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聯合工會工作彙報

尊敬的各位領導:

社群聯合工會工作彙報

大家下午好!我是南新村社群黨總支社群書記李敬,能在這麼高規格的會上向各位領導彙報社群工作,我感到非常榮幸。我是今天三月底到社群任職的,關於社群工作正在逐步摸索過程中,下面我把我們社群工會聯合會組建和開展的一些情況向各位領導進行彙報,不妥之處,懇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南新村社群屬於工人新村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0.45平方公里,居民3100餘戶,7800餘人。轄區內大小門店118家,大型企業2家,小型企業6家,飲食服務業13家,社群於2002年7月成立工會聯合會,目前共發展會員880人,其中非公企業工會8家,會員人數93人,發展農民工會員382人。

社群工會聯合會在市、區總工會、街道工會領導的關心支援下,依託現有的600平米辦公用房的硬體條件,以打造“示範社群工會”為目標,將“示範社群工會”建立工作列入社群重要議事日程,責任到人,常議常抓,努力使社群工會工作整體水平得以提高。具體做法如下:

一、統一思想,增強建立“示範社群工會”的意識

今年年初,社群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援下,得到了由河北廣立集體無償提供的600平米辦公用房,使社群硬體條件切實得到了改善。社群硬體條件好了,我們的各項服務工作就更應該跟得上,乾的好了,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建立“示範社群工會”的目標。通過認真學習有關檔案和工會工作目標,明確“示範社群工會”建立的標準。並且通過學習,認識到工會在社群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的重要作用,認識到形勢發展的需要,必須提高工會工作的整體水平,認識到社群工會要進一步規範管理,發揮職能,建立“示範社群工會”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所以專門調整社

區佈局,在一樓服務大廳設定了“工會服務平臺”,在二樓設定了專門的工會辦公室,規章制度統一上牆,對工會組織員實行掛牌上崗。三樓設定了職工書屋,工會職工之家活動室。

二、建立健全社群工會組織網路,堅持屬地化和規範化管理

社群高度重視工會工作,對工會組織網路進行調整、完善,由社群黨總支書記擔任工會主席,社群副主任具體負責各項工會工作,把年輕高學歷的大學生納入工會領導小組,充實力量,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屬地化管理和服務,對轄區內8家非公企業,實施定人管理,責任到位。工會組織網路、制度上牆,各種活動有序開展。

為進一步理順非公企業的隸屬意識,我社群在成立工會組織網路的基礎上,切實加強宣傳,一是召開工會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學習有關檔案精神;二是召開非公有制企業法人代表和工會幹事會議,明確工會的職能和屬地化管理原則;三是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增強屬地化管理意識;四是在屬地管理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非公企業的工會檔案和相關制度。

三、完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簽訂工資集體協商合同

根據市、區總工會、街道工會的要求,社群工會於5月召開了職工大會,社群工會與轄區內的8個非公企業簽訂集體勞動合同,進一步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工作秩序,促進企業生產發展和社會穩定。社群工會還加強宣傳教育,定期組織工會領導小組和網路人員學習《工會法》、《勞動法》等法律知識,積極推進《勞動法》在社群的貫徹執行。社群工會不定期到非公有制企業瞭解企業的用工、生產等情況,未發現企業有非法用工和嚴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現象。

四、建立特困職工檔案,成立全區首家社群幫扶中心

社群工會對轄區內所有職工進行全面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完善的臺賬,通過調查摸底發現有特困職工23名,建立特困職工檔案。同時,於

今年6月在區工會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下,成立了全區首家社群幫扶中心,為28戶職工辦理了糧油卡,對5名勞模進行慰問,給予每人500元的慰問,在金秋助學工作中,為3名大學聯考學生辦理了助學手續,圓了他們的大學夢。此外,藉助社群的“就業服務中心”,幫助困難家庭18人實現就業,解決了他們的生活來源。社群工會在“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時都要走訪慰問特困家庭、重大疾病職工等弱勢群體,送去工會組織的溫暖。

五、加強工會人員和職工隊伍建設,圍繞社群中心工作開展各項活動 工會人員,特別是職工隊伍的穩定,是社群工會能夠正常開展工作的前提,社群工會一是加強工會人員的自身學習,學習《工會法》、《工會目標責任》等有關業務知識;二是通過在社群職工之家活動中心開展象比賽、撲克牌比賽等活動,增進職工的團結,發揮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合作精神。三是在社群為下崗職工專門開闢了“下崗職工編織作品展”的展櫃,將下崗職工在社群編織班中學習後編織出的`作品標明價錢和製作人,在社群常年展出並出售,既增加了下崗職工的自信心,也為他們帶來了一些收益。 這些是我們社群工會在制定了目標後探索開展的一些工作,距離上級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我們會繼續按照市區街道工會的要求,創新工作,加強服務,強化管理,爭取使社群工會工作再上新臺階。

《社群聯合工會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