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新生的學習習慣培養

作為一個學生,會經歷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四個不同的基本的學習階段,高中有其特殊性。相對小初,高中生進入了人生的叛逆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快速地初步建立起來。這一段時間,即是決定進入何種大學,進而確立人生基點的時候,又是同學們性格、品行等的塑造期,頗為關鍵。相對大學,高中生還不是那麼自由,具有一定的被強制學習的特徵,不能自主自覺學習,可塑性其實還是要比大學生要強。因此,高中新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得如何,對於以後的學習甚至生活有深遠的影響。

淺談高中新生的學習習慣培養

以大學為例,總有一些大牛類的人物,可以兼顧績點、社團、講座、玩樂,在每個方面都做得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相對地,就有另外一些人只能在某一方面出彩,而選擇放棄一些事情。能夠有取捨之心當然是很好的,然而若是能成為第一類的大牛,豈不美哉?二者之間的區別就是兩字:規劃。

大牛寧有種乎?

否。

大牛的祕訣就是能夠將有限的精力合理地分配,將自己的時間、日程等表格化。相信做公司的人都知道,1+12在資源得到合理分配的時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把同學們的時間看做是可以分配的資源,亦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經常有人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是擠出來的。我們不是說要同學們抓住每分每秒的時間,像什麼馬上、枕上、廁上都用來學習,太累,能夠持之以恆的`甚少。這種學習習慣屬於強攻型,以地毯式的轟炸利用所有時間,是量的習慣。我所說的規劃則是要在質上有所突破,培養一種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學習素養,獲利終身。

規劃的合理之處在於鬆弛有度,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假設一天中家長一直監督著同學做作業,做完這個做那個,做無止境。相對的,同學就會以應付的心態來對待作業,本來三十分鐘做完的作業他能做三小時:反正都是做,我就一直做著一個吧。這樣的心態對學習效率的提高無疑是沉重的打擊,長此以往,甚至容易造成學習的惰性以及對學習的厭惡,產生極負面的效果。再假設你規定他在兩小時內完成某項作業,並需達到一定標準,然後就可以讓他自己有半小時的自由時間,是不是就可以更好地激發同學們的熱情和興趣呢?因此,規劃說白了就是一個獎勵機制,這個機制可以是家長對同學們的獎勵,但境界高的,應該讓同學們有自己對自己的合理獎勵。打的是一個時間差,需要家長首先對同學們的獎勵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衡量尺度,然後就可以嘗試著讓同學們自己有這種覺悟,在潛移默化中漸漸培養有所規劃的學習習慣。

規劃的格式是以表格為主,長短期兼顧,既要有長期的固定計劃,又要有短期臨時計劃空間。每個同學都需要明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劣勢,最好是能夠得到老師的具體指導,有的放矢,建立符合自己的學習規劃。在規劃上不要盲目追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學習規劃不等於課程表,切忌把學習規劃變為高中課程的附庸產品,而是要有所側重、有所增益。

萬事開頭難,習慣的本質是時間的積累,若是不能持之以很,則功力盡廢。最後,規劃的執行情況也要得到保證,知行合一,說得好不如做得好,請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