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鄉鎮教師調研報告

重慶市雲陽縣位於渝東地區,是長江三峽上游第一縣,面積3649平方公里,這裡山高壑深,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屬國家級重點扶貧縣。全縣人口129萬,各級各類學校680多所,在校學生23萬,教師8000餘人。

農村鄉鎮教師調研報告

農村地區的教育改革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與難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則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為了更好地瞭解雲陽縣農村師資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上級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借鑑。2017年10月至2017年3月,我們組織工作人員根據區域分佈,隨機抽樣,對紅獅中學、國小,雙梅國小、龍洞九年制學校等7所農村學校的師資現狀主要採用普遍調查、抽樣調查(開放式問卷調查)、訪談相結合等形式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雲陽農村師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教不了——師資隊伍老化、知識舊技能

班額大小不一、課程雜,教不了。調查發現,因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國小生源雖然有所下降,但不少鄉鎮大班額教學仍然存在。以龍洞九年制學校為例, 11所村級國小,加上中心校、12個教學點,

平均班額為54人,中學校教師人均任教2門以上課程。此次抽樣的學校中,最小班額為8人,班額為15人左右的不少。如39名學生,4個年級,3名教師負責該校的所有教育教學工作。班額小致使教師跨學科、跨年級授課。訪談中,個別老師反映:一週20多節課,還要當班主任,哪有精力顧及音體美等課?

新課程、舊知識,教不了。農村中國小最突出的矛盾是師資配備學科結構不合理,許多學科無教師任課。雲陽縣共有中國小684所,其中英語教師只有743名,資訊科技教師只有335名。此次調查的7所學校中,有3所無資訊科技教師,4所無外語老師,5所無科學老師,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基本沒有專任教師。基礎知識學科(語文、數學)教師與藝體、科學等課程教師比例嚴重失調,體育、音樂、美術、外語、資訊科技、科學等學科教師嚴重不足,原有教師知識舊、觀念陳,個別新課程,只能印在課表上應付檢查。許多學校為了解決學科師資短缺的矛盾,只得集中安排課程聘請鄰近學校教師以“跑教”任課的形式解燃眉之急。

年齡大、技能弱,教不了。農村國小受編制限制,不能引進新教師,教師的年齡層次出現斷層,師資隊伍嚴重老化。2017年,雲陽縣共有國小教師5759人,教師平均年齡達48.3歲。本次調查的 7個鄉鎮7所中心國小, 30歲以下的教師只佔5.6%,而46歲以上教師38.6%。雙梅鄉的石堡村校7名教師中無一名50歲以下的教師,平均年齡高達53.8歲,平均教齡達34.5年,7名老先生都不會英語、不懂電腦。高齡教師多為民辦教師轉正,年齡大、技能弱,工作主動性不強、創新性不夠,課改積極性不高。另外,爺爺奶奶教國小,師生年齡差距大,彼此間的交流、理解、溝通存在障礙,不利學生知識的接受與人格的發展。

2、進不去——進出機制僵化、就業期望值高

編制緊、機制僵,進不去。雲陽農村學校師生比為1:23。近年來,國小階段生源減少後,從表面的數量上看,國小教師處於飽和狀態,甚至個別學校出現了超編現象。從2017年起,農村教師的工資由縣財政統一發放,增加編制就增加了人頭經費,也就增加了縣財政開支,農村國小很難補充新教師。如近5年間,平均每年雖補充中國小教師100餘人,2017年為迎接國家普九驗收,重慶大規模地招進了一批代課教師,但遠不夠退休補員人數。這種只出不進的現象致使留守教師年齡越來越大。

條件差、期望高,不願進。1999年,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師範院校佈局結構調整的幾點意見》的通知,中師招生逐年減少。普通高校學生從入校到畢業,既沒有接受到農村學校工作的職業教育,更沒有回鄉從教的心理準備,對畢業後的工作待遇期望值過高,相反,相對浮躁的文化環境使他們排斥基層,反感農村地區教育的艱苦環境,即使政府願意放編引進,一般高校本科畢業生不願選擇農村學校就業。

3、留不住——農村條件艱苦,人才流動量大

環境苦、待遇差,留不住。長久以來,我國教育經費的分配,一直都是城市高於農村。很多農村國小因經費短缺,辦學條件差,校舍破舊,缺乏必備教育教學設施裝置;教師住房簡陋,甚至沒有,教師工作環境差,生活質量不高,難以安心工作。另外,農村學校教師待遇低,也是留不住的直接原因。2017年重慶市農村國小教師平均年收入比城鎮國小教師少3284元。在本次調查中,教師們反映最強烈的是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待遇問題,78%的教師認為付出與回報反差太大,61%的教師認為他們的工資難以養家餬口。在訪談中,我們瞭解到雲陽縣龍洞鄉近4年錄用了12名教師,今年開學就只剩5名新教師繼續在工作崗位,其他7名教師或改行或下海或自動離職而離開農村國小教育崗位。

《農村鄉鎮教師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