鄉在20__年還及時組織部署了奶粉、生豬定點屠宰等大型食品藥品專項整治行動。四是制訂預案,積極應對突發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為防止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發生、蔓延,__鎮、__鎮、__鄉等鄉鎮政府與時俱進,及時制定了《突發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強化了地方政府責任,明確了重大安全事件應急應對措施。五是落實責任,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為進一步強化企/事業單位食品藥品安全責任人意識,落實地方管理責任,__鎮黨委、政府與轄區內村兩委、學校及其重要的食品藥品企/事業單位簽訂了《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目標協管責任書》。

(三)宣傳到位,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家喻戶曉

各鄉鎮協管辦積極行動,多措並舉,不斷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宣傳力度,著力營造良好的食品藥品安全氛圍。__鄉利用網路平臺——“__鄉先鋒線上工作站”網站開闢了“食品藥品專欄”。其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及時錄入了轄區內食品藥品從業人員等各項基礎資料,並載入有食品藥品安全宣傳知識。__、__等鄉鎮在鎮廣播電視臺插播期間利用農民喜愛的點歌欄目飄字宣傳食品藥品安全知識,頗受廣大百姓的信賴和歡迎。

(四)敢於作為,專職協管員盡職盡責

成立鄉鎮協管辦的初衷在於其有效發揮協查協管作用。近年來,通過鄉鎮協管員舉報、協助查獲的案件數數不勝數,各鄉鎮協管辦工作開展有聲有色。在06年的.__鎮,因某一醫療機構負責人拒不配合,躲著拒絕簽收《行政處罰決定書》,鄉鎮協管員得知情況後及時趕到,說明情況,註明簽收事由,見證簽字,致使案件履行異常順利。__、__等鄉鎮協管員積極作為,主動介入,不定期到轄區內藥械經營使用單位進行隨訪、宣傳、督導等,既受到藥械從業者的歡迎,又受到百姓的讚許,有力的保障了公眾的飲食用藥安全。

二、工作不足部分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鄉鎮專職協管員許可權不清,職責不明。鄉鎮協管員“師出無名”,無明確法律依據,無法“依法行政”。稍有不慎,容易造成“缺位”、“越位”。在__鄉就曾發生過協管員被很不友好地被“請出門”的事件。二是協管員業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我縣鄉鎮專職協管員系從退伍軍人中招錄,大專以上學歷者較少,均沒有經過正規、系統的食品、醫藥、法律等專業的知識培訓,食品藥品安全知識欠缺。

縱觀以上正反兩個方面,因此,筆者建議一是政府、有關部門科學、準確界定鄉鎮協管員“身份”問題,解決其在協查協管中的“尷尬”地位、不利局面。二是進一步加大業務指導和考核力度,進一步提升鄉鎮協管員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鄉鎮政府統攬食品藥品安全全域性的能力。

食品調研報告2

近年以來,商務部會同中宣部、科技部、財政部、鐵道部、交通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環保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家認監委、國家標準委等十二部門聯合實施了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闢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為全面掌握實施情況,更好地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xx]23號)精神,商務部組織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主要成效

上市食品安全狀況總體好轉。

據有關部門監測,我國食品內在衛生質量有了明顯改觀,食品衛生平均合格率20xx年為88.6%,20xx年為89.5%,20xx為90.45%,20xx年預計為92%左右,呈逐年上升態勢。20xx年37個城市第五次監測農藥殘留合格率為93%,比20xx年提高30。5個百分點,比20xx年提高9.4個百分點,比20xx年提高1.9個百分點學生食品安全調查報告。20xx年4月份,16個城市畜產品中瘦肉精檢出率僅為1.2%,在20xx年大幅下降基礎上又下降了1.4個百分點。5城市水產品氯黴素殘留檢測均為0。

市場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得到加強。

目前,全國年銷售2億元以上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普遍實行了自檢制度,實施檢測的零售店鋪數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務部門定點檢測機構已覆蓋了較大的範圍,並形成了企業自檢、社會中介機構受託檢測和政府部門監督抽檢三道防線。據調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2.6%設立了檢測室,55.1%配備了專職檢測人員,其中最多配備了62人;連鎖超市中,73%配備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建立了目標責任體系,21%向其所屬門店派出衛生質量巡查專員。

市場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得到實施。

近年來,由於大力推行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地)掛鉤等准入制度,市場食品安全把關作用得到加強

調研發現,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業採用了國際標準;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45%通過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類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7.11%設立了無公害產品專區,16.31%設立了綠色食品專區,6。14%設立了有機食品專區,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的佔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佔73%,注重環境因素的佔59%,實行食品衛生安全崗位責任制的達91%,把食品安全指標量化並作為考核依據的達86%工作報告。20xx年,全國32。9萬家食品經銷企業中,有15.1萬家建立了進貨驗收制度,14.5萬家建立了購銷臺賬制度,11.9萬家建立了銷售食品質量承諾制度。

食品流通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觀。

經調研,目前,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建有冷庫的佔38.56%,其中上海高達52.4%;27.9%配備了速測儀,10.59%配備了色譜儀,3.6%購置了檢測車;43%配備了汙物處理裝置,其中,12.92%擁有垃圾分類處理裝置,9.53%設立封閉式垃圾樓,8.9%配備汙水處理設施;24.79%建立了配送中心。連鎖超市中,大多數已把食品冷藏櫃作為營業設施中的基本配置,遼寧、福州、青島、南京、上海、廣州、寧波等地城市在肉類食品市場上配備冷櫃的超過60%,部分企業也配備了簡易的檢測裝置;被調查的超市全都對垃圾汙物進行分類,集中處理;90%以上的連鎖零售企業建有配送中心,截止20xx年6月末,我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配送中心已達2845個。

食品調研報告3

20xx年9月2日,鎮人大主席和政法書記組織轄區內的縣人大代表、鎮人大代表以及食品安全監管員調研食品安全,本次活動先後調研了生活超市兩家,小攤點一家,食品企業一家,學校食堂一家,飯店兩家,併到市場集市調研了生熟食,最後到醫院調研病人,由院長介紹全年因食用不潔食物造成疾病及中毒情況。代表們探討食品安全控制辦法。本次活動由鎮工商局的同志全程配合,向代表講解合格食品的辨別辦法。

代表們調研後認為:我鎮的食品安全監管同其他地方一樣按環節監管,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明確劃分了各部門的具體監管職責,較好的解決了交叉監管,多頭監管的問題。但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諸如對前店後廠的熟食店,流動的小食品加工商販,既有加工環節,同時又屬於流通環節,日常監管應歸哪個職能部門不好確定,保健食品銷售按環節應歸工商部門,但管理法規執法主體為衛生行政部門。

一、我鎮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民在種植上為了防治病蟲害、除草、促使農作物增產增收、農藥、化肥的使用率較高。

2、小食品生產加工作坊無證生產的.現象比較普遍,對所生產的產品不能檢測,衛生條件比較差。

3、從業人員素質低,技術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能力嚴重不足,給食品安全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4、食品經營點、農貿市場還有無《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經營食品的現象,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比較差,進貨制度不健全,沒有驗收記錄及索票證明。

5、餐飲食堂內衛生狀況較差、生熟不分,沒有必要的消毒設施;街頭飲食攤點和夜市大排檔的衛生狀況堪憂。絕大多數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夠,食用油的購進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個部門,容易形成監督的盲點,是一個病從口入的隱患。

6、農村成為假劣食品的主要傾銷地,低價位的假劣食品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二、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食品安全涉及面廣,牽涉部門多,在目前監管體制下,做好這項工作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在國家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未做出新的決策之前,針對我鎮食品安全現狀,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工作。

1、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形成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充分發揮政府食品安全監管作用,統一協調,整合監管資源,明確監管職責,加大食品綜合監管力度。整合現有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使各部門既各負其責又加強協作,解決各自為政,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問題。加強對各部門工作的督察督辦力度。

2、加強對食品安全源頭監督管理,把監管關卡前移。一是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做好農畜產品、水產品生產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二是嚴格農藥、獸藥、飼料新增劑的登記審批,購進、銷售實行登記備查制度、索證索票制度,加強源頭汙染治理。三是提高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市場準入標準,實施資格強制認證制度。對新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發證時必須達標,原有企業限期達到標準。使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把小作坊式、小工廠式食品企業逐步淘汰出局。四是變事後監督為事前控制。在食品生產加工行業分期分批逐步實施haccp制度,從源頭上有效防止食品危害的發生。

3、進一步加大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實打假責任制。一是加大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力度,積極開展專項檢查,樹立執法權威,堅決取締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窩點,嚴厲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違法行為。二是要加大處罰力度,不但要從經濟上對製假者處以重罰,增加其製假售假成本,而且對情節嚴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是按分工負責制的原則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對重點工作的督察督辦工作,定期對其工作進行考評考核,對工作不到位,造成惡劣影響的要追究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4、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網路,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一是繼續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健全重點監控機制、守信激勵機制、失信懲戒機制、嚴重失信淘汰機制,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制約機制。二是構建廣泛的社會監督體系。聘請食品安全協管員和資訊員,建立鎮、村兩級監管網路。創新投訴舉報工作,推行有獎舉報;

5、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營造濃烈社會氛圍。大力宣傳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識,使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掌握鑑別假劣食品知識,瞭解食品監管的有關政策,把健康的消費觀念植根於群眾心中,倡導消費者的綠色有機消費行為,形成“人人關注食品安全,人人關愛生命和健康”的濃烈社會氛圍。

食品調研報告4

產業叢集是一種特定的產業聚集現象。在一定空間範圍內圍繞某一產業而形成的由眾多企業組成的有機群體,稱之為產業叢集。產業叢集有著持續、強勁的競爭優勢,是一種高效的產業組織方式和重要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近幾年來,孝感市的產業叢集發展迅速。20xx年,全市有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的產業叢集9個,實現營業收入327.78億元。但是,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孝感的產業叢集發展還十分不足,主要表現為產業叢集的數量少、規模小、產業競爭優勢不明顯等。如何因勢利導加快孝感產業叢集的發展?最近,孝感市政府研究室組成課題組,對漢川食品加工產業叢集進行了調研。意在通過對漢川食品加工產業叢集——這一在孝感發展相對充分的產業叢集的解剖,進一步豐富人們對產業叢集發展規律的認識,並從中借鑑經驗,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進全市產業叢集更快發展。

一、快速發展的漢川食品加工產業叢集

食品加工產業被稱為人類的生命工業。漢川的食品加工產業雖然起源較早,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發展緩慢,食品加工多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企業點多面廣,生產規模小、工藝水平低、市場競爭力弱。近幾年來,通過走叢集發展之路,漢川的食品加工產業獲得了突破性發展。

1、產業集中度迅速提高。20xx年,漢川市有食品加工企業675家,實現產值5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家,實現產值37億元,同比增長31.2%。規模以上企業雖然數量只佔3.4%,但產值卻佔到了74%,反映出漢川食品加工產業的高集中度。今年元至6月,漢川食品加工產業實現產值37.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5.7億元,同比增長52.1%。

2、聚集發展態勢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六大板塊:一是漢川開發區的休閒食品板塊,二是城隍、華嚴的糖果調味品板塊,三是劉隔、麻河的蓮藕製品板塊,四是仙女山糕點飲料板塊,五是汈汊湖魚類加工板塊,六是裡潭、垌冢、韓集、劉家隔等集中糧產區的精米加工板塊。其中,規模較大的漢川開發區休閒食品板塊,已聚集規模以上企業11家,總投資達16.4億元。

3、產業鏈條不斷加粗延伸。已形成三條較長的產業鏈:一是小麥、馬鈴薯→大米麵粉、馬鈴薯粉→大米粉餅乾、蛋黃派、薯片、月餅產業鏈,二是綠豆、花生、雜糧→八寶粥產業鏈,三是澱粉糖、乳製品→茶含乳飲料、茶飲料產業鏈。在每條產業鏈上,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生產性服務組織等各類市場主體分工明確,它們以市場為紐帶,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共榮的鏈條式合作關係。

4、產業品牌建設顯著加強。通過實施精品名牌戰略,形成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達利集團的“達利園”、福源食品的“盼盼”、雲峰酒業的“小糊塗仙”、“小糊塗神”被評為全國馳名商標;

山鄉調味品公司的“山鄉”商標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山鄉”牌醬醋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山鄉”牌臘八豆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

汈汊湖9個魚類加工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

5、產業叢集效應日益顯現。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高,產業叢集效應不斷增大。在漢川開發區,龍頭企業福源食品經過多次擴能,現有9條生產流水線,年銷售收入達2。6億元;

達利集團已建成生產流水線20多條,年銷售額超過13億元;

銀鷺食品的總投資額達10億元,預計投產前三年的年均銷售收入可達35億元。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合興包裝、巨集騰包裝、吉源制罐、友達粘膠、捷達物流等配套企業迅速跟進。預計三五年內,漢川市食品加工產業的銷售額就可突破100億元。

二、漢川推進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發展的舉措

任何產業叢集的形成和發展,都有其內在規律。為加快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發展,漢川市從構建產業叢集的發展優勢出發入手,採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促進了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的發展。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強政策扶持,引導產業叢集發展。漢川市緊鄰武漢,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作為全省27個糧食主產縣市之一,漢川的食品加工資源十分豐富。多年來,漢川已建成一批高標準、集中連片、有特色的板塊基地和產業帶,糧、油、水產、生豬、畜禽、蔬菜等產量居全省前列,發展食品加工產業優勢明顯。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漢川市把食品加工產業作為全市的支柱產業來抓。出臺了加快發展的意見,明確了發展的思路、目標、發展重點、保障措施等;

從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多個方面,支援食品加工企業發展;

設立固定資產投資獎、品牌建立獎、科技進步獎、技改投入獎、稅收貢獻獎等政府獎項,鼓勵企業新上專案、技術改造、上檔升級、多作貢獻。在政府引導和扶持下,漢川的食品加工產業快速發展。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億元,同比增長26%;

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資8.24億元,同比增長153.6%。

2、招引龍頭企業,支撐產業叢集發展。龍頭企業是產業叢集發展的核心。在自身龍頭企業發展較弱的情況下,通過招商引進,讓外來龍頭企業唱主角,是發展產業叢集的有效捷徑。漢川市把招商引資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引進食品加工龍頭企業。他們在全面分析全國食品加工企業狀況的基礎上,把位於福建的福源食品、達利集團等企業作為重點招商物件,派出工作專班,跟蹤招商。因為這些企業一方面有較強的擴張需求,另一方面正希望在中部地區布點。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優越的交通條件、良好的發展環境,加上漢川市領導真誠的招商態度,使福源食品、達利集團、銀鷺食品等一批食品加工企業很快落戶漢川,成為漢川市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的龍頭企業。

3、搞好配套建設,服務產業叢集發展。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引來的“鳳凰”能不能留住,就看配套建設跟不跟得上。漢川市為促進龍頭企業發展,採取了三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抓園區配套。建立了專門的食品加工產業園,在充分考慮龍頭企業發展需要的基礎上,精心編制園區發展總體規劃、分割槽規劃和控制性詳規,優化園區產業佈局。快速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滿足企業落戶、擴能、新上專案的需要。二是抓產業鏈配套。在引進龍頭企業的同時,積極引進配套企業,發展生產性服務組織,圍繞食品加工產業做多市場主體,促進叢集式發展。三是抓原材料配套。根據食品加工產業對原材料依賴性較強的特點,大力建設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目前,漢川市已發展優質稻55萬畝、優質棉25萬畝、馬鈴薯3。2萬畝、生豬56萬頭、蛋雞100萬隻,為食品加工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這些措施,得到了引進企業的好評。

4、實施品牌戰略,促進產業叢集發展。品牌是食品加工企業的生命。為推進食品加工產業品牌建設,漢川市大力引導食品加工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廣泛開展質量管理達標活動。至今年6月,漢川市已有8家食品加工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109家獲得國家QS准入標誌。其中,膨化食品、藕製品保鮮、調味料生產等行業的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為鼓勵企業創精品名牌,漢川市政府規定:對當年自主研發並獲得省級或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的,獎勵企業5—10萬元;

獲得綠色食品證書的,獎勵1萬元;

獲得湖北著名商標、湖北省名牌產品或湖北省出口名牌產品的,獎勵5萬元;

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或中國名牌產品的,獎勵20萬元。品牌建設的加強,極大增強了漢川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的影響力。

5、優化發展環境,保障產業叢集發展。為保障食品加工產業健康發展,漢川市把優化發展環境放在重要位置。對重點企業、重點專案實行“直通車”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嚴格執行企業檢查准入制,堅決防止不正常的擾商、罰商現象發生;

加大對專案建設環境整治力度,堅決打擊強行參工參運等行為。在我們對23家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的問卷調查中,18家企業認為政府服務效率“很高”,5家認為“較高”;

12家認為漢川的發展環境“很好”,11家認為“較好”;

全部23家企業都對在漢川發展“很有信心”,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漢川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漢川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發展的啟示

今年初,孝感市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出臺了《重點產業三年倍增計劃》。按照這一計劃,到20xx年,孝感市的鹽磷化工、汽車機電、紡織服裝、食品醫藥等11個重點工業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20xx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達到1300億元,產業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落實重點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必須堅持走產業叢集式發展之路。漢川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啟示。

1、找準產業定位是推進產業叢集發展的首要前提。推進產業叢集發展,首先要找準產業定位,使本地的生產要素與產業發展的要求相契合。漢川有很多發展食品加工業的優勢:農產品資源豐富,可為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勞動力資源充足,可降低企業勞工成本;

交通區位優越,可節約企業運輸成本,並使產品更快到達目的地。當這些優勢和全國性食品加工龍頭企業結合時,漢川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的發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一個地方產業叢集的形成和發展,取決於這個地方所具有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人文歷史等眾多的因素,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構成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產業叢集發展有很強的地域選擇性,它只選擇在最具有比較優勢的區域生長;

而產業叢集一旦形成,其本身又會成為發展的比較優勢。因此,必須找準產業定位,使產業叢集發展從一開始就有正確的方向,通過比較優勢的發揮,促進產業叢集健康發展。

2、政府引導培育是推進產業叢集發展的主要途徑。產業叢集的形成方式可分為三種:一是自發生長型,政府介入較少,主要靠企業自發聚集生長;

二是政府引導培育型,政府在已有產業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培育,促成優勢產業叢集式發展;

三是政府強制培育型,政府通過催生產業龍頭企業,“製造”出產業叢集。在產業競爭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靠企業自發生長形成產業叢集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強制培育產業叢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所以產業叢集的發展,更多的是選擇政府引導培育型的`路徑。漢川的食品加工產業叢集,就是一個典型的政府引導培育型產業叢集。它一方面結合了漢川固有的產業發展優勢,另一方面又較好發揮了政府的引導扶持作用,這是漢川食品加工產業叢集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發展產業叢集,政府責無旁貸,必須把政府意志和產業發展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財政稅、金融、土地、規劃等方面的政策導向作用,加大對龍頭企業、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快產業叢集形成和發展。

3、培植龍頭企業是推進產業叢集發展的關鍵環節。龍頭企業在產業叢集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沒有龍頭企業,產業叢集就沒有“核心”,也就沒有聚集力和競爭力。一個龍頭企業的誕生,往往就是一個產業叢集的發端。所以必須高度重視龍頭企業的發展,把培植龍頭企業作為推進產業叢集發展的關鍵性措施。龍頭企業的培植有兩條途徑,一是在本地企業中培育,二是從外地企業中引進。漢川食品加工產業的龍頭企業,主要來自招商引進。在漢川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中,引進企業數量佔52%,銷售收入佔85%。引進企業已成為漢川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發展的主導力量。特別是福源食品、達利集團、銀鷺食品等一批福建食品加工企業的引進,極大地增強了漢川食品加工產業的聚集力,促進了產業叢集發展。在本地產業基礎較差的情況下,必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敢於招大商、招強商,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增強產業叢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4、促進產業集聚是推進產業叢集發展的戰略舉措。任何產業叢集的形成,都是從產業集聚開始的。產業集聚不僅可以降低單個企業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促進企業分工合作,形成產業叢集優勢。漢川市通過建立專門園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拉伸產業鏈、培植精品名牌等措施,使食品加工企業向園區集中,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食品加工產業流動,加快了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發展步伐。產業集聚是產業叢集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把促進產業集聚作為推進產業叢集發展的戰略舉措,大力發展各類開發園區,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特色化方向發展。通過園區內各類企業、各種生產要素的市場化組合,形成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生產性服務組織等在園區內競相生髮展的局面。

5、優化發展環境是推進產業叢集發展的必要保障。市場經濟的競爭,說到底是發展環境的競爭。哪裡的發展環境好,哪裡發展就快。漢川市正是通過優化發展環境,吸引了眾多外地優勢食品加工企業落戶。實踐證明,良好的環境是產業叢集發展的必要保障。必須把優化環境作為推進產業叢集發展的根本性措施,切實做好優化發展環境的各項工作。優化發展環境內涵豐富,既要重視“硬環境”建設,如交通道路、園區基礎設施、市場體系的建設等;

更要重視“軟環境”建設,如政策環境、法律環境、信用環境、人文環境的建設等。要不斷加強行政服務環境建設,強化行政服務理念,提高行政服務效率,為產業叢集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6、弘揚創業文化是推進產業叢集發展的必要措施。從漢川市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發展的情況看,區域文化所孕育的創業精神,是產業叢集發展的重要人文基礎。漢川有一批敢於冒險、不斷開拓、勇於探索、不怕失敗的企業家,他們市場意識強,吃苦耐勞,能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使漢川民營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漢川人的創業精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也是推動產業叢集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力發展產業叢集,必須進一步發揚創業精神,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放寬民營資本准入範圍,降低民營企業准入“門檻”,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大力弘揚創業文化,激發全社會的創業熱情,為產業叢集發展提供持久強大的動力。

食品調研報告5

為了全面瞭解我市食品安全狀況及發展態勢,充分發揮綜合監督,組織協調職能,更好地統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當好政府的抓手和參謀,促進**食品經濟的健康發展,確保群眾飲食安全,今年我局對全市食品安全的狀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一、 食品安全基本狀況

1、食品產業狀況:

我們先後組織到農委、畜牧局、質監局、工商局、

衛生局等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進行調查研究,到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座談,深入瞭解我市食品產業基本狀況,獲得了一些相關資料,對我市食品產業狀況和發展態勢有了較清晰的認識。

目前,我市糧食年產量22.9 萬噸,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大豆,截止20xx年8月,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 4個,面積4.5 萬畝,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2 個,獲“綠色食品”使用權的3 種。畜牧養殖業主要以奶牛、生豬、蛋雞、林蛙、大鵝為主,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43 家,其中小麥粉生產企業2家,大米生產企業52家,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13家,速凍米麵類2家;醬油生產企業2家;食用醋生產企業1家;乳製品生產加工企業2家;加工鹽生產企業1家;白酒生產企業5家;生豬屠宰加工企業6家;其他食品生產企業57家。

從生產人數和生產規模來看,我市大多數食品加工企業為家庭作坊式,佔到90%以上,且無證照者接近三分之一(全市豆腐加工企業56家,均無生產、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集體、股份制企業所佔比重不足5%。

--人數多在1-5人,生產規模小,生產水平低,生產裝置簡陋,工藝落後,98%的企業不具備檢驗裝置,檢驗專案僅僅靠有關部門的檢驗把關,很難保證產品質量。

--由於企業規模較小,專業技術人員欠缺,大中專生幾乎沒有,產品只停留在傳統式的製作上,缺少創新意識,不能夠適應市場的要求,而且質量意識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季節性生產企業佔30%。

--有一定規模,裝置比較先進,技術力量較強,管理體制健全,產品質量比較穩定的企業僅佔5%,主要有盛中乳品、集佳牧業、九合泉米業等,其中較為突出的應該是翠花蔬菜集團有限公司,現已發展為擁有固定資產5646.5萬元、種植面積2萬畝、年生產加工能力5000餘萬噸、8大系列100餘個品種、實現年均銷售收入692.3萬元、利稅22.4萬元、產品遠銷7省30多個市地聞名全國的酸菜、山野菜、油豆角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目前已成為**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全市食品經營企業有633家,其中食品批發零售企業有35家(市內有規模副食超市9家);飲食服務業544家(星級酒店1家);食品攤點121家;學生食堂2家。

從調查情況可以看出,食品產業比重小、產值小、效益低。總體而言,我市食品生產加工行業大中型企業少,品種單一,生產加工能力差,絕大多數食品由外省市輸入;食品流通方面經營企業多集中於城區和鄉鎮所在地,並且存在規模小、素質低、管理差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規範提高;餐飲業具備一定的基礎,呈逐步擴充套件的趨勢。全市現有食品從業人員5645人。

2、食品安全狀況。

根據聯合執法檢查和市場暗訪調查瞭解,我市的食品安全存在著一定隱患。蔬菜等農產品中殘留有毒有害物質;食品加工企業生產條件達不到國家要求,質量管理意識不強,產品不精不細,特別是熟食加工、豆製品加工燒餅饅頭等麵食品加工都為小作坊式生產,濫用食品新增劑,粗製濫造,衛生環境差;流通環節企業管理不規範,80%的企業沒有建立起購銷臺帳,不索證索票,來源去向不清,一些企業質量意識、誠信意識差,經銷過期變質食品和三無食品;餐飲業中大型企業和學校食堂基本能夠達到衛生標準,但一些小吃部、小飯店多數衛生環境差,餐具沒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櫃未使用。

3、食品安全監管狀況。

20xx年7月,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長孟慶彬任組長的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負責對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總體分析、部署。這個機構體系成立以來,定期組織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全市食品安全形勢、針對發現的問題整體部署專項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的.執法資源和力量,同時大力加強制度建設,先後印發《**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會議制度》、《**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部門責任制》《**市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聯合檢查制度》、《**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資訊報送制度》、《**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督察督辦制度》、《**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投訴舉報處理制度》等多項制度,隨後協助市政府制定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市食品放心工程實施方案》、《**市食品放心工程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每逢“元旦”、“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都要精心組織成員()單位開展專項檢查和聯合檢查,規範整頓市場秩序,確保廣大群眾飲食安全,尤其是今年6月開展的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7月份的旅遊市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市的食品安全監管同其他市縣一樣按環節監管,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明確劃分了各部門的具體監管職責,較好的解決了交叉監管,多頭監管的問題。但在實際工

作中,依然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諸如對前店後廠的熟食店,流動的小食品加工商販,既有加工環節,同時又屬於流通環節,日常監管應歸哪個職能部門不好確定,保健食品銷售按環節應歸工商部門,但管理法規執法主體為衛生行政部門。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民在種植上為了防治病蟲害、除草、促使農作物增產增收、農藥、化肥的使用率較高。

2、小食品生產加工作坊無證生產的現象比較普遍,對所生產的產品不能檢測,衛生條件比較差。

3、從業人員素質低,技術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能力嚴重不足,給食品安全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4、食品經營點、農貿市場還有無《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經營食品的現象,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比較差,進貨制度不健全,沒有驗收記錄及索票證明。

5、餐飲食堂內衛生狀況較差、生熟不分,沒有必要的消毒設施;街頭飲食攤點和夜市大排檔的衛生狀況堪憂。隨著我市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有特色的街頭小吃攤點和夜市大排檔日益增多,在我市約有上百戶。絕大多數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夠,食用油的購進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個部門,容易形成監督的盲點,是一個病從口入的隱患。

6、養殖場的條件較差,特別是肉食雞養殖,業主為了防止疾病流行和增加產量,違規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質,造成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於畜、肉產品中,直接危害人民的飲食安全。

7、城鄉結合部和農村成為假劣食品的主要傾銷地,低價位的假劣食品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三、 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食品安全涉及面廣,牽涉部門多,在目前監管體制下,做好這項工作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在國家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未做出新的決策之前,針對我市食品安全現狀,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工作。

1、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形成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充分發揮政府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的作用,統一協調,整合監管資源,明確監管職責,加大食品綜合監管力度。整合現有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使各部門既各負其責又加強協作,解決各自為政,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問題。加強對各部門工作的督察督辦力度。

2、加強對食品安全源頭監督管理,把監管關卡前移 。一是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做好農畜產品、水產品生產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對基地農畜產品實行標註產地編碼和標籤制度。二是嚴格農藥、獸藥、飼料新增劑的登記審批,購進、銷售實行登記備查制度、索證索票制度,加強源頭汙染治理。三是提高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市場準入標準,實施資格強制認證制度。對新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發證時必須達標,原有企業限期達到標準。使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把小作坊式、小工廠式食品企業逐步淘汰出局。四是變事後監督為事前控制。在食品生產加工行業分期分批逐步實施haccp制度,從源頭上有效防止食品危害的發生。

3、進一步加大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實打假責任制。一是加大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力度,積極開展專項檢查,樹立執法權威,堅決取締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窩點,嚴厲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違法行為。二是要加大處罰力度,不但要從經濟上對製假者處以重罰,增加其製假售假成本,而且對情節嚴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是按分工負責制的原則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對重點工作的督察督辦工作,定期對其工作進行考評考核,對工作不到位,造成惡劣影響的要追究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4、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網路,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一是繼續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健全重點監控機制、守信激勵機制、失信懲戒機制、嚴重失信淘汰機制,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制約機制。二是構建廣泛的社會監督體系。聘請食品安全協管員和資訊員,建立縣、鄉、村三級監管網路。創新投訴舉報工作,建立網上舉報中心,推行有獎舉報;

5、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營造濃烈社會氛圍。大力宣傳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識,使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掌握鑑別假劣食品知識,瞭解食品監管的有關政策,把健康的消費觀念植根於群眾心中,倡導消費者的綠色有機消費行為,形成“人人關注食品安全,人人關愛生命和健康”的濃烈社會氛圍。

食品調研報告6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網路這一平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充分的應用,現在的人們常常會運用網路來實現生活中的一些需求,網路的普及和網際網路應用的飛速發展,許多企業也將市場從傳統的市場轉移到了網路市場,營銷方式也從市場營銷方式轉變到了網路營銷方式,網路營銷資訊對消費者產生的效果同各種廣告資訊一樣,甚至超過了傳統的廣告。為了剛好的絡營銷,本人對XX市食品有限公司的網路營銷情況進行調研。

調研物件:食品有限公司

企業網址:

調查內容:對企業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其存在的問題並給住解決方案

網站只能分析

在該公司的網站上,網路營銷的基本職能都有所體現

一、網路品牌

網路品牌主要指企業註冊在通用網址的域名與企業名稱、商標一起構成企業的名牌。

XX市食品有限公司在網上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在其主頁中,以其企業的註冊商標作為網站的logo,又以一屆忠臣關羽作為素材製作了主頁的banner,運用關羽故鄉與企業所在地的'關係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形象

二、網站推廣

網站推廣就是以網際網路為主要手段進行的,為達到一定營銷目的的推廣活動。使網路使用者可以更方便的進入和了解你的網站的一種手段。

XX市食品有限公司的網站做到了加註搜尋引擎,在百度中搜索運城鍋巴後,XX市食品有限公司的企業網站位居榜首。在其網站主頁上,設有友情連結欄目,連線了link、百度、網易等一些有價值的大型網站,對其企業網站的推廣有很大的好處。

除了引擎加註和友情連結這兩個方法之外,論壇推廣和軟文推廣也比較適合這家企業的網站推廣。

三、資訊釋出

網際網路為企業釋出資訊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不僅可將資訊釋出在企業網站上,還可以利用各種網路營銷工具和網路服務商的資訊釋出渠道向更大的範圍傳播資訊。

XX市食品有限公司的企業網站對資訊釋出做的不是特別到位,他的主頁上釋出的資訊只有公司簡介,而且沒有做到及時更新,只在其導航欄中設有公司簡介和誠聘英才的欄目,並且公司簡介與主頁上的公司簡介完全相同。我認為該企業浪費了一個好的資訊釋出平臺,不應該只是將公司簡介放在重點關注的是網路營銷思想指導下的企業網站建設一般原則,是的企業網站建設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系統性,讓網站真正能發揮其網路營銷的價值。

食品調研報告7

食品生產銷售人員必須取得健康證明後才可參加工作,衛生部頒佈的《食品衛生行政處罰辦法》第二十條也有一樣的規定。國家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立了,食品生產銷售人員不得將傳染性疾病傳播給廣大消費者的制度,明確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參加或者臨時參加食品生產經營工作,必須履行“取得健康證明”這一義務,這是正確的,也是科學的,表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的關懷。

1 存在問題

在實踐中,經常遇到下列幾種意外情況和問題:一是沒有出示、明示健康證明的義務規定,一部分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或許取得健康證明,但現場檢查時往往不能立即檢視到,要調查清楚遇到的困難較多,例如:

①單位負責人或健康證明統一保管人不在現場,健康證明被鎖入櫃內;

②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流動到另一個單位上崗工作,而健康證明被扣留在原單位;

③健康證明留在住宿處未攜帶在身邊;

④故意不出示健康證明,不配合衛生監督檢查;⑤實際沒有取得,在調查核對的過程中補辦了健康證明或者人已離開工作崗位,無法進一步調查核對等等。二是沒有明確規定體檢後多長時間內必須簽發健康證明,體檢結束後,一部分食品生產經營人員不積極辦理健康證明,致使體檢時間與簽發健康證明時間間隔較長。三是沒有統一規定跨轄區健康證明的有效程度。四是27種法律文書之一的《預防性健康檢查衛生培訓合格證》未被依法認定和指定是《食品衛生法》第二十六條中所稱的“健康證明”,二者之間的聯絡不緊密。

2 分析討論

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上述問題是較普遍的,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進行規範,不利因素有如下幾方面。

2.1 無出示、明示健康證明的義務性規定,給食品衛生監督工作增添了新的難度。

①食品衛生監督人員少,而相應的食品從業單位多,從業人員多,衛生監督監測工作面廣、量大。如 省 地區 年專兼職食品衛生監督員92人,食品從業單位7 743戶,從業人員14 532人,每個食品衛生監督員要承擔84.2戶食品從業單位,158名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衛生監督檢查工作。再如,有的食品從業單位在同一場所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有幾人、幾十人、幾百人或者更多,幾個食品衛生監督員在這個場所開展監督檢查和筆錄調查核對工作難度大,顧東顧不了西。

②國家沒有健康證明使用管理規定.實踐中,有的單位將健康證明統一收起,裝入鏡框內掛在辦公室,查閱翻看很不方便.有的統一鎖在櫃子內,有的分發給本人,帶在身邊的和沒帶在身邊的情況都有,很混亂。

③取得健康證明距離現場監督檢查時能夠積極出示、明示健康證明缺少一段過程。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要出示給食品衛生監督檢查人員檢視或者其它有關人員看閱,也沒有對“取得”給以解釋定義,是不是真正取得,要依法進一步筆錄調查核實,要走很多彎路、繞很大圈子,這無疑是給食品衛生監督工作增添了新的難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履行義務的規定有不明確,不完整、不徹底的一面,取得健康證明,但無積極出示、明示的義務規定,有礙於食品衛生監督檢查工作。如果說從發證單位掌握瞭解是否取得健康證明,那就沒有“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的立法必要。

2.2 不能有效開展食品衛生的社會監督。取得健康證明不出示、明示與未取得健康證明人員混雜在一起從事食品生產經營工作,不容易區分或者不能夠區分,從業人員相互之間不知道,廣大消費者,人民群眾也不知道誰取得健康證明。從這一點講,與《食品衛生法》第五條“國家鼓勵和保護社會團體和個人對食品衛生的社會監督”的規定不相配合。不能出示、明示有效健康證明,社會監督也就無從談起,單靠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孤軍奮戰,顯然是不夠的。

2.3 無出示、明示健康證明的義務規定,與《食品衛生法》的立法目的不是積極吻合。現場不能立即檢視到健康證明就需要大量的筆錄調查取證,能調查清楚尚好,調查不清楚,在訴訟過程中,就有敗訴的可能,有損執法形象。同時,在調查核實的過程中,未取得健康證明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已造成了一段事實,存在無證的繼續狀態,但是衛生監督機構還不能夠限制其人身自由,由於這種情況,給疾病傳播以可乘之機,從這一點講,與《食品衛生法》的立法目的不積極吻合。

2.4 健康證明的發放使用管理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例如:①應規定體檢結束後在一定期限內辦理健康證明,否則重新體檢。理由,一是一部分食品生產經營人員體檢結束後,不積極辦理《預防性健康檢查衛生培訓合格證》;二是履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和一年內有效的義務規定都是法律法規綜合各方面情況規定的,不履行那一項義務都是不合法的;三是規定一定的體檢簽證有效期,有利於食品生產經營人員身體在“一年”內中途的複查工作。②跨轄區的健康證明應依法確認其有效。人員的健康狀況與地域轄區無關,應當明確規定轄區外健康證明具有轄區內簽發健康證明同等的效力,並要求在當地衛生監督機構換證登記註冊。③《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性健康檢查表》和《預防性健康檢查衛生培訓合格證》都能證明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健康狀況,但沒有依法認定和指定那一個是食品衛生法》第二十六條所稱的“健康證明”。且二者的文書形式和內容都未能簡化方便使用。此外,取得健康證明後,以什麼樣的方式出示、明示給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和廣大人民群眾?等等,這些都需要法律法規明確規定。

3 模擬設計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分析討論,假設健康證明法律文書的形式要件和使用方式為單頁卡片式並佩帶在左上胸前,正面具有:照片、姓名、單位名稱、地址、健康證編號、發證機關名稱、體檢時間、發證時間等內容,並用紅色印上“健康證”三字與其它內容的字樣相區別,背面注意事項:

1、健康證的有效時間為體檢結束後滿一年;

2、不佩帶健康證明參加工作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體檢結束後45天內簽發《健康證》,否則體檢無效;

4、跨轄區的《健康證》要換證登記註冊,

5、其它義務性規定。以上形式和使用方式必須依據和來源於健康證的發放使用管理辦法或有關法律法規,這樣做的好處是

①有了法定的時間界限,現場檢查時,未佩帶有效《健康證》就不能參加工作;

②取證也較方便,一張照片就能作為證據;

③取得《健康證》與未取得《健康證》容易區分,未佩帶在左上胸前即依法認定未取得健康證;

④便利於社會監督;

⑤便利於食品衛生監督檢查處理;

⑥與《食品衛生法》的立法目的進一步吻合,從發現開始就可以限制其非法從業活動,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⑦與其它行政法律、法規相互協調,證明了勞動就業這一客觀事實。

4 建議

解釋《食品衛生法》第二十六條中“取得”的含義,或進一步明確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並佩帶《健康證》後方可參加工作”。

4.2 制定《健康證》的發放使用管理辦法或者有關法規,明確地規定:

①簽發《健康證》所依據的體檢表在體檢結束後45天內有效,愈期重新體檢。

②認可轄區外《健康證》要經過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換證登記註冊。

③依法認定和指定《健康證》是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健康證明。

④未佩帶健康證明為行政處罰行為,並根據《食品衛生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對未進行健康檢查的,給予責令改正,處5 000元以下罰款的處罰;對未取得健康證明的,給予責令改正,處1 000元以下罰款的處罰;對未佩帶健康證明的,給予責令改正,處500元以下罰款的處罰。

食品調研報告8

為摸清我區食品飲料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區發改局聯合區經促局對我區食品飲料產業進行了深入調研,分析顯示,我區目前食品飲料產業規模還比較小,但隨著康師傅的正式投產,東望洋、天地壹號增資擴產等專案的建成投產,我區食品飲料產業在未來五年將進入高速發展期,到20xx年,食品飲料產業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255億元,成為我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一、發展現狀

XX區現有規模以上食品飲料生產企業4家,包括康師傅、天地壹號、億滋食品、互惠食用新增劑等企業,預計20xx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17億元,約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5個百分點;規模以下食品飲料企業57家,預計20xx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1億元。

二、發展特點

(一)龍頭企業競爭力強

目前我區已形成一批企業知名度高、競爭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的骨幹龍頭企業,對整個食品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和支撐作用。

頂新集團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計劃在江沙食品產業園投資40億元,打造華南區最大的方便麵、飲品、奶製品、糕餅等食品生產基地。目前集團的三大品項產品,皆已在中國食品市場佔有顯著的市場地位。其中,方便麵、飲茶及包裝水銷售額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5.8%、51.9%和20.8%,穩居市場領導地位;稀釋果汁以17.5%、夾心餅乾以22.7%同居於市場第二位。

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江沙食品產業園投資10億元打造中國最大的醋飲料生產基地。目前該公司主導產品有陳醋、蘋果醋、山楂醋飲料,具備了年產約6萬噸醋飲料的.生產能力。“天地壹號”經國家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xx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11.8億元,佔全國醋飲料市場的40%,廣東市場的80%。

東望洋(江門)食品有限公司在江沙食品產業園投資3.5億元建設一個現代化大型烘焙食品生產基地,以滿足港澳地區、內地市場和出口外銷的需要。該公司是澳門最具實力的商業集團公司之一,投資專案涉及房地產、酒店、旅遊公司、餅店、手信店及制餅廠等。

(二)重點專案快速推進

目前,我區多個食品飲料產業重點專案正在快速推進。佔地約1250畝的康師傅飲料、麵食等專案計劃投資40億元,現頂津飲料專案投產,頂益方便麵專案預計20xx年年底動工建設,秉信紙業專案正在進行招拍掛的前期準備,其餘的頂正、秉創、和昇等專案正在確定用地紅線;天地壹號增資擴產專案用地總面積290畝,總投資7.3億元,已經完成首期209畝供地,目前聯合車間正進行內部裝修及安裝裝置,計劃1月份安裝完畢,動力車間、發酵車間、製冷車間、轉運站基本完成框架結構建設;東望洋專案計劃投資3.5億元,首期廠房9月正式投產,二期興建辦公樓,建築面積2352.2平方米,已經封頂。

(三)行業發展優勢明顯

一是扶持政策完善。市政府先後制定出臺《XX市關於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印發XX市先進製造業江沙示範園區產業發展規劃(20xx-2025年)的通知》、《關於進一步推動市區企業改制上市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為江沙示範園區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xx年8月,XX市政府將先進製造業江沙示範園區納入江門高新區一區多園管理,成為國家高新區的分園區。

二是發展資源充足。江沙示範園區規劃總面積共11580畝,可開發建設用地面積9380畝,目前,園區已基本完成“九通一平”;電力能源充足,江沙食品產業園規劃設有一個220kva變電站和兩個110kva的變電站為其供電,其中一個110kva堡棠變電站已建成,保證重點企業不停電。華電XX市XX區江沙示範園熱電冷三聯供專案預計20xx年投產,兩套機組投產後每年可為園區供應工業蒸汽87.5萬噸、製冷6.95*10^5mw,將滿足江沙示範園區內企業電力、蒸汽、生活熱水、冷凍水、冷氣的需求。

三是配套服務完善。研發平臺支撐:區政府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本地區產業特點在周邊打造了XX市工業設計中心、廣東(江門)設計創意園、XX市火炬創業園等一批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物流服務支撐:擁有大昌行物流有限公司、XX市德潤工業品物流有限公司等10家現代物流企業,服務網路覆蓋中國、遍及全球主要經濟區域。金融服務支撐:XX市已形成比較完善的投融資體系,是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新銳金融生態城市。目前多家銀行陸續進駐江門,為我區食品飲料產業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援。

三、發展趨勢

(一)發展後勁充足有力

目前,我區規模以上食品飲料企業4家,在建專案5個,簽約專案7個,在談專案13個,未來五年,隨著在建在談專案的建成投產,將為我區食品飲料產業帶來有力的發展後勁。到20xx年,食品飲料產業將發展成為我區一個品類齊全、產業鏈完善的重要支柱產業。

現已簽約的食品專案有康師傅食品配套產業園專案、一日三餐食品專案、XX市卓盛紙製品專案等;在談的食品專案有味全食品、億滋多品類食品基地、五芳齋、咀香園、禎祥食品等13家。

(二)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到20xx年,預計我區食品飲料產業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255億元,20xx-2020年產值年均增長56%。

其中,康師傅集團產值將達到150億元;天地壹號產值達到50億元;億滋(倉後廠區)11億元;東望洋產值達到2億元;濱崎食品產值達到30億元。

(三)產業鏈條更加完善

在食品飲料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相關配套企業也將迎來大發展,秉信紙業、秉創紙業、頂正包材、和昇塑料製品、頂正紙容器、味全冷藏等企業將為頂津飲品、頂益等專案提供包裝材料配套。森源創展、卓盛紙製品等企業也將為食品飲料產業提供包裝材料。能源供應、食材包裝、產品設計、公共物流等相關企業將使整個食品飲料產業產業鏈變得更加完善。

四、發展建議

(一)加強產業招商

以產業規劃為指導,圍繞食品產業發展方向開展產業招商。積極引進帶動能力強的專案,引導食品企業向重點園區(基地)聚集,形成食品產業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食品產業重點專案嚴格按照產業發展規劃布點,食品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食品產業重大專案的佈局。

(二)力促專案落地

落實區領導聯絡重點企業、重點專案“每月一報”制度,主動貼身服務企業,定期實地走訪主動加強與企業溝通聯絡,瞭解、收集專案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問題掛賬銷賬制度,有關職能部門靠前服務、提前介入,積極溝通協調解決,確保專案順利落地投產。

(三)建立示範基地

藉江門工業園區規劃大規模整合重組的契機,加快我區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食品產業叢集化發展,積極申報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和省市共建食品產業基地,以江沙食品產業園為載體,重點帶動發展方便食品、醋飲料、烘焙食品等食品產業,推動江沙食品工業園形成更大的發展規模。

(四)優化政策扶持

完善優化有利於食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企業發展和市場投資的軟環境。制定包括財政、金融、土地、環保、政府採購、人才等促進食品產業加快發展的優惠政策;

支援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等手段,推動企業產品升級;支援食品龍頭企業建設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積極引導支援企業參與食品行業標準制定;實施食品科技專項,集中扶持一批在關鍵核心技術、共性技術等方面能取得突破的創新專案。

(五)完善有利要素

要積極推動清潔生產技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整合現有高校、研究院和骨幹企業的研發資源,搭建行業研發中心、專業檢測機構、標準化資訊系統等區域公共創新平臺;充分利用政府資金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介入,建立食品產業投資的創新機制;通過多種教育模式,培養行業內的科技領軍人才、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設一支結構優化、佈局合理、素質優良,服務於食品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

(六)加強產業配套

一是完善園區供能工程。食品企業對蒸汽需求大,目前已入駐江沙示範園區的華電分散式能源站將為園區食品企業提供熱電冷蒸汽五聯供,為此,需加大力度推進華電分散式能源站的建設,力促專案早日建成供能,吸引優質大型食品專案入駐。二是完善園區生活配套設施。江沙示範園區集中規劃生活配套區,已建成公租房、職工活動中心,飯店、超市、銀行等生活配套服務相繼進駐,公交線路逐步開通,將繼續完善園區生活配套,為園區企業職工提供全方位、優質的生活便利。三是完善食品運輸物流鏈。XX區是珠三角和港澳地區與粵西、中國西南各省水路交通的重要門戶,交通網路四通八達,區位優勢明顯。目前,我區已引入宇培物流園專案,進一步完善我區現代倉儲物流業,推進運輸物流鏈的發展。

食品調研報告9

為認真做好我區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根據地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要求,我區圍繞從“農田到餐桌”的各環節食品安全現狀、食品安全監管現狀和食品安全資訊分佈狀況開展調查研究,並對試點企業進行了調研,瞭解試點企業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區局基本情況

**區始建於1965年,1970年設區建制,從而形成政企合一體制。區政府轄五個鎮(林場)區(局)機關設在小揚氣鎮內,總面積459048公頃,人口49611人,其中鎮內23397人,形成面廣、人疏、線長的自然情況。

**區人民政府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把保障食品安全作為一項大事常抓不懈,積極推行食品放心工程的實施和綜合評價,加大對各類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力度,為保證全區人民飲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我區食品企業基本情況

目前我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有38戶,其中,豆製品加工19戶,麵食類加工8戶,熟食加工8戶,冷飲加工3戶,已獲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14家,佔總數的36%。這些企業,生產廠房佈局合理,環境衛生較好,加工裝置較落後,產值五十萬元以上的只有1家,5人以下家庭式作坊居多。各類食品經營企業有280家,年銷售額五十萬元的有6家。

餐飲業(包括食堂)有37家,其中飯店32家。食堂5家,全區共37戶學校食堂和餐飲企業進行了量化分級信譽度等級評定,共分為a、b、c、d四個等級,經過地區評定小組認真檢查評分,我區評為b級的餐飲單位共有3家,其餘34家均為c級單位。

以上反映出我區的食品加工業整體處於低水平狀態,生產加工能力差,種類偏少,是外地生產加工食品的銷售區;食品流通業處於一般水平,有待進一步發展壯大;餐飲業具備一定的基礎,呈逐步擴充套件的趨勢。

三、近年來我區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近年特別是XX年以來,我區藉助“食品放心工程”這一有效載體,根據不同時期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集中各方力量開展了不同種類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整治,嚴厲查處糧、肉、蔬菜、奶製品、豆製品、水產品、酒、飲料、兒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10類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濫用食品新增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違法行為;認真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加大對無證照生產小作坊的取締力度,對有製假劣跡和質量不穩定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管和整治,對提高全區食品質量的總體好轉起到了明顯效果。

四、我區部分食品行業存在的問題和安全隱患

1、我區肉製品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隱患,突出表現在:牛、羊肉定點屠宰尚未實行,沒有檢驗、檢疫裝置,肉類品種的檢驗、檢疫工作等於沒有開展,導致我區鮮肉的安全質量沒有保證;少數城鄉結合部定點屠宰操作尚不規範,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整頓規範。

2、豆製品行業。我區豆製品生產企業有19餘家,都為家庭作坊式,加工裝置簡陋,工藝簡單,環境衛生不符規定。而且都未辦理生產許可證,雖進行多次清理整頓,但仍難以改變。 3、街頭飲食攤點的衛生狀況甚憂。隨著我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有特色的街頭小吃攤點增多,尤其是夏季夜市開始,絕大多數小吃攤點也隨之開張,他們對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夠,加之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容易形成監督的盲點和病從口入的隱患。

4、無證無照生產經營食品現象依然存在。我區經濟欠發達,為了生存,一些人無視法律法規無證無照生產經營食品。由於牽涉到社會穩定,使查處取締的力度大打折扣。

五、目前我區食品安全監管的現狀

1、食品安全綜合監管情況

我區於XX年6月成立了由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主任的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負責對全區食品安全總體分析、部署安排工作。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食品藥品監管局。使區政府在保證食品安全方面有了一個“抓手”。這個機構成立以來,通過定期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勢、針對發現的問題整體部署各類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等活動的開展,集中了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的執法資源和力量。

在該機構運轉過程中,我們感到雖然協調委員會在改善食品安全狀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總感到這是一個議事的、協調的機構,統一性、權威性特別是高效性難以得到真正樹立,如果要使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比較明顯的改觀,需要有一個更有力的`機構具體進行實施。

2、檢測監測情況。

要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一方面在規範食品進貨渠道的同時加強食品的檢測和監測非常重要,我區目前還沒有檢測監測裝置,要想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是很難達到的。

3、人員、經費問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任務重、範圍廣、責任大。目前,我局僅有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而無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和經費。給食品綜合監管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六、有關思考建議

食品安全涉及面廣,牽涉部門多,在目前監管體制下,做好這項工作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針對我區食品安全現狀,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

1、進一步發揮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的作用。加大綜合協調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的力度,通過分析評估食品安全的隱患,在預警和控制上下功夫,形成一個快速預警系統,提前控制、消除影響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防止事件的發生。

2、加強監督執法的力度,在食品安全監管模式上進行適當的探索。我們認為,充分保障食品安全,一是各食品監管部門要在現有的法律法規框架內對食品企業監管到位,加強食品生產和市場準入;

3、加大食品檢測監測資金的投入。

4、食品信用體系建設情況。根據我區食品現狀調查,我們選擇了3家企業作為食品信用體系試點單位,

(1)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試點單位:**區林格貝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為我區最大的食品生產企業,年銷售金額為五十萬元,生產廠房佈局合理,環境衛生好,加工裝置先進,主要產品為加工提取華青素,生產前景好。

(2)**區南味飯店:在我區餐飲業中為規模較大酒店,此企業進行了量化分級信譽度等級評定,經過地區評定小組認真檢查評分,被評為b級餐飲單位,為**區最高等級評分。

(3)**區東興商店:此企業為批發兼零售食品超市,為**區信譽好的一家企業。 區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農委、質監、工商、衛生有專人負責此項工作,我區已召開了動員會議,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對試點企業進行了培訓,並建立了誠信檔案。

5、開展食品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正處在重要的社會轉型期,全社會對信用的價值還缺乏深刻的認知,加之信用制度建設滯後,失信行為沒有受到有效的防範和嚴格的懲戒,違規失信已成為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面對突出的信用供需矛盾,只有從體制、機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才能促進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食品市場環境的形成,才能促進我國食品行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根據對我區食品現狀調研情況看,我區開展食品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勢在必行,通過開展食品信用體系建設,可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環境,培養食品安全信用意識,規範食品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和食品市場秩序,對我區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食品調研報告10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6月17日“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xx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工作的通知》(x食安辦發〔20xx〕x號)要求,結合我縣政府食品安全辦的工作要求,我鄉自行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過程

(一)為深入開展此次調研,全面瞭解我鄉食品安全情況,我鄉組建食品安全調查小組,調查小組由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鄉獸醫站檢疫人員、協管員和資訊員組成。加大對農產品安全的監管力度,針對農村集市和餐飲店的食品安全情況進行監管。鄉獸醫站檢疫人員對市場上銷售的肉類產品進行了檢驗檢疫,切實打擊私屠濫宰和製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為。鄉農推站對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確保百姓“舌尖上的健康”。

(二)抓整治,重宣傳,促進食品安全質量的提高。六月來我鄉野生菌陸續上市,百姓自採自食加大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隱患,我鄉及時釋出預防野生菌中毒有關事項的通告,充分利用張貼宣傳畫冊、公告、發放宣傳冊子等形式告知群眾加工食用野生菌過程中要認真挑選、清洗,不要涼拌生吃,要炒熟煮透後再食用;每次只加工和食用一種野生菌,避免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產生有毒物質。提醒轄區內的餐飲經營單位餐飲經營單位(戶)嚴把野生菌的採購關,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應急處理預案及流程,嚴格執行用沸水先煮漂等安全的烹調加工方法,並留樣備查,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檢查學校食堂、集體食堂、工地食堂、婚喪宴請、大型會議等群體性聚餐的地方,嚴格告知負責人嚴禁加工烹飪食用野生菌類,防止引發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

二、存在問題

通過調研看來,當前我鄉食品安全監管處於有序狀態,食品安全真題水平有所提高,同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下幾點:

(一)食品經營者守法經營和誠信經營意識有待提高,經營著法制意識淡薄,追求利益而忽視管理,部門餐飲商戶衛生狀況差。我鄉豆製品製作商戶都為家庭作坊式,加工裝置簡陋,加工工藝簡單,環境衛生不符合標準,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隱患。

(二)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有待提高,由於消費群體層次的不同,導致群眾食品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層次不齊,有的群眾因價格便宜而忽視食品安全問題,有的.買到不合格商品,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依法維護自身利益。

(三)食品經營點工作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較差,進貨制度不健全,過期食品不及時銷燬,散裝食品進貨日期和保質期標識不完善。一些銷售人員整體素質較低,由於超市人員流動性強,一些銷售人員上崗前大都沒經過正規培訓,也沒有進行正規體檢。街頭飲食攤點的衛生狀況堪憂,對碗筷等用具消毒不達標,容易病從口入的隱患。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強培訓,加強從事食品經營的從業人員的培訓和健康體檢,增強商家對保障社會食品安全是責任意識,從源頭上把好食品入口關。

(二)加大宣傳力度,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項複雜、長期艱鉅的任務,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向人民群眾廣泛宣傳食品安全和群眾自身防範意識。

(三)加大具有執法資格人員對食品生產銷售點的檢查力度。

  xx鄉人民政府

  6月24日

食品調研報告11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不僅關係到人的生存和身體健康,而且關係到民族的素質與興衰。近年來多起惡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讓消費者對身邊食品安全提出了更廣更高的要求。黨和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加大了對食品安全問題防患於未然的監督力度。針對__食品安全存在的癥結,要做到科學管理,需結合轄區各項實際,相關職能部門、企業各盡其責,以達到全程控制。

一、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典型癥結

一是食品企業的小、散、亂造成了食品質量標準的不統一和工藝標準的混亂及生產方式的落後;二是食品生產原料多數來向農村,因而難於控制微生物汙染、農藥、獸藥、飼料、化肥的超標準使用和汙染等狀況;三是濫用新增劑,甚至使用非食品用的化工原料和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容器、包裝材料、工具裝置等;四是部分食品生產企業,尤其是作坊式的小型企業,由於食品生產的必備條件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要求,因而在生產全程的運輸、包裝、倉儲等過程中,對食品造成不同程度的反覆汙染;五是交叉監管式或分段監管都有可能出現某種真空,從而給假冒偽劣的產品和假冒偽劣的原料輔料、包裝物、工具裝置等以可乘之機,直接影響到食品質量的安全。

二、實現食品生產全程質量控制的對策建議

1、建立企業質量文化,把質量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之中,形成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質量文化。通過大力開展質量文化建設和全員質量培訓,營造全員關注質量、全員參與質量的良好氛圍,把質量最終落實到每個員工中去,自覺形成把“要我搞好質量”轉變成“我要搞好質量”,真正體現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2、嚴格執行標準,包括質量標準和工藝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既是衡量產品質量的準繩,又是識別假冒偽劣的“照妖鏡”,還是維護企業權益的“護身符”,而工藝標準是生產合格產品的“指南針”,嚴格按照工藝標準進行生產全程控制,則是生產合格產品的“必由之路”。

3、嚴格選擇原料供應源。食品生產同其它行業相比,更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不論原料供應源是農村還是其它生產企業,都要有符合國家要求的環境條件論證,無公害論證,對化肥、農藥、獸藥、新增劑、飼料等的使用都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還必須有技術和管理方面專業人員,有完整的生產和銷售檔案。

4、嚴格實行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全程控制。有了標準,有了合格的`原料,不等於就有了合格的產品,企業還必須建立健全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從產品研發、原料精選、生產操作、產品驗收、包裝運輸、終端管理到產品出廠,以及資訊反饋都要有嚴格的質量管理規則。

5、嚴格執行國家對使用新增劑等食品輔助原料的規定,杜絕使用非食用的化工原料和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其它物資,使每個環節都成為食品安全的保障。

6、嚴格企業的監督管理體系,建立縱橫交錯的監管制度。一是要以企業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為保障;二是要自覺接受政府執法部門的監管;三是要嚴把原料、輔料、包裝物、容器、工具等物資的質量關和產品銷售過程的儲存關及運輸關。

7、建立有效的應急[文祕站:]反應機制:有了這樣的機制,企業就能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及時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調研報告12

一、現狀分析

通過聯合開展保健食品專項整治和突擊檢查,**縣保健食品市場逐步得到規範,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概而言之,一是假冒偽劣保健食品若隱若現、虛假誇大宣傳廣告時有發生、消費者盲目跟隨成風;二是監管法規不夠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場還不規範。究其原因有:

1、審批與監督脫節,出現監管真空。一是保健食品註冊審批與監督脫節。根據《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保健食品註冊審批經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形式審查及受理後,報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並註冊;保健食品市場監管由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省以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保健食品註冊審批既不要審查,更不存在審批,對市場上的保健食品又沒有具體的監管職能。這種保健食品註冊審批縱向斷層,審批註冊與市場監管橫向脫節的監管體制,嚴重製約著省以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二是保健食品廣告審批與監測脫節。從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內部來看,保健食品廣告的審批權僅限於省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市、縣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無審批權,保健食品廣告審批與監測出現“管著的看不到,看著的管不到;審批的不監測,監測的不審批”的尷尬狀況。

2、監測與處罰掉鏈,引發監管短路。《廣告法》和《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規定,市、縣兩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轄區內審批的保健食品廣告發布情況進行監測,並將違法釋出保健食品廣告行為的,填寫《違法保健食品廣告移送通知書》移送同級工商管理部門查處。實際工作中,審批部門的監測側重於是否經過批准,廣告的內容是否與批准內容一致,對監測到的違法廣告只能通報和移送,無權查處;而監督處罰部門主要側重於廣告審批手續是否完備,對於保健食品廣告內容,往往是霧裡看花等其他因素,給一些廣告違法分子有機可乘。保健食品廣告監測與處罰部門這種“監測的不處罰,處罰的不監測”狀況,必然導致違法保健食品廣告禁止受牽制、處理受限制。

3、職能與責任移位,誘發責權扯皮。“誰審批、誰監管,誰監管、誰負責”是我國行政執法工作中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則。而保健食品的註冊審批與監管,廣告審批和監測與處罰等權責卻不符合該通則。保健食品的註冊審批權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監管權卻在各級衛生等相關部門。*健食品廣告審批權在省級以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監測工作又在市、縣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而對違法廣告的處罰權又在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這種監管模式容易導致部門之間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一旦發生事故,追究相關責任就比較複雜。

4、法律法規標準不統一,導致執行艱難。現行保健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中所明確的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各部門在各自環節的監管工作中,所執行的法律依據各不相同,衛生部門依據《食品衛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辦法》,質監部門主要依據《產品質量法》,工商部門則依據《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這些法律標準不一,如對假冒偽劣產品的處罰,按照《產品質量法》,要處以貨值金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三倍的罰款;按照《商標法》,則予以通報或處以罰款;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則處以非法所得的一至三倍罰款。具體處罰時,涉及到生產加工、經營和消費等多環節、多部門,執行時有異議,落實時難到位。

5、部門與部門失衡,致使牽頭乏力。基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保健食品監管工作,按照“三句話”職能要求,其主要內容是對各職能部門的保健食品監管工作進行綜合監督和組織協調各職能部門有關保健食品監管工作。目前,無任是在機構設定、工作職能、單位資歷,還基礎設施、經費投入、人員數量等諸多方面,作為保健食品監管牽頭部門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衛生、工商、質監等各保健食品監管職能部門相比,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顯然是級別低、職能虛、資歷淺、基礎弱、投入少、隊伍小,牽頭部門與監管職能部門之間基礎條件明顯失衡,必然制約牽頭工作的開展。

二、對策思考

針對目前保健食品市場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如前所述,目前用於規範保健食品生產、銷售的法律法規有《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20xx年7月1日施行)、《保健食品管理辦法》(1996年6月1日實施)、《食品衛生法》(1995年10月30日施行)。這些法規是在不同的時期制定的,相互之間有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

根據現有法律的規定,保健食品的違法行為由衛生部門查處。但目前出現的新動向已經使法律嚴重滯後。比如,《食品衛生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對食品說明書內容虛假的,按第四十九條由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查處,但在說明書中新增只有藥品才具有的適應症和功能主治,超出審批範圍的,就不一定適用該法。根據後法優於前法的原則,也可以按20xx年12月1日頒佈實施的《藥品管理法》由藥監部門處罰。藥監部門處罰時往往依據《藥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條、第四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或第三款第二項。但第四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指的是“以非藥品冒充藥品”,其中哪些情形屬於“冒充”呢?而且更重要的是處罰依據的第七十八條規定必須載明藥檢機構的質量檢驗結果,但藥檢機構卻無檢驗食品的法律依據,也沒有檢驗標準。所以,很多情況下,部分地區藥監部門繞開此條,依據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第二項來查處,但適用該條的前提條件又必須是藥品。

再比如,對保健食品在宣傳中涉及藥品的處理,可依據《廣告法》、《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來管理。《藥品管理法》第六十一條第三款和《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四十三條對此也作出規定,但因為沒有法律責任的規定,藥監部門卻難以處罰。

所以,必須結合我縣實際情況,適應當前的市場狀況,採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嚴厲打擊這些違法行為。

2、加強相關各部門的協作。

在國家目前暫不能理順監管體制大環境下,結合實際,加強保健食品的監管顯得尤為重要。除了上面提到的衛生、藥監,還涉及到工商、質監、公安、廣電等部門。管理的部門越多,鏈條越長,就越有可能在工作中產生推諉、扯皮、相互踢皮球等現象。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要加強各部門的協調,建立行之有效的協作機制,突破條塊分割的藩籬。目前,國家已經在佈置,在藥監部門設立了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但從實踐來看,光有協調機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完善高效的長效工作機制,使對保健食品日常監管工作經常化、制度化。也可以採取在打擊違法過程中政府牽頭,各部門聯合發文,明確各自的分工和任務,開展專項治理等等。

3、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違法分子之所以敢鋌而走險,某種原因就是鑽了政府監管不到位、打擊不得力的空子。如果各部門面對違法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發現一起,打擊一起,決不姑息遷就,違法分子就會失去違法的膽量和氣焰;如果在處罰時加大處罰力度,提高其違法的成本,使違法行為達不到目的.,違法分子就會灰心喪氣、偃旗息鼓。為此,相關監管部門要從群眾利益出發,日常監管不鬆懈,發現違法行為不手軟,查處案件不徇私,編制合法產品的安全網,設定違法行為的高壓線。更不能為了部門利益,巧立名目收取“管理費”、“索證費”、“備案費”等,干擾查處工作。

4、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

打擊假冒偽劣,光靠政府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和媒體,向群眾宣傳科學的醫藥保健知識和保健食品的有關法規,讓群眾增強防範意識和辨別能力。我局準備與電視臺協商,以縣政府的名義開設食品藥品專欄,既要宣傳好經驗好做法,更要對違反食品藥品的典型案件予以堅決的暴光,使其無處遁形;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放手發動群眾參與打擊違法行為,讓違法分子如過街老鼠無處藏身。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編寫手冊、印發宣傳材料、邀請專家舉辦講座把科學知識普及到農村、社群、學校、機關,使消費者增長知識,自覺抵制假冒偽劣保健食品,讓假冒偽劣保健食品失去市場和生存的土壤;還可以通過公佈舉報電話、釋出打假資訊、公示法律法規制度等形成全民參與、人人打假的氣候,使製假售假行為暴露在群眾監督之下。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邵明立指出,食品藥品監管必須樹立和實踐科學的監管理念。要儘快解決一些人民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就要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不斷提高保障公眾飲食用藥安全的水平和能力。針對保健食品存在的問題,只要我們迎難而上、認真去想,在上級部門和當地政府的堅強支援下,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要我們排除萬難、認真去做,就一定能規範市場的秩序,保障好群眾的飲食用藥安全,為構建安定有序的和諧社會貢獻我們的力量。

食品調研報告13

一、前言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就食品消費而言,大學生有其自己的特點,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食品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食品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在食品上,花的是否合理,是否必須,如果不合理應該怎麼改進。

二、問卷情況

我們於12月25日到27日之間,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隨機的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4份,收回有效問卷22份。調查的大部分為女生,所以此次的調查目標為在校女大學生。

調查問卷見附錄,包含一份結果分析表格。

三、資料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800之間,200——400之間也佔有一定的比率,但較少,而兩個極限A.200以下和D.800以上都比較少,比較符合正態分佈。對於一個純消費群體而言,消費總額在400——800之間是正常的,其他區間符合正態分佈。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考慮到我們學校的學費較高,所以大家在其他的花費上對而言會比較節省一點,所以設計的數值沒有太高的。通過這已數值的調查,證實了我的想法,在高額的學費下,大家的其他花費相對而言會減少。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現在的大學生,除了伸手問家裡要錢之外,還懂得了體諒父母,懂得了節省。

2、飲食消費

由資料表上可以看出,飲食支出主要在200——300元之間,相對而言是一個較低的數值。調查的主要物件為女生,相對而言,飯量比較小,所以在吃飯消費上比較少;再者,女生都要保持身材,所以在吃的上面花費的較少。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現象,減肥觀念在大學校園的流行,致使在校女生都偏瘦。在調查的過程中,觀察到,被調查的女生,普遍比較瘦。這也可以反映出我校女生的消費情況。

消費地點大都在學校食堂,小餐廳點菜的和外面餐館的相對比較少,在這些地方就餐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方便,其他的各佔一部分,由資料可以看出,我校的大學生對面子看得還不是很重,沒有選“C有面子”的。

3、零食的消費

零食是女生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項內容,有的女生甚至以零食為主食,不按正常的時間就餐,只是拿零食來解決了事,可見零食在女生的生活中的佔的份量。

零食的每天支出主要在1——3元之間,就我預期的而言,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數字,其他各區間都佔有一定的比例,3——6元和10元以上的`人基本持平,可見,對於一些人而言,零食是所有消費支出中佔的比重較大的一部分。但是就假設的,“如果不買零食是否有盈餘”的這一問題上,可以看出,大多數的人會有少部分的盈餘,其他的則成正態分佈,可見,對女生而言,零食也僅僅是有錢時的消費品,而不是必需品。

主要購買的零食是蔬菜水果類,調查的過程中,問過一些人為什麼選這一項,比較多的回答是“水果有營養,含有較多的維生素”,也有的是因為吃水果就不用吃飯了,可以保持較好的身材;奶製品也佔有一定的份額。就調查結果而言,出乎我的意料,膨化食品沒有選的,主要選擇的是一些有營養價值的水果和奶製品,能夠從側面反映出我校學生的購買特點。

就購買地點而言,主要是就近原則,選擇B學校超市的佔了大部分,還有一部分的同學選擇外出去大型超市購買,原因是品種比較多,質量有保證。在選購零食時,主要是依據個人喜好購買,受外界的影響較小,可以看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理性購買。

四.更進一步的思考

綜合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簷下的大學生群體,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並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於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

在吃的方面上,力求便宜有營養,不浪費過多的錢在面子問題上,而且在購買零食上,更突出了理性消費的一面,不受外界的影響,以自己的喜好為出發點。

2、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長春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20名女生中,55%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有的就乾脆以水果為食,不吃主食。

五、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裡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價格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

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迴圈。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參考文獻:

劉德寰:《市場調查》,經濟管理出版社20xx版

田志龍:《市場調研——基本方法、應用於案例》,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樊志育:《市場調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食品調研報告14

一、我市食品產業的發展現狀

食品工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和菸草製品業四大門類。食品工業是我市優勢產業之一,是除機械裝備製造業之外的第二大產業。截至20xx年末,我市規模以上食品企業172戶,從業人員58933人,資產總額278.41億元。近年來,我市食品工業以較快的速度持續發展,20xx年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5.8億元,同比增長6.9%。主要產品產量均出現大幅度的增長。其中,捲菸81.5萬箱,同比增長1.9%;啤酒139.7萬千升,同比增長7.0%;軟飲料67.4萬噸,同比增長92%;乳製品46.7萬噸,同比增長16.7%。在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食品銷售50強企業中,食品企業有14家,收入佔50強的10.12%;在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納稅50強企業中,食品企業有8家,稅金佔50強的23.1%。

目前,我市食品產業已逐步形成規模化、叢集化的態勢,成為拉動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乳製品、大豆加工、啤酒三大優勢行業格局基本形成。乳品、啤酒、大米行業產品質量居國內領先水平,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金星奶粉”、“龍丹牌乳製品”、“完達山牌奶粉”、“哈爾濱牌啤酒”、“五常牌大米”獲得“中國名牌產品”殊榮。綠色食品產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目前已經有337個品種獲得國家認證,綠色食品銷售到30餘個國家和地區,銷售額達86.5億元。

二、食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食品工業的發展較為迅速,調整和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結構性的矛盾仍很突出,主要表現以下3個方面:

(一)結構調整滯後,制約行業發展。我市擁有規模以上食品企業172 戶,僅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21.26% ,規模企業的數量較少、規模較小,缺少在全國有影響的大企業、大集團。在產品結構上,淺層次加工產品多、深層次加工產品少;中間產品多,終端產品少,傳統低效益產品多,現代高效產品少;大路貨產品多,高技術產品少;地產地銷產品多,輻射全國的產品少。

(二)農業產業化程序發展不均衡,部分原料基地建設相對滯後。近幾年,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我市的乳製品加工、畜禽加工、大豆深加工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大大拉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在佔我市農業經濟重要地位的水稻、玉米、馬鈴薯三大資源產品方面的產業化程序卻發展緩慢,僅停留在初級加工上,少部分深加工產品因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差而難以形成氣候,目前仍沒有拉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及深加工產品。而在乳製品加工、畜禽加工、大豆深加工方面,隨著龍頭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原料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部分原料的供應已趨向緊張,原料基地的建設相對滯後。如我市乳品大戶雀巢公司目前日加工能力1500噸,實際日加工鮮奶950噸,奶源供應不足,缺口嚴重。正大集團設計產能全年屠宰加工肉雞5000萬隻,但多年來,因養殖基地建設滯後,肉雞生產在20xx萬—3000萬隻,無法形成規模效益。原料基地建設滯後導致原料品質參差不齊、質量難以控制、成本較高以及供應量不穩定,嚴重影響企業發展。

(三)資金短缺制約企業發展。資金短缺一直是困擾食品企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近幾年,由於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和銀行商業化的運作,使食品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支援已經越來越困難。受社會風險投資機構較少、上市融資競爭激烈、金融體制還不完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融資渠道相對較少。我市由於受地理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企業招商引資的難度也比較大。黑龍江乳業集團自組建以來,運籌上市未成,資金短缺的問題一直存在,限制了集團的進一步發展。

三、加快食品產業發展的對策

目前,我市發展食品工業面臨著良好的機遇,在副省級城市中,我市的幅員最大,發展食品工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糧食商品量、奶牛存欄量、肉類、山特產品等原料居全國前列,發展食品工業具有明顯優勢。20xx年全國食品工業總產值24600億元,比20xx年增長22.6%。我市實現產值197.4億元,僅佔全國的0.79%,說明我市食品工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食品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是衡量食品工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市食品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值是0.41:1,遠低於發達國家2~3:1的水平,這說明我市發展食品工業的潛力很大。為進一步加快我市食品產業的發展,擬採取以下措施做大做強我市食品產業:

(一)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以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食品產業整體水平。一是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使我市食品產業全面進入工業化程序。二是要引入科技創新機制,應用高新技術切實解決我市食品加工資源利用率偏低、綜合利用率偏低、質量管理水平偏低等老大難問題。三是加強產學研聯合,建立雙邊、多邊技術協作機制,鼓勵基礎好、經濟實力強的大中型食品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加大人力、財力投入,搞好科研和技術創新,示範推廣,加速形成企業技術創新機制。四是依靠技術創新,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圍繞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高技術附加值,開發和增加市場適銷產品,加強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努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五是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把自主研究開發與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相結合,學習和借鑑國外成功企業的現代營銷管理經驗,提高技術創新科學性,防止盲目的低水平重複研究。六是加速食品工業產業資訊化建設,推動和擴大國內和國際食品工業生產、科技、人才、貿易等方面的資訊交流,引導食品科研機構、大中型食品企業、食品商貿機構和批發企業重視網路資訊化建設,充分利用和開發食品工業資訊資源,增強食品工業發展活力。

(二)大力發展和培育龍頭食品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程序。在鞏固發展已組建的龍頭企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培育組建一批實行原料、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現代龍頭食品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保證食品加工企業獲得穩定的原料需求來源。食品龍頭企業應按照食品各類產品對原料的不同要求,引導農民科學種養殖,在資金、技術、裝置、品種培育等方面對農業給予積極的支援和可能的投入,使農業切實能夠提供加工所需的優質高產農產原料。進一步處理好農工關係,實行利益共享,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以發展和培育農產品加工的食品龍頭企業為紐帶,開展建設食品工業強縣和開發區域經濟的活動,推動縣域食品工業發展,使之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拉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

(三)加快食品工業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組建各種形式的大型食品集團,在扶持現有大中型骨幹企業發展的同時,要加大資產重組力度,加快規模經濟發展的步伐。發揮群體優勢,選擇經濟實力比較雄厚或名牌“拳頭”產品企業,組建“貿工農”、“科工貿”一體化的各種形式的食品企業集團。這批企業應該具有原料良種化、質量規範化,生產規模化,經濟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等優勢,並擁有國內國際的著名品牌和世界最新科技加工技能,使之具有較強的抗衡和國際競爭能力和潛力。組建現代生產經營型中小企業,依靠科技進步,引進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走小而專、小而精有個性的特色之路,進一步走統一原料供應,統一生產工藝,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的連鎖生產經營的路子,成為見效快、效益好、競爭力強、靈活性強,消費層面寬的現代中小企業。

(四)拓展融資渠道,多形式利用國內外資金。積極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大力吸引外資,鼓勵外資企業發展,鼓勵支援效益好的食品企業上市融資。與此同時,還應積極爭取商業銀行貸款以及外國政府貸款、國外商業銀行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積極吸引民間資金投向食品工業,使發展食品工業所需的資金投入呈多元化。

(五)加快培育產業叢集,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支援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利用糧食、乳品等資源優勢,整合現有企業,按照大型化、集約化、精細化的發展方向,搞好精深加工。推動產業向高加工度化發展,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重點發展5個叢集。一是乳製品產業叢集。以完達山集團、雀巢公司、黑乳集團等企業為龍頭,發揮品牌的市場影響力,推進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聯合協作,嚴格生產工藝、質量標準,積極採用和跟蹤國際乳製品加工業的新技術、新工藝,使乳製品向功能型、多規格、系列化發展,重點開發生產各種液體奶、乳飲料、乳珍、奶油、乳酪、巴士殺菌奶、配方奶粉及功能性奶粉等產品,打造中國乳業之都。二是飲料產業叢集。以哈爾濱啤酒有限公司、華潤啤酒有限公司、哈爾濱頂津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協作與配套企業發展,繼續實施規模擴張和品牌擴張戰略,建立優質麥芽培育基地,推進大麥產業化程序。採用新型發酵、灌裝工藝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生產能力,增加品種,擴大高檔啤酒、果汁飲料的比重,開發保健啤酒、低醇啤酒、純生鮮啤酒及保健飲料等新產品。三是糧食深加工產業叢集。以九三油脂集團、哈高科、北大荒米業等企業為龍頭,發揮我省地產非轉基因綠色大豆、大米、玉米、馬鈴薯等資源優勢,開發精深加工品種,促進資源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形成從品種種植、基地建設到產品研發、生產加工的產業鏈化生產格局。四是肉類加工產業叢集。以金鑼公司、北大荒肉業公司、大眾集團、正大實業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加快企業聯合重組步伐,推進肉豬、肉雞、肉牛深加工產業集團的建設和發展。組建一批從繁育、養殖、屠宰到深加工全系列的大型現代化肉製品加工產業集團,完善肉製品的生產安全方面的保障機制。五是菸草產業叢集。以哈爾濱捲菸總廠為核心,依託資源整合的優勢,提高捲菸質量,增加優質名牌品種,爭取達到年產100萬箱的生產能力,成為東北地區的優勢捲菸加工企業。

(六)促進食品企業經營國際化發展。要充分利用我省、我市的地緣優勢,研究俄羅斯、韓國、日本市場需求特點,引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要給予企業從出口到海外銷售再到省外直接投資的全過程支援,包括扶持政策、人材培訓等多個方面,打造一批能夠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食品調研報告15

為了加快我區園城建設,推進重慶(綦江)食品工業園區(以下簡稱食品園區)的更好、更快發展,區政協提案文史委在食品園區管委會的支援配合下,對園區未來發展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食品園區發展概況

重慶(綦江)食品工業園區成立於20xx年9月,是重慶目前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園區規劃控制面積20平方公里,一期5平方公里。園區目標定位是打造“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食品工業園,主導和特色產業為調味食品、休閒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目前,園區已投入5億,畝平投入約20萬元。已徵用土地2618畝,其中:交付企業用地793畝、道路等公益設施用地265畝、河邊預留和商業用地580畝、高坡地830畝、高速路綠花地100畝。一期安置房順利交付,二期1。5萬平方米主體完工。完成1。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5公里一期主幹道路、綜合管網及人行道鋪裝綠化工程、日供應3萬噸的水廠一期(日供應能力6000噸)已建成投用,電力、天然氣、通訊等綜合管網已鋪設完畢,日供氣能力達到5萬立方;日處理汙水3萬噸的汙水處理廠已完成主體工程;110千伏變電站開工建設。園區現已具備企業入駐條件,已有32家企業簽約入駐。其中,中國500強食品100強企業1家(“真心”瓜子),“中華老字號”企業4家(“老四川”牛肉乾、“橋頭”火鍋、“冠生園”、“小洞天”),重慶著名品牌企業10餘家。總投資約45億元,產值90億元,創利稅10億元,解決5000人以上就業。入住的本土企業中,“飯遭殃”、“金立方”、“酒民郎”、“鄭胖子”、“古劍山”、“都曉得”等品牌食品在一定範圍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工業旅遊開始起步,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獲批國家3A級旅遊風景區。園區的部分企業也與西南大學食品學院,第三軍醫大學營養與食品健康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進行產品研發。園區先後被確定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基地”、“重慶市食品工業基地”、“重慶市特色產業基地”、“重慶市農產品加工基地”。

二、食品園區存在的問題

食品園區建設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1、因未徵地拆遷,目前已簽約企業30多家,供地的僅18家,尚有近20多家已簽約企業無地可供,特別是已簽約的安徽真心瓜子、老四川牛肉乾等一些名優企業也無法落地,有意向入駐的企業如重糧集團、重慶紅九九、安徽燕之坊,重慶餐飲集團、重慶糕點行業協會、重慶食品工業協會分別抱團入駐的30多家企業無法進一步對接。

2、園區高速公路以北的道路、管網、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基本未啟動。

3、已經投產的企業還不足10家,“金立方”、“酒民郎”等已投產的企業產品需進一步開啟銷路。

4、園區拓展的中長期規劃尚未確定。

三、食品園區發展前景分析

食品工業始終是世界製造業中的第一大產業,是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是集農業、製造業、現代物流服務業於一體的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產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需求進一步加大,食品工業將全面進入擴張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食品園區未來的發展一方面將共享食品工業擴張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同時還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一)豐富的原料優勢是園區發展的重要基礎

綦江區最低海拔188米,最高海拔1973米,立體氣候明顯,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且收穫季節較長。擁有耕地面積162萬畝,林地133萬畝。規劃面積300平方公里的山地現代農業示範園已形成雛形。蔬菜和木瓜均已成為全區農業骨幹產業。其中,蔬菜種植規模50萬畝(花椒10萬畝、蘿蔔10萬畝、辣椒20萬畝、生薑大蒜各5萬畝)。種植木瓜10萬畝,梨子1萬畝和獼猴桃1萬畝均開始投產。可以說,這種得天獨厚的原料優勢為園區各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基礎性作用。同時,隨著園區各企業的發展,必將帶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實現雙盈。

(二)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使園區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目前,渝黔鐵路、210國道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穿越綦江,綦河水道與長江相連,水陸交通較為便捷。隨著綦江到重慶主城的便捷通道惠品大道、三環高速公路、渝黔高速鐵路和“三—萬—南” 鐵路的建成通車,綦江的交通將更加便捷。食品園區又處在三環高速公路、渝黔高速鐵路和渝黔高速公路的交叉路口上,並在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內,交通區位優勢更加明顯。

(三)重慶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對食品企業具有強大吸引力

20xx年重慶輕工業總產值為1738億元,食品工業為985億元,佔據了輕工業的一半多。食品工業是重慶名副其實的輕工第一大產業。食品園區是重慶市目前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必將吸引更多的重慶食品工業企業乃至全國一流食品工業企業前來考察入住。

(四)重慶市功能區的劃分將引領食品園區大發展

重慶市委四屆三次全會將重慶劃分五大功能區,綦江區劃為城市發展新區,是全市未來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是集聚新增產業和人口的重要區域,全市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四化”同步發展示範區和渝黔區域合作共贏先行區,是重慶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的有效輻射區域。這一劃分使綦江的經濟地理得到升級,城市功能定位更加精準,城市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將迎來最新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綦江區作為全市未來工業化的主戰場之一,必將引領重慶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的大發展。

(五)園區過去的工作為未來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食品園區從成立到現在,已有6年時間了。管委會在這期間,在目標定位、規劃編制、徵地撤遷、人員安置、設施建設、招商引資、企業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很多經驗。引進了“真心”瓜子、“橋頭”火鍋,“冠生園”,“小洞天”、渝派、多味多等較為知名的外地企業入住。本區入住企業生產的“飯遭殃”、“金立方”、“酒民郎”、“鄭胖子”等產品已投入市場銷售。企業的入住,產品相繼進入市場標誌著園區發展已初見成效。實踐證明,決策成立食品園區是正確的.,園區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

四、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建議

(一)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方向

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方向應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的新特點、我國食品工業發展規劃和食品園區獨特的職能作用進行科學定位。二十一世紀我國食品工業將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專用化及國際化方向發展,這“五化”將成為我國未來食品工業發展的大趨勢。 “十二五”時期,我國食品工業發展仍處於戰略機遇期。到20xx 年,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12。3 萬億元,年均增長15%;食品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提高到1。5:1。銷售收入達到百億元以上的食品工業企業達到50 家以上;中小食品企業發揮專、精、特、新的優勢,逐步實現良性發展,形成各類企業分工協作、東中西部食品工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鼓勵和支援食品加工企業向產業園區集聚。 國家“十二五”規劃,對糧食加工、植物油加工、肉類加工、乳製品加工、水產品加工、果蔬加工、飲料工業、製糖、方便食品製造、發酵、釀酒、食品新增劑和配料、營養與保健食品缺製造等十三類食品工業發展的方向、重點、產業佈局和目標都作了具體規劃。我區食品園區有四個方面的職能作用:一是培植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二是發揮工業經濟自身作用,推動工業化發展;三是與東部新城產城融合,實現產城互動發展;四是發展工業旅遊,提供旅遊商品。

根據以上情況,我區食品園區未來發展既要有所為,又要有所不為。堅持“三融合、一集中、一為主”的發展方向。即堅持食品園區的產品佈局與全國食品工業發展的區域佈局相融合,使東部地區技術優勢和西部地區資源優勢的融合在食品園區得到展現;堅持東部新城建設與食品園區發展相互融合,把食品園區建成生態、綠色、環保的新型現代化工業園區,建成產城融合的典範;堅持食品園區建設、食品工業生產與旅遊觀光相融合,發展工業旅遊,提供旅遊商品,增強園區的美譽度,擴大園區的影響力;充分利用好重慶目前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這塊金子招牌,強力推進重慶市食品加工企業向食品園區集中;堅持以引進培植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龍頭企業為主體,以調味食品、休閒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為主導和特色產業,挖掘專、精、特、新的優勢,培植品牌,拓展市場,實現良性發展。

(二)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目標

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目標分近期和遠期兩個階段。

近期發展目標:到20xx年,即建園10週年,還有近5年時間,園區面積拓展到5平方公里,8500畝,還需徵用土地約6000畝。需建設的道路管網有:惠品大道,控制寬度70米的5公里主幹道;次幹道,24米寬的3。7公里和12米寬的6公里。共需資金24。1億元,其中:徵地拆遷需資金14億元,道路管網及市政綠化建設需投資5。6億元,通惠河和後溪河治理2億元,電力、通訊等管線搬遷0。5億元,平場0。8億元,利息及其他支出1。2億元。新徵土地中:工業用地3700畝,居住用地910畝,商業用地370畝。為實現園區收支自求平衡,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按每畝155萬元出讓,工業用地按每畝12萬元出讓,土地出讓收入達24。28億元。引進入住企業達100家以上,投產企業達60家以上,年銷售收入達100億元以上,每年綜合稅收達5億元以上。

遠期發展目標:到2030年,園區沿惠品大道拓展,面積拓展到20平方公里,30000畝,爭取更多的國內仍至世界知名食品工業企業入住,最終實現“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發展目標。

(三)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措施

1、以地生財,為食品園區建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當前,全國各地工業用地的出讓價格都大大低於徵地拆遷成本。園區收支最終要自求平衡只有靠以地生財和稅收返還。在園區建設的初始階段,入住投產的企業少,稅收少,稅收返還無力支撐園區發展,只有靠以地生財,實現以地養園。政府應給予食品園區徵地指標,並特許食品園區將徵用的土地一部分用作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徵地拆遷成本與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出讓的溢價用作補償工業用地的徵地拆遷成本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否則,食品園區將錯失發展良機,發展停滯不前。

2、堅持走“以工哺農”之路,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蔬菜和木瓜均已成為全區農業骨幹產業。其中,蔬菜種植規模達50萬畝。園區要始終堅持“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以食品工業帶動綦江農業,幫助綦江農業全面實現現代化,同時帶給農民穩定的收入,幫助他們發家致富。目前,綦江在農副食品加工業已經培育出了“綦江辣椒”、“趕水草蔸蘿蔔”、“石壕糯玉米”、“東溪花生”、“萬興生薑”、“金立方”、“酒民郎”、“飯遭殃”、“鄭胖子”、“都曉得” 等本土的鮮菜及其深加工品牌。這些企業在市場也有一定的認可度。今後,園區應該積極引進此類企業,鼓勵它們不斷更新裝置、改進技術,充分利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的各項技術,開發更多更好的產品。

3、 擴大招商引資,大力培育品牌

繼續引進一批知名企業,特別是重點引進國家級龍頭企業、“中國馳名商標”企業、“中華老字號”企業、上市食品公司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牌企業,甚至是雀巢、卡夫這樣的著名大型外資企業入駐,打造品牌聚集區,利用名牌企業帶動整個園區的發展。繼續大力支援本土企業。尤其要支援“金立方”、“酒民郎”、 “飯遭殃”、“鄭胖子”、“古劍山”、“都曉得”等本土品牌企業,積極引導和幫助這些企業做好宣傳工作,通過網路、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營銷宣傳,同時還要拓展電子商務、網購和團購等銷售渠道,讓本土品牌走出重慶,面向全國,甚至衝出國門。

4、突出重點,繼續推進主導產業的發展

園區主打的產業重點是調味食品,休閒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

在調味食品方面,要重點打造辣椒加工產業化專案和醬醃菜調味品加工專案。基於調味食品加工業的特點,園區的相關企業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立足於本土市場,首先讓自己的產品在重慶乃至西南地區成為同類產品中的領先者,先把本土市場做大做強,再考慮逐步擴大市場;第二,順應市場細分的趨勢,重點研發和生產幾種主打產品,讓主打產品在同類產品中優勢明顯,很難被替代;第三,在研發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在產品上作出相應的調整;第四,大舉進入餐飲市場、農貿市場,不要把產品侷限於超市和賣場;第五,增加社群、賣場等公共場所的促銷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休閒食品方面,要重點打造豆制食品加工產業專案、方便肉製品加工專案、方便穀物食品加工專案和方便蔬菜食品加工專案。園區相關企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注重培養品牌,著力打造一些具有區域性特色的品牌產品;第二,發展有益於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的休閒食品,促進休閒食品向營養型、功能型和健康型轉變。

在保健(功能)食品方面,要重點打造木瓜產業化工程專案、菊芋產業化工程專案和膳食纖維產業化工程專案。園區的相關企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加大科研方面的投資力度、提升產品的質量;第二,充分利用木瓜,辣椒等優勢原料中所含有的功能性成分開發新產品,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產值,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利潤。

5、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鼓勵科技創新

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需要高新技術的有力支援,只有更多的尖端技術(超高壓處理,超臨界萃取,膜分離技術,分子蒸餾技術,微膠囊技術,真空技術,食品摻假鑑定等)被應用於食品工業,這個行業才能找到發展的著力點。食品加工廠加工工藝的改進、裝置的更新以及產品的研發需要專業的團隊進行研究。目前,我國從事食品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機構超過350家,已初步形成了國家、部門、地方三級較為完善的研發體系。全國有205所高校設立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近100家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能夠培養研究生。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相繼成立了研發中心,20多家企業設立了博士後工作站。園區的每一個企業都應該與相應行業的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的機制,讓科研團隊進駐企業,或者成立共建實驗室。園區要儘快建立食品技術孵化區,將其作為企業自主知識創新和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結合的平臺。

6、發展工業旅遊,提高園區知名度

隨著工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工業旅遊逐漸成為地區或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促進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及產業轉型、提高企業知名度、傳承民族特色工業、促進區域旅遊業發展、樹立城市形象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園區要依託濱河景觀帶、美食一條街、食品生產線觀光,青槓塝水庫和周邊原材料基地,組團打造“蛋糕王國”,“木瓜樂園”,“手工體驗園”等集生產,銷售,消費,娛樂於一體的食品城綜合體專案,建設農產品生態農莊及頂級VIP會所等。要著力發展特色旅遊產品,把食品園區企業生產的特色旅遊產品打造成綦江的重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